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要略》~ 第三章·兒科特徵 (18)
第三章·兒科特徵 (18)
1. 第六節·疳證
(三)乾疳,因胃火過亢,消爍津液所致。證狀多見身體壯熱,時或憎寒,舌澀口乾,睡多盜汗,皮膚枯燥,發立毛焦,乳食雖多,肌肉消瘦,四肢無力,好睡昏昏。大抵憔悴少血,舌乾多啼者,其病在心;目不轉睛,雖啼無淚者,其病在肝;身熱尿干,手足清冷者,其病在腎;聲焦皮燥,大便乾結者,其病在肺;閉口酣睡,胸脘乾渴者,其病在脾。
(四)內疳,因蟲蝕肛腸所致。疳之在內者,所以別於疳之在外者(外疳如走馬疳、口齒疳、鼻疳、眼疳等),證狀多見眼目澀癢,體熱皮枯,腸胃不調,乳食不化,心腹虛脹,痢下五色,久而不止,日漸羸瘦。
(五)口齒疳:即走馬牙疳之輕者(走馬牙疳見本章第三節及第四章第三節),因脾胃傳化失常,熱毒蘊蓄,血分不清所致。證狀多見唇口癢痛,牙齒焦黑,齦肉赤爛,頰腫舌痛,口多臭氣。
(六)鼻疳,固乳食不調,上焦壅滯,疳蟲上蝕所致。證狀多見鼻中赤癢,連唇生瘡,壯熱多啼,皮毛乾焦,肌膚消瘦,咳嗽上氣,下痢不已。
(七)眼疳,因臟腑風熱壅滯,不得宣通,或乳食過多,胸膈痰結,邪熱上攻於目所致。證狀多見腦熱目癢,或赤爛生瘡,或生翳膜,漸漸遮睛。
(八)腦疳,因胎中稟受風熱所致。證狀多見頭皮光急,滿頭生瘡,腦熱如火,髮結如穗,遍身多汗,腮腫囟高,哺乳越常,睡喜合面。
(九)無辜疳,因小兒衣席,夜露不收,沾染邪氣,或因飲食不節,寒暖不勻所致。證狀多見腦後有核如彈丸,按之則動,初生時軟而不痛,中有蟲如米粉,得熱氣則漸長大,蟲隨氣血流散,子母相生,侵蝕臟腑,令兒肌肉作瘡,便泄膿血,頭大發豎,手足細弱。
(十)丁奚疳,因脾胃受傷,不能運化,血衰氣滯所致。證狀多見腫脹而腹無青筋,面色慘淡,潮熱往來,手足細小,項長骨露,尻臀無肉,腹脹臍突。
(十一)哺露疳,因臟氣虛冷所致。證狀多與丁奚疳相似,食則吐逆,泄瀉無度,糞中有蟲。
(十二)癖病,因飲食失節,傷及脾胃,積滯不化,久而成癖,其形堅結,藏於隱癖。證狀多見生於脅下,堅硬成塊,初作之時,午後潮熱,口渴飲冷,腹大筋青,漸如雞卵,不時作痛。
此諸疳之證狀也。此外因疳而發為瘡疥者謂之疳瘡,亦同類而附入之。茲將其治法述下。
六、諸疳之治法
(一)蛔疳,因積滯化蟲,治宜使君子散、蘆薈丸以取蛔蟲,後用益黃散之屬以調脾胃,余如張渙三根散、下蟲丸之屬,均可酌用。
(二)脊疳,因蟲食脊膂,治宜聖惠金蟾散、地骨皮丸、殺疳丸、蘆薈丸、青黛丸之屬。瀉血不止者,用定粉少許,大棗十枚,頭髮少許,共聚一處,火煅通赤,細研,每服五分,米飲下。
白話文:
(三)乾疳
這是因為胃火太旺盛,過度消耗體內津液所造成的。常見的症狀是身體發熱,有時會怕冷,舌頭乾澀、口乾,容易嗜睡、盜汗,皮膚乾燥、頭髮豎起且枯黃,雖然吃很多,肌肉卻消瘦、四肢無力、昏昏欲睡。整體來看,患者面容憔悴、氣血不足,如果舌頭乾燥且經常啼哭,表示病在心臟;眼睛不轉動,即使哭也沒有眼淚,表示病在肝臟;身體發熱、尿液少,但手腳冰冷,表示病在腎臟;聲音沙啞、皮膚乾燥,大便乾燥難解,表示病在肺臟;閉著嘴巴睡覺,胸口和胃部感到乾渴,表示病在脾臟。
