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要略》~ 第三章·兒科特徵 (30)

回本書目錄

第三章·兒科特徵 (30)

1. 第六節·疳證

研為末,每服二錢。

(九十七)蘆薈肥兒丸,消五疳,小兒無辜疳。

五穀蟲,蘆薈,胡黃連,川黃連(薑汁炒,各一兩),銀柴胡(一兩二錢),扁豆,山藥(各二兩),山楂(二兩半),蝦蟆(四個),肉豆蔻(七錢),檳榔(五錢),使君子(二錢半),神麯(二兩),麥芽(一兩六錢),鶴蝨(八錢),蕪荑(一兩),硃砂(另飛),麝香(另研)

炒研共為細末,醋糊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一錢。

(九十八)鱉甲散,治小兒無辜疳,項細腹大,毛髮乾立作穗。

鱉甲(三分,去裙襴塗醋炙黃),檳榔(三顆),沉香,漏蘆,牛蒡子(微炒),使君子,赤芍,訶黎勒皮,甘草(炙微赤。各五錢)

搗籮為散,每服一錢。

(九十九)蠍虎丹,截疳,祛毒。

雄乾蠍虎(微炙,一枚),蝸牛殼,蘭香根,澱花,麝香,雄黃(各一分),龍腦(五釐)

研為細末,拌勻,煎米醋打白麵糊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丸。

(一○○)藍葉湯,治小兒無辜疳,血痢不斷。

藍葉(一兩),地龍,人參,烏梅肉,冬瓜仁,黃連,赤茯苓,蝸牛殼(微炒。各五分)

搗籮為細末,每服一錢。

(一○一)漏蘆散,治無辜疳,肚脹,或時瀉痢,冷熱不調。

漏蘆(一兩)

搗細籮為散,每服一錢,用豬肝一兩,鹽少許,清水煮熟,空腹時頓服,粥飲下。

(一○二)醍醐散,吐瀉後調脾胃,進飲食,治丁奚哺露虛熱,煩渴氣逆心惡。

陳皮(去白),縮砂仁,厚朴,麥芽,烏梅(各五錢),良薑,乾葛,烏藥(各二錢五分),草果仁(二錢),甘草(炙,三錢)

碎散,每服二錢,加薑棗鹽各少許,清水煎。

(一○三)烏犀丸,治小兒疳熱,腹內生蟲,肚大,手足疲弱,丁奚尫羸。

黑牽牛,青皮(各二兩),使君子肉(七錢五分),苦楝皮,雷丸(各二錢五分),鶴蝨(五錢)

同入鍋內炒焦,研為末,水煮麵糊和丸,如黍米大。

(一○四)沉香檳榔丸,和脾,助胃,進食,清神,寬胸。快膈,順氣,調中,悅顏色,壯筋骨。治面黃肌瘦,乳癖腹脹痛,吐利瘧腫,諸疳蟲積。

沉香,檳榔,檀香,南木香,丁香皮,三稜,神麯(炮),蓬莪朮(炮),麥芽(炒),厚朴,蒼朮(米泔浸炒),使君子肉(瓦上焙乾),青皮(去白),陳皮(去白),縮砂仁,益智仁(薑汁炙),香附,枳殼(麩炒),高良薑(各五錢),甘草(炙,一兩五錢)

共為細末,水煮麵糊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三十丸。

(一○五)木香莪朮丸,和脾,益胃,寬膈,快氣,悅色,清神,進食。

莪朮(炮製),三稜(炮銼),醋製香附(各四兩),檳榔(薄銼),生牽牛(各一兩),青木香,炒穀芽,青皮(各五錢),蓽澄茄,丁香,南木香(各四錢)

白話文:

第六節·疳證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

(九十七)蘆薈肥兒丸,可以消除五種疳病,治療小兒無辜疳(指原因不明的疳病)。

藥材包含:五穀蟲、蘆薈、胡黃連、川黃連(用薑汁炒過,各一兩)、銀柴胡(一兩二錢)、扁豆、山藥(各二兩)、山楂(二兩半)、蝦蟆(四個)、肉豆蔻(七錢)、檳榔(五錢)、使君子(二錢半)、神麯(二兩)、麥芽(一兩六錢)、鶴蝨(八錢)、蕪荑(一兩)、硃砂(另外研磨成極細粉)、麝香(另外研磨成極細粉)。

