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要略》~ 第三章·兒科特徵 (16)
第三章·兒科特徵 (16)
1. 第六節·疳證
大概健運以扶持脾胃之劑,宜用白朮、雞內金、豆蔻、木香、砂仁之類;消積之劑,宜用莪朮、三稜、檳榔、厚朴、麥芽、神麯之類;清熱之劑,宜用川黃連、胡黃連、淡芩、青皮、柴胡之類;殺蟲之劑,宜使君子、蕪荑、川楝子、蘆薈之類;補益之劑,宜人參、潞黨、山藥、扁豆、蓮心、生地、熟地、萸肉、當歸、阿膠之類。通治之方有集聖丸加減、五疳保童丸、五疳消積丸、萬應丸之屬。
至於心、脾、肝、肺、腎五疳,各因腸胃受傷,脾運不健,而致五臟交受其病,兼病於心者,即謂之心疳,治宜安神丸以治心,異功散以補脾,余如張渙參黃丹及真珠散、茯苓丸、茯神湯、桃花丸,均可酌用。大凡心經有實熱之見象者宜酌加黃連、犀角、羚羊、牛黃、天竺黃之類;心經有虛熱之見象者,宜加茯神、遠志、棗仁、玄參、人參之類。心疳而至驚啼口渴,嗜食辛味,耳邊有脈,舌下有黑靨者不治。
兼病於脾者,謂之脾疳,治宜四味肥兒丸以治疳,五味異功散以養脾,余如錢氏益黃散、參苓白朮散、神效換肌丸、大胡黃連丸、蘆薈丸、張渙木香散均可酌用。大凡脾經有熱者,宜加黃連、地黃、三稜、莪朮之類;脾經有濕者,宜加半夏、白朮、陳皮、苡米、甘遂、商陸之類;脾氣虛寒者,宜加於朮、補骨脂、乾薑、肉豆蔻、肉桂之類。脾疳而至腹大如鼓,唇無血色,人中平滿,下痢無度者不治。
兼病於肝者,謂之肝疳,治宜地黃丸,耆歸湯、天麻丸、生熟地黃湯、熊膽天麻丹、蘆薈丸均可酌用。大凡肝經有實熱之見象者,宜加龍膽草、菊花、柴胡、連翹、梔子、青皮、白芍之類;肝經有虛熱之見象者,宜加川芎、天麻、熟地、牡蠣、龍骨、萸肉、五味之類。肝疳而至目有青脈,左脅硬痛,多吐涎沫,眼角左右有黑氣者不治。
兼病於肺者,謂之肺疳,治宜先用地黃清肺飲以治肺,次用益氣丸以補肺,余如益黃散、化䘌丸、補肺散、張渙麝香丹、阿膠散、胡黃連丸之類,均可酌用。大凡肺經有熱者宜加桑皮、桔梗、前胡、鮮生地、竹茹、竹瀝、麻黃、杏仁之類;肺氣虛寒者,宜加人參、黃耆、黨參、麥冬、山藥、熟地之類。肺疳而至頻瀉白沫,身有黑斑如粟米大者不治。
兼病於腎者,謂之腎疳,治宜錢氏地黃丸或生脈散多加黃耆以調肺,余如調元散、九味地黃丸、張渙熊膽散之類,均可酌用。大凡腎經有熱者,宜加車前、茯苓、澤瀉、通草、豬苓、木通、黃柏之類;腎氣虛寒者,宜加附子、熟地、山萸肉、胡盧巴、巴戟、黃耆之類。腎疳而至嗜食酸鹹,飲水無度,小便如乳,牙齒青黑,耳腦幹燥,肩聳骨枯者不治。
此五疳證治之一斑也。
三、疳積
白話文:
治療疳證,大致上來說,用來幫助脾胃運化的藥方,適合使用白朮、雞內金、豆蔻、木香、砂仁等;消除積食的藥方,適合使用莪朮、三稜、檳榔、厚朴、麥芽、神麴等;清熱的藥方,適合使用川黃連、胡黃連、淡芩、青皮、柴胡等;殺蟲的藥方,適合使用使君子、蕪荑、川楝子、蘆薈等;補益的藥方,適合使用人參、潞黨參、山藥、扁豆、蓮子心、生地、熟地、山茱萸、當歸、阿膠等。通用的治療方劑有集聖丸加減、五疳保童丸、五疳消積丸、萬應丸等。
