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要略》~ 第一章·出生前後 (4)
第一章·出生前後 (4)
1. 第四節·急症之療治
嬰孩生下,常有種種急症,出人意料,其原因雖屬各別,然治之均宜迅速,否則一有耽誤,每致不及救治矣。茲將各種急症發生之原因及救治之方法,分述於後。
一、生下不啼
嬰孩方出產門,即有啼聲,故出世亦謂之呱呱墮地,其有生下不啼者,謂之假死,原因各別,務宜細辨。
(一)最普通者,為孕婦難產,以致胎兒逼於產門,進退不得,為時過久,則氣息閉塞,墮地時不能出聲,奄奄如死,此時接生者宜輕拍其背,使其肺氣舒展,啼聲即出。
(二)難產過甚,嬰孩經醫者良久之手術而取出者,往往因窒息過久,拍背亦不能遽出啼聲,宜將嬰孩兩腳提起,倒懸而甩動之,不效,則用人工呼吸法。
(三)因臨產勞傷胎氣,或為天時寒冷所致,以至不能啼叫者,未可遽斷臍帶,宜用熏臍帶法,將嬰孩棉絮包裹,抱於懷中,離胞寸許,用苧皮紮緊,將大紙條蘸麻油點火,於臍帶上遠遠往來熏之,使暖氣入臍,寒得溫散,啼聲方出,俟其氣回,乃可斷臍,或用蘄艾灸臍帶上亦可。
(四)嬰孩生下不啼,亦有因喉間蒂丁前上齶上有一泡閉住,宜急看視,如有此泡,可用潔淨銀針挑破,或用手指摘破,以帛拭去惡血,弗令嚥下,再以京墨搽之,即能通聲吞乳矣。
(五)嬰孩生下不啼,亦有因糞門有一膜閉住兒氣,故不能出聲,宜以銀針挑破其膜,即能出聲。
凡此種生下不啼之症,雖如法施治,已能出聲,然總宜慎於將護,且弗令久睡,庶免氣息之復行閉塞也。
二、生下不乳
嬰孩生下,即知努嘴索乳,今與乳而不能吮,必然有病。有因口症而不能吮者,有因臍風而不能吮者,俱詳見後章。至於不因上述諸症者,一因腹中積有瘀血穢惡,一因胎中受寒,生下遭冷,前者腹滿短氣,宜用大黃、牽牛、檳榔之屬以攻積,後者面色青白,宜用生薑、乾薑、白朮、砂仁、木香、陳皮之類以溫中散寒,調胃行氣,然審證用藥,必須兼顧脈息及舌苔,毋忘投也。
三、兩眼不開
嬰孩生下,兩眼不開,或由胎毒蘊結,肝家有熱,或由初生時遇穢,侵入眼內,可以熊膽、黃連少許,煎湯熏洗,或用生地、赤芍、當歸、青葙子之類煎服之,或以清涼眼藥,滴入眼中。總之兩眼最為嬌嫩,必須防其受損,庶免生而失明也。
四、二便不通
嬰孩生下,大小便不通,腹脹欲絕者,急令人溫湯漱淨口,吸咂兒之前後心、臍下、兩手足心,共七處,每處吸咂五七口,取紅赤色氣透為度,氣透則便自通,內服輕粉(按,此藥有毒,不可輕試)五分,調蜜少許,徐徐與之,再看肛門是否閉塞,宜以物透而通之,又大小便不通,輕者用大黃、牽牛、車前、甘草、木通之類即通,重者可用巴豆少許與服(通大便)及田螺加麝香取涎置臍下少腹處(通小便),無有不通者。若二便不通至於肚腹膨脹,不能乳食,作呻吟之聲,則難於施治矣。
其有僅小便不通者,用蔥白三四寸搗爛,拌入人乳中與服,謂之蔥乳湯,方頗平淡而有效,或以食鹽置臍中熨之。如少腹作脹者,用針略砭少腹數下,刺出紫血少許,小便即通。其有僅大便不通者,三黃湯加大黃服之,即通。
五、嘔吐不止
嬰孩生下,嘔吐不止,因腹中穢惡不淨而吐者,多腹脹便秘,宜服木瓜丸;因客寒犯胃而吐者,多曲腰而啼,吐沫不止,宜服香蘇飲;因胎前受熱而吐者,面黃赤,手足溫,多出黃,涎宜服二陳湯加黃連;因胎前受寒而吐者,面青白,四肢冷,多出白沫,宜服理中湯;若吐乳直出不停者,多由吃乳過多,運化不及所致,宜用焦麥芽三錢,橘紅一錢,丁香三分煎服之。
