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要略》~ 第三章·兒科特徵 (24)
第三章·兒科特徵 (24)
1. 第六節·疳證
研為細末,粟米飯和丸,如綠豆大,小兒三歲以下,每服三丸,粥飲送下。
(三十四)錢氏地黃丸,見前節。
(三十五)生脈散,治熱傷元氣,肢體倦怠,氣短懶言,口乾作渴,汗出不止,腳欹眼黑,津枯液涸。
人參(五錢),麥冬(去心,三錢),五味子(二錢)
長流水煎,不拘時溫服。
(三十六)調元散,見前節。
(三十七)九味地黃丸,治腎疳。
熟地黃(四錢五分),赤苓,山茱萸肉,川楝子,當歸,川芎,丹皮,山藥,使君子肉
研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
(三十八)熊膽散,治走馬疳。
熊膽(細研),莨菪子(炒令微黑),蝦蟆灰,白礬(各五錢),生硫黃,麝香(細研),雄黃(細研),蘆薈(細研。各一分)
研為末,拌勻,再研為細末,每服一字,荊芥煎湯調下,如有瘡處,宜薄敷之,如鼻癢,取少許吹入,一日二三次。
(三十九)勻氣散,治小兒驚,膈嗽,冷疝,內吊,腹痛,氣滯。
枯梗(五錢),甘草(二錢),砂仁,茴香,陳皮(各一錢),白姜(一分)
研為細末,每服五分,或一錢。
(四十)醒脾散,調理百病。
木香,白朮(濕紙裹煨),人參,茯苓,草果,炙甘草,陳橘皮,厚朴(縮砂水煮),紫蘇子
研為末,每服一錢,加薑、棗清水煎服。
(四十一)青金丹,治小兒諸積病。
滑石,白丁香,天南星(各二錢七分),青黛(五分),輕粉,水銀(各二錢),川巴豆(七十二個)
同拌合用,軟飲為丸,如綠豆大。
(四十二)保童丸,消滯進食,長肌肥兒,治五疳腹脹。
胡黃連,草龍膽(炒。各五錢),使君子,木香,蘆薈(細研,各一錢),大麥糵(巴豆三七個去皮心,同麥糵炒令紫色,去巴豆不用,以糵為末,五錢),川苦楝(炒紫色,一分)
研為細末,醋煮米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
(四十三)疳積散,治小兒鬾病,病乳,夾乳,夾食,或病後飲食失調,或平居飲食過飽,致成疳積,面黃腹大,小便如泔,大便瀉黃酸臭,頭皮乾枯,毛髮焦穗,甚至目澀羞明,睛生雲翳,形體骨立,夜熱晝涼,及丁奚、哺露等證。
厚朴(厚而紫色有油者佳,一兩),廣陳皮(去白),甘草(去皮),蘆薈(淨末。各七錢),青黛(三錢),百草霜(二錢),蕪荑(五錢),旋覆花(一錢五分)
共為細末,和勻,每一歲用藥一分,空腹燈芯湯調下,服後病即愈,當用肥兒丸調理,如脾氣未實,用啟脾丸。
(四十四)啟脾丸,治脾積,五更瀉,消疳,黃脹腹痛,常服生肌,健脾,益腎。
人參,白朮,茯苓,山藥,蓮肉(各一兩),陳皮,澤瀉,山楂,甘草(炙,各五錢)
共研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與粟米飯混合做成丸子,大小如綠豆般。三歲以下的小孩,每次服用三顆,用粥水送服。
**(三十四)**錢氏地黃丸,請參考前一節。
**(三十五)**生脈散,適用於治療因暑熱損傷元氣,導致肢體疲倦乏力、氣短少語、口乾想喝水、汗流不止、腳步不穩、眼睛發黑、體液耗竭等症狀。
藥材包含:人參(五錢)、麥冬(去心,三錢)、五味子(二錢)。
用長流水煎煮,不拘時間溫服。
