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要略》~ 第三章·兒科特徵 (27)

回本書目錄

第三章·兒科特徵 (27)

1. 第六節·疳證

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

(六十五)殺疳丸,治脊疳羸瘦,腹中有蟲。

沒石子,瓜蒂,鶴蝨,蟾頭(炙令焦黃),蘆薈,青黛(各五錢),麝香,膩粉(一作汞粉,一作鉛粉。各一分)

搗籮為末,糯米飯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五丸,粥飲送下。

(六十六)蘆薈丸,治脊疳。

蘆薈,青黛,硃砂,麝香,熊膽,胡黃連,貫眾,地龍(微炒),黃連,蟬殼(去足微炒),雷丸(各五錢),蝦蟆(塗酥炙令焦黃,一枚)

搗籮為末,蝸牛肉研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

(六十七)青黛丸(甲),治脊疳。

青黛,硃砂,夜明砂,定粉(各一分),蟾酥,熊膽,羚羊角屑,犀角屑(各五釐),黃連(五錢),麝香(一錢)

搗籮為末,軟飯和丸,如綠豆大,每一歲服二丸。

(六十八)青黛丸(乙),治乾疳。

青黛(三錢),牛黃,蘆薈,硃砂,麝香,雄黃,胡黃連,蛇蛻(燒灰),龍膽草,蟬蛻(微炒。各一分),蟾(一枚,塗酥炙焦黃)

搗籮為末,令勻,水煮麵糊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三丸,粥飲送下。

(六十九)天竺黃散,治小兒乾疳。

天竺黃,牛黃,雄黃,硃砂,蘆薈,麝香,蟾頭(炙令焦黃),胡黃連,犀角屑,木香,甘草(炙微赤。各一分),龍腦(一錢)

搗細籮為散,研令勻,每服五分,溫湯調下。

(七十)牛黃丸,治乾疳。

牛黃(五分),雄黃,黃連,蘆薈,天竺黃(各一分),龍腦,麝香(各一錢),甘草(五釐,炙微赤)

搗籮為末,研勻,糯米飯為丸,如綠豆大,一歲兒每服一丸,粥飲送下。

(七十一)胡黃連丸,治乾疳。

胡黃連末(五錢),硃砂,波斯青黛,蘆薈(各三分),麝香(一分),蛇蛻皮(燒灰,一條),蟾酥(一杏仁大)

研為末,用豬膽汁一枚酒一盞,熬膏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五丸。

(七十二)使君子丸(甲),治腹內蟲痛,口吐清水。

使君子肉(瓦上焙),檳榔,酸石榴根皮(東向者佳),大黃(半生半泡。各七錢五分)

除檳榔銼曬不過火,餘三味再焙,共為末,砂糖水煮麵糊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

(七十三)使君子丸(乙),治小兒臟腑滑瀉,疳瘦下痢,腹脅脹滿,不思乳食,常服安蟲補胃,消疳肥肌。

使君子肉(麵裹煨,一兩),陳皮(去白,一分),厚朴(薑汁塗炙,五錢),甘草(炙、銼),訶子(半生半煨去核),青黛(非兼驚及帶熱渴者不用。各五錢)

研為細末,煉蜜和丸,如小雞頭米大,每服一丸。

(七十四)厚腸丸,治小兒哺食,不能克化,腹脹體瘦,便色無常。

陳皮,半夏,蒼朮,人參(各三分),麥芽,枳殼,神麯末(各五分),青皮,厚朴(各二分)

研為細末,水煮麵糊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二十丸。

白話文:

第六節·疳證

蜜煉丸:將蜂蜜煉製後與藥粉混合,搓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顆。

殺疳丸:治療因脊疳導致的身體瘦弱,以及腹內有寄生蟲的情況。

藥材包含:沒石子、瓜蒂、鶴蝨、炙烤至焦黃的蟾蜍頭、蘆薈、青黛(各五錢)、麝香、膩粉(或水銀粉、或鉛粉,各一分)。

將上述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糯米飯將藥粉搓成黍米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顆,用粥水送服。

