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要略》~ 第三章·兒科特徵 (5)
第三章·兒科特徵 (5)
1. 第六節·疳證
小兒腸胃受傷,變生諸證,以疳證為最劇,亦最為複雜難治。推其起因,實由初生調護無方,其後飲食失節所致。一由小兒一面吃乳,一面恣食肥甘,積鬱既久,熱傷腸胃;一由小兒食不運化,積久生蟲,蟲既內生,雖能食而不肥;一由小兒數歲,猶戀乳食,生養不足,脾胃之氣暗耗;一由小兒吐瀉之後,妄施攻伐之藥,津液枯竭,腸胃疲憊;一由乳母喜怒失常,飲食乖度,或交合之後以乳哺兒,均足致此。
白話文:
小孩子的腸胃都很容易受傷,會有各種症狀,其中疳證是最嚴重的,也是最複雜難治的。探究其原因,其實是由於剛出生時沒調養好,之後飲食不節制所造成的。其中一種原因是小孩子一邊吃奶,一邊吃很多肥膩的食物,累積時間久了,熱氣灼傷腸胃;另一種原因是小孩子食物消化不良,時間久了就會產生蟲,有蟲在體內雖然能吃東西,但不會長胖,甚至會消瘦;再一種原因是小孩子好幾歲了,依舊依賴母乳,營養沒有足夠,脾胃的元氣暗中耗盡;還有一種原因是小孩子腹瀉、嘔吐之後,盲目使用攻伐的藥物,導致津液枯竭,腸胃疲憊;最後一種原因是乳母情緒不穩定,飲食不均衡,或是在交合後哺乳,這些都可能造成小孩子腸胃受傷。
疳證之初起,常現身體發熱、面黃肌瘦之象,及時治之,十愈八九;其已成者,多見頭皮光急,毛髮焦稀,腮縮鼻乾,口饞唇白,兩眼昏爛,揉鼻撏眉,脊聳體黃,鬥牙咬甲,焦渴自汗,尿濁瀉酸,腹脹腸鳴,癖結潮熱,酷嗜瓜果、鹹酸、炭、米、泥土等物,諸般證狀,此時按證施治,亦可十愈六七。若因循坐誤,或治失其法,則生生之氣日薄,未有不由重而危,由危而不救者。
白話文:
疳證的初期,通常出現身體發熱、面黃肌瘦的情況,及時治療,十之八九都能痊癒;但是如果已經發展成嚴重的疳證,通常會出現頭皮光亮、毛髮枯焦稀疏、腮部凹陷、鼻子乾枯、嘴巴饞嘴、嘴脣發白、兩眼昏花爛濁、揉鼻子、抓眉毛、脊背隆起、身體發黃、咬指甲、口渴、自汗、小便混濁帶酸味、腹脹腸鳴、肚子裡有硬塊、發熱、特別喜歡吃瓜果、鹹酸、炭、米、泥土等東西。出現以上症狀時,即使及時對症治療,也只有六七成的人能夠痊癒。如果繼續拖延不治療,或者治療方法不正確,那麼病人的生氣就會一天天衰弱,沒有哪一個不是由輕微的症狀發展成嚴重的症狀,由嚴重的症狀發展到無藥可救的地步的。
或日在大人為癆,在小兒為疳,疳者干也,明為精血敗竭之病,故疳之一證,其造因雖為腸胃受傷,而其流所及,變化無窮,若病至腳指觸物不知痛,手足垂軃無力,身無暖氣,瀉青涎或沫不止,項筋舒展無力者,均屬不治。茲將疳之類別如五疳、疳積、雜疳各證,條列於後。
一、五疳
白話文:
某一日,大人是肺癆,小孩是疳疾,疳是乾涸的意思,明顯是精血敗竭的疾病,所以疳的一種證狀,其形成的原因雖然是腸胃受傷,但其流傳所及,變化無窮,如果病情惡化到腳趾頭碰到東西不知道疼痛,手腳垂下無力,身體沒有熱氣,流出青色的鼻涕或唾沫不止,脖子筋舒展無力,這些都屬於不治之症。現在將疳的種類,如五疳、疳積、雜疳等證狀,條列如下。
疳證名目繁多,而治法總不離乎脾胃。曰五疳者,有心疳、脾疳、肝疳、肺疳、腎疳等症,其病狀雖間有出入,而其源初無大異也,心疳者,多見身體壯熱,面赤唇紅,口舌生瘡,胸膈煩悶,口渴飲冷,喜眠於地,下痢膿血,時有盜汗、齧齒、虛驚等狀;脾疳者,多見面色痿黃,頭大項小,喘促氣粗,多啼咳逆,困倦喜睡,乳食懶進,目生白膜,唇赤發焦,口鼻常干,胸膈壅滿,喜暗憎明,晝涼夜熱,口渴引飲,腹脹腳弱,吐逆乏力,水穀不消,泄下酸臭,喜食泥土,合面覆臥等狀;肝疳者,多見搖頭揉目,流汗遍身,合面而臥,面色青黃,發竦頭焦,筋青腦熱,周身瘡癬,腹中積聚,膈上伏熱,痰涎壅塞,下利頻仍,或下鮮血,或下青苔,若肝風入目,則赤腫翳生,訶子爛眶,昏暗雀盲,痛癢揉擦等狀;肺疳者,多見咳嗽氣逆,皮毛乾焦,多涕時啼,咽喉不利,壯熱憎寒,唇邊赤癢,腹內氣脹,乳食漸稀,口有腥氣,面色㿠白,手足枯細,皮膚起粟,腸胃不和,頻頻泄利,鼻下生瘡等症;腎疳者,多見肌骨消瘦,齒齦生瘡,寒熱時作,口鼻乾燥,腦熱如火,腳冷如冰,遍身瘡疥,喜臥冷地,乳食減少,瀉利頻仍,肛門潰爛,或生濕瘡,牙縫潰爛,傳為走馬疳等狀。茲將其治法述下。
二、五疳之治法
白話文:
疳證的種類有很多,但治療總離不開脾胃。所謂五疳,包括心疳、脾疳、肝疳、肺疳、腎疳等症狀,雖然病狀間有不同,但其根源並無太大差異。
心疳:多見於身體壯熱、面赤脣紅、口舌生瘡、胸膈煩悶、口渴喜飲冷飲、喜眠於地,下痢膿血,時有盜汗、齧齒、虛驚等症狀。
脾疳:多見於面色痿黃、頭大項小、喘促氣粗、多啼咳逆、睏倦喜睡、乳食懶進、目生白膜、脣赤發焦、口鼻常幹、胸膈壅滿、喜暗憎明、晝涼夜熱、口渴引飲、腹脹腳弱、吐逆乏力、水穀不消、泄下酸臭、喜食泥土、合面覆臥等症狀。
肝疳:多見於搖頭揉目、流汗遍身、合面而臥、面色青黃、發竦頭焦、筋青腦熱、周身瘡癬、腹中積聚、膈上伏熱、痰涎壅塞、下利頻仍,或下鮮血,或下青苔,若肝風入目,則赤腫翳生、訶子爛眶、昏暗雀盲、痛癢揉擦等症狀。
肺疳:多見於咳嗽氣逆、皮毛乾焦、多涕時啼、咽喉不利、壯熱憎寒、脣邊赤癢、腹內氣脹、乳食漸稀、口有腥氣、面色㿠白、手足枯細、皮膚起粟、腸胃不和、頻頻泄利、鼻下生瘡等症狀。
腎疳:多見於肌骨消瘦、齒齦生瘡、寒熱時作、口鼻乾燥、腦熱如火、腳冷如冰、遍身瘡疥、喜臥冷地、乳食減少、瀉利頻仍、肛門潰爛,或生濕瘡、牙縫潰爛、傳為走馬疳等症狀。
疳證之治法,初起宜健脾消積,清熱殺蟲,及其已成,體實者宜正本清源,先用攻下殺蟲之劑,後用培本養元之法,體虛者宜攻補兼施,慎用峻利之藥,此中消息,則寒熱之辨別,以及虛多實少、實多虛少之分,尤宜詳察。
白話文:
治療疳病的方法,在初期宜健脾消積,清熱殺蟲。到了已經形成了疳病,體實的人宜正本清源,先用攻下殺蟲的藥,然後用培本養元的方法。體虛的人宜攻補兼施,慎用峻利之藥。這其中的消息,寒熱的辨別,以及虛多實少、實多虛少的區分,尤為重要。
大概健運以扶持脾胃之劑,宜用白朮、雞內金、豆蔻、木香、砂仁之類;消積之劑,宜用莪朮、三稜、檳榔、厚朴、麥芽、神麯之類;清熱之劑,宜用川黃連、胡黃連、淡芩、青皮、柴胡之類;殺蟲之劑,宜使君子、蕪荑、川楝子、蘆薈之類;補益之劑,宜人參、潞黨、山藥、扁豆、蓮心、生地、熟地、萸肉、當歸、阿膠之類。通治之方有集聖丸加減、五疳保童丸、五疳消積丸、萬應丸之屬。
白話文:
大約健脾開胃益氣的藥方,適宜使用白朮、雞內金、豆蔻、木香、砂仁之類的藥物;消積的藥方,適宜使用莪朮、三稜、檳榔、厚朴、麥芽、神麯之類的藥物;清熱的藥方,適宜使用川黃連、胡黃連、淡芩、青皮、柴胡之類的藥物;殺蟲的藥方,適宜使用使君子、蕪荑、川楝子、蘆薈之類的藥物;補益的藥方,適宜使用人參、潞黨、山藥、扁豆、蓮心、生地、熟地、萸肉、當歸、阿膠之類的藥物。通治各種病症的方劑有集聖丸加減、五疳保童丸、五疳消積丸、萬應丸等。
至於心、脾、肝、肺、腎五疳,各因腸胃受傷,脾運不健,而致五臟交受其病,兼病於心者,即謂之心疳,治宜安神丸以治心,異功散以補脾,余如張渙參黃丹及真珠散、茯苓丸、茯神湯、桃花丸,均可酌用。大凡心經有實熱之見象者宜酌加黃連、犀角、羚羊、牛黃、天竺黃之類;心經有虛熱之見象者,宜加茯神、遠志、棗仁、玄參、人參之類。心疳而至驚啼口渴,嗜食辛味,耳邊有脈,舌下有黑靨者不治。
白話文:
至於心、脾、肝、肺、腎五種疳病,都是由於腸胃受傷,脾臟功能不健全,導致五臟互相影響而發病。如果兼併心臟的疾病,就叫做心疳。治療方法宜用安神丸來治療心臟,異功散來補益脾臟。其他的方法,如張渙參黃丹及真珠散、茯苓丸、茯神湯、桃花丸等,都可以酌情使用。凡是心經有實熱症狀的,應該酌情添加黃連、犀角、羚羊、牛黃、天竺黃等藥物;心經有虛熱症狀的,應該添加茯神、遠志、棗仁、玄參、人參等藥物。如果心疳已經發展到驚悸啼哭、口渴,喜歡吃辛辣的食物,耳朵旁邊有青筋,舌頭下面有黑斑的,就無法治療了。
兼病於脾者,謂之脾疳,治宜四味肥兒丸以治疳,五味異功散以養脾,余如錢氏益黃散、參苓白朮散、神效換肌丸、大胡黃連丸、蘆薈丸、張渙木香散均可酌用。大凡脾經有熱者,宜加黃連、地黃、三稜、莪朮之類;脾經有濕者,宜加半夏、白朮、陳皮、苡米、甘遂、商陸之類;脾氣虛寒者,宜加於朮、補骨脂、乾薑、肉豆蔻、肉桂之類。脾疳而至腹大如鼓,唇無血色,人中平滿,下痢無度者不治。
白話文:
患有脾臟疾病的人,稱為脾疳,治療應選擇四味肥兒丸來治療疳症,五味異功散來養護脾臟,其他可酌情使用的藥物包括錢氏益黃散、參苓白朮散、神效換肌丸、大胡黃連丸、蘆薈丸、張渙木香散等。凡是脾經有熱的人,應添加黃連、地黃、三稜、莪朮等藥物;脾經有濕的人,應添加半夏、白朮、陳皮、苡米、甘遂、商陸等藥物;脾氣虛寒的人,應添加於朮、補骨脂、乾薑、肉豆蔻、肉桂等藥物。脾疳發展到腹大如鼓,嘴脣沒有血色,人中平滿,腹瀉不止的程度,就無藥可治了。
