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要略》~ 第三章·兒科特徵 (26)
第三章·兒科特徵 (26)
1. 第六節·疳證
共研末,煉蜜為丸,每丸重二錢五分,每服一丸,米湯化下。忌食油膩濕面生冷。
按:肥兒丸之名,為疳熱腹脹羸瘦而設,蓋因疳而瘦,疳除則兒自肥也,若本無疳熱之病,而誤以為常服可以肥兒,則損削元氣,流弊頗大,不可不知。
(五十五)六神丸,治疳瀉渴飲無度。
木香,丁香,肉豆蔻,使君子肉,訶子(各五錢),蘆薈(一兩)
煨熟,研為末,棗肉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五丸,食前溫米飲送下。
(五十六)褐丸子,治疳氣,腹脹如鼓,及乳癖食癖。
蘿蔔子(炒,一兩五錢),黑牽牛(炒,一兩),胡椒(二錢五分),木香,蓬莪朮(濕紙裹煨,切作片子。各五錢)
共研細末,麵糊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二十丸。
(五十七)肥氣丸,治肥氣。
當歸頭,蒼朮(各一兩五錢),青皮(炒,一兩),蛇含石(火煅醋淬,七錢五分),三稜,蓬莪朮,鐵華粉(與三稜,蓬莪朮同入醋煮。各三兩)
研為末,醋煮米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四十丸。
(五十八)分氣飲,治小兒腫脹作喘。
桔梗,赤茯苓,陳皮,桑白皮,大腹皮,枳殼(炒),半夏曲,紫蘇,蘇子(微炒),甘草(炙,各二錢),草果仁(一錢)
銼散,每服一錢五分,加生薑、大棗清水煎服。
(五十九)使君子散,治蛔疳。
使君子(瓦上炒,十個),甘草(膽汁浸一宿),白蕪荑(各一分),苦楝子(炮去核,五個)
研為末,每服一錢,清水煎服。
(六十)蘆薈丸,治蛔疳。
蘆薈,安息香,胡黃連,枳殼(麩炒。各一錢),使君子(炒,三七枚),蕪荑(一分),定粉(即鉛粉一名粉錫,一錢五分),麝香(少許)
共研細末,獖豬膽汁和米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至七丸。
(六十一)三根散,治蛔疳蟲動,啼叫不止,每至月初間,尤甚,狀如神祟。
貫眾根,棠梨根,酸石榴根(各一兩),慄刺,故綿,乾漆(各五錢)
燒灰存性,搗籮為細末,每服一錢,清水煎服。
(六十二)下蟲丸,追蟲,取積。
苦楝根白皮(酒浸焙),貫眾,木香,桃仁(浸去皮焙),蕪荑(焙),雞心,檳榔(各一錢),鶴蝨(炒),輕粉(各五分),干蝦蟆(炙焦,三錢),使君子肉(五十個,煨)
研為末,飛麵糊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二十丸,天明時清肉汁送下。
(六十三)金蟾散,治脊疳積疳。
乾蟾(大者塗酥炙令焦黃,一枚),夜明砂(微炒),桃白皮,樗根白皮,地榆,黃柏,訶梨勒,百合,白蕪荑(微炒),人參,黃連,川大黃(各三分),胡粉(三錢),丁香(三七粒),檳榔(一分)
共為細末,每服五分,粥飲調下。
(六十四)地骨皮丸,治脊疳。
地骨皮,紫參,黃耆,大黃(微炒),郁李仁(湯浸去皮尖微炒。各五錢),龍膽草,子芩,枳殼(麵炒),木香,豬苓,海蛤(細研。各等分為末)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煉製成藥丸,每丸重二錢五分。每次服用一丸,用米湯送服。忌食油膩、濕麵、生冷的食物。