蘆薈丸:治療脊疳。

藥材包含:蘆薈、青黛、硃砂、麝香、熊膽、胡黃連、貫眾、微炒的地龍、黃連、微炒去除足部的蟬蛻、雷丸(各五錢)、塗抹酥油炙烤至焦黃的蛤蟆(一枚)。

將上述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蝸牛肉研磨後將藥粉搓成麻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顆。

青黛丸(甲):治療脊疳。

藥材包含:青黛、硃砂、夜明砂、定粉(各一分)、蟾酥、熊膽、羚羊角屑、犀角屑(各五釐)、黃連(五錢)、麝香(一錢)。

將上述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軟飯將藥粉搓成綠豆大小的藥丸,一歲小孩每次服用兩顆。

青黛丸(乙):治療乾疳。

藥材包含:青黛(三錢)、牛黃、蘆薈、硃砂、麝香、雄黃、胡黃連、燒成灰的蛇蛻、龍膽草、微炒的蟬蛻(各一分)、塗抹酥油炙烤至焦黃的蛤蟆(一枚)。

將上述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混合均勻,用水煮麵糊將藥粉搓成黍米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顆,用粥水送服。

天竺黃散:治療小兒乾疳。

藥材包含:天竺黃、牛黃、雄黃、硃砂、蘆薈、麝香、炙烤至焦黃的蟾蜍頭、胡黃連、犀角屑、木香、微炙至微赤的甘草(各一分)、龍腦(一錢)。

將上述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研磨均勻,每次服用五分,用溫水調服。

牛黃丸:治療乾疳。

藥材包含:牛黃(五分)、雄黃、黃連、蘆薈、天竺黃(各一分)、龍腦、麝香(各一錢)、微炙至微赤的甘草(五釐)。

將上述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研磨均勻,用糯米飯將藥粉搓成綠豆大小的藥丸,一歲小孩每次服用一顆,用粥水送服。

胡黃連丸:治療乾疳。

藥材包含:胡黃連粉末(五錢)、硃砂、波斯青黛、蘆薈(各三分)、麝香(一分)、燒成灰的蛇蛻皮(一條)、蟾酥(一杏仁大小)。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用一個豬膽汁和一盞酒熬製成膏狀,將藥粉搓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到五顆。

使君子丸(甲):治療腹內蟲痛,以及口吐清水的情況。

藥材包含:瓦片上烘焙的使君子肉、檳榔、朝東方向的酸石榴根皮、大黃(一半生的,一半稍微浸泡過,各七錢五分)。

除了檳榔要切碎曬乾但不能過火,其餘三味藥材要再次烘焙,然後一起研磨成粉末,用砂糖水煮的麵糊將藥粉搓成麻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到五十顆。

使君子丸(乙):治療小兒腸胃滑瀉,疳病消瘦,腹瀉,腹部脅肋脹滿,不思飲食等症狀,長期服用可以驅蟲、補胃、消除疳病、強壯肌肉。

藥材包含:用麵包裹煨過的使君子肉(一兩)、去除白色內膜的陳皮(一分)、用薑汁塗抹炙烤過的厚朴(五錢)、炙烤切碎的甘草、一半生一半煨過且去除果核的訶子、青黛(如果不是因為驚嚇或帶有熱渴症狀則不用。各五錢)。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煉製過的蜂蜜將藥粉搓成小雞頭米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顆。

厚腸丸:治療小兒因餵食不當,無法消化,腹脹體瘦,大便顏色不正常等情況。

藥材包含:陳皮、半夏、蒼朮、人參(各三分)、麥芽、枳殼、神麯粉末(各五分)、青皮、厚朴(各二分)。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用水煮麵糊將藥粉搓成麻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