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要略》~ 第三章·兒科特徵 (19)
第三章·兒科特徵 (19)
1. 第六節·疳證
(三)乾疳,因水津虧耗,熱自內生,治宜聖惠天竺黃散、青黛丸、牛黃丸、胡黃連丸之屬。
(四)內疳,因蟲蝕肛腸,治宜使君子丸以殺蟲,余如東垣厚腸丸、聖惠木香丸、蘆薈丸、胡粉丸之屬,俱可酌用;或神麯、麥芽、三稜、青皮、香附、山楂、厚朴、甘草、藿香、枳實、地黃、砂仁、黃連、棗子各等分,研為末,熟湯調服。
(五)口齒疳,因熱毒蘊蓄,血分不清,治宜清血解毒,內服用清胃散、甘露飲等,外敷用青霞散、黃礬散之屬;或百藥煎、胭脂各等分,為細末摻之;或用米泔水洗瘡,以黃丹(飛過)、乳香、白礬(飛過)、胭脂各一錢,輕粉、麝香,各少許,共為細末,挹乾摻之。
(六)鼻疳,因疳熱熏蒸,鼻癢生瘡,治宜湯氏五福化毒丹、澤瀉散、枇杷葉散之屬,外用甘草白礬湯洗淨,後以蘆薈、黃連、黃柏為末敷之,或青金散敷之,或蟬殼散吹之,或青黛一錢,麝香少許,熊膽末五分,臨睡時摻之。
(七)眼疳,因疳熱熏蒸,上攻於目,治宜瀉肝散、殺疳散。退翳丸、羚羊角丸、消疳無價散,外用蕤仁膏之屬。
(八)腦疳,因疳熱熏蒸,上侵及腦,治宜龍腦丸、龍膽丸之屬,或用吹鼻龍腦散,或用黃葵花、菊花、釜下墨、硝石、柏葉各等分,共為散,吹入鼻中,良久,鼻中有惡物似泥者泄下數條,此即病根,下後可愈。
(九)無辜疳,因熱生蟲,頸項生瘡,治宜柴胡飲先清其熱,蘆薈肥兒丸再消其積,或聖惠鱉甲散、張渙蠍虎丹、藍葉湯、漏蘆散之屬,頸項有核內有蟲如米粉者宜破取之,再以蘆薈、黃連、黃柏粉末敷患處。
(十)丁奚疳,因脾胃氣虛,大腹膨脹,治宜先投萬應丸,次投參苓白朮散,並以醍醐散進食,食後下烏犀丸三五粒以殺蟲化積,並間投醒脾散、沉香檳榔丸、木香莪朮丸之屬,次第調理之。
(十一)哺露疳,因臟氣虛冷,治法與丁奚疳大略相似,惟宜加養臟湯服之,余如麝香進食丸、聖惠人參丸等俱可酌用。
(十二)癖病,因積滯不化,久而成癖,治宜千金消癖丸、木香硇砂丸,外用紅花膏,或阿魏保生膏攤貼。
此外有因疳而成之瘡疥,謂之疳瘡,不甚痛癢,常有汁出,汁所流處,旋即成瘡,宜分其經絡治之。如面青寒熱,或白翳遮睛者屬肝經;面赤身熱,作渴驚悸者屬心經;面黃體瘦,作渴泄瀉者屬脾經;面白咳嗽,鼻間生瘡者屬肺經;面黧體瘦,喜臥濕地者屬腎經。內服之劑,宜因其寒熱虛實,分別進之;外治方有蘭香散、白粉散、熊膽膏之屬。
此諸疳治法之一斑,可與五疳之治法相參看者也。
附方
(一)集聖丸,治冷熱新久一切疳症,以此為主,其有五臟兼證,照後開加減(此方不熱不寒,補不至滯,消不致耗,頗屬穩妥)。
白話文:
(三)乾疳:因為體內水分不足,導致熱氣從內部產生。治療上適合使用聖惠天竺黃散、青黛丸、牛黃丸、胡黃連丸之類的藥方。
(四)內疳:因為腸道內有寄生蟲啃食,治療上適合使用使君子丸來殺蟲。其他的藥方如東垣厚腸丸、聖惠木香丸、蘆薈丸、胡粉丸等,都可以根據情況選用。或者,將神麯、麥芽、三稜、青皮、香附、山楂、厚朴、甘草、藿香、枳實、地黃、砂仁、黃連、棗子等分量相同的藥材磨成粉末,用熱水沖服。
