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要略》~ 第四章·痧痘論治 (7)

回本書目錄

第四章·痧痘論治 (7)

1. 第一節·痧疹概要

麻黃,石膏,生薑,甘草,大棗

(十)葛根解肌湯,治麻疹初起,發熱咳嗽,或乍涼乍熱。

葛根,前胡,荊芥,鼠黏子,連翹,赤芍,蟬衣,木通,生甘草

(十一)麻杏石甘湯,治風溫表裡俱熱,無汗自汗,頭疼身痛,身重多眠,鼻鼾艱語,煩悶惡熱,脈浮者。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

(十二)白虎湯,治陽明證汗出,渴欲飲水,脈洪大浮滑,不惡寒反惡熱者。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十三)消毒飲,治麻疹發斑。

牛蒡子,連翹,甘草,升麻,山豆根,紫草(各等分)

研為細末,清水煎服。

(十四)竹葉石膏湯,治傷寒胃虛而熱,煩渴作嘔。去半夏,治痧疹熱甚煩悶。

竹葉(二把),石膏(一斤),半夏(五合),人參(三兩),甘草(二兩),麥冬(一升),粳米(五合)

(十五)涼膈散,治溫病表裡實熱,及心火上盛,心癰膈熱,中焦燥實,煩躁多渴,頭昏目赤,面發毒熱唇焦咽燥,舌腫喉閉,吐血衄血,頷頰結硬,口舌生瘡,痰實不利,涕唾稠黏,大小便秘,諸風瘛瘲,胃熱發斑,譫語狂妄,小兒急驚,痘瘡黑陷,一切臟腑積熱等證。

大黃,芒硝,連翹,淡芩,甘草,梔子仁,薄荷,加竹葉(一方加生石膏)

(十六)清裡解表湯(自制),治壯熱神昏,驚搐,或煩悶似痧疹不得出者。

大黃,芒硝,連翹,淡芩,梔子,防風,荊芥,殭蠶,蟬衣,石膏,麻黃

胃無熱積去大黃、芒硝,加石膏、知母;虛者加白芍、白朮、當歸、甘草。其他羚羊、犀角、銀花、黃連、黃柏之類,均可量症酌加。

(十七)犀角解毒湯,治痧毒倒黶,胃爛。

犀角,連翹,桔梗,生地,當歸,薄荷,防風,黃芩,甘草,赤芍,牛蒡,荊芥,川連

(十八)至寶丹,治中風卒倒,中惡氣絕,痰飲不語,神魂恍惚,頭目昏眩,睡眠不安,唇口乾燥,傷寒譫語,心肺積熱,伏熱嘔吐,邪氣攻心,大腸風秘,血氣不通,寒熱交錯,中熱疫毒,陰陽毒,山嵐瘴毒,水毒蠱毒,中一切物毒,婦人難產悶亂,胎死不下,產後血暈,口鼻血出,惡血攻心,煩躁氣喘,吐逆,小兒諸癇,急驚心熱,卒中客忤,煩躁不眠,風涎搐搦。

犀角,硃砂,玳瑁,琥珀,麝香,龍腦,金箔,銀箔,安息香,犀牛黃

(十九)紫雪丹,治煩熱不解,口舌生瘡,狂越躁亂,瘴疫毒癘,一切實火閉結,小兒驚癇百病,解熱藥毒發。

石膏,寒水石,磁石,白滑石,犀角,羚羊,青木香,沉香,玄參,升麻,丁香,甘草,朴硝,消石,金葉

(二十)麻黃湯,治傷寒太陽病,無汗,身疼痛,胸滿而喘,及肺經咳嗽,喘急胸滿,風寒濕痹,肺經壅滯,昏亂哮吼。

麻黃,桂枝,甘草,杏仁

(二十一)大青湯,治毒邪內陷。

白話文:

第一節·痧疹概要

(十)葛根解肌湯,治療麻疹剛開始發作,出現發燒、咳嗽,或者時冷時熱的症狀。 藥方組成:葛根、前胡、荊芥、鼠黏子、連翹、赤芍、蟬蛻、木通、生甘草。

(十一)麻杏石甘湯,治療風溫病(一種發熱性疾病),出現表裡都發熱,無論有無出汗,都有頭痛、身體疼痛、身體沉重、嗜睡、打鼾、說話困難、心煩悶熱、脈象浮的症狀。 藥方組成:麻黃、杏仁、甘草、石膏。

