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要略》~ 第三章·兒科特徵 (10)

回本書目錄

第三章·兒科特徵 (10)

1. 第五節·弱症

夫胸前之骨與背後之脊,因人身之俯仰靈捷,不能生成過堅之骨以阻礙之,因是胸骨雖支持身前之重,而硬中帶軟,在小兒尤易彎曲,脊柱雖支身後之重,而每節連串疊置,在小兒尤易脫榫,此小兒之所以易成雞胸龜背,亦固其宜,惟是證一成,最難復原,乃早提防,庶乎可免。茲將其治法述下。

八、雞胸之治法

雞胸之為病,在胸骨及肋骨之失其常形,病因種於先天之衰弱者為多,法宜先用正骨夾板夾持之,阻其外突之勢,再服補益之劑,以培其本。其由於後天者,則痰濕停飲,積聚心胸,復感風熱,肺熱脹滿,因而胸骨高起,宜用五苓散合寬氣飲,入薑汁蔥湯調服,次用清肺飲、雄黃散、碧玉丸、如意膏之屬,或乳母過食膏粱厚味五辛之品,以致胸中漸高者,宜以清胃散母子並服,其他有龜胸丸、聖惠大黃丸、百合膏之類均可斟酌施用。

然必須視其病之由於本者,或由於標者,如因熱脹標急者,則宜先治其標,如標去而胸仍高者宜治其本,此不可不慎重將事者也。

九、龜背

龜背,以其狀名其病也。其原因已見前述,在小兒多患之,則以小兒髇骨未堅,強令獨坐,或由風寒之侵襲,或由大病之未復,均易委頓而成此病。若在成人,則骨質堅韌,罕有此病矣。百日以內生者不治,背已折者亦不治,世稱雞胸龜背,無法可施,蓋有由也。茲將其治法述下。

十、龜背之治法

龜背初起,法宜先用正骨夾板夾持之,先阻其外突之勢,然後再用藥調治。由於虛者,宜服補益之劑,由於熱者,宜服清熱之劑。外治有灸法,灸肺腧、心腧、膈腧三穴,各三五壯,艾炷如小麥大。有摩法,取龜尿點骨節間,摩之使其內透(雞胸亦可通用)。通治方有松蕊丹,可斟酌用之。

十一、解顱

小兒囟門開大,頭縫不合,如開解之狀,謂之解顱。此證屬於稟賦薄弱,氣血不足,腦髓虧少所致。患此者必難養育,即能長大,亦往往成為廢人,蓋人無腦髓,如草木之無根,雖有良方,亦難奏效,惟神氣充足,能飲能食,投補藥即應者可治。茲將其治法述下。

十二、解顱之治法

解顱因父體怯弱,稟賦不足者,宜服錢氏地黃丸加鹿茸,因乳母氣血俱虛者宜四君子湯或四物湯,有熱者加黃連、甘草。通治宜調元散、張渙玉乳丹、狗腦丸之屬。外治宜天南星散、王氏封囟散、三辛散之屬,或以帛束顱,用白蘞末敷之,或防風一兩五錢,柏子仁、白芨各一兩,為末,乳和敷囟上。

十三、囟陷

小兒囟門微陷,本不足為病,其有囟門過期猶未長足(大概小兒漸長,則囟門漸縮,至一歲半而全合),或竟低陷不平者,則屬於虛弱之證,或因先天不足,血氣虛弱,不能上充腦髓,或由泄利慢驚,病後氣虛,以致囟門陷下,病原雖有不同,其總因實由於虛則一也。早為調治,自易復原,若因循坐誤,亦可漸成不治之證。茲將其治法述下。

白話文:

第五節·虛弱的病症

人的胸前骨骼和背後的脊椎骨,為了配合身體的彎曲和靈活活動,不能長成過於堅硬的骨頭來阻礙活動。因此,胸骨雖然支撐身體前方的重量,但卻是硬中帶軟的,特別是在小孩身上更容易彎曲。脊椎骨雖然支撐身體後方的重量,但每一節都是串連堆疊在一起的,在小孩身上尤其容易脫位。這就是為什麼小孩容易出現雞胸和龜背的原因,也是自然現象。不過,一旦這種病症形成,就非常難以恢復原狀,所以要及早預防,或許就能避免。以下將說明治療方法。