(五)口齒疳:因為體內熱毒積聚,血液不清澈。治療上適合清熱解毒,內服清胃散、甘露飲等藥方,外敷青霞散、黃礬散之類的藥粉。或者將百藥煎、胭脂等分量相同的藥材磨成細粉後撒在患處;也可以用米湯清洗瘡口,再將黃丹(煉製過的)、乳香、白礬(煉製過的)、胭脂各一錢,輕粉、麝香各少許磨成細粉,將瘡口擦乾後撒上藥粉。
(六)鼻疳:因為疳熱向上熏蒸,導致鼻子發癢長瘡。治療上適合使用湯氏五福化毒丹、澤瀉散、枇杷葉散之類的藥方。外用甘草白礬湯清洗乾淨後,再用蘆薈、黃連、黃柏磨成的粉末敷在患處;也可以敷青金散、吹蟬殼散,或者用青黛一錢,麝香少許,熊膽粉五分,在睡覺前撒在患處。
(七)眼疳:因為疳熱向上熏蒸,侵犯到眼睛。治療上適合使用瀉肝散、殺疳散、退翳丸、羚羊角丸、消疳無價散,外用蕤仁膏之類的藥膏。
(八)腦疳:因為疳熱向上熏蒸,侵犯到大腦。治療上適合使用龍腦丸、龍膽丸之類的藥方;或者使用吹鼻龍腦散,也可以用黃葵花、菊花、鍋底墨、硝石、柏葉等分量相同的藥材磨成粉末,吹入鼻中,過一會兒,鼻子裡會有像泥土一樣的污物排出,這就是病根,排出後病就可以痊癒。
(九)無辜疳:因為熱氣產生寄生蟲,導致頸部長瘡。治療上適合先用柴胡飲來清熱,再用蘆薈肥兒丸來消除積滯,也可以使用聖惠鱉甲散、張渙蠍虎丹、藍葉湯、漏蘆散之類的藥方。如果頸部有像米粉一樣的蟲核,應該把它刺破取出,再用蘆薈、黃連、黃柏的粉末敷在患處。
(十)丁奚疳:因為脾胃虛弱,導致腹部腫脹。治療上適合先服用萬應丸,再服用參苓白朮散,並用醍醐散來幫助進食,飯後服用烏犀丸三到五粒來殺蟲、化解積滯。也可以間歇服用醒脾散、沉香檳榔丸、木香莪朮丸之類的藥方,循序漸進地調理。
(十一)哺露疳:因為臟腑虛寒,治療方法和丁奚疳大致相同,只是要加上養臟湯來服用,其他如麝香進食丸、聖惠人參丸等也可以根據情況選用。
(十二)癖病:因為積滯不消化,時間長了形成癖疾。治療上適合使用千金消癖丸、木香硇砂丸,外用紅花膏,或者用阿魏保生膏貼敷。
此外,還有因為疳病而引起的瘡疥,稱為疳瘡,不會很痛癢,但常常會流出汁液,汁液流到的地方很快就會長出新的瘡,應該根據病變的經絡來治療。如果臉色發青且怕冷發熱,或是眼睛出現白翳,這屬於肝經的問題;如果臉色發紅且身體發熱,口渴心悸,這屬於心經的問題;如果臉色發黃且身體消瘦,口渴腹瀉,這屬於脾經的問題;如果臉色發白且咳嗽,鼻子上長瘡,這屬於肺經的問題;如果臉色發黑且身體消瘦,喜歡躺在潮濕的地方,這屬於腎經的問題。內服的藥劑,應該根據病情的寒熱虛實來分別選擇服用;外治的藥方有蘭香散、白粉散、熊膽膏等。
以上這些是各種疳病治療方法的一部分,可以和前面提到的五疳治療方法相互參考。
附方
(一)集聖丸:治療各種新舊寒熱引起的疳病,以此藥方為主。如果兼有五臟的病症,可以按照後面的說明加減藥物(這個藥方不寒不熱,補益不會造成滯膩,消積不會過度耗損,效果比較穩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