兼病於肝者,謂之肝疳,治宜地黃丸,耆歸湯、天麻丸、生熟地黃湯、熊膽天麻丹、蘆薈丸均可酌用。大凡肝經有實熱之見象者,宜加龍膽草、菊花、柴胡、連翹、梔子、青皮、白芍之類;肝經有虛熱之見象者,宜加川芎、天麻、熟地、牡蠣、龍骨、萸肉、五味之類。肝疳而至目有青脈,左脅硬痛,多吐涎沫,眼角左右有黑氣者不治。
白話文:
患有肝臟疾病者,稱為「肝疳」,治療時應酌情使用地黃丸、耆歸湯、天麻丸、生熟地黃湯、熊膽天麻丹、蘆薈丸等藥方。如果肝經出現實熱症狀,應加入龍膽草、菊花、柴胡、連翹、梔子、青皮、白芍等藥物;如果肝經出現虛熱症狀,應加入川芎、天麻、熟地、牡蠣、龍骨、萸肉、五味等藥物。肝疳患者如果出現眼睛有青脈、左脅硬痛、多吐涎沫、眼角左右有黑氣的症狀,則無法治癒。
兼病於肺者,謂之肺疳,治宜先用地黃清肺飲以治肺,次用益氣丸以補肺,余如益黃散、化䘌丸、補肺散、張渙麝香丹、阿膠散、胡黃連丸之類,均可酌用。大凡肺經有熱者宜加桑皮、桔梗、前胡、鮮生地、竹茹、竹瀝、麻黃、杏仁之類;肺氣虛寒者,宜加人參、黃耆、黨參、麥冬、山藥、熟地之類。肺疳而至頻瀉白沫,身有黑斑如粟米大者不治。
白話文:
肺部有疾病的人,稱之為「肺疳」,治療時應先用「地黃清肺飲」來治療肺部,接下來用「益氣丸」來補肺,其餘如「益黃散」、「化䘌丸」、「補肺散」、「張渙麝香丹」、「阿膠散」、「胡黃連丸」等藥物,都可以酌情使用。
總體而言,肺經有熱的人宜加桑皮、桔梗、前胡、鮮生地、竹茹、竹瀝、麻黃、杏仁等藥物;肺氣虛寒的人,宜加人參、黃耆、黨參、麥冬、山藥、熟地等藥物。得了肺疳並開始頻繁腹瀉、身上長有粟米大小的黑斑的人,是不治之症。
兼病於腎者,謂之腎疳,治宜錢氏地黃丸或生脈散多加黃耆以調肺,余如調元散、九味地黃丸、張渙熊膽散之類,均可酌用。大凡腎經有熱者,宜加車前、茯苓、澤瀉、通草、豬苓、木通、黃柏之類;銀箔寒者,宜加附子、熟地、山萸肉、胡盧巴、巴戟、黃耆之類。腎疳而至嗜食酸鹹,飲水無度,小便如乳,牙齒青黑,耳腦幹燥,肩聳骨枯者不治。
此五疳證治之一斑也。
三、疳積
白話文:
患有腎病的人,稱為腎疳,治療時應以錢氏地黃丸或生脈散為主藥,再酌加黃耆來調理肺臟,其他如調元散、九味地黃丸、張渙熊膽散之類的方劑,也可以根據情況酌情選用。凡是腎經有熱的人,應增加車前、茯苓、澤瀉、通草、豬苓、木通、黃柏之類的藥材;屬於腎經虛寒的人,應增加附子、熟地、山萸肉、胡盧巴、巴戟、黃耆之類的藥材。腎疳到了嗜食酸鹹、喝水無度、小便像乳汁一樣、牙齒青黑、耳腦幹燥、肩聳骨枯的狀況,就沒有辦法治癒了。
疳積者,因疳而成積也。夫疳證之遠源,起於腸胃之受傷,腸胃既傷,食不易化於是乎成積至易。動輒成積,疳證非但有難愈之望,抑且有加重之勢,是故疳積一證,為患亦深,輕治之則積不能行,重攻之則每致泄瀉,或變化為疳痢,或變化為疳脹,身體益瘦,脾胃益疲,亦可積漸以成不治,故非可忽視也。
白話文:
疳積指因為疳而形成積滯的症狀。疳證遠因,起於腸胃受傷,腸胃一旦受傷,食物不易消化,於是容易形成積滯。動不動就形成積滯,疳證不但難以痊癒,而且有加重的傾向,因此疳積之症,患處亦深,輕微治療則積滯無法排出,重攻積滯則往往導致腹瀉,或演變成疳痢,或演變成疳脹,身體更消瘦,脾胃更疲弱,也會逐漸演變成為無法治癒,所以不能輕視。
疳積之證狀,面色青黃,身瘦脘脹,發立身熱,腹中微痛,疳痢則瀉痢赤白,或青色如凍,日久不愈,腹痛或脹。疳脹則身體日瘦,腹大不行,發豎發熱,氣短而急。之數證者,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稍不中病,即無益而反增其害。茲將其治法述下。
四、疳積之治法
白話文:
疳積的症狀是:面色青黃、身體瘦弱、肚子脹痛、頭髮豎起、身體發熱、腹中隱痛。疳痢則會腹瀉痢疾,痢疾的顏色是紅色、白色,或青色像凍傷一樣,長久不癒,肚子會痛或脹。疳脹則身體日漸消瘦,肚子很大但是不能大便,頭髮豎起、發熱,氣短而急。這些症狀,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稍微用錯藥就會沒有效果,反而會增加病情。以下將治療方法說明如下:
疳積成於運化不良,故治法宜化積行滯而不傷其正,積重者雖宜峻攻,然宜佐以保脾胃之藥,造積滯既下仍宜常服健脾扶胃之藥,俾食不再停積不再聚,方可有效,否則徒事攻伐,則旋行旋積,固無濟於事也。通治方宜先用勻氣散或醒脾散調補,後用青金丹取下疳積,並宜常服保童丸、醒脾散或疳積散之屬。
白話文:
疳積症是由於脾胃運化不良而形成的,因此治療方法應以化積行滯而不傷害正氣為原則。積食較重的患者,雖然應以峻攻的方式治療,但應輔以保脾胃的藥物。在積滯排出後,仍應經常服用健脾扶胃的藥物,使食物不再停積聚積,纔能有效治療。否則,僅以攻伐的方式治療,則新積之物很快又會停積,無法治癒。一般的治療方法是先服用勻氣散或醒脾散來調補脾胃,然後使用青金丹來消除疳積,並經常服用保童丸、醒脾散或疳積散等藥物。
疳痢由積聚腐化,腸中受病益深而致,治宜先以殺蟲行滯,次則保養脾胃,滯未全行,礙難兜塞,通治方有青黛散、殺疳丸、肉豆蔻丸、蕪荑丸、白龍骨丸等。痢行無度者,《簡易方》用樗根白皮、倉粳米、蔥白、甘草、豆豉煮服極妥;腹痛不已者,宜白朮散或胡黃連丸,《秘方》有用龍眼肉一枚,包入苦參子七粒,日日吞之,治疳痢有效,再以保脾胃之品加而用之,尤為妥善。
白話文:
疳痢是由積食過多而腐化,腸道受到嚴重的病變而導致的。治療應先以殺死寄生蟲和促進消化,然後再調理脾胃。如果積滯未完全消除,治療難以奏效。常用的治法有青黛散、殺疳丸、肉豆蔻丸、蕪荑丸、白龍骨丸等。如果痢疾發作頻繁,可以根據《簡易方》用樗根白皮、倉粳米、蔥白、甘草、豆豉煮服。如果腹痛不止,可以服用白朮散或胡黃連丸。《祕方》中有一種方法是用一枚龍眼肉包入七粒苦參子,每天服用,對治療疳痢有效。再配合使用補益脾胃的藥物,效果更佳。
疳脹由積滯既久,濁氣凝聚,因而成脹,治宜行氣化滯,溫中去積,通治方有肥兒丸、六神丸、褐丸、五疳保童丸、肥氣丸、分氣飲等,但方藥中有攻伐過峻者,宜慎用之,或一用即止。初起以胡黃連二錢,阿魏一兩,神麯、黃連各二錢,麝香一錢,為末,每服少許,白朮湯送下,亦妥。
五、諸疳
白話文:
疳脹是因積滯已久,濁氣凝聚,因而腫脹,治療宜行氣化滯,溫中去積,通用的方劑有肥兒丸、六神丸、褐丸、五疳保童丸、肥氣丸、分氣飲等,但方藥中有些攻伐過於峻烈,宜慎重使用,或一用即止。剛開始服用時以胡黃連二錢、阿魏一兩、神麯、黃連各二錢、麝香一錢,研成細末,每次服用少許,用白朮湯送服,也很妥當。
小兒疳證之重要者為五疳疳積,然有因疳病之後,發為其他合併之病者,以病狀之互異,或部位之不同,遂有種種之名稱。至論其治法,固與五疳等無大差別也。合而並之,固屬一類,惟進一層言之。
白話文:
小兒疳證中最重要的是五疳疳積,但是有因為疳病之後,發作為其他合併疾病的,由於病狀的不同,或部位的不同,所以有各種各樣的名稱。至於治療的方法,其實跟五疳沒有太大的差別。合併在一起,固然只能算是同一類的,但是更進一步來說。
昔人既為之特立一名,則於治法方面,亦屬不厭求詳之意,立意既屬可取,方亦未可偏廢,爰特摘錄蛔疳、脊疳、乾疳、內疳、口齒疳、鼻疳、眼疳、腦疳、無辜疳、丁奚疳、哺露疳、癖病等諸疳逐條述之,以便治疳者得為鄭重之考查。
白話文:
以前的人已經為它特別立了一個名字,那在治法方面,也有一套詳細的理論和方法,這樣的用意非常值得讚嘆,這些方法方劑也不該偏廢,因此特別摘錄蛔疳、脊疳、乾疳、內疳、口齒疳、鼻疳、眼疳、腦疳、無辜疳、丁奚疳、哺露疳、癖病等諸疳分條陳述,以便治療疳病的人可以慎重考究。
(一)蛔疳,因小兒飯食太早,或多食甜膩,停蓄腸胃,以致腹中化生蛔蟲,證狀多見皺眉多啼,嘔吐清沫,腹中作痛,外見青筋,齒癢鼻癢,唇口紫黑。
白話文:
蛔蟲:是由於小兒飲食過早,或多吃甜膩的食物,停積在腸胃中,導致腹中產生蛔蟲。症狀多見皺眉,多啼哭,嘔吐清水泡沫,腹中疼痛,身體外出現青筋,牙齒發癢、鼻子發癢,嘴脣和嘴巴紫黑色。
(二)脊疳,因蟲食脊膂所致。證狀多見身熱羸黃,擊背如鼓鳴,脊骨如鋸齒,或十指皆瘡,頻齧爪甲,煩渴下痢。
白話文:
(二)脊髓腫痛,是由於蟲子侵蝕脊柱和脊椎骨所致。徵狀多見於身體發熱虛黃,敲擊背部時有鼓鳴聲,脊椎骨像鋸齒狀,或十指皆有瘡,頻繁啃咬指甲,煩躁口渴及拉肚子。
(三)乾疳,因胃火過亢,消爍津液所致。證狀多見身體壯熱,時或憎寒,舌澀口乾,睡多盜汗,皮膚枯燥,發立毛焦,乳食雖多,肌肉消瘦,四肢無力,好睡昏昏。大抵憔悴少血,舌乾多啼者,其病在心;目不轉睛,雖啼無淚者,其病在肝;身熱尿干,手足清冷者,其病在腎;聲焦皮燥,大便乾結者,其病在肺;閉口酣睡,胸脘乾渴者,其病在脾。
白話文:
(三)乾疳病,是因胃火過旺,消耗津液所致。症狀多為身體發熱,有時怕冷,舌頭乾澀口乾,睡多盜汗,皮膚乾燥,頭髮豎起而且發焦黃,乳食雖多,但肌肉消瘦,四肢無力,嗜睡昏昏沉沉。
總體來說,乾疳病患者大多會出現憔悴少血、舌頭乾澀多哭等症狀,如果是此種情況,則病在心;症狀為目光呆滯,即使哭泣也不流淚,則病在肝;症狀為身體發熱、尿液乾澀、手腳冰涼,則病在腎;症狀為聲音嘶啞、皮膚乾燥、大便乾燥,則病在肺;症狀為閉口酣睡、胸腔和腹部乾渴,則病在脾。
