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要略》~ 第三章·兒科特徵 (13)

回本書目錄

第三章·兒科特徵 (13)

1. 第五節·弱症

(十七)龜胸丸,治龜胸高起。

川大黃(酒煨),麻黃(去節),百合,桑皮(薑汁炒),木通,枳殼,甜葶藶(微炒),杏仁(炒黑),芒硝(各等分)

研為細末,以杏仁、芒硝同研如脂,煉蜜和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蔥白湯化下。

(十八)聖惠大黃丸,治龜胸,肺熱壅滯,心膈滿悶。

大黃(七錢五分),天門冬(焙),百合,苦杏仁(麩炒),木通,桑白皮,甜葶藶(隔紙炙紫),朴硝(各五錢)

研為細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

(十丸)百合膏,潤腸去積。

百合(一兩),朴硝,杏仁(湯浸去皮尖),桑白皮根,木通,川大黃,天門冬(去心。各五錢)

研為極細末,煉蜜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丸,米飲送下。

(二十)水龜溺,即龜尿,治耳聾(滴入)口啞,中風舌喑(點舌下),龜胸龜背(摩患處),亦治小兒驚風口閉,此物走竅透骨,故為治喑聾之品。取尿法:用三腳竹架頂起龜腹,令足無著,不得爬動,置大盆中以受其尿,若尿不出,以麝香或冰片細末滲其鼻,自下。

(二十一)松蕊丹,治龜背。

松花(洗焙乾),枳殼(麩炒),獨活,防風(各一兩),川大黃(炮),前胡,麻黃(去根節),桂心(各五錢)

研為細末,煉蜜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丸,粥飲送下。

(二十二)四君子湯,治嘔吐泄瀉,氣短面白,聲微肢困,食少不化,口舌生瘡,吐血便血,以及胎前產後諸病,凡屬於脾胃虛弱細軟脈象者皆可治。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

(二十三)四物湯,治一切失血體弱,或血虛發熱,肝邪升旺,或癰疽潰後,晡熱作渴,及婦人月經不調,臍腹㽲痛,腰中疼痛,或崩中漏下,或胎前腹痛下血,產後血塊不散,惡露不止,凡屬於血液虧少之病皆可治。

熟地(血熱換生地),當歸,白芍,川芎

(二十四)調元散,治小兒先天不足,顱解肌瘦,腹大神昏,及五遲等證。

乾山藥(五錢),人參,白茯苓,茯神,白朮,白芍藥,熟地黃(酒洗),當歸(酒洗),黃耆(蜜水炙。各二錢五分),川芎,甘草(炙。各三錢),石菖蒲(二錢)

研為末,每服二錢,加姜二片,棗一枚,水煎服。

(二十五)玉乳丹,治嬰兒頭縫開解。

鍾乳粉(依古法制煉者),柏子仁,干熟地黃(依法蒸焙者),當歸(洗焙乾。各五錢),防風,補骨脂(炒。各一分)

共為細末,煉蜜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丸,乳食前茴香煎湯送下。

(二十六)狗腦丸,治小兒喜搖頭,解顱。

狗腦(一個),五加皮,甘草(炙),白朮,防風,鐘乳石,乾地黃(各一分),牛黃(二分)

以狗腦為丸,如小豆大,每服二丸,米飲送下。

(二十七)天南星散,外用,治產後吹奶,小兒重齶,重齦,囟開,鼻塞。

白話文:

(十七)龜胸丸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胸骨像烏龜背一樣高起的狀況。

藥材包含:用酒浸泡過的川大黃、去除節的麻黃、百合、用薑汁炒過的桑白皮、木通、枳殼、稍微炒過的甜葶藶、炒黑的杏仁、以及芒硝,這些藥材都使用相同的份量。

將所有藥材磨成細粉,然後將杏仁和芒硝一起研磨成油脂狀,再用煉製過的蜂蜜混合,做成芡實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用蔥白湯送服。