(四)內疳
這是因為寄生蟲侵蝕肛門和腸道所引起的。所謂「內疳」是為了區別於長在身體表面的「外疳」(例如走馬疳、口齒疳、鼻疳、眼疳等)。常見症狀包括眼睛乾澀發癢、身體發熱、皮膚乾燥、腸胃功能失調、消化不良、肚子虛脹、拉出各種顏色的痢疾,而且持續不止,導致身體逐漸消瘦。
(五)口齒疳
這是走馬牙疳的輕微型(走馬牙疳的詳細說明可參考本文第三節及第四章第三節)。主要是因為脾胃消化功能失常,熱毒積聚,導致血分不乾淨所造成。常見症狀是嘴唇和口腔發癢疼痛、牙齒變黑焦黃、牙齦紅腫潰爛、臉頰腫脹、舌頭疼痛,並且口臭嚴重。
(六)鼻疳
主要是因為飲食不當,導致上焦(身體上部)氣血壅塞,疳蟲往上侵蝕所致。常見症狀是鼻孔發紅發癢,甚至連帶嘴唇長瘡,發高燒且哭鬧不止,皮膚乾燥枯黃,肌肉消瘦,咳嗽、氣喘,腹瀉不停。
(七)眼疳
是因為臟腑內的風熱之氣阻塞不通,或是因為飲食過量,導致胸腔積痰,邪熱向上侵犯眼睛所造成。常見症狀是頭部發熱、眼睛發癢,或是紅腫潰爛長瘡,或是長出翳膜(眼角膜上的薄膜),視力逐漸模糊。
(八)腦疳
是胎兒時期就受到風熱之邪影響所致。常見症狀是頭皮緊繃、光滑,頭上長滿瘡,頭部發熱如火,頭髮糾結像穗子一樣,全身多汗,腮部腫脹,囟門(嬰兒頭頂未閉合的區域)隆起,喝奶量比平常多,睡覺時喜歡臉朝下。
(九)無辜疳
是因為嬰兒的衣物、床鋪夜間受潮未收,沾染了邪氣,或是因為飲食不節制、保暖不足所造成。常見症狀是後腦勺長出像彈珠大小的硬塊,按壓會移動,剛開始摸起來軟軟的不會痛,裡面有像米粉一樣的蟲,遇到熱氣就會長大,蟲會隨著氣血流動散布,母蟲和小蟲相互繁殖,侵蝕臟腑,導致肌肉潰爛長瘡,腹瀉膿血,頭部變大、頭髮豎起,手腳卻細小無力。
(十)丁奚疳
是因為脾胃受損,消化功能差,氣血衰弱所致。常見症狀是身體腫脹,但肚子上沒有青筋,面色蒼白,時而發熱,手腳細小,脖子細長,骨頭突出,屁股沒有肉,肚子脹大、肚臍突出。
(十一)哺露疳
是因為臟腑氣虛寒冷所致。症狀和丁奚疳相似,只是吃東西容易嘔吐、腹瀉不止,且糞便中有蟲。
(十二)癖病
是因為飲食不節制,傷及脾胃,導致食物積滯不化,久而久之形成硬塊,藏在身體內部。常見症狀是硬塊長在肋骨下方,質地堅硬,剛開始發作時,午後會發熱,口渴喜歡喝冷飲,肚子脹大,青筋暴露,硬塊逐漸變大如雞蛋,並且時常疼痛。
以上就是各種疳證的症狀。另外,因為疳病而引發的皮膚瘡疥,也屬於同一類,一併列入說明。接下來將敘述各種疳病的治療方法。
六、各種疳病的治療方法
(一)蛔疳
是因為積食化為蛔蟲,治療上應該使用使君子散、蘆薈丸等來驅除蛔蟲,之後再使用益黃散之類的藥物來調理脾胃。其他如張渙三根散、下蟲丸等藥物,都可以斟酌使用。
(二)脊疳
是因為蟲侵蝕脊椎,治療上應該使用聖惠金蟾散、地骨皮丸、殺疳丸、蘆薈丸、青黛丸等藥物。如果瀉血不止,可以使用少許定粉,搭配十枚大棗和少許頭髮,一起放在火上燒到通紅,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五分,用米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