白話文:
總的來說,乾疳病患者大多會表現出憔悴和貧血、舌頭乾燥且常哭泣等症狀,這表示疾病影響到了心臟;如果症狀是眼神呆滯,即使哭也不流淚,那麼問題出在肝臟;若症狀為身體發熱、小便乾澀、手腳冰冷,則問題出在腎臟;當症狀包括聲音沙啞、皮膚乾燥、大便乾結時,說明疾病影響了肺部;而若是表現為閉著嘴巴沈睡、胸部和腹部感到乾渴,則說明脾臟受到了影響。
(四)內疳,因蟲蝕肛腸所致。疳之在內者,所以別於疳之在外者(外疳如走馬疳、口齒疳、鼻疳、眼疳等),證狀多見眼目澀癢,體熱皮枯,腸胃不調,乳食不化,心腹虛脹,痢下五色,久而不止,日漸羸瘦。
白話文:
(四)內疳,是因蟲蝕肛腸所導致。將疳分為內、外,就可以區分內疳和外疳(外疳比如走馬疳、口齒疳、鼻疳、眼疳等)。症狀多半是眼睛乾澀發癢,身體發熱、皮膚粗糙,腸胃不調,乳食不克化,心腹虛脹,腹瀉伴隨五顏六色的糞便,長久不癒,日漸消瘦。
(五)口齒疳:即走馬牙疳之輕者(走馬牙疳見本章第三節及第四章第三節),因脾胃黑豆失常,熱毒蘊蓄,血分不清所致。證狀多見唇口癢痛,牙齒焦黑,齦肉赤爛,頰腫舌痛,口多臭氣。
白話文:
(五) 口齒疳:是指走馬牙疳的輕微症狀(走馬牙疳見本章第三節及第四章第三節),由於脾胃功能失調,熱毒蘊藏,血分不清所引起的。症狀多表現為嘴脣和口腔瘙癢疼痛,牙齒焦黑,牙齦紅爛,臉頰腫脹,舌頭疼痛,口中有異味。
(六)鼻疳,固乳食不調,上焦壅滯,疳蟲上蝕所致。證狀多見鼻中赤癢,連唇生瘡,壯熱多啼,皮毛乾焦,肌膚消瘦,咳嗽上氣,下痢不已。
白話文:
(六)鼻疳是固乳食物沒有調配好,上焦(指肺部以上)氣機壅滯,疳蟲向上侵蝕引起的。症狀多見鼻中赤癢,連嘴脣都生了瘡,壯熱多哭,皮毛乾枯,肌膚消瘦,咳嗽氣喘,下痢不停。
(七)眼疳,因臟腑風熱壅滯,不得宣通,或乳食過多,胸膈痰結,邪熱上攻於目所致。證狀多見腦熱目癢,或赤爛生瘡,或生翳膜,漸漸遮睛。
白話文:
(七)眼疳,是因為臟腑的風熱鬱積阻滯,不能宣通,或者因為餵養過多,胸膈生痰結,邪熱向上侵犯眼睛。症狀多見眼熱、眼睛癢、或者發紅、爛、生瘡,或者是生眼翳膜,慢慢地遮擋瞳孔。
(八)腦疳,因胎中稟受風熱所致。證狀多見頭皮光急,滿頭生瘡,腦熱如火,髮結如穗,遍身多汗,腮腫囟高,哺乳越常,睡喜合面。
白話文:
(八)腦疳病,是因胎兒在子宮裡受到風熱所導致。症狀大多為:頭皮光滑緊繃,滿頭生瘡,腦子發熱像火燒一樣,頭髮結在一起像穗子一樣,遍身大汗,腮部腫脹,囟門高起,哺乳量超出常人,睡覺時喜歡把臉貼著胸口。
(九)無辜疳,因小兒衣席,夜露不收,沾染邪氣,或因飲食不節,寒暖不勻所致。證狀多見腦後有核如彈丸,按之則動,初生時軟而不痛,中有蟲如米粉,得熱氣則漸長大,蟲隨氣血流散,子母相生,侵蝕臟腑,令兒肌肉作瘡,便泄膿血,頭大發豎,手足細弱。
白話文:
(九)無辜疳是由於小兒衣服、牀蓆在晚上沒有收起來,沾染了邪氣,或者是因為飲食不節制,寒暖不均勻所引起的。症狀大多會在腦後長出如彈丸般的腫核,按壓時會活動,剛開始時軟而不痛,裡面有如米粉般的蟲子,遇熱氣就會逐漸長大,蟲子隨著氣血流散,子母相生,侵蝕臟腑,令小兒肌肉形成瘡口,排出膿血,頭部變大,頭髮豎立,手腳細弱。
(十)丁奚疳,因脾胃受傷,不能運化,血衰氣滯所致。證狀多見腫脹而腹無青筋,面色慘淡,潮熱往來,手足細小,項長骨露,尻臀無肉,腹脹臍突。
(十一)哺露疳,因臟氣虛冷所致。證狀多與丁奚疳相似,食則吐逆,泄瀉無度,糞中有蟲。
白話文:
(十)丁奚疳,是由於脾胃受傷,不能運化水穀,氣血衰弱,鬱滯所引起的疾病。症狀多見面部和身體浮腫,但腹部沒有青筋暴露,面色慘淡,潮熱交替出現,手足細小,脖子瘦長而骨頭暴露,屁股沒有肉,腹部脹大,肚臍突出。
(十二)癖病,因飲食失節,傷及脾胃,積滯不化,久而成癖,其形堅結,藏於隱癖。證狀多見生於脅下,堅硬成塊,初作之時,午後潮熱,口渴飲冷,腹大筋青,漸如雞卵,不時作痛。
白話文:
(十二)癖病:由於飲食不節制、傷害脾胃、痰濕積滯、日久而成癖,其病形堅結、藏於隱處。症狀多見於脅下,堅硬成塊,初期症狀為午後潮熱、口渴欲飲冷飲、腹部腫大、皮下青筋明顯,逐漸增大如雞卵般大小,時常作痛。
此諸疳之證狀也。此外因疳而發為瘡疥者謂之疳瘡,亦同類而附入之。茲將其治法述下。
六、諸疳之治法
白話文:
這些都是疳症的症狀。此外,由於疳症而引發的瘡疥稱為疳瘡,也屬於同一類病症,因此一併討論。接下來將介紹各種疳症的治療方法。
(一)蛔疳,因積滯化蟲,治宜使君子散、蘆薈丸以取蛔蟲,後用益黃散之屬以調脾胃,余如張渙三根散、下蟲丸之屬,均可酌用。
白話文:
(一)蛔蟲,由於積滯食物而化成寄生蟲,治療應使用使君子散、蘆薈丸來驅除蛔蟲,然後使用益黃散之類的藥物來調養脾胃,其他如張渙三根散、下蟲丸之類的藥物,也可以酌情使用。
(二)脊疳,因蟲食脊膂,治宜聖惠金蟾散、邪氣、殺疳丸、蘆薈丸、青黛丸之屬。瀉血不止者,用定粉少許,大棗十枚,頭髮少許,共聚一處,火煅通赤,細研,每服五分,米飲下。
白話文:
(二)脊疳:
是因蟲蟲把脊椎骨當成食物啃食。
治療上適合用聖惠金蟾散(一種中成藥)、邪氣散、殺疳丸、蘆薈丸、青黛丸之類的藥。
出血不止時,可用定粉少許、大棗十枚、頭髮少許,將它們全部放在一起混合,用火烘烤到通紅,研磨成細粉。每次服五分,用米湯送服。
(三)乾疳,因水津虧耗,熱自內生,治宜聖惠天竺黃散、青黛丸、牛黃丸、胡黃連丸之屬。
白話文:
(三)乾疳,是因津液虧耗,內熱自生,治療上宜選用聖惠天竺黃散、青黛丸、牛黃丸、胡黃連丸等藥物。
(四)內疳,因蟲蝕肛腸,治宜使君子丸以殺蟲,余如東垣厚腸丸、聖惠木香丸、蘆薈丸、胡粉丸之屬,俱可酌用;或神麯、麥芽、三稜、青皮、香附、山楂、厚朴、甘草、藿香、枳實、地黃、砂仁、黃連、棗子各等分,研為末,熟湯調服。
白話文:
(四)內疳,是由於寄生蟲侵蝕肛腸引起的。治療宜用使君子丸來殺蟲,此外,也可以酌情使用東垣厚腸丸、聖惠木香丸、蘆薈丸、胡粉丸等藥物。或者使用神曲、麥芽、三稜、青皮、香附、山楂、厚朴、甘草、藿香、枳實、地黃、砂仁、黃連、棗子等藥物,研成細末,用熱湯調服。
(五)口齒疳,因熱毒蘊蓄,血分不清,治宜清血解毒,內服用清胃散、甘露飲等,外敷用青霞散、黃礬散之屬;或百藥煎、胭脂各等分,為細末摻之;或用米泔水洗瘡,以黃丹(飛過)、乳香、白礬(飛過)、胭脂各一錢,輕粉、麝香,各少許,共為細末,挹乾摻之。
白話文:
(五)口瘡,由於熱毒積聚,導致血氣不暢,治療應當以清熱解毒為主,內服清胃散、甘露飲等藥物,外敷青霞散、黃礬散等藥物;或者使用百藥煎、胭脂等分,研磨成細末,摻入瘡口;或者用米泔水清洗瘡口,再使用黃丹(經過煅燒)、乳香、白礬(經過煅燒)、胭脂各一錢,輕粉、麝香,各少許,研磨成細末,將瘡口擦乾後,將藥粉摻入。
(六)鼻疳,因疳熱熏蒸,鼻癢生瘡,治宜湯氏五福化毒丹、澤瀉散、枇杷葉散之屬,外用甘草白礬湯洗淨,後以蘆薈、黃連、黃柏為末敷之,或青金散敷之,或蟬殼散吹之,或青黛一錢,麝香少許,熊膽末五分,臨睡時摻之。
白話文:
(六)鼻疳,是因疳熱蒸騰,使鼻子發癢生瘡,治療宜用湯氏五福化毒丹、澤瀉散、枇杷葉散等藥湯,外用甘草白礬湯洗淨,然後用蘆薈、黃連、黃柏等研磨成末敷之,或用青金散敷之,或用蟬殼散吹之,或用青黛一錢、麝香少許、熊膽末五分,睡覺前摻之。
(七)眼疳,因疳熱熏蒸,上攻於目,治宜瀉肝散、殺疳散。馬牙、羚羊角丸、消疳無價散,外用蕤仁膏之屬。
白話文:
(七)眼疳:是由於疳積的熱氣上燻,侵犯眼睛而引起的。治療宜選用瀉肝散、殺疳散。馬牙、羚羊角丸、消疳無價散等內服藥,外用蕤仁膏等眼藥。
(八)腦疳,因疳熱熏蒸,上侵及腦,治宜龍腦丸、龍膽丸之屬,或用吹鼻龍腦散,或用黃葵花、菊花、釜下墨、硝石、柏葉各等分,共為散,吹入鼻中,良久,鼻中有惡物似泥者泄下數條,此即病根,下後可愈。
白話文:
(八)腦疳病,是因為疳熱上蒸,侵犯到腦部,治療宜用龍腦丸、龍膽丸等藥,或用吹鼻龍腦散,或用黃葵花、菊花、釜下墨、硝石、柏葉等分,共為散,吹入鼻中,很久之後,鼻中有惡物似泥者流下數條,這就是病根,下出後即可痊癒。
(九)無辜疳,因熱生蟲,頸項生瘡,治宜柴胡飲先清其熱,蘆薈肥兒丸再消其積,或聖惠鱉甲散、張渙蠍虎丹、藍葉湯、漏蘆散之屬,頸項有核內有蟲如米粉者宜破取之,再以蘆薈、黃連、黃柏粉末敷患處。
白話文:
(九)無辜疳,因熱生蟲,頸項生瘡,治療方法是先用柴胡飲清除體內的熱氣,再用蘆薈肥兒丸消解積滯,或者使用聖惠鱉甲散、張渙蠍虎丹、藍葉湯、漏蘆散等藥物治療。頸項上有核內有蟲如米粉者,應該將其破開取出,再用蘆薈、黃連、黃柏粉末敷在患處。
(十)丁奚疳,因脾胃氣虛,大腹膨脹,治宜先投萬應丸,次投參苓白朮散,並以醍醐散進食,食後下烏犀丸三五粒以殺蟲化積,並間投醒脾散、沉香檳榔丸、木香莪朮丸之屬,次第調理之。
白話文:
(十)丁奚疳,是因脾胃氣虛,導致大肚子腫脹,治療應先服用萬應丸,然後服用參苓白朮散,並以醍醐散進食,食用後再服用烏犀丸三五粒,用以殺蟲化積,並間隔服用醒脾散、沉香檳榔丸、木香莪朮丸類藥物,逐漸調理。
(十一)哺露疳,因臟氣虛冷,治法與丁奚疳大略相似,惟宜加養臟湯服之,余如麝香進食丸、聖惠人參丸等俱可酌用。
白話文:
(十一)哺露疳,是因臟氣虛冷而引起的,治療方法與丁奚疳大致相似,不過,最適宜的治療方法是服用養臟湯,其餘的,像麝香進食丸、聖惠人參丸等,都可以酌情選用。
(十二)癖病,因積滯不化,久而成癖,治宜千金消癖丸、木香硇砂丸,外用紅花膏,或阿魏保生膏攤貼。
白話文:
(十二)癖病,是由於積滯不消,長久下來而形成的頑固疾病。治療應使用千金消癖丸、木香硇砂丸,並外用紅花膏,或阿魏保生膏貼敷。
此外有因疳而成之瘡疥,謂之疳瘡,不甚痛癢,常有汁出,汁所流處,旋即成瘡,宜分其經絡治之。如面青寒熱,或白翳遮睛者屬肝經;面赤身熱,作渴驚悸者屬心經;面黃體瘦,作渴泄瀉者屬脾經;面白咳嗽,鼻間生瘡者屬肺經;面黧體瘦,喜臥濕地者屬腎經。內服之劑,宜因其寒熱虛實,分別進之;外治方有蘭香散、白粉散、熊膽膏之屬。
此諸疳治法之一斑,可與五疳之治法相參看者也。
附方
白話文:
另外也有因患疳病而引起的瘡疥,叫做疳瘡。這種瘡疥不會很痛或癢,通常會有汁液流出,汁液流到的地方,很快就形成瘡。治療時應該先分清病竈所在的經絡。若是臉色青黑,並且有寒熱交替的症狀,或眼白被翳膜遮住,這屬於肝經。若是臉色潮紅,身體發熱,有口渴和驚悸的症狀,這屬於心經。若是臉色發黃,身體消瘦,有口渴和腹瀉的症狀,這屬於脾經。若是臉色發白,咳嗽不停,鼻孔間長瘡,則屬於肺經。若是臉色黧黑,身體消瘦,喜歡睡在潮濕的地方,則屬於腎經。服用治疳瘡的藥方,應該根據患者的寒熱虛實,分別選用不同的藥方。外用治療方法,則有蘭香散、白粉散、熊膽膏等藥方。
(一)集聖丸,治冷熱新久一切疳症,以此為主,其有五臟兼證,照後開加減(此方不熱不寒,補不至滯,消不致耗,頗屬穩妥)。
白話文:
(一)集聖丸,可用於治療冷熱新久各種疳症,以此方為主,若有五臟兼證,依照後述加減藥物(此方不熱不寒,補而不致於停滯,消而不致於耗損,相當穩妥)。
蘆薈(酒蒸),五靈脂(洗淨泥砂,微炒),夜明砂(炒),廣皮(酒炒),青皮(醋炒),蓬莪朮(煨),使君子肉(煨),木香,川芎,當歸,砂仁(酒炒。各二錢),潞黨參,川連(薑汁炒),乾蟾蜍(酥炙。各三錢)
上為細末,公豬膽二枚取汁和藥,粟米糊丸龍眼大,米飲化服。
白話文:
蘆薈(用酒蒸製),五靈脂(洗淨泥土和砂粒,微炒),夜明砂(炒製),廣皮(用酒炒製),青皮(用醋炒製),蓬莪朮(煨製),使君子肉(煨製),木香、川芎、當歸、砂仁(用酒炒製。各二錢),潞黨參、川連(用薑汁炒製),乾蟾蜍(用酥油炙製。各三錢)
咬牙舒舌,舌上生瘡,愛飲冷水,唇紅面白,喜伏地臥,此心疳也,本方去蓬莪朮、砂仁、青皮、廣皮、川芎、木香六味,加生地、茯苓、膽星各二錢,辰砂、甘草各一錢。面青,目生白膜,泄瀉夾水或青色,此肝疳也,本方去蓬莪朮、砂仁、廣皮、木香,加膽星、甘草、梔子仁、防風、天麻、蟬蛻各二錢。
白話文:
咬牙而舌頭會長瘡,喜歡喝冷水,嘴脣紅而臉色白,喜歡伏在地上睡,就是心疳。
基本方要拿掉蓬莪朮、砂仁、青皮、廣皮、川芎、木香這六味藥,加上「生地、茯苓、膽星」各兩錢,「辰砂、甘草」各一錢。
臉色發青,眼睛長白膜,會拉肚子連帶還有水或是青色的,就是肝疳。
基本方要拿掉蓬莪朮、砂仁、廣皮、木香,加上「膽星、甘草、梔子仁、防風、天麻、蟬蛻」各兩錢。
青黛錢半,食泥土冷物,面身俱黃,發稀作穗,頭大項小,腹脹腳弱,泄瀉肌瘦,晝涼夜熱,不思飲食,此脾疳也,專用本方。鼻下赤爛,手足枯細,口中腥臭,右腮㿠白喘嗽,此肺疳也,本方去蓬莪朮、砂仁、青皮、川芎、木香,加桑皮、桔梗、蘇葉、阿膠、炙甘草各二錢。
白話文:
錢半青黛,常吃泥土和各種寒冷食物,臉色和身體都發黃,頭髮稀疏呈穗狀,頭大脖子細長,肚子脹腳無力,腹瀉肌肉消瘦,白天涼爽晚上發燒,不想吃喝,這是脾胃疳積,專用本方治療。鼻子以下皮膚紅爛,手腳枯瘦,口中散發腥臭氣味,右臉頰腫脹、發白、咳嗽,這是肺部疳積,本方去掉蓬莪朮、砂仁、青皮、川芎、木香,加入桑皮、桔梗、蘇葉、阿膠、炙甘草,各二錢。
耳內外生瘡,腳如鶴膝,頭縫不合,或齒鼻爛變成牙疳,此腎疳也,本方去蓬莪朮、砂仁、青皮、廣皮、木香、五靈脂,加熟地、茯苓、山藥、萸肉各二錢。久瀉不止,胃虛成疳,本方去蘆薈、五靈脂,加茯苓、冬瓜、肉果、訶子各二錢,黨參倍用。久痢不止,脾虛成疳,本方去蓬莪朮、蘆薈、青皮、五靈脂,加訶子、蓮肉各三錢。
白話文:
-
耳朵內外長瘡,腳像鶴的膝蓋,頭縫不合,或牙齒和鼻子腐爛變成牙齦腫痛,這是腎虛引起的疳疾,本方去掉蓬莪朮、砂仁、青皮、廣皮、木香、五靈脂,加入熟地、茯苓、山藥、萸肉各二錢。
-
慢性腹瀉不止,胃虛導致疳疾,本方去掉蘆薈、五靈脂,加入茯苓、冬瓜、肉果、訶子各二錢,黨參加倍使用。
-
慢性痢疾不止,脾虛導致疳疾,本方去掉蓬莪朮、蘆薈、青皮、五靈脂,加入訶子、蓮肉各三錢。
久瘧不止,脾虛成疳,本方去蘆薈、五靈脂,加黃耆、鱉甲、柴胡、製半夏、神麯各三錢,黨參倍用。食積成疳,形瘦腹緊潮熱,見生人則哭,本方去蘆薈、五靈脂,加黃耆、茯苓、冬朮、製厚朴、製半夏、枳實、神麯、麥芽、三稜、鱉甲各二錢。腦疳本方去蓬莪朮、砂仁、青皮、廣皮,加羌活、防風、膽星、甘草、升麻各二錢。
白話文:
-
久瘧不止,脾虛成疳。這個處方去除蘆薈、五靈脂,加入黃耆、鱉甲、柴胡、製半夏、神麯各三錢,黨參加倍。
-
食積成疳,形瘦腹緊潮熱,見生人則哭。這個處方去除蘆薈、五靈脂,加入黃耆、茯苓、冬朮、製厚朴、製半夏、枳實、神麯、麥芽、三稜、鱉甲各二錢。
-
腦疳。這個處方去除蓬莪朮、砂仁、青皮、廣皮,加入羌活、防風、膽星、甘草、升麻各二錢。
脊疳、蛔疳本方去蓬莪朮、砂仁、青皮、廣皮、當歸、川芎,加苦楝皮、貫眾、蕪荑、檳榔各二錢。丁奚疳、哺露疳專用本方。無辜疳本方去蓬莪朮、砂仁、五靈脂,加黃耆、鱉甲、檳榔各二錢。
(二)使君子肉,健胃殺蟲,預防諸疳。
使君子肉(一半炒一半生)
白話文:
脊疳、蛔疳的原有方劑去掉蓬莪朮、砂仁、青皮、廣皮、當歸、川芎,加入苦楝皮、貫眾、蕪荑、檳榔各二錢。丁奚疳、哺露疳專門使用這種方法。無辜疳的原有方劑去掉蓬莪朮、砂仁、五靈脂,加入黃耆、鱉甲、檳榔各二錢。
每當夏季伏日,令小兒服使君子肉,一歲一生一熟,至七歲則服七生七熟,每年三伏,共服三次,則小兒無疳積之患。且使君子健脾殺蟲,性質和平,無病有病,均可服用,洵妥法也(惟食後忌飲熱湯,否則或呃逆或作瀉,然亦無大害)。
(三)五疳保童丸,治小兒乳食無節,生疳。
白話文:
在炎熱的夏天,讓小兒服用使君子的肉乾,一歲的小孩服用一次生肉乾,一次熟肉乾,直到七歲就服用七次生肉乾,七次熟肉乾。每年三伏天,總共服用三次,那麼小兒就沒有疳積症的困擾。而且使君子的肉乾能夠健脾殺蟲,富含健脾殺蟲的功效,十分溫和,無論有病無病,都可以服用,這是一種很好的方法。(但是,進食使君子的肉乾後,應忌食熱湯,否則會打嗝或腹瀉,但這也是沒有大害的。)
青黛,苦楝根皮,夜明砂(布裹洗),五倍子,蘆薈,黃連,龍膽草,白蕪荑仁,乾蟾(酥炙去皮。各一分),麝香(少許),蟬蛻(去嘴爪土),豬膽(五個,拌諸藥焙)
白話文:
取青黛、苦楝根皮、布裹洗過的夜明砂、五倍子、蘆薈、黃連、龍膽草、白蕪荑仁、酥炙去皮的乾蟾蜍各一分,再加少許麝香、去嘴爪土的蟬蛻,以及五個拌入上述藥材後焙乾的豬膽。
研為末,水煮粟米糊和丸,如麻子大,一歲兒每服三丸,不拘時米飲送下,每日三次。忌食豬肉。
白話文:
將藥物研磨成粉末,用煮熟的粟米糊和藥粉做成像麻子大小的丸藥,一歲的孩子每次服用三丸,不限時間,用米湯送服,每天三次。服用期間忌食豬肉。
(四)五疳消積丸,治小兒五疳十積,面黃肌瘦,牙疳口臭,青筋腹大。
白話文:
(四)五疳消積丸,治療小兒五疳十積、面黃肌瘦、牙齒發炎、口臭、腸胃積熱、腹部脹大。
川黃連,蕪荑,龍膽草(各三錢),焦麥芽,山楂肉,廣陳皮,神麯(炒焦。各一兩)
共研細末,水泛為丸,每服二三錢,熟湯送下。
(五)萬應丸,治腹內有蟲,及食積氣塊痛,小兒疳病。
白話文:
川黃連、蕪荑、龍膽草(各3錢),焦麥芽、山楂肉、廣陳皮、神曲(炒至焦黃,各1兩)。
將這些藥材一起研磨成細末,用水調和做成丸劑。每次服用2到3錢,用溫開水送服。
這種萬應丸可用來治療體內寄生蟲、食物積滯引起的氣塊疼痛,以及小兒的疳積病症。
檳榔(一兩),三稜(醋炒),蓬莪朮(醋炒),陳皮(麩炒黃色),橘紅,雷丸,乾漆(炒煙盡),使君子肉,麥糵面(炒),神麯(炒黃色。各五錢),蕪荑(二錢五分),高良薑(陳壁土炒),縮砂仁(去殼。各二錢),鶴蝨(微炒),木香(不見火),胡黃連(炒),甘草(炙。各三錢)
白話文:
檳榔(50公克),三稜(用醋炒製),蓬莪朮(用醋炒製),陳皮(用麩炒至金黃色),橘紅,雷丸,乾漆(炒至冒煙停止),使君子肉,麥糵面(炒製),神麯(炒至金黃色。各25公克),蕪荑(12.5公克),高良薑(用陳壁土炒製),縮砂仁(去殼。各10公克),鶴蝨(微炒),木香(未經火烤),胡黃連(炒製),甘草(炙烤。各15公克)。