(十八)聖惠大黃丸

這個藥方是治療胸骨像烏龜背一樣高起,同時有肺部發熱壅塞、胸口悶悶不舒服的症狀。

藥材包含:大黃(七錢五分)、烘烤過的天門冬、百合、用麩皮炒過的苦杏仁、木通、桑白皮、用隔紙烤到紫色的甜葶藶、以及朴硝(各五錢)。

將所有藥材磨成細粉,再用煉製過的蜂蜜混合,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丸。

(十丸)百合膏

這個藥方是用來潤滑腸道,消除積滯。

藥材包含:百合(一兩)、朴硝、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尖的杏仁、桑白皮根、木通、川大黃、以及去除心的天門冬(各五錢)。

將所有藥材磨成非常細的粉末,然後用煉製過的蜂蜜混合,做成黍米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丸,用米湯送服。

(二十)水龜溺

水龜溺,就是烏龜的尿液,可以治療耳聾(將尿滴入耳中)、口啞(將尿滴在舌下),以及中風導致的舌頭僵硬說不出話(將尿滴在舌下)。也可以用來塗抹在龜胸或龜背患處。此外,也能治療小兒驚風導致的口閉。因為烏龜尿液能通竅透骨,所以是治療喑啞的藥品。取得尿液的方法是:用三腳竹架頂起烏龜腹部,讓它的腳無法著地,不能爬動,然後放在大盆中收集尿液。如果尿不出來,可以將麝香或冰片細末滲入烏龜鼻孔,尿液就會自行排出。

(二十一)松蕊丹

這個藥方是治療背部像烏龜背一樣隆起的狀況。

藥材包含:洗淨烘乾的松花、用麩皮炒過的枳殼、獨活、防風(各一兩)、炮製過的川大黃、前胡、去除根節的麻黃、以及桂心(各五錢)。

將所有藥材磨成細粉,再用煉製過的蜂蜜混合,做成黍米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丸,用稀粥送服。

(二十二)四君子湯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嘔吐腹瀉、氣短臉色蒼白、說話聲音微弱、四肢乏力、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口舌生瘡、吐血便血,以及婦女懷孕前後的各種疾病。凡是屬於脾胃虛弱,脈象細軟的狀況,都可以用此方治療。

藥材包含:人參、白朮、茯苓、甘草。

(二十三)四物湯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各種失血導致的身體虛弱,或是血虛發熱、肝火旺盛、或是癰疽潰爛後出現的午後發熱口渴等症狀。此外,也可以治療婦女月經不調、臍腹疼痛、腰痛、崩漏、懷孕期間腹痛出血、產後血塊不散、惡露不止等狀況。凡是屬於血液虧少的疾病,都可以用此方治療。

藥材包含:熟地(血熱者改用生地)、當歸、白芍、川芎。

(二十四)調元散

這個藥方是治療小兒先天不足、頭顱骨縫打開、肌肉消瘦、腹部腫大、精神昏沉,以及發育遲緩等狀況。

藥材包含:乾山藥(五錢)、人參、白茯苓、茯神、白朮、白芍藥、用酒洗過的熟地黃、用酒洗過的當歸、用蜜水烤過的黃耆(各二錢五分)、川芎、烤過的甘草(各三錢)、石菖蒲(二錢)。

將所有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加入兩片生薑和一枚紅棗,用水煎服。

(二十五)玉乳丹

這個藥方是治療嬰兒頭顱骨縫打開的狀況。

藥材包含:依照古法煉製的鐘乳粉、柏子仁、依法蒸焙的乾熟地黃、洗淨烘乾的當歸(各五錢)、防風、炒過的補骨脂(各一分)。

將所有藥材磨成細粉,再用煉製過的蜂蜜混合,做成黍米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丸,在哺乳前用茴香煎湯送服。

(二十六)狗腦丸

這個藥方是治療小兒喜歡搖頭和頭顱骨縫打開的狀況。

藥材包含:狗腦(一個)、五加皮、烤過的甘草、白朮、防風、鐘乳石、乾地黃(各一分)、牛黃(二分)。

將狗腦製成藥丸,像小豆一樣大小。每次服用二丸,用米湯送服。

(二十七)天南星散

這個藥方是外用藥,可以治療產後乳房腫脹、嬰兒上顎或牙齦有肉瘤、囟門打開、鼻塞等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