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要略》~ 第九章·雜證論治 (1)

回本書目錄

第九章·雜證論治 (1)

1. 第一節·二便下血

甲、概況

小兒二便下血,宜分虛實。凡大便下血,初起多為肥甘積熱,蘊蓄於腸,黑豆失職,以致便血。無論色紫色鮮,當從實治。下血日久,或糞前先下,或糞後淋出,爽而不痛者,當從虛治。糞中雜有赤白似凍者,則為痢疾。凡便血之類,不論先後,血是血糞是糞者,此為大腸之血,雖多無礙,若有血點血絲混於糞內者,當防其為小腸之血,最為難治。放下血之輕重,不能遽以多少斷也。

白話文:

小兒二便下血,應當分清虛證和實證。凡は大便下血,剛開始多是因為肥甘積熱,蘊藏在腸道,黑豆失去作用,導致便血。無論血色是紫紅色還是鮮紅色,都應當從實證治療。下血時間很長,或者是大便前先下血,或者是大便後滴出,爽快而不疼痛,應當從虛證治療。大便中混合有赤白相間,類似凍狀的物質,那就是痢疾。凡是便血,不論先後,血就是血,糞就是糞,這是大腸出血,即使血量很多也沒有妨礙;但如果在大便內混有血點或血絲,就要防止是小腸出血,最難治療。對於下血的輕重不能輕易地根據血量多少來判斷。

凡小便溲血,初起多為心經有熱,由小腸傳導而下,當從實治。腎虧而下者,血液全混於小便之中,當從虛治。然小兒二便下血,非習見之病,或由跌僕傷其腰腑,或由玩弄傷其尿道,亦間有之。凡此外來之因,一時未能診得,故治病之始,當先問其源,庶幾著手較易也。

乙、治法

白話文:

凡是小便帶血,初期大多是由於心臟經絡有熱,由小腸傳導而導致的,應從實際情況進行治療。若是腎臟虧虛而導致血尿,血液完全混雜在尿液之中,應從虛證進行治療。然而,兒童出現二便出血,不是常見的疾病,或者是由於跌倒或碰撞導致腰腹受傷,或者是由於玩耍時意外傷害尿道,也是偶爾會發生的。凡是這些外來的因素,一時無法診斷出來,所以治療疾病的開始,應當先詢問其原因,這樣著手治療就比較容易了。

大便下血,初起宜用槐花、銀花各三錢,神麯、山楂炒炭各二錢,加五倍子,以涼血清熱,消食化積,多者加黑荊芥、側柏炭以止之。便血日久者宜四君子湯加川連,或用補中益氣湯以升提之。赤白似凍,當從痢治(參看第八章)。小便溲血,初起宜清心經之熱,用導赤散或清心蓮子飲。

白話文:

大便出血,一開始應該使用槐花、銀花各三錢,神麴、山楂炒炭各二錢,加上五倍子,以涼血清熱,消食化積,出血量多的話,再加入黑荊芥、側柏炭以止血。便血日久者,宜用四君子湯加川連,或用補中益氣湯以升提之。大便血色赤白相間,好像凍了一樣,應該從痢疾治法著手(參看第八章)。小便出血,一開始應該清心經之熱,使用導赤散或清心蓮子飲。

腎虧而下,病後所致者,宜用黃耆、旱蓮草、枸杞子、補骨脂之類以固之。若虛而有熱者,用六味地黃丸。因損傷溲血者,腰腑受傷,宜用杜仲、川斷之類,佐以和血養血之劑。尿道受傷,宜用大豆、甘草、萹蓄草、赤芍、生地、車前子以和養清利;傷於外部者,則以大豆甘草湯洗之。

白話文:

  1. 腎虛導致下半身虛弱,是因病後引起的,宜用黃耆、旱蓮草、枸杞子、補骨脂等藥物來固本。

  2. 如果腎虛有熱,可以用六味地黃丸。

  3. 由於損傷引起的尿血,腰腹受傷,宜用杜仲、川斷等藥物,佐以和血養血的藥方。

  4. 尿道受傷,宜用大豆、甘草、萹蓄草、赤芍、生地、車前子來和養清利。

  5. 如果是外部受傷引起的,則用大豆甘草湯來清洗。

附方

(一)四君子湯,見第三章第五節。

(二)補中益氣湯,見第四章第四節。

(三)導赤散,見第四章第一節。

白話文:

附方:

(一)四君子湯,請參閱第三章第五節。

(二)補中益氣湯,請參閱第四章第四節。

(三)導赤散,請參閱第四章第一節。

(四)清心蓮子飲,治上盛下虛,心火炎上,口苦咽乾,心煩發渴,及膀胱氣虛濕熱,陰莖腫痛,或莖竅澀滯,小便赤或白濁。亦治婦人積熱血崩,白濁帶下。

白話文:

(四)清心蓮子飲,可以治療上盛下虛、心火炎上、口苦咽乾、心煩口渴、以及膀胱氣虛濕熱、陰莖腫痛、或莖竅澀滯、小便赤色或白色混濁。也可以治療婦女積熱血崩、白濁帶下。

石蓮肉(去心),白茯苓,黃耆(蜜炙),人參(各七分五釐),黃芩,麥冬(去心),地骨皮,車前子(炒),甘草(炙。各一錢)

白話文:

石蓮肉(去掉心),白茯苓,黃耆(蜜炙),人參(各七分五釐),黃芩,麥冬(去心),地骨皮,車前子(炒),甘草(炙,各一錢)。

清水煎服。

(五)六味地黃丸,見第三章第五節。

(六)大豆甘草湯,外用。止癢消疼,解毒。治各種疳瘡。

黑豆(一合),生甘草(一兩),赤皮蔥(三莖),槐條(六十寸)

清水煎湯,候溫洗之。

白話文:

將清水煮沸後服用。

使用六味地黃丸,詳見第三章第五節。

使用大豆甘草湯,外用可以止癢、消疼和解毒,治療各種疳瘡。

材料包括:黑豆(一合),生甘草(一兩),紅皮蔥(三莖),槐樹枝條(六十寸長)。

將這些材料加入清水中煎煮成湯,待溫熱時用來清洗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