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要略》~ 第七章·吐瀉論治 (3)

回本書目錄

第七章·吐瀉論治 (3)

1. 第四節·吐瀉述要

甲、概況

小兒吐瀉兼作,腸胃交病也。先吐而後瀉者,病由胃及腸,先瀉而後吐者,病由腸及胃。蓋吐則中焦之氣失和,胃中濁陰,下侵及腸,吐有可以致瀉者,瀉則闌門傳化失職,腸中濁陰,上干及胃,瀉有可以致吐者。然吐瀉交作,其病又莫不關涉乎脾,蓋脾運不健,致水濕不循正道,或橫決而上,或注瀉而下。

白話文:

小孩子的嘔吐和腹瀉同時發生,這是腸胃交病引起的。先嘔吐然後腹瀉的,病情是由胃部傳染到腸部;先腹瀉然後嘔吐的,病情是由腸部傳染到胃部。蓋嘔吐是由於中焦之氣不協調,胃中濁陰之氣下降侵犯到腸子,因此嘔吐有可以導致腹瀉的;腹瀉是由於闌門傳導轉化功能失常,腸中濁陰之氣上升影響到胃,因此腹瀉有可以導致嘔吐的。但是嘔吐和腹瀉交替出現,其病因又無不涉及到脾,蓋脾臟的運轉功能不健全,導致水濕之氣不循正道,或者橫衝直撞向上,或者注瀉而下。

向使脾能統率有權,則腸胃又何致交病哉!故治吐瀉之病,無論其為吐宜治胃,無論其為瀉宜治腸,無論其為吐瀉交作宜胃腸並治,然皆必須顧其脾,脾運則統率有權,腸胃自調而吐瀉自止矣。然此病之起,原因不一,在小兒患之,大都宿食滯留,挾感而發,或脾胃素弱,感受時邪,亦足致此,因身體之不同而所感之互異也。

白話文:

如果脾能統率有權勢,那麼腸胃又怎麼會發生相互傷害的疾病呢!因此治療嘔吐、腹瀉的疾病,無論是嘔吐適合治療胃,還是腹瀉適合治療腸,還是嘔吐腹瀉交替發作適合胃腸一起治療,都要顧及脾,如果脾運轉正常,則統率有權,腸胃就會自我調節,嘔吐腹瀉就會自動停止了。然而,這種疾病的發生原因不一,在小兒患者中,大多數是宿食停滯,伴有感受外邪而發作,或脾胃原本虛弱,感受時邪,也足以導致此病,這是由於身體的不同而感受的邪氣不同。

故吐瀉一證,有夾食、夾濕、夾熱、夾寒之別,凡夾食積者,瀉多渣滓而吐多不化;夾濕滯者,瀉多臭穢而吐多濁水;夾熱者,自汗面垢,吐瀉熱利而小便少;夾寒者,四肢厥冷,吐瀉清穀而小便利。此其大端也。此證在夏月秋令患之最多,蓋以人當炎令,腸胃最弱而感受最易。

白話文:

因此,嘔吐和腹瀉這種證狀,有夾食、夾濕、夾熱、夾寒的區別,凡是夾食積聚的,腹瀉的排泄物多渣滓,嘔吐的物大多未消化;夾濕滯留的,腹瀉的排泄物多臭穢,嘔吐的物多濁水;夾熱的,自汗,臉上垢膩,嘔吐和腹瀉熱烈而小便量少;夾寒的,四肢厥冷,嘔吐和腹瀉清穀(未消化的穀物)而小便量多。這就是這些證狀的大體情況。這種證狀在夏季和秋季患得最多,這是因為人處於炎熱的時候,腸胃最弱,感受病邪最容易。

其重者亦名霍亂,以其證狀為揮霍擾亂也。然真霍亂一證,初起必腹中絞痛,繼則吐瀉無度,終至手足攣急,羅紋陷癟者乃是。若僅為吐瀉,皆似霍亂也。亦有小兒脾胃虛弱,每食輒易致吐致瀉者,是為因虛弱而作,與夾積、夾感暴起之吐瀉,迥不相同。更有吐瀉頻作,欲生驚風者,是為脾胃衰敗之吐瀉,尤非夾積夾感之吐瀉可比。