**(三十六)**調元散,請參考前一節。
**(三十七)**九味地黃丸,適用於治療腎虛引起的疳證。
藥材包含:熟地黃(四錢五分)、赤茯苓、山茱萸肉、川楝子、當歸、川芎、丹皮、山藥、使君子肉。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大小如梧桐子般。每次服用七八十顆。
**(三十八)**熊膽散,適用於治療走馬疳。
藥材包含:熊膽(研磨成細末)、莨菪子(炒至微黑)、蛤蟆灰、白礬(各五錢)、生硫黃、麝香(研磨成細末)、雄黃(研磨成細末)、蘆薈(研磨成細末。各一分)。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攪拌均勻後再研磨成更細的粉末。每次服用一字(約一克),用荊芥煎煮的湯水調服。如果有瘡口,可以薄薄地敷在上面。如果鼻子發癢,可以取少量吹入鼻孔,一天二到三次。
**(三十九)**勻氣散,適用於治療小兒驚風、膈肌咳嗽、寒疝、內吊、腹痛、氣滯等症狀。
藥材包含:枯梗(五錢)、甘草(二錢)、砂仁、茴香、陳皮(各一錢)、白薑(一分)。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五分或一錢。
**(四十)**醒脾散,適用於調理各種疾病。
藥材包含:木香、白朮(用濕紙包裹後煨烤)、人參、茯苓、草果、炙甘草、陳橘皮、厚朴(用縮砂水煮)、紫蘇子。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加入生薑、紅棗,用清水煎煮後服用。
**(四十一)**青金丹,適用於治療小兒各種積滯病症。
藥材包含:滑石、白丁香、天南星(各二錢七分)、青黛(五分)、輕粉、水銀(各二錢)、川巴豆(七十二個)。
將藥材混合後一起使用,做成軟丸,大小如綠豆般。
**(四十二)**保童丸,適用於消除積滯、增進食慾、促進肌肉生長使孩童肥壯,治療五疳引起的腹脹。
藥材包含:胡黃連、草龍膽(炒過,各五錢)、使君子、木香、蘆薈(研磨成細末,各一錢)、大麥芽(巴豆三七個去皮心,與麥芽一起炒至紫色,去除巴豆不用,取麥芽磨成粉,五錢)、川苦楝(炒至紫色,一分)。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醋煮過的米糊調和成丸,大小如綠豆般。每次服用十顆到十五顆。
**(四十三)**疳積散,適用於治療小兒疳積病,因病導致的乳食問題,如夾乳、夾食,或病後飲食失調,或平時飲食過飽,導致形成疳積,出現面色發黃、腹部腫大、小便如米泔水、大便瀉出黃色酸臭物、頭皮乾燥、頭髮焦黃、甚至眼睛乾澀怕光、眼睛長出翳膜、身體消瘦、夜間發熱白天涼、以及丁奚、哺露等症狀。
藥材包含:厚朴(選用厚實、紫色且含油的為佳,一兩)、廣陳皮(去白)、甘草(去皮)、蘆薈(純淨粉末,各七錢)、青黛(三錢)、百草霜(二錢)、蕪荑(五錢)、旋覆花(一錢五分)。
將藥材一起研磨成細末,混合均勻。一歲的小孩每次服用一分,空腹時用燈芯草煎湯調服。服用後病症如果有所好轉,應當使用肥兒丸調理,如果脾氣虛弱,則應當使用啟脾丸。
**(四十四)**啟脾丸,適用於治療脾積、五更瀉、消除疳積、黃疸腹脹、腹痛。經常服用可以生長肌肉、健脾、益腎。
藥材包含:人參、白朮、茯苓、山藥、蓮子肉(各一兩)、陳皮、澤瀉、山楂、甘草(炙過,各五錢)。
將藥材一起研磨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丸,大小如彈珠般。每次服用一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