至於心、脾、肝、肺、腎五種疳證,都是因為腸胃受損,脾胃運化功能失常,導致五臟互相影響而發病。其中,如果病邪影響到心臟,就稱為心疳,治療上適合使用安神丸來安撫心神,異功散來補益脾胃。其他的藥方,如張渙參黃丹、真珠散、茯苓丸、茯神湯、桃花丸等,都可以根據情況選用。一般來說,如果心經有實熱的症狀,適合酌加黃連、犀角、羚羊角、牛黃、天竺黃等;如果心經有虛熱的症狀,適合酌加茯神、遠志、酸棗仁、玄參、人參等。如果心疳發展到出現驚嚇啼哭、口渴、喜歡吃辛辣食物、耳朵旁邊有脈搏跳動、舌頭下面有黑色斑點,就屬於無法醫治的情況。
如果病邪影響到脾臟,就稱為脾疳,治療上適合使用四味肥兒丸來治療疳證,五味異功散來調養脾胃。其他的藥方,如錢氏益黃散、參苓白朮散、神效換肌丸、大胡黃連丸、蘆薈丸、張渙木香散等,都可以根據情況選用。一般來說,如果脾經有熱,適合加黃連、地黃、三稜、莪朮等;如果脾經有濕,適合加半夏、白朮、陳皮、薏苡仁、甘遂、商陸等;如果脾氣虛寒,適合加白朮、補骨脂、乾薑、肉豆蔻、肉桂等。如果脾疳發展到腹部腫大如鼓、嘴唇沒有血色、人中平坦、腹瀉不止,就屬於無法醫治的情況。
如果病邪影響到肝臟,就稱為肝疳,治療上適合使用地黃丸、耆歸湯、天麻丸、生熟地黃湯、熊膽天麻丹、蘆薈丸等。一般來說,如果肝經有實熱的症狀,適合加龍膽草、菊花、柴胡、連翹、梔子、青皮、白芍等;如果肝經有虛熱的症狀,適合加川芎、天麻、熟地、牡蠣、龍骨、山茱萸、五味子等。如果肝疳發展到眼睛有青色血管、左脅肋疼痛、經常吐口水、眼角有黑氣,就屬於無法醫治的情況。
如果病邪影響到肺臟,就稱為肺疳,治療上適合先用地黃清肺飲來治療肺,再用益氣丸來補益肺。其他的藥方,如益黃散、化䘌丸、補肺散、張渙麝香丹、阿膠散、胡黃連丸等,都可以根據情況選用。一般來說,如果肺經有熱,適合加桑白皮、桔梗、前胡、鮮生地、竹茹、竹瀝、麻黃、杏仁等;如果肺氣虛寒,適合加人參、黃耆、黨參、麥門冬、山藥、熟地等。如果肺疳發展到經常腹瀉白色泡沫樣便、身上有像小米粒大小的黑斑,就屬於無法醫治的情況。
如果病邪影響到腎臟,就稱為腎疳,治療上適合使用錢氏地黃丸或生脈散多加黃耆來調理肺。其他的藥方,如調元散、九味地黃丸、張渙熊膽散等,都可以根據情況選用。一般來說,如果腎經有熱,適合加車前子、茯苓、澤瀉、通草、豬苓、木通、黃柏等;如果腎氣虛寒,適合加附子、熟地、山茱萸、胡蘆巴、巴戟天、黃耆等。如果腎疳發展到喜歡吃酸鹹食物、喝水很多、小便像乳汁一樣、牙齒發青發黑、耳朵與腦部乾燥、肩膀聳起骨骼消瘦,就屬於無法醫治的情況。
以上只是簡單說明疳證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