將除了硃砂和麝香外的所有藥材炒過後研磨成細粉,再用醋調製的麵糊做成丸子,像黍米粒大小,每次服用一錢。

(九十八)鱉甲散,治療小兒無辜疳,症狀為脖子細、肚子大,頭髮乾燥豎起像穗子一樣。

藥材包含:鱉甲(三分,去除邊緣軟骨,塗上醋後炙烤至黃色)、檳榔(三顆)、沉香、漏蘆、牛蒡子(稍微炒過)、使君子、赤芍、訶黎勒皮、甘草(炙烤至稍微發紅,以上各五錢)。

將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一錢。

(九十九)蠍虎丹,能截斷疳病,去除毒素。

藥材包含:雄性乾蠍虎(稍微炙烤過,一枚)、蝸牛殼、蘭香根、澱粉花、麝香、雄黃(各一分)、龍腦(五釐)。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混合均勻,用煎過的米醋調製的白麵糊做成丸子,像黍米粒大小,每次服用十丸。

(一○○)藍葉湯,治療小兒無辜疳,伴隨血痢不止的症狀。

藥材包含:藍葉(一兩)、地龍、人參、烏梅肉、冬瓜仁、黃連、赤茯苓、蝸牛殼(稍微炒過,以上各五分)。

將藥材搗碎過篩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

(一○一)漏蘆散,治療無辜疳,症狀為肚子脹,有時腹瀉,冷熱不調。

藥材包含:漏蘆(一兩)。

將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兩豬肝,加少許鹽,用清水煮熟,空腹時一次服下,再喝粥送服。

(一○二)醍醐散,在嘔吐腹瀉後調理脾胃,增進食慾,治療因丁奚(小兒疳病)餵食不當導致的虛熱,煩渴,氣逆,噁心等症狀。

藥材包含:陳皮(去除白色部分)、縮砂仁、厚朴、麥芽、烏梅(各五錢)、良薑、乾葛、烏藥(各二錢五分)、草果仁(二錢)、甘草(炙烤過,三錢)。

將藥材搗碎成散劑,每次服用二錢,加入少量薑、棗、鹽,用清水煎煮服用。

(一○三)烏犀丸,治療小兒疳熱,腹內生蟲,肚子大,手腳無力,丁奚瘦弱等症狀。

藥材包含:黑牽牛、青皮(各二兩)、使君子肉(七錢五分)、苦楝皮、雷丸(各二錢五分)、鶴蝨(五錢)。

將以上藥材一同放入鍋中炒焦,研磨成粉末,用水煮的麵糊調製成丸子,如黍米粒大小。

(一○四)沉香檳榔丸,可以調和脾胃,幫助消化,增進食慾,清神,舒緩胸悶,開闊胸膈,使氣機順暢,調理中焦,使面色紅潤,強壯筋骨。治療面黃肌瘦,乳癖(腹部脹痛),腹脹痛,嘔吐腹瀉,瘧疾腫脹,各種疳病蟲積等症狀。

藥材包含:沉香、檳榔、檀香、南木香、丁香皮、三稜、神麯(炒過)、蓬莪朮(炒過)、麥芽(炒過)、厚朴、蒼朮(用米泔水浸泡後炒過)、使君子肉(在瓦片上烘乾)、青皮(去除白色部分)、陳皮(去除白色部分)、縮砂仁、益智仁(用薑汁炙烤過)、香附、枳殼(用麩皮炒過)、高良薑(各五錢)、甘草(炙烤過,一兩五錢)。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用水煮的麵糊調製成丸子,如麻子粒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

(一○五)木香莪朮丸,可以調和脾胃,增益胃氣,舒緩胸膈,使氣機順暢,使面色紅潤,清神,增進食慾。

藥材包含:莪朮(炮製過)、三稜(炮製後切碎)、醋製香附(各四兩)、檳榔(薄片)、生牽牛(各一兩)、青木香、炒穀芽、青皮(各五錢)、蓽澄茄、丁香、南木香(各四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