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要略》~ 第一章·出生前後 (4)
第一章·出生前後 (4)
1. 第二節·臨產之處置
嬰孩生下,不洗浴則已,若須洗浴,必先洗浴而後斷臍,決不可先斷臍而後洗浴,蓋先斷臍而後洗浴,則水濕風寒,俱易襲入臍中以致病也。斷臍之法,接生者一手握臍帶近胞衣處之一段,一手將臍帶推擠數次,使胞中之血貫注臍穴,然後握緊於離臍六七寸處,以綿線緊扎,用消毒潔淨之利剪迅速剪斷,再用枯礬摻軟,帛上包裹,於臍上亦滿摻枯礬,再將臍帶盤置臍上,外用紗布包裹,繞背緊扎,俟其乾燥,隨時將護,三數日後,臍帶脫落(若未脫落淨盡,切防扯動受傷),此時臍眼新嫩,宜以軟帛藥棉封裹數日,內中或摻以粗紙煨成之紙灰(覆地去火毒),或枯礬細末,或松花均可,更須時時看護,防其受濕受傷,免致臍風臍爛等症也。三曰擠乳。
嬰兒初生,無論男女,兩乳必有餅子,接生者宜於洗浴時將兩乳頭各擠一把,捏去些須乳汁,則腫硬自消。四曰穿衣。嬰孩衣服,宜用潔淨之舊帛製成,不宜加邊,四周皆毛,故曰毛衣,為其柔軟而不傷皮膚也。穿時切忌鹵莽而傷及嬰孩筋骨,又忌遲滯而累及嬰孩受寒。五曰洗口。
分娩之時,嬰兒初離母體,口中含有液毒,如血塊狀,接生者宜乘其頭顱方出產門,啼聲未出時,以敏捷之手法挖去之。及至啼聲一出,隨即嚥下,不及挖去矣,此種液毒之塊,嚥下有害腸胃,並釀成口內諸病,然不及挖去者多,故嬰兒穿著已畢,宜行拭口之法,以清潔其口腔,普通以甘草、銀花煎湯,用藥棉遍洗口內,熱毒重者,宜用黃連煎湯洗之,略有嚥下,亦屬不妨。嗣後每間三四小時,拭洗一次,硼酸沖水,大黃煎湯,皆可通用。
更須洗眼,當初次洗時,兩眼內可滴以稀硝酸銀一二滴,其後可以硼酸沖水,時時揩拭眼角眼皮,蓋嬰兒生下,經過產門、胞漿之類,侵入眼中,未免有毒,生後切宜注意及之,庶免釀成目疾,貽患將來也。以上五種,為初生落地普通調護之法,至於初生急症,有時不得不為特殊之調護者,容俟後節述之,俾臨時知所措施也。
白話文:
嬰兒出生後,如果不需要洗澡就不用洗,如果需要洗澡,一定要先洗澡再剪臍帶,絕對不可以先剪臍帶再洗澡。因為先剪臍帶再洗澡,水氣、濕氣、寒氣很容易從臍帶進入體內導致生病。
剪臍帶的方法是,接生的人一手握住臍帶靠近胎盤的地方,另一手將臍帶往胎盤方向推擠幾次,讓胎盤裡的血注入臍帶,然後在距離肚臍六七寸的地方握緊,用棉線緊緊紮住,再用消毒乾淨的剪刀快速剪斷。接著用乾燥的明礬粉摻在柔軟的布上包好,在肚臍上也灑滿明礬粉,再將臍帶盤放在肚臍上,外面用紗布包起來,繞著背部緊緊紮好。等臍帶乾燥後,要隨時注意保護。過幾天,臍帶就會脫落(如果沒有完全脫落,要小心不要拉扯造成受傷)。這時候肚臍眼很嫩,應該用柔軟的布或藥棉包覆幾天,裡面可以加一些粗紙燒成的紙灰(要去除火毒),或是明礬細末、松花粉都可以。更要時時注意看護,避免受潮或受傷,以免引起臍風、臍爛等疾病。
第三點是擠乳。嬰兒剛出生,不論男女,兩邊乳房都會有硬塊,接生的人應該在洗澡時擠壓乳頭,捏出一些乳汁,腫脹就會自然消退。
第四點是穿衣服。嬰兒的衣服應該用乾淨的舊布做成,不要加邊,四周都要有毛邊,所以稱為「毛衣」,這樣衣服柔軟才不會傷到皮膚。穿衣服時,要避免粗魯而傷到嬰兒的筋骨,也要避免遲緩而讓嬰兒著涼。
第五點是洗口。分娩時,嬰兒剛離開母體,口中會含有液體毒素,像血塊一樣。接生的人應該在嬰兒頭剛出產道、還沒發出哭聲時,用快速的手法挖出這些毒素。等到嬰兒發出哭聲後,就會立刻吞下這些毒素,來不及挖出來了。這些毒素吞下去會傷害腸胃,並導致口腔疾病。但通常來不及挖出來的狀況比較多,因此在嬰兒穿好衣服後,應該進行擦拭口腔的動作,清潔口腔。一般用甘草、銀花煎湯,用藥棉擦洗口內。如果熱毒較重,則用黃連煎湯洗,稍微吞下一些也沒有關係。之後每隔三四個小時擦洗一次,硼酸水、大黃煎湯都可以使用。
更要洗眼睛。第一次洗眼睛時,可以在兩眼內滴一兩滴稀釋的硝酸銀,之後可以用硼酸水,時時擦拭眼角和眼皮。因為嬰兒出生時,經過產道、羊水等,可能會讓眼睛感染毒素,出生後一定要特別注意,才能避免將來產生眼疾。
以上五點是嬰兒出生後,一般基本的護理方法。至於出生後出現的急症,有時必須採取特殊的護理,將在後面的章節說明,以便臨時知道如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