八、雞胸的治療方法

雞胸這種病,是胸骨和肋骨失去正常形狀所造成的。病因多半是先天體質虛弱。治療方法應該先用正骨夾板固定,阻止胸骨向外突出,再服用補益的藥物,來增強體質。如果是後天造成的,通常是因為痰濕停留在體內,積聚在心胸部位,又感染了風熱,導致肺熱腫脹,胸骨因而高起。這時候應該使用五苓散合寬氣飲,用薑汁蔥湯調服。之後再用清肺飲、雄黃散、碧玉丸、如意膏等藥物。如果是因為哺乳的母親過度食用肥膩、味道濃烈的食物,導致小孩胸部漸漸高起,則應該使用清胃散讓母子一同服用。其他如龜胸丸、聖惠大黃丸、百合膏等藥物,也可以斟酌使用。

不過,必須要觀察病因是來自體質虛弱的根本原因,還是外在的表象原因。如果是因為發熱腫脹這種表象的急症,就應該先治療表象。如果表象症狀解除後,胸部仍然高起,就應該治療根本原因。這是必須要謹慎處理的。

九、龜背

龜背,是因為它的外形像烏龜的背而得名。它的原因前面已經說明過,在小孩身上比較常見。那是因為小孩的骨骼尚未堅硬,如果勉強讓他們獨自坐立,或因為受到風寒侵襲,或是因為大病之後尚未康復,都容易衰弱而形成這種病。如果在成人身上,因為骨質堅硬,就很少出現這種病了。出生一百天以內的嬰兒得這個病無法醫治,背部已經彎折的也無法醫治。俗稱雞胸龜背無法可施,是有原因的。以下將說明治療方法。

十、龜背的治療方法

龜背剛開始時,應該先用正骨夾板固定,先阻止背部向外突出,然後再用藥物調理治療。如果是因為虛弱造成的,就應該服用補益的藥物;如果是因為發熱造成的,就應該服用清熱的藥物。外治方面,可以使用灸法,在肺俞、心俞、膈俞三個穴位,各灸三到五壯,艾炷像小麥粒大小。也可以使用按摩法,取用龜尿點在骨節之間,按摩使藥力滲透進去(雞胸也可以用這種方法)。通用的藥方有松蕊丹,可以斟酌使用。

十一、解顱

小孩的囟門開口過大,頭骨縫合處沒有閉合,看起來像要裂開一樣,就稱為解顱。這個病症屬於先天體質虛弱,氣血不足,腦髓虧少所導致。患有這種病的小孩很難養育,即使長大,也常常成為廢人。因為人沒有腦髓,就像草木沒有根一樣,即使有好的藥方,也很難奏效。只有神氣充足,能吃能喝,服用補藥就有效的,才能醫治。以下將說明治療方法。

十二、解顱的治療方法

解顱如果是因為父親體質虛弱,先天不足所造成的,應該服用錢氏地黃丸加鹿茸。如果是因為哺乳的母親氣血都虛弱,應該服用四君子湯或四物湯,有發熱症狀的,要加黃連、甘草。通用的藥方可以使用調元散、張渙玉乳丹、狗腦丸等藥物。外治方面,可以使用天南星散、王氏封囟散、三辛散等藥物,或者用布帛包紮頭部,敷上白蘞末,或者用防風一兩五錢,柏子仁、白芨各一兩,磨成粉末,用乳汁調和敷在囟門上。

十三、囟陷

小孩的囟門稍微凹陷,本來不算什麼病。但是如果囟門過了正常閉合時間還沒有長好(大概小孩漸漸長大,囟門會逐漸縮小,到一歲半完全閉合),或是變得低陷不平,就屬於虛弱的症狀。可能是因為先天不足,血氣虛弱,不能夠上行充養腦髓,或是因為腹瀉慢驚,病後氣虛,導致囟門凹陷。病因雖然有所不同,但總的原因都是因為虛弱。及早調理治療,自然容易恢復原狀,如果拖延耽誤,也可能逐漸變成無法醫治的疾病。以下將說明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