共研細末,醋打米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空腹時淡薑湯送下。
(六)安神丸,治心疳。
白話文:
將材料一起研磨成細末,用醋和米糊混合製成如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三十顆,空腹時用淡薑湯送服。
(六)安神丸,治療心疳。
麥冬(去心,焙),馬牙硝,茯苓,山藥,寒水石,甘草(各五錢),硃砂(飛,一兩),龍腦(二分)
白話文:
-
麥冬:去除麥冬的中心部分,並焙乾。
-
馬牙硝:一種礦物質,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
茯苓:一種真菌,具有利尿、健脾的功效。
-
山藥:一種草本植物,具有補脾益氣的功效。
-
寒水石:一種礦物質,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
甘草:一種草本植物,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的功效。
-
硃砂:一種礦物,具有清心安神、解毒的功效。
-
龍腦:一種植物精油,具有清熱解毒、鎮痛的功效。
研為細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
(七)異功散,溫中,和氣,治久咳不已,面腫氣逆,脾胃虛弱,飲食少思。
人參,茯苓,白朮,甘草,陳皮
(八)參黃丹,治驚疳挾熱,夜臥驚悸。
白話文:
將材料研磨成細末,用蜂蜜煉製成丸狀,大小如同芡實,每次服用一丸。
異功散可以溫暖脾胃、調和氣血,適用於長期咳嗽不止、面部浮腫且氣息上逆、脾胃功能虛弱、食慾不振的情況。
成分包括人參、茯苓、白朮、甘草和陳皮。
參黃丹可用來治療由於熱症引起的驚嚇、疳積以及夜間睡眠時出現的驚悸不安。
人參,胡黃連(各一兩),乾蠍(二十一個),天漿子(乾者,微炒,十四個),天竺黃(五錢),青黛,硃砂(各一分),龍腦(一錢)
白話文:
人參、黃連(各一兩),蠍子(二十一個),天仙子(曬乾後,微炒,十四個),天竺黃(五錢),青黛、硃砂(各一分),龍腦(一錢)。
研為細末,拌勻,煉蜜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丸,人參湯送下。
(九)珍珠散,治心疳。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均勻混合,然後加入蜂蜜製成丸劑,每個丸劑的大小如黍米,每次服用十丸,用人參湯送服。
真珍末,麥冬(去心),茯神(各五錢),天竹黃,胡黃連,羚羊角屑,川大黃(炒),當歸(微炒),犀角屑(各三錢),牛黃,雄黃(各一錢),硃砂,甘草(炙。各二錢),金箔,銀箔(各五十片),麝香(少許)
共和勻為散,每服五分,茵陳煎湯調下。
(十)茯苓丸,治小兒心疳驚疳。
白話文:
藥材:
-
真珠末:5錢
-
麥冬(去心):5錢
-
茯神:5錢
-
天竹黃:3錢
-
胡黃連:3錢
-
羚羊角屑:3錢
-
川大黃(炒):3錢
-
當歸(微炒):3錢
-
犀角屑:3錢
-
牛黃:1錢
-
雄黃:1錢
-
硃砂:2錢
-
甘草(炙):2錢
-
金箔:50片
-
銀箔:50片
-
麝香:少許
用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混合均勻,裝入膠囊或藥丸中服用。
功效: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滋陰降火、鎮定安神、利膽退黃的作用。適用於治療肝膽濕熱證,症狀包括黃疸、口苦、尿黃、大便乾結、煩躁不安、失眠多夢等。
注意事項:
-
服用本方時應忌食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
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兒童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
服用本方期間應多喝水,以利於藥物排出體外。
-
如果在服藥期間出現任何不適症狀,應立即停止服用並就醫。
赤苓,茯神,蘆薈,琥珀,黃連(各三錢),鉤藤皮,遠志肉(薑製焙乾),蝦蟆灰(各二錢),石菖蒲(一錢),麝香(少許)
白話文:
赤苓、茯神、蘆薈、琥珀、黃連(各三錢),鉤藤皮、遠志肉(薑製焙乾)、蝦蟆灰(各二錢),石菖蒲(一錢),麝香(少許)
研為末,粟米糊丸,如麻子大,每服十丸,薄荷湯送下。
(十一)茯神湯,治心氣不足,驚悸頻哭,小兒生下,羸瘦多驚。
茯神(一兩),人參,當歸(酒洗。各五錢),甘草(炙,二錢)
清水煎服。
(十二)桃花丸,治小兒心臟積熱生疳。
寒水石(一兩,炭火燒熱,研為細末),硃砂(飛,五分)
白話文:
磨成粉末,用粟米糊做成如麻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十丸,用薄荷湯送服。
茯神湯可以治療心氣不足、經常驚悸哭泣的小兒,尤其是出生後體弱多病易受驚嚇的孩子。
材料:茯神一兩,人參五錢,當歸(酒洗)五錢,甘草(炙)二錢。 做法:將所有材料用水煎煮後服用。
桃花丸可以用來治療小兒因心臟積熱而引起的疳症。
材料:寒水石一兩(需用炭火加熱後研磨成細末),硃砂五分(需事先飛制處理)。 做法:按照特定方法製成丸劑使用。
和勻,水浸蒸餅(見第三章第五節第三十一方)為丸,如粟米大,每服三五丸,冷水送下。
白話文:
將藥粉混合均勻,浸於水中後蒸煮做成如粟米大小的丸子,每次服三到五丸,用冷水送服。
(十三)四味肥兒丸,治小兒嘔吐不食,腹脹成疳,或作瀉不止,或食積脾疳,目生雲翳,口瘡,齦爛,發熱瘦怯,遍身生瘡,及一切疳證。
白話文:
(十三)四味肥兒丸,用於治療小兒嘔吐不食,腹脹成疳,或腹瀉不止,或食積脾疳,眼睛生雲翳,口瘡,牙齦潰爛,發熱瘦弱,全身生瘡,以及一切疳證。
黃連(炒),蕪荑,神麯(炒),麥芽(炒。各等分)
研為末,水煎米糊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一二十丸。
(十四)五味異功散,即異功散。
(十五)益黃散,治小兒脾胃虛寒,乳食不化,腹痛泄利,婦人妊娠嘔吐泄瀉,產後泄瀉。
白話文:
將黃連(炒過的)、蕪荑、神曲(炒過的)、麥芽(炒過的)等量混合。
研磨成粉末,用水煎煮米糊調和成丸狀,大小如同梧桐子,每次服用一到二十丸。
五味異功散就是異功散。
益黃散用來治療小兒脾胃虛寒、乳食難以消化、腹痛和瀉痢,以及婦女懷孕期間嘔吐和瀉痢,產後瀉痢。
陳橘皮,青橘皮,訶子肉(煨),甘草(炙。各五錢),丁香(二錢)
研為細末,每服二三錢,清水煎服。
白話文:
陳橘皮、青橘皮、訶子肉(用火煨過)、炙甘草(各五錢)、丁香(二錢)
(十六)參苓白朮散,治脾胃虛弱,飲食不進,多困少氣,胸中痞滿,噫嘔腹逆,喘嗽消渴,大便不實及久瀉,癰疽潰後不思食者。
白話文:
(十六)參苓白朮散,用於治療脾胃虛弱、食慾不振、疲倦乏力、胸悶腹脹、打嗝、腹脹反胃、喘息、口渴、大便稀溏或久瀉、癰疽潰爛後不思飲食等症狀。
人參,茯苓,於朮,山藥,石蓮肉,白扁豆,桔梗,砂仁,薏苡仁,甘草,一方有陳皮、神麯,無桔梗。
(十七)神效換肌丸,治脾疳。
白話文:
人參、茯苓、山藥、石蓮肉、白扁豆、桔梗、砂仁、薏苡仁、甘草。另有一種配方含有陳皮和神麯,但不含有桔梗。
川黃連(炒),鱉甲(酒炙),肉豆蔻(煨),使君子(麵裹煨),神麯(炒),麥芽(炒。各五錢),訶子肉(二錢五分),麝香(五分)
研為末,丸如芥子大,每服二三錢,米湯送下。
白話文:
川黃連(炒過),鱉甲(以酒炙烤),肉豆蔻(以溫火煨熟),使君子(以麵粉包裏後煨熟),神曲(炒過),麥芽(炒過。各五錢),訶子肉(二錢五分),麝香(五分)
(十八)大胡黃連丸,殺蟲,進食。治小兒驚疳腹脹,肌瘦發黃,煩熱飲水,多睡吼啀,大便或瀉或秘,好食泥土、生米等物,療瘡癬。
白話文:
(十八)大胡黃連丸:具有殺蟲、幫助消化的作用。用於治療小兒驚風、疳積、腹脹、肌體消瘦、頭髮枯黃、煩熱、喜歡喝水、睡覺時經常哭鬧、大便時而腹瀉時而便祕、喜歡吃泥土、生米等東西,還可以用來治療瘡癤。
胡黃連,黃連,苦楝子(各一錢),白蕪荑(五錢),蟾頭(燒存性研,一分),麝香(另研,一錢),青黛(另研,一錢五分),蘆薈(另研,一分)
白話文:
-
胡黃連:一錢
-
黃連:一錢
-
苦楝子:一錢
-
白蕪荑:五錢
-
蟾頭:一分(燒存性研)
-
麝香:一錢(另研)
-
青黛:一錢五分(另研)
-
蘆薈:一分(另研)