白話文:

嚴重的霍亂,因為症狀是擾亂和揮霍。然而,真正的霍亂起初必定是腹中絞痛,接著是無節制的嘔吐和腹瀉,最終是手足抽筋,皮膚下陷。如果只是嘔吐和腹瀉,都像霍亂。也有小兒脾胃虛弱,每餐後很容易嘔吐或腹瀉,這是由於虛弱所致,與夾積、夾感突然引起的嘔吐和腹瀉完全不同。還有嘔吐和腹瀉頻繁,想要驚風的,這是脾胃衰敗引起的嘔吐和腹瀉,尤其不能與夾積和夾感引起的嘔吐和腹瀉相提並論。

故吐瀉一證,其源雖一,而證情之各別,虛實之迥殊。有如此者,欲明源流,詎又可不詳為分辨乎。

乙、治法

吐瀉交作,勃然而起,其遠因為腸胃本不清肅,一旦傷食、傷暑或感冒風寒,清濁之氣,交亂於中,遂為引動。此證腹中胃脘大都作痛,痛一陣則瀉一陣,復吐一陣,由於傷食者,腹中堅硬繞痛,頻瀉則漸減,治宜行滯化積,升清降濁,用沖和湯;由於傷暑者,瀉利多水,身體發熱,暑必夾濕,治宜暑濕兼顧,用燃照湯;由於感冒風寒者,惡寒身熱,治宜行滯化積之中,寓以解表,用藿香正氣丸;瀉多吐少,濕盛者宜胃苓湯;吐瀉不多,熱甚脘悶者,宜竹葉石膏湯或桂苓甘露飲;瀉少吐多,口渴欲飲,水逆於上,飲後即嘔者,宜五苓散半夏。凡因泄水過多,筋不能榮,而為拘急轉筋之狀者,酌加木瓜白芍以舒之。

白話文:

嘔吐和腹瀉交替發生,突然發作。它的遠因是由於腸胃本來就不乾淨,一旦飲食不當、中暑或感冒,清濁之氣在體內混亂,於是引發。這種情況,腹中胃脘部通常會疼痛,疼痛一陣就會腹瀉一陣,然後再嘔吐一陣。如果是由於飲食不當造成的,腹中堅硬疼痛,頻繁腹瀉後疼痛會逐漸減輕,治療方法應以行氣化積、升清降濁為主,可以使用沖和湯。如果是由於中暑造成的,腹瀉多為水樣,身體發熱,暑熱必夾濕,治療時應兼顧暑濕,可以使用燃照湯。如果是由於感冒風寒造成的,惡寒身熱,治療方法應在行氣化積的同時,兼顧解表,可以使用藿香正氣丸。如果腹瀉多,嘔吐少,濕氣盛,可以使用胃苓湯。如果嘔吐和腹瀉都不多,但熱度很高,胃脘部悶脹,可以使用竹葉石膏湯或桂苓甘露飲。如果腹瀉少,嘔吐多,口渴想喝水,水在胃裡逆流,喝水後就會嘔吐,可以使用五苓散加半夏。凡是因腹瀉導致水分過多流失,筋脈得不到濡養,出現拘急轉筋症狀的,酌情加入木瓜、白芍以舒緩。

由於受寒者,四肢清冷,吐瀉穢濁而不致洞瀉如注者,治宜溫中以行其寒濕,用理中湯加蘇梗、吳萸;下寒上熱者、酌加黃連。以上諸恙,雖為平時所皆有,而在暑令為獨多,世俗亦稱之為霍亂者也。偏於濕者,則名濕霍亂,偏於熱者,則名熱霍亂。

白話文:

受寒的人,四肢冰涼,嘔吐腹瀉但不會像水龍頭一樣噴射而出,治療宜溫中散寒濕,可用理中湯加蘇梗、吳茱萸;下寒上熱的,酌加黃連。以上諸症,雖然平時都有,但在夏季尤為多見,世俗也稱之為霍亂。偏於濕的,則名濕霍亂;偏於熱的,則名熱霍亂。

