《兒科要略》~ 第四章·痧痘論治 (16)
第四章·痧痘論治 (16)
1. 第四節·痘證概要
上述痘證治法,其簡易者也,至於痘證之變化獨多,尤甚於痧,不可不另為條敘之。
(甲)初起之變化:初起發熱,其熱乍進乍退者,身溫微熱者,自屬順證。若(一)驟發壯熱,悶亂狂躁,一熱便見紅點者,必由毒盛,大便堅者宜涼膈散下之,大便溏者宜辛涼辛溫合濟之。(二)發熱時肢體骨節俱痛者,此感六淫之邪也,宜表散兼透毒之劑。(三)發熱時遍身作癢者,此表虛客冒風寒,毒不能出,宜桂枝湯加黃耆、防風、白芷、蟬蛻。
(四)發熱時惡寒身振振動搖者,此氣弱不能逼邪外出,邪正交爭,故振也,宜升麻湯加人參、穿山甲、桂枝、防風。(五)發熱時腹痛攻擾,躁渴者,此毒勢壅遏,熱氣內蒸,宜蜜調玄明粉下四五錢,或涼膈散下之,大便一利,即痛減痘發。
(六)發熱時腰痛者,最為重候,蓋痘證其邪由里達表為吉,此為邪逆於裡也,宜急用石膏六七錢,人參一錢,茶葉一撮煎好,入玄明粉三五錢,加生白蜜熱服,或可救,或用百祥丸。若虛而腰微痛者,不在此例。(七)發熱時或吐或瀉,此毒邪奔越分泄也。若精神不減為吉,吐瀉即止為吉。
若見點後猶吐瀉不止,宜四苓散加枳殼、橘皮、山楂。虛者宜異功散加藿香、木通。(八)發熱時唇口上下紫黑,燥裂疼痛者,此毒攻脾臟,宜急投犀角消毒飲加石膏、玄參。(九)發熱時咬牙竄視者,此心經熱甚也,宜導赤散加黃連、赤芍。若咬牙悶瞀,為肝經風熱,宜羌活湯加青皮、柴胡。
(十)發熱時聲音變易者,宜消毒飲加連翹、桔梗。咽喉痛者,甘桔湯加牛蒡子。(十一)發熱時小便黃赤短澀者,此熱毒不透,滲入膀胱也,宜導赤散加荊芥、連翹、牛蒡子。(十二)發熱時衄血者,邪從衄解也。若血不止,宜犀角地黃湯。(十三)身不熱者宜審其兼證是虛是實,熱深厥冷者,宜大寒之劑,氣弱邪不能透而身不熱者,宜補中益氣湯、保元湯之類。(十四)發熱一日,遍身即現紅點,稠密如蠶種,摸過不礙手者不治。
頭面一片紅如胭脂者,遍身有成紅塊者皆不治。(十五)發熱時即煩悶嘔吐,舌下常流清水,或時沉默喜睡,或時躁擾不寧,或腹痛狐疑,頻頻叫喚,須驗其舌下青筋,或下唇有黑白細點者,此屬蟲,宜先與椒梅丸誘入蟲口,即以紫草承氣湯下之。(十六)發熱時痰喘氣急,或目閉神昏,眩暈顛仆,悶亂搐搦者,此屬痰,宜大黃甘草湯,使上吐下瀉,以滌其痰。
(乙)報點至起脹之變化:點紅而稀,頂尖而礙手,脹則頭圓根紅,光澤綻實,自屬順症。若(一)痘初發熱即報點如丹,身熱如烙,漸至乾焦紫黑,煩躁悶亂,唇焦口臭者,雖在冬月,亦須大劑白虎化斑湯,石膏非數兩不應。
白話文:
上述痘疹的治療方法,是比較簡單容易的。但痘疹的變化非常多,甚至比痧症還要複雜,所以必須另外詳細說明。
(甲)初起階段的變化:剛開始發燒,如果發燒的溫度忽高忽低,或者只是身體微微發熱,這都屬於正常的狀況。但如果:(一)突然高燒,感到煩悶、精神錯亂、狂躁不安,而且一發燒就出現紅點,這一定是毒性太強的緣故。如果大便乾硬,應該服用涼膈散來幫助排便;如果大便稀溏,應該用辛涼和辛溫的藥物一起來調治。(二)發燒時全身肢體和關節都疼痛,這是因為感受了外界風、寒、暑、濕、燥、火等邪氣,應該用能發散外邪、又能透發毒素的藥物。(三)發燒時全身發癢,這是因為身體虛弱,又感受了風寒,毒素無法排出,應該服用桂枝湯,並加入黃耆、防風、白芷、蟬蛻等藥物。