六、遍體無皮
嬰孩生下,遍體無皮,俱是紅肉,因母受胎之後,久處高樓,不沾地氣,故有此異,用純黃土研細,盛軟絹袋在兒周身輕輕撲之,一日三四次,俟皮生即止,或用珍珠末、白秈米粉亦可。更有焮熱發赤者,母體火盛也,用石膏末敷之;或由父母素有梅毒遺傳者,兒生多半身赤爛無皮,宜服換肌消毒散治之,外用黃柏、煅石膏為細末摻之。
七、周身發泡
嬰孩生下,周身如魚泡,或如水晶,擦破則水流,此濕毒注於皮膚也,以密陀僧研極細,炒過乾摻之,內服蘇合香丸。
八、蝦蟆瘟疫
嬰孩生下,胸腹忽如水晶色,臟腑俱見(此以胸腹腫亮光如水晶者即是,若臟腑俱見,則未必然),此名蝦蟆瘟,用大蝦蟆六隻,將四足紮起,以蝦蟆肚皮在水晶色處撫摩幾次,置兒臍上,再用第二隻,亦如前法,更換六隻,其病即痊。但蝦蟆眼中有蟾酥,須防迸出射人,宜以絹遮其眼,用畢將蝦蟆仍放歸曠野中。
九、陰囊縮腹
嬰孩生下,數日之內,有陰囊忽收縮入腹,啼哭不止者,由受寒所致,用硫黃、吳茱萸各五錢為細末,研大蒜調塗臍下,再以蛇床子炒熱,帛包熨臍即下。
十、陰囊光腫
陰囊腫大,墜下不收,用紫蘇為末,如患處濕則乾摻,干則香油調塗,雖皮潰而核欲墜者,亦有神效。
附方
(一)木瓜丸,治小兒吐不止。
木瓜,麝香,膩粉(即輕粉),木香,檳榔(各等分)
研細末,麵糊如小黃米大,每服一二丸,甘草水下,時時用之。
(二)香蘇飲,治小兒嘔吐、泄瀉等證。
藿香,蘇葉,製厚朴,陳皮,枳殼,茯苓,煨木香,炙甘草(各等分)
以生薑為引,水煎服。
(三)二陳湯,治胃中寒濕痰濁等證。
陳皮(去白,脅下引痛醋炒,乾咳蜜制),半夏(生薑汁製,熱痰竹瀝制,妊娠惡阻醋製),茯苓(停飲心悸,桂枝煎酒製,各二錢),甘草(炙,痞脹,砂仁汁制,一錢),生薑(七片,咳逆痰結蜜煎)。一方有烏梅肉一個(瀉利,炒焦用)。
(四)理中湯,治中焦脾胃虛寒,不能運化,嘔吐泄瀉,不飲不食,胸痹胸痞,腹痛痰多,傷寒直中太陰,自利不渴,寒霍亂吐瀉,四肢逆冷,自汗脈虛,便血血痢,傷胃吐血,婦人妊娠虛寒等證。
人參,炙甘草,白朮(各三錢),乾薑(一錢)
清水煎服。
(五)換肌消毒散,治時瘡,楊梅瘡,初起或潰爛者。
萆薢(五錢),當歸,白芷,皂角刺,薏苡仁(各一錢),白蘚皮,木瓜(勿犯鐵器),木通,金銀花(各七分),甘草,連翹,防風(各五分),茯苓,芍藥(各一錢),黃耆(二錢),川芎,生地(各八分)
分作二三劑,清水煎服。
(六)蘇合香丸,治傳屍,骨蒸,殗殜(傳屍癆之一),肺痿,疰忤,狐鬼邪祟,驚癇,中風,痰厥,心腹猝痛,昏迷僵仆,寒證氣閉,寒霍亂吐利,時氣瘴瘧,赤白暴痢,婦人瘀血,經閉,小兒驚搐,吐乳,療痃癖疔腫。
蘇合香油(白色者佳,入安息膏內,五錢),丁香,安息香(另為末,用無灰酒五合,熬膏,飛去砂土),青木香,白檀香,沉香(另研極細),蓽茇,香附子(炒去毛),訶梨勒(煨取肉),烏犀角屑(鎊,另研極細),硃砂(另研水飛,以一半為衣,各一兩),薰陸香(另研),龍腦(另研,各五錢),麝香(另研,勿經火,七錢五分),一方加白朮去白檀香、蓽茇、訶梨勒。
用安息香膏並煉白蜜和丸,如芡實大,約重八分,硃砂為衣,蠟殼護封,每服一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