(十二)白虎湯,治療陽明病(一種發熱性疾病),出現出汗、口渴想喝水、脈象洪大浮滑、不覺得冷反而覺得熱的症狀。 藥方組成: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十三)消毒飲,治療麻疹發疹。 藥方組成:牛蒡子、連翹、甘草、升麻、山豆根、紫草(每種藥材等量)。 使用方法: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水煎服。

(十四)竹葉石膏湯,治療因傷寒導致胃虛而發熱,口渴想吐的症狀。去除半夏後,可以治療痧疹發熱嚴重、煩躁不安的症狀。 藥方組成:竹葉(兩把)、石膏(一斤)、半夏(五合)、人參(三兩)、甘草(二兩)、麥冬(一升)、粳米(五合)。

(十五)涼膈散,治療溫病(發熱性疾病)表裡都實熱,以及心火旺盛、心部生瘡、胸膈發熱、中焦燥熱、煩躁口渴、頭昏眼紅、面部發毒瘡、嘴唇焦乾咽喉乾燥、舌頭腫大咽喉閉塞、吐血流鼻血、下巴和臉頰結塊變硬、口舌生瘡、痰多不易咳出、鼻涕和唾液濃稠、大小便秘結、各種抽搐、胃熱導致發疹、胡言亂語、小兒急驚風、痘瘡顏色發黑下陷、一切臟腑積熱等症狀。 藥方組成:大黃、芒硝、連翹、淡黃芩、甘草、梔子仁、薄荷,加上竹葉(另有藥方加入生石膏)。

(十六)清裡解表湯(自製),治療高燒導致神智不清、抽搐,或者煩悶像痧疹卻又發不出來的症狀。 藥方組成:大黃、芒硝、連翹、淡黃芩、梔子、防風、荊芥、殭蠶、蟬蛻、石膏、麻黃。 如果胃部沒有熱積,則去除大黃、芒硝,加入石膏、知母;身體虛弱者,加入白芍、白朮、當歸、甘草。其他如羚羊角、犀角、銀花、黃連、黃柏等藥材,可根據病情適量加入。

(十七)犀角解毒湯,治療痧毒導致的皮膚出現瘀斑,以及胃部潰爛。 藥方組成:犀角、連翹、桔梗、生地、當歸、薄荷、防風、黃芩、甘草、赤芍、牛蒡、荊芥、川連。

(十八)至寶丹,治療中風突然昏倒、中邪氣絕、痰多不能說話、神情恍惚、頭昏眼花、睡眠不安、嘴唇乾燥、傷寒導致胡言亂語、心肺積熱、潛伏的熱導致嘔吐、邪氣攻心、大腸風秘(便秘)、血氣不通、寒熱交替、中熱疫毒、陰陽毒、山嵐瘴毒、水毒蠱毒、中一切藥物毒素、婦人難產煩悶、胎死不下、產後血暈、口鼻出血、惡血攻心、煩躁氣喘、嘔吐、小兒各種驚風、急驚風心熱、突然昏倒、煩躁失眠、風痰抽搐等症狀。 藥方組成:犀角、硃砂、玳瑁、琥珀、麝香、龍腦、金箔、銀箔、安息香、牛黃。

(十九)紫雪丹,治療發熱不退、口舌生瘡、狂躁不安、瘴疫毒素、一切實火閉塞、小兒驚癇百病、解熱藥毒。 藥方組成:石膏、寒水石、磁石、滑石、犀角、羚羊角、青木香、沉香、玄參、升麻、丁香、甘草、朴硝、硝石、金箔。

(二十)麻黃湯,治療傷寒太陽病,出現不出汗、身體疼痛、胸悶氣喘,以及肺經咳嗽、喘急胸悶、風寒濕痹、肺經阻塞、神智不清、哮吼等症狀。 藥方組成:麻黃、桂枝、甘草、杏仁。

(二十一)大青湯,治療毒邪侵入體內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