先將前四味研為細末,豬膽汁和丸如胡桃大,中置巴豆仁一枚,外用油紙裹之,同米一升許蒸,至米熟為度,再入後四味,少加曲糊和丸,如麻子大,每服十丸或十五丸。
白話文:
先將前面的四味藥材研磨成細末,再用豬膽汁和成丸藥,丸藥的大小如胡桃般大。在丸藥中央放入一粒巴豆仁,再用油紙包好,與一升左右的米一起蒸煮,直到米飯熟透。接著加入後面的四味藥材,並加入少量的麵糊和成丸藥,丸藥的大小如麻子般大。每次服用十至十五顆。
(十九)蘆薈丸,治疳氣羸瘦,面色痿黃,腹脅脹滿,頭髮作穗,揉鼻咬甲,好食泥土,痢色無定,寒熱往來,目澀口臭,齒齦爛黑,遍體生瘡,及婦人熱結經閉作塊上衝梗痛,常服長肌,退黃,殺疳蟲,進乳食。
白話文:
(十九)蘆薈丸:治療疳氣導致的身材嬴瘦、面色萎黃、腹脅脹滿、頭髮稀疏枯黃、揉鼻咬甲、嗜食泥土、痢疾顏色不定、寒熱交替、眼睛乾澀口臭、齒齦腐爛發黑、全身生瘡等症狀。此外,也能治療婦女熱結導致的經閉,出現塊狀物頂住上衝,導致陣痛的情況。常服此藥可讓肌肉生長、退黃疸、殺死疳蟲,並增加乳汁分泌,有利於哺乳。
蘆薈,麝香,硃砂(水飛。各一錢),干蝦蟆(一兩,同皂莢燒存性),青黛(二錢五分),大皂角(去皮弦子,一兩)
共研末,令勻,湯浸蒸餅為丸,如麻子大,三歲兒每服二十丸。
(二十)木香散,治食疳,下痢無度。
白話文:
蘆薈,麝香和硃砂(經過水飛處理,每種一錢),乾燥蟾蜍(一兩,與皁莢一起燒製保存其藥性),青黛(二錢五分),大皁角(去除外皮和果核,一兩)
南木香(銼),肉豆蔻(去殼。各一兩),乾蟾(酥炙,二個),胡黃連,使君子(去殼),五靈脂(各一兩),巴豆(七個),麝香(一分)
白話文:
南木香(磨成碎屑),肉豆蔻(去皮。每種一兩),乾蟾蜍(烤成酥脆,兩個),胡黃連,使君子(去皮),五靈脂(每種一兩),巴豆(七顆),麝香(一分)
研為細末,拌勻,滴水於石臼中,搗一二百下,丸如黍米大,每服二丸至三丸。
(二十一)地黃丸,治小兒腎虛囟不合,體瘦骨露,及腎疳,天柱倒。
白話文:
研磨成細粉,混合均勻,在石臼中加一點水,搗打一二百下,製成像黍米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到三丸。
地黃丸用來治療小兒腎虛導致的囟門不合、體型消瘦骨骼突出以及腎疳和天柱倒的情況。
熟地(洗焙,八錢),澤瀉(洗,二錢),牡丹皮(去心),白茯苓(各三錢),山茱萸肉,牛膝,鹿茸(酥炙),山藥(各四錢)
白話文:
熟地(清洗烘烤,八錢),澤瀉(清洗,二錢),牡丹皮(去中心),白茯苓(各三錢),山茱萸肉,牛膝,鹿茸(酥炙),山藥(各四錢)
研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二十二)耆歸湯,治小兒稟賦素弱,痘瘡出不快,及肝虛目視不明。
黃耆(蜜水塗炙,一兩),全當歸(酒洗焙),白芍,川芎(各五錢),甘草(炙,三錢)
每服二錢,清水煎服。
(二十三)天麻丸,治肝疳,風疳,疳眼。
白話文:
將材料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調和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劑。
耆歸湯可用於治療體質虛弱的小兒出痘不順暢,以及肝虛導致視力模糊。所需材料包括:黃耆(以蜜水塗抹後烘烤,一兩),全當歸(用酒洗淨後烘乾),白芍,川芎(各五錢),甘草(烘烤,三錢)。每次服用二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天麻丸可以治療肝疳、風疳和疳眼。
天麻,青黛,川黃,五靈脂,夜明砂(微炒),川芎,蘆薈(各二錢),龍膽草,防風,蟬蛻(去足,各一錢五分),全蠍(焙,二枚),麝香(少許),乾蟾頭(炙焦,三錢)
白話文:
天麻、青黛、川黃連、五靈脂、夜明砂(微炒)、川芎、蘆薈(各二錢),龍膽草、防風、蟬蛻(去除腿腳,各一錢五分),全蠍(焙製,二隻),麝香(少許),乾蟾蜍頭(炙烤至焦,三錢)。
研為細末,豬膽汁浸糕和丸,如麻子大,每服十丸,薄荷湯送下。
(二十四)生熟地黃湯,治疳眼內有朦霧。
白話文:
研磨成細粉末,用豬膽汁浸泡的糕和成丸狀,大小如同芝麻籽,每次服用十丸,用薄荷湯送服。
生熟地黃湯,治療眼疳症眼睛內部有朦朧霧狀的情況。
生地,熟地(各五錢),川芎,赤苓,枳殼(炒),杏仁(水浸,去皮尖),川黃連,半夏曲,天麻,地骨皮,甘草(炙),當歸(各二錢五分)
白話文:
生地黃、熟地黃(各五錢),川芎、赤茯苓、炒枳殼、杏仁(用水浸泡後,去皮和尖端),川黃連、半夏曲、天麻、地骨皮、炙甘草、當歸(各二錢五分)。
銼散,每服二錢,加生薑三片,黑豆十五粒,清水煎服。
白話文:
銼散,每次服用二錢,加入生薑三片,黑豆十五粒,用清水煎服。
(二十五)熊膽天麻丹,治風疳羸瘦,搖頭揉目,百般拘急。
熊膽,天麻,羌活,蟬蛻,使君子(去殼),胡黃連(各一兩),蘆薈,乾蟾(酥炙黃。各五錢)
搗籮為細末,粳米飯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丸。
(二十六)蘆薈丸,治疳癖,肌肉消瘦,發熱潮熱,不思飲食,口乾作渴,或肝疳食積,口鼻生瘡,牙齦蝕爛。
白話文:
二十五、天麻丹,用來治療因風邪引起的疳積症,表現為體弱消瘦、頭部搖晃和眼睛揉搓,以及各種肌肉緊張不適。
所需材料:熊膽、天麻、羌活、蟬蛻、去殼的使君子、胡黃連(各一兩),蘆薈、以酥油炙至微黃的乾蟾(各五錢)。
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細粉,與粳米飯混合製成如黍米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十粒。
二十六、蘆薈丸,適用於疳積病症,包括身體消瘦、發燒或潮熱、沒有食慾、口乾舌燥想喝水,或者肝臟相關的疳積問題導致口腔鼻腔生瘡、牙齦腐爛等情況。
蘆薈,胡黃連,黃連(炒焦),木香,白蕪荑(炒),青皮(各五錢),當歸,茯苓,陳皮(各一兩五錢),甘草(炙,七錢)
白話文:
蘆薈、胡黃連、黃連(炒焦)、木香、白蕪荑(炒)、青皮(各五錢),當歸、茯苓、陳皮(各一兩五錢),甘草(炙,七錢)
共研細末,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
(二十七)地黃清肺飲,治小兒肺熱疳䘌,咳嗽多啼,壯熱惡寒。
白話文:
將材料研磨成細末,用米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七八十粒。
地黃清肺飲可以治療小兒肺熱引起的疳積、咳嗽、多哭以及高燒怕冷的症狀。
生地黃,紫蘇,北前胡,防風,赤苓,黃芩,當歸,天冬(去心),連翹,桔梗,甘草(炙。各二錢五分),桑白皮(炒,五錢)
白話文:
生地黃、紫蘇、北前胡、防風、赤苓、黃芩、當歸、天冬(去心)、連翹、桔梗、甘草(炙,各 12.5 公克),桑白皮(炒,25 公克)
銼散,每服二錢。
(二十八)益氣丸,治少氣,氣極。
人參,麥冬(各七錢),陳皮,甘草(炙。各五錢),五味子(二十一粒)
研為細末,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
(二十九)化䘌丸,治諸疳生蟲,不時啼哭,嘔吐清水,肚腹脹痛,唇口紫黑,腸頭濕癢。
蕪荑,蘆薈,青黛,川芎,白芷梢,胡黃連,蝦蟆灰(各等分)
研為末,豬膽汁浸粉糊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一二十丸。
(三十)補肺散,治久患咳嗽,肺虛氣促,有痰噁心。
白話文:
銼散,每次服用兩錢。
益氣丸,用於治療氣息不足、氣力衰竭的症狀。由人參、麥冬(各七錢),陳皮、炙甘草(各五錢),五味子(二十一粒)組成。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粉,製成如芡實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一丸。
化疳丸,適用於各種因寄生蟲引起的症狀,比如不定時啼哭、嘔吐清水、腹部脹痛、嘴唇和口腔呈現紫黑色以及肛門周圍潮濕瘙癢等。其成分包括蕪荑、蘆薈、青黛、川芎、白芷梢、胡黃連、蛤蟆灰(每種藥材份量相等)。將它們研磨成粉末後,用豬膽汁浸泡,並與麵粉糊混合制丸,丸子大小如同麻子一般,每次服用一二十丸。
補肺散,用來治療長期咳嗽、肺功能虛弱導致呼吸急促及有痰伴有惡心感的情況。
阿膠(一兩五錢,銼炒),白茯苓,馬兜鈴,糯米(各五錢),甘草(炙,四錢),杏仁(二十一粒,湯泡去皮尖)
研為末,每服二錢,清水煎服。
(三十一)麝香丹,治小兒肺疳,皮毛枯燥,咳嗽上氣。
白話文:
阿膠(一兩五錢,切成薄片並炒熟),白茯苓,馬兜鈴,糯米(各五錢),炙甘草(四錢),杏仁(二十一粒,用熱水浸泡後去除外皮和尖端)