說明:肥兒丸這個名稱,是針對疳熱、腹脹、消瘦的症狀而設的。因為罹患疳病會導致消瘦,當疳病治好,小兒自然就會肥胖。如果本身沒有疳熱的病,卻誤以為經常服用可以使小兒肥胖,反而會損耗元氣,造成很大的弊端,這一點必須知道。
(五十五)六神丸,治療因疳病引起的腹瀉、口渴、喝水過多。
包含:木香、丁香、肉豆蔻、使君子肉、訶子(各五錢)、蘆薈(一兩)
將藥材煨熟後,磨成粉末,用棗泥調和製成藥丸,如綠豆般大小。每次服用三到五丸,飯前用溫熱的米湯送服。
(五十六)褐丸子,治療因疳病引起的氣滯、腹脹如鼓,以及乳癖、食癖。
包含:炒過的蘿蔔子(一兩五錢)、炒過的黑牽牛(一兩)、胡椒(二錢五分)、木香、用濕紙包裹煨熟並切片的蓬莪朮(各五錢)
將藥材一起磨成細末,用麵糊製成藥丸,如黍米般大小。每次服用二十丸。
(五十七)肥氣丸,治療肥氣。
包含:當歸頭、蒼朮(各一兩五錢)、炒過的青皮(一兩)、用火煅燒後醋淬的蛇含石(七錢五分)、三稜、蓬莪朮、鐵華粉(與三稜、蓬莪朮一同放入醋中煮。各三兩)
將藥材磨成粉末,用醋煮米糊製成藥丸,如綠豆般大小。每次服用四十丸。
(五十八)分氣飲,治療小兒腫脹伴隨喘息。
包含:桔梗、赤茯苓、陳皮、桑白皮、大腹皮、炒過的枳殼、半夏曲、紫蘇、微炒的蘇子、炙甘草(各二錢)、草果仁(一錢)
將藥材切碎,每次取一錢五分,加入生薑、大棗用水煎煮服用。
(五十九)使君子散,治療因蛔蟲引起的疳病。
包含:瓦上炒過的使君子(十個)、用膽汁浸泡一晚的甘草、白蕪荑(各一分)、炮製後去核的苦楝子(五個)
將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水煎煮服用。
(六十)蘆薈丸,治療因蛔蟲引起的疳病。
包含:蘆薈、安息香、胡黃連、麩炒過的枳殼(各一錢)、炒過的使君子(二十一個)、蕪荑(一分)、定粉(即鉛粉,又名粉錫,一錢五分)、麝香(少許)
將藥材一起磨成細末,用閹豬膽汁和米糊製成藥丸,如綠豆般大小。每次服用五到七丸。
(六十一)三根散,治療因蛔蟲引起的疳病,導致蟲子躁動、啼哭不止,尤其在月初時更加嚴重,症狀如同被鬼神作祟。
包含:貫眾根、棠梨根、酸石榴根(各一兩)、栗刺、舊棉絮、乾漆(各五錢)
將藥材燒成灰,搗碎過篩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水煎煮服用。
(六十二)下蟲丸,用以驅蟲,消除積滯。
包含:酒浸後焙乾的苦楝根白皮、貫眾、木香、浸泡後去皮焙乾的桃仁、焙乾的蕪荑、雞心、檳榔(各一錢)、炒過的鶴蝨、輕粉(各五分)、炙焦的乾蝦蟆(三錢)、煨過的使君子肉(五十個)
將藥材磨成粉末,用飛麵糊製成藥丸,如麻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二十丸,天亮時用清肉汁送服。
(六十三)金蟾散,治療脊疳和積疳。
包含:塗上酥油炙烤至焦黃的乾蟾蜍(大者一枚)、微炒的夜明砂、桃白皮、樗根白皮、地榆、黃柏、訶梨勒、百合、微炒的白蕪荑、人參、黃連、川大黃(各三分)、胡粉(三錢)、丁香(二十一個)、檳榔(一分)
將藥材一起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五分,用粥飲調和送服。
(六十四)地骨皮丸,治療脊疳。
包含:地骨皮、紫參、黃耆、微炒過的大黃、湯浸去皮尖微炒的郁李仁(各五錢)、龍膽草、子芩、麵炒過的枳殼、木香、豬苓、細研的海蛤(各等分,磨成粉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