(四)發燒時感到怕冷、身體顫抖,這是因為身體虛弱,無法把邪氣逼出體外,正邪在身體內互相鬥爭,所以才會顫抖,應該服用升麻湯,並加入人參、穿山甲、桂枝、防風等藥物。(五)發燒時腹痛難忍,口渴煩躁,這是因為毒素壅塞,熱氣在體內蒸騰,應該用蜜調和玄明粉服用四五錢,或者服用涼膈散來幫助排便,只要大便一通暢,疼痛就會減輕,痘疹也會發出來。(六)發燒時腰痛,這是非常嚴重的徵兆,因為正常的痘疹應該是邪氣從體內向外發散,而腰痛表示邪氣反而逆行入裡,應該趕快用石膏六七錢、人參一錢、茶葉一撮煎煮好,再加入玄明粉三五錢和生白蜜,趁熱服下,或許還有救,也可以服用百祥丸。如果身體虛弱而只是輕微腰痛,則不在此例。(七)發燒時出現嘔吐或腹瀉,這是因為毒邪想要從其他途徑發散出去。如果精神沒有變差,而且嘔吐腹瀉很快停止,這是好現象。但如果出疹後仍然嘔吐腹瀉不止,應該服用四苓散,並加入枳殼、橘皮、山楂等藥物。如果身體虛弱,應該服用異功散,並加入藿香、木通等藥物。(八)發燒時嘴唇上下呈現紫黑色,乾燥裂開疼痛,這是因為毒素侵犯脾臟,應該趕快服用犀角消毒飲,並加入石膏、玄參等藥物。(九)發燒時出現咬牙、眼神異常,這是因為心經熱氣太盛,應該服用導赤散,並加入黃連、赤芍等藥物。如果咬牙並感到煩悶昏沉,這是因為肝經有風熱,應該服用羌活湯,並加入青皮、柴胡等藥物。
(十)發燒時聲音改變,應該服用消毒飲,並加入連翹、桔梗等藥物。如果咽喉疼痛,應該服用甘桔湯,並加入牛蒡子。(十一)發燒時小便顏色發黃、量少、排尿困難,這是因為熱毒無法透發,滲入膀胱,應該服用導赤散,並加入荊芥、連翹、牛蒡子。(十二)發燒時出現流鼻血,這是邪氣想從鼻血排出。如果流血不止,應該服用犀角地黃湯。(十三)如果身體不發熱,應該仔細觀察其他兼證,判斷是虛證還是實證。如果熱邪很深,出現四肢冰冷,應該使用大寒的藥物。如果身體虛弱,邪氣無法透發而導致身體不發熱,應該服用補中益氣湯、保元湯等補氣的藥物。(十四)發燒一天,全身就出現像蠶卵一樣密密麻麻的紅點,摸起來不會阻礙手,這種情況是無法治癒的。如果頭面部一片紅腫像胭脂,或者全身出現成片的紅塊,都是無法治癒的。(十五)發燒時感到煩悶嘔吐,舌下經常流出清水,或者時常沉默想睡,或者時常躁動不安,或者腹痛懷疑有異,頻頻呼叫,必須檢查舌下是否有青筋,或者下唇是否有黑白細點,這屬於蟲症,應該先服用椒梅丸來引出蟲子,然後用紫草承氣湯來幫助排泄。(十六)發燒時出現痰喘、呼吸急促,或者眼睛緊閉、神志不清、頭暈跌倒、煩悶抽搐,這是屬於痰症,應該服用大黃甘草湯,讓病人上吐下瀉,來清除痰液。
(乙)從出疹到起脹階段的變化:如果紅點稀疏,頂端尖銳,摸起來會阻礙手,等紅點腫脹後,頂端會變得圓潤,根部發紅,並且光澤飽滿,這屬於正常的狀況。但如果:(一)痘疹剛開始發燒就出現像丹砂一樣的紅點,身體發熱像被烙鐵燙過,漸漸變得乾焦、紫黑,煩躁不安,嘴唇焦裂、口臭,即使在冬天,也應該服用大劑量的白虎化斑湯,石膏的用量如果沒有數兩,效果是不會顯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