胡黃連(一兩),半夏(五錢),蘇子(微炒),五味子(各一分),乾蟾(一枚,塗酥炙微黃色),麝香(細研),蘆薈(細研),硃砂(細研。各一分)
白話文:
胡黃連(一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半夏(五錢):具有化痰止咳、降逆止嘔的功效。
蘇子(微炒):具有潤肺止咳、利氣調中的功效。
五味子(各一分):具有益氣補精、生津斂汗的功效。
乾蟾(一枚,塗酥炙微黃色):具有清熱化痰、消腫止痛的功效。
麝香(細研):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絡的功效。
蘆薈(細研):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止痛的功效。
硃砂(細研。各一分):具有清心安神、涼血解毒的功效。
先以前五味搗籮為細末,次入後三味,共作一處,拌勻,棗肉和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五丸至七丸。
(三十二)阿膠散,治肺虛有火,嗽無津液,咳而哽氣者。
白話文:
先將前五味搗碎成細末,然後加入後三味,一起混合均勻,用棗肉揉成如黍米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到七丸。
阿膠散可以治療肺虛伴有火熱症狀,咳嗽時沒有津液,咳嗽且有哽氣感的人。
阿膠(一兩五錢,麩炒成珠),牛蒡子(炒香),甘草(炙。各二錢五分),馬兜鈴(焙,五錢),杏仁(去皮尖麩炒,七個),糯米(一兩),加生黃耆(五錢)
白話文:
阿膠(一兩五錢,用麩皮炒製成珠狀),牛蒡子(炒香),甘草(炙烤過。各二錢五分),馬兜鈴(烘烤,五錢),杏仁(去皮尖,用麩皮炒製,七個),糯米(一兩),另外加生黃耆(五錢)
研為末,每服一兩,小兒一二錢。
(三十三)胡黃連丸,治肺疳不欲乳食,時腹痛。
胡黃連,當歸,訶子皮,木香(各五錢),青橘皮,蘇子,杏仁(炒微黃。各一分),麝香(一錢,研入)
研為細末,粟米飯和丸,如綠豆大,小兒三歲以下,每服三丸,粥飲送下。
(三十四)錢氏地黃丸,見前節。
(三十五)生脈散,治熱傷元氣,肢體倦怠,氣短懶言,口乾作渴,汗出不止,腳欹眼黑,津枯液涸。
人參(五錢),麥冬(去心,三錢),五味子(二錢)
長流水煎,不拘時溫服。
(三十六)調元散,見前節。
(三十七)九味地黃丸,治腎疳。
熟地黃(四錢五分),赤苓,山茱萸肉,川楝子,當歸,川芎,丹皮,山藥,使君子肉
研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
(三十八)熊膽散,治走馬疳。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兩,小兒每次服用一二錢。
胡黃連丸可以治療肺疳不欲吃奶和食物,以及經常腹痛。所需材料有胡黃連、當歸、訶子皮、木香(各五錢),青橘皮、蘇子、杏仁(炒至微黃色,各一分),麝香(一錢,研磨後加入)。將這些材料研磨成細末,用粟米飯混合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劑,三歲以下的小孩每次服用三丸,以粥飲送服。
錢氏地黃丸的配製方法見前文。
生脈散可用來治療由於熱病導致元氣受損,肢體疲倦無力,呼吸短促,說話懶散,口乾舌燥想喝水,不停出汗,腳部虛弱視線模糊,體內津液枯竭等症狀。所需材料有人參(五錢),麥冬(去心,三錢),五味子(二錢)。使用長流水煎煮,隨時溫熱服用。
調元散的配製方法見前文。
九味地黃丸可治療腎疳。所需材料有熟地黃(四錢五分),赤苓,山茱萸肉,川楝子,當歸,川芎,丹皮,山藥,使君子肉。將這些材料研磨成粉末,用煉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七八十丸。
熊膽散可治療走馬疳。
熊膽(細研),莨菪子(炒令微黑),蝦蟆灰,白礬(各五錢),生硫黃,麝香(細研),雄黃(細研),蘆薈(細研。各一分)
白話文:
熊膽(研磨成細末),莨菪子(炒到微微發黑),蝦蟆灰,白礬(各五錢),生硫磺,麝香(研磨成細末),雄黃(研磨成細末),蘆薈(研磨成細末,各一分)
研為末,拌勻,再研為細末,每服一字,荊芥煎湯調下,如有瘡處,宜薄敷之,如鼻癢,取少許吹入,一日二三次。
白話文:
研磨成粉末,混合均勻,再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字的分量,用荊芥煎湯送服。如果有瘡處,應該薄薄敷上。如果鼻子癢,取少量吹入,一天兩到三次。
(三十九)勻氣散,治小兒驚,膈嗽,冷疝,內吊,腹痛,氣滯。
枯梗(五錢),甘草(二錢),砂仁,茴香,陳皮(各一錢),白薑(一分)
研為細末,每服五分,或一錢。
(四十)醒脾散,調理百病。
白話文:
(三十九)勻氣散,用來治療小兒驚風、膈間咳嗽、寒冷引起的疝氣、內臟下垂、腹痛以及氣滯不暢。
成分包括:桔梗五錢、甘草二錢、砂仁一錢、茴香一錢、陳皮一錢、白薑一分。
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五分或一錢。
(四十)醒脾散,適用於調理各種疾病。
木香,白朮(濕紙裹煨),人參,茯苓,草果,炙甘草,陳橘皮,厚朴(縮砂水煮),紫蘇子
白話文:
木香:辛、苦,溫。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瀉的作用。常用於治療腹脹腹痛、泄瀉、嘔吐等症。
白朮(濕紙裹煨):辛、苦,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虛食少、泄瀉、水腫、帶下等症。
人參:甘、微苦,溫。具有補氣固脫、益智安神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氣虛倦怠、食少便溏、失眠健忘等症。
茯苓:甘、淡,平。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小便不利、水腫、脾虛泄瀉、心神不安等症。
草果:辛、溫。具有溫中止痛、行氣化濕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腹痛腹脹、泄瀉、嘔吐等症。
炙甘草:甘、平。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虛倦怠、食少便溏、咳嗽氣喘等症。
陳橘皮:辛、苦,溫。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食積腹脹、泄瀉、嘔吐、咳嗽痰多等症。
厚朴(縮砂水煮):辛、苦,溫。具有行氣止痛、溫中下氣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腹脹腹痛、泄瀉、嘔吐等症。
紫蘇子:辛、甘,溫。具有潤肺止咳、平喘化痰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咳嗽氣喘、痰多等症。
研為末,每服一錢,加薑、棗清水煎服。
(四十一)青金丹,治小兒諸積病。
白話文:
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加入薑和棗用清水煎煮後服用。
(四十一)青金丹,治療小兒各種積滯病症。
滑石,白丁香,天南星(各二錢七分),青黛(五分),輕粉,水銀(各二錢),川巴豆(七十二個)
同拌合用,軟飲為丸,如綠豆大。
(四十二)保童丸,消滯進食,長肌肥兒,治五疳腹脹。
白話文:
-
滑石:是一種礦物,具有清熱、利尿、解毒等功效。
-
白丁香:是一種花卉,具有清熱、涼血、解毒等功效。
-
天南星:是一種植物,具有消炎、止痛、化痰等功效。
-
青黛:是一種礦物,具有清熱、涼血、解毒等功效。
-
輕粉:一種化妝品,具有美白、防曬等功效。
-
水銀:一種金屬,具有殺菌、消毒等功效。
-
川巴豆:一種中藥材,具有瀉下、逐水等功效。
胡黃連,草龍膽(炒。各五錢),使君子,木香,蘆薈(細研,各一錢),大麥糵(巴豆三七個去皮心,同麥糵炒令紫色,去巴豆不用,以糵為末,五錢),川苦楝(炒紫色,一分)
研為細末,醋煮米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
白話文:
胡黃連、草龍膽(炒過,各五錢),使君子、木香、蘆薈(磨成細粉,各一錢),大麥糵(巴豆三十七粒,去除皮和果仁,與大麥糵一起炒至紫紅色,取出巴豆不用,將大麥糵磨成粉,五錢),川苦楝(炒至紫紅色,一分)
(四十三)疳積散,治小兒鬾病,病乳,夾乳,夾食,或病後飲食失調,或平居飲食過飽,致成疳積,面黃腹大,小便如泔,大便瀉黃酸臭,頭皮乾枯,毛髮焦穗,甚至目澀羞明,睛生雲翳,形體骨立,夜熱晝涼,及丁奚、哺露等證。