亦有名之為暑霍亂者,其實皆有類於霍亂耳,其有暑令發生之真霍亂,為他時所無而為暑令之所獨有者,其證狀為心腹絞痛,吐利清穀,小便利,口不渴,手足拘急,甚者手足羅紋麻癟,脈微欲絕,寒象畢露者,是為正候,宜急用附子理中湯四逆湯救之,遲則每不及挽。

白話文:

還有一種稱之為暑霍亂的疾病,其實都與霍亂類似,暑熱的季節發生的真正霍亂,是其他季節所沒有而暑熱季節特有的一種疾病。它的症狀是心腹絞痛,嘔吐清澈的食物和腹瀉清谷,小便利(很少或完全無尿),口不渴,手足拘急,嚴重的會出現手足皮紋消失,脈搏微弱甚至是幾近消失,出現明顯的寒象,這是最典型的症狀,應該緊急使用附子理中湯或四逆湯來搶救,否則通常來不及挽救。

亦有初起腹中擾亂,而欲吐不吐,欲瀉不瀉,轉筋而危急欲絕者為乾霍亂,宜先以鹽一撮放刀上,用火炙透,溫水送下,用雞翎掃喉以探吐,或服明礬少許以探吐,上得吐下即可瀉,或不探其吐而先用大黃瀉之亦可,或以雷公救疫散灸之亦可,俟吐瀉齊作,再以前方治之。尚有吐瀉不禁而腹中不痛者,腸胃之門戶洞開,收攝無權,亦為危候,均宜以前法為治。

白話文:

另外,有些人在疾病初期出現腹部騷動不安,想吐又吐不出來,想要排便又排不出來,發生肌肉痙攣而危急欲絕,這種情況稱為乾霍亂。應當先取一小撮鹽放在刀上,用火烤到鹽變熱,然後用溫水送服。可以用雞毛掃喉嚨,看看能不能吐出來。也可以服用少量明礬,看看能不能吐出來。如果吐出來了,就能夠排便。也可以不催吐,先用大黃瀉藥使排便。或者用雷公救疫散點燃灸,也是可以的。等到吐瀉一起發生時,再用前面的方法治療。另外還有一些人吐瀉不止,但腹部不痛。這表示腸胃門戶大開,收攝力量消失,也是很危險的情況,應當根據前面的方法治療。

而當其瀉下過多之時,羅紋麻癟,耗水過甚,用鹽水注射以增其水而利其腎,亦為急救之一助。至於吐瀉之非暴起而由漸來者,非屬疳積,必由脾胃虛弱所致。治宜培補脾胃,用異功散六君子湯等。吐瀉昏睡露睛欲生風候者,宜錢氏白朮散,或參苓白朮散白附子天麻、鉤藤之屬。

白話文:

當病人瀉肚子後,皮膚會出現皺褶、麻木和萎縮,身體水分大量喪失,這時可用鹽水注射來補充水分以幫助腎臟運作,也是一種急救措施。至於嘔吐和腹瀉不是突然發生而是逐漸形成的,則不是疳積引起的,必定是由脾胃虛弱造成的,治療方法是調理脾胃,可以用異功散和六君子湯等藥物。如果嘔吐、腹瀉、昏睡、眼睛睜開卻又昏沉,並有風候的徵兆,則可以使用錢氏白朮散方藥,或是參苓白朮散加入白附子、天麻和鉤藤等藥材。

平時宜以八仙糕調理之。總治吐瀉交作之病,實者宜滲泄,而虛者宜溫化,毋使脾家受困,統率無權,則大端為不謬矣。

白話文:

平時可以用八仙糕來調養身體,治療嘔吐和腹瀉交作的疾病。對於實證,應使用滲泄的方法,而對於虛證,應使用溫化的方法。不要讓脾胃受到損傷,失去統率的權力,這樣纔不會有大的錯誤。

附方

(一)沖和湯(自制),治小兒飲食不化,發為吐瀉,行氣化積,使臻沖和,四時均宜。

厚朴,神麯,白芍,黃芩(各錢半),半夏,豆豉,佩蘭(各二錢),滑石,赤苓(各三錢),甘草(五分)

白話文:

厚朴、神曲、白芍、黃芩各半錢,半夏、豆豉、佩蘭各二錢,滑石、赤苓各三錢,甘草五分。

(二)燃照湯,治暑穢挾濕霍亂,吐下脘痞,煩渴,惡寒肢冷。

草果,豆豉,山梔,省頭草,川樸,半夏,黃芩,滑石

(三)藿香正氣丸,治外感風寒,內傷飲食,憎寒,壯熱,頭痛,嘔逆,胸悶,腹脹,痰嗽,氣喘,傷冷,傷濕,傷暑,霍亂,吐瀉,瘧痢,山嵐瘴癘,不服水土等證。

白話文:

(三)藿香正氣丸,可以治療外感風寒、內傷飲食、畏寒、發燒、頭痛、嘔吐、胸悶、腹脹、痰嗽、氣喘、傷寒、傷濕、中暑、霍亂、腹瀉、瘧疾、痢疾、山嵐瘴氣引起的中毒和水土不服等症狀。

藿香,大腹皮白芷茯苓,紫蘇,陳皮白朮,厚朴,桔梗,半復,甘草,加薑、棗。

白話文:

藿香、大腹皮、白芷、茯苓、紫蘇、陳皮、白朮、厚朴、桔梗、半復、甘草,加上生薑和紅棗。

(四)胃苓湯,見本章節三節。

(五)竹葉石膏湯,治傷寒胃虛而熱,煩渴作嘔。

白話文:

(五)竹葉石膏湯:治療傷寒胃陰虛而熱,煩渴作嘔。

竹葉,石膏,半夏,人參,甘草(炙),粳米,麥冬(去芯)

白話文:

  • **竹葉:**竹子的葉子,具有清熱、除濕、止咳、化痰的功效。

  • **石膏:**一種礦物,具有清熱、瀉火、解暑的功效。

  • **半夏:**一種中草藥,具有化痰、止咳、降逆止嘔的功效。

  • **人參:**一種中草藥,具有補氣、益血、生津、安神的功效。

  • **甘草(炙):**一種中草藥,具有解毒、緩和、補脾益氣的功效。

  • **粳米:**一種穀物,具有益氣、養陰、除煩止渴的功效。

  • **麥冬(去芯):**一種中草藥,具有養陰、清熱、潤燥的功效。

(六)桂苓甘露飲,見本章第三節。

(七)五苓散,見第三章第五節。

(八)理中湯,見第一章第四節。

(九)附子理中湯,見第五章第四節。

(十)四逆湯,治少陰病,表熱裡寒,下利清穀,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脈微欲絕者。

甘草,乾薑,附子

(十一)四苓散,治濕熱霍亂,胸悶脹痛,溺澀煩渴。

茯苓,豬苓澤瀉,陳皮(各等分)

研為細末,每服二三錢。此方從五苓散中化出,去肉桂之溫,以陳皮易白朮,有利氣之功,而無實中之弊,治濕熱霍亂之良方也。

白話文:

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三錢。這個方劑是從五苓散中演變出來的,去除了肉桂的溫熱性,用陳皮代替白朮,具有理氣的作用,而沒有實中的弊病,是治療濕熱霍亂的良方。

(十二)雷公救疫散,外用。治霍亂臍腹絞痛,四肢攣急。

桂心,丁香,硫黃,吳茱萸,加當門子(少許)

共為細末納臍中,用老薑一大片蓋於臍上,再用蘄艾放在薑片上燒灸,輕者一次,重者二三次,然後除去薑片,貼上暖臍膏,使藥氣不致外泄。

白話文:

把所有藥粉細碎搗爛填塞在肚臍中,用一大片老薑蓋在肚臍上,再把艾草放在薑片上點燃燒灸,狀況輕微的灸一次,狀況嚴重的灸二至三次,之後把薑片拿掉,貼上暖胃藥膏,以防止藥氣外洩。

(十三)異功散,見第三章第六節。

(十四)六君子湯,見第五章第三節。

(十五)錢氏白朮散,治吐瀉已久,虛熱而渴。

白朮,人參,白茯苓,藿香,木香,甘草(炙。各五分),乾葛(一錢)

共為細末,清水煎服。

(十六)參苓白朮散,治脾胃虛弱,飲食不進,多困少氣,胸中痞滿,噫嘔腹逆,喘咳消渴,大便不實及久瀉,癰疽潰後不思食者。

白話文:

(十六)參苓白朮散,用於治療脾胃虛弱,飲食不進、疲倦乏力、呼吸不順、胸悶腹脹、打嗝嘔吐、腹脹反胃、氣喘咳嗽、消渴症、大便不成形及久瀉,以及癰疽潰爛後不想吃東西的人。

人參,白茯苓,於朮,山藥石蓮肉(去心,炒),白扁豆(去皮,薑汁浸炒),桔梗,砂仁薏苡仁(炒),甘草(炙)

白話文:

人參:補氣益血,強壯身體。

白茯苓:健脾益氣,化痰止渴。

於朮:健脾益氣,利尿消腫。

山藥:補脾益氣,養陰潤肺。

石蓮肉(去心,炒):清熱利濕,止瀉痢。

白扁豆(去皮,薑汁浸炒):健脾益氣,燥濕化痰。

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止咳。

砂仁:理氣健胃,化痰止嘔。

薏苡仁(炒):健脾益氣,利水消腫。

甘草(炙):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緩急止痛。

(十七)八仙糕,治脾胃虛弱,食少體倦,易吐易瀉。

人參,茯苓,山藥,芡實蓮子肉(各六兩)

研為細末,加糯米粉三升,粳米粉七升,和勻,以白蜜一斤,白糖二斤八兩,用水熬化,拌藥粉中,置籠上蒸熟,切成條糕,火上烘乾,瓷器收貯。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再加入三升糯米粉和七升粳米粉,混合均勻。之後,將一斤白蜜和二斤八兩的白糖用水熬化,拌入藥粉中,放置在蒸籠上蒸熟。蒸熟後,將藥糕切成條狀,放在火上烘乾,最後用瓷器盛裝收納。

(十八)穢濁,治暑令上吐下瀉,霍亂腹痛。

白話文:

  • 大黃酒:大黃,是一種中藥,具有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將大黃浸泡在酒中,製成大黃酒,可以治療腹瀉、痢疾、瘡癤等症狀。

  • 樟腦油:樟腦,是一種中藥,具有鎮靜、止痛、抗菌的功效。將樟腦溶解在油中,製成樟腦油,可以治療頭痛、牙痛、皮膚瘙癢等症狀。

  • 薄荷油:薄荷,一種中藥,具有清涼、解暑、止癢的功效。將薄荷葉浸泡在油中,製成薄荷油,可以治療感冒、發燒、皮膚瘙癢等症狀。

  • 生薑酒:生薑,一種中藥,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的功效。將生薑浸泡在酒中,製成生薑酒,可以治療感冒、腹痛、腹瀉等症狀。

混和,每服三滴至五滴。此方為吐瀉初起之配劑。

生薑酒,辣椒酒,樟腦油,薄荷油、肉桂油

白話文:

  • 生薑酒:將生薑浸泡在酒中製成的藥酒。

  • 辣椒酒:將辣椒浸泡在酒中製成的藥酒。

  • 樟腦油:樟腦樹葉的精油。

  • 薄荷油:薄荷葉的精油。 -肉桂油:肉桂樹皮的精油。

另加大黃酒,鴉片酒少許,混和,每服三滴至五滴。此方為吐瀉過多之配劑。

(十九)揩擦法,外用。治霍亂四肢厥冷。

生附子搗爛,揩擦四肢及手足心,或用燒酒、白蘭地酒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