白話文:
(四十三)疳積散,治療兒童的疳病、病乳、夾乳、夾食,或者在病後飲食不調,或者平時飲食過飽,導致疳積,症狀包括面黃腹大、小便如泔、大便瀉黃酸臭、頭皮乾枯、毛髮焦穗,甚至目澀羞明、睛生雲翳、形體骨立、夜熱晝涼,以及丁奚、哺露等症狀。
厚朴(厚而紫色有油者佳,一兩),廣陳皮(去白),甘草(去皮),蘆薈(淨末。各七錢),青黛(三錢),百草霜(二錢),蕪荑(五錢),旋覆花(一錢五分)
白話文:
厚朴(堅厚並且呈紫色的、含有油的較佳,一兩)
廣陳皮(去除白色內膜的陳皮)
甘草(去除外皮的甘草)
蘆薈(淨化成粉末,各七錢)
青黛(三錢)
百草霜(二錢)
蕪荑(五錢)
旋覆花(一錢五分)
共為細末,和勻,每一歲用藥一分,空腹燈芯湯調下,服後病即愈,當用肥兒丸調理,如脾氣未實,用啟脾丸。
(四十四)啟脾丸,治脾積,五更瀉,消疳,黃脹腹痛,常服生肌,健脾,益腎。
人參,白朮,茯苓,山藥,蓮肉(各一兩),陳皮,澤瀉,山楂,甘草(炙,各五錢)
共研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
(四十五)青黛散,治小兒疳痢不止,下部發癢。
白話文:
將藥材一起研磨成細末,混合均勻。根據年齡每歲使用一分藥量,在空腹時用燈芯草煮的湯調和後服用,服藥後疾病即可痊癒。接著應該使用肥兒丸來進行調理。如果脾氣還未完全恢復,則使用啟脾丸。
啟脾丸可以治療脾臟積滯、五更瀉、疳積以及黃腫腹痛等症狀。長期服用能夠促進肌肉生長、強健脾臟和補益腎臟。配方包括人參、白朮、茯苓、山藥、蓮肉(各一兩),陳皮、澤瀉、山楂、炙甘草(各五錢)。將這些材料研磨成細末,並以蜂蜜製成如彈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
青黛散可用於治療小兒因疳積導致的持續性痢疾以及下部發癢的症狀。
青黛,蟾灰,胡粉(微炒),黃連(微炒),麝香(細研。各二錢五分),赤石脂(五錢),訶梨勒皮(一兩,微煨)
搗籮為散,每服五分,乳汁調下。
(四十六)殺疳丸,治疳痢不止。
白話文:
-
青黛:一種藍色的天然礦物顏料,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
蟾灰:蟾蜍皮膚上的分泌物,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
胡粉(微炒):白色貝殼製成的粉末,具有清熱解毒、斂瘡止血的功效。
-
黃連(微炒):黃連的根莖,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
麝香(細研):麝鹿的香囊分泌物,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的功效。
-
赤石脂(五錢):一種紅色的礦物顏料,具有止血、斂瘡的功效。
-
訶梨勒皮(一兩,微煨):訶梨勒果實的外皮,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雄黃,麝香,牛黃,蘆薈,硃砂,龍骨(燒令赤色),密陀僧(燒紅),胡黃連(各二錢五分),青黛(五錢),金箔(十片),肉豆蔻(二枚),蟾酥(熱水化如泥、一錢二分五釐)
白話文:
雄黃、麝香、牛黃、蘆薈、硃砂、龍骨(燒成赤色)、密陀僧(燒成紅色)、胡黃連(各二錢五分)、青黛(五錢)、金箔(十片)、肉豆蔻(二枚)、蟾酥(用熱水融化成泥,一錢二分五釐)
共為細末,入蟾酥研令勻,湯浸蒸餅和丸,如黃米大。
(四十七)肉豆蔻丸,治疳痢,不吃乳食,四肢瘦弱。
肉豆蔻(一枚),木香(五錢),人參,訶子肉(煨),硃砂,麝香(各二錢五分)
研為細末,令勻,軟飯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米飲下。
(四十八)蕪荑丸,治小兒疳痢久不瘥。
蕪荑(五錢研末),羊肝(一具)
白話文: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蟾酥並混合均勻,用湯浸泡蒸餅後揉成丸狀,大小如同黃米。
肉豆蔻丸可以治療疳積引起的腹瀉,以及不願吃奶和食物、四肢瘦弱的情況。配方包括:一顆肉豆蔻、五錢木香、人參、煨過的訶子肉、硃砂、麝香各二錢五分。將這些成分研磨成細末,混合均勻,然後以軟飯搓成如芝麻般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三丸,配合米湯吞服。
蕪荑丸適用於長期未癒的小兒疳積腹瀉。所需材料為五錢蕪荑研成粉末,再加上一副羊肝。
先以羊肝切片,以蕪荑末摻在肝內,線纏合,米泔水中煮令熟,搗爛,糯米飯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粥飲送下。
(四十九)白龍骨丸,治小兒疳痢不止。
白話文:
-
先將羊肝切成片。
-
用蕪荑果的末端將肝內部混合,用線進行纏繞縫合。
-
將纏好的羊肝片放入米泔水中煮熟。
-
將煮熟的羊肝搗爛,加入糯米飯和丸,使丸的體積如同麻子般大小。
-
每服用 5 丸,用粥水送服。
白龍骨,白石脂,雞屎礬(燒令汁盡),黃連(微炒),胡粉(微炒),白茯苓,阿膠(搗碎炒令黃燥。各五錢)
白話文:
-
白龍骨:一種白色或淺灰色的礦物,具有止血、收斂的功效。
-
白石脂:一種白色或淺灰色的蠟狀物質,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
雞屎礬(燒令汁盡):將雞屎礬燒至汁液完全蒸發,具有止血、收斂的功效。
-
黃連(微炒):將黃連稍微炒一下,具有清熱、燥濕的功效。
-
胡粉(微炒):將胡粉稍微炒一下,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
白茯苓:一種白色的菌類,具有健脾、利濕的功效。
-
阿膠(搗碎炒令黃燥):將阿膠搗碎後炒至黃色並乾燥,具有補血、止血的功效。
以上藥材各取五錢,混合在一起服用,可以治療各種出血症狀,如吐血、咯血、便血、尿血等。
共為細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粥飲送下。
(五十)白朮散,治小兒疳痢,腹脹疼痛,日夜二三十行。
白話文:
將所有材料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調和製成丸狀,大小如同芝麻粒一般。每次服用五粒,以稀飯飲送服。
白朮散可以治療小兒因疳積引起的腹瀉、腹部脹痛,以及一天內多次排便的情況。
白朮(微炒,一兩),當歸(微炒),地榆(微炒),木香,赤芍,甘草(炙。各五錢)
白話文:
-
白朮(微炒,一兩):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瀉的功效。
-
當歸(微炒):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
-
地榆(微炒):具有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等症狀。
-
木香:具有行氣散寒、止痛、消脹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脘腹脹痛、泄瀉、痢疾等症狀。
-
赤芍:具有活血化瘀、清熱涼血、止痛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瘀血疼痛、月經不調、痛經、血尿等症狀。
-
甘草(炙。各五錢):具有補益脾胃、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的功效。
為粗末,每服一錢,清水煎服。
(五十一)胡黃連丸,治疳痢腹痛。
胡黃連(五錢),沒藥,木香(各二錢五分)
共為末,糯米飯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
(五十二)肥兒丸(甲)消蟲,進食。治小兒食積,五疳。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一錢,用清水煎煮後服用。
胡黃連丸可以治療疳積引起的腹瀉和腹痛。需要胡黃連五錢、沒藥和木香各二錢五分,一起研磨成細粉,然後用糯米飯調和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五丸。
肥兒丸(甲)能消蟲並促進食慾,適用於兒童因食物積滯引起的小兒食積和五種疳症。
肉豆蔻(煨),使君子肉(焙),麥芽(炒),黃連(薑汁炒黑色),神麯(炒。各五錢),檳榔(二枚),木香(二錢),一方加白朮(五錢),山楂肉,枳實(各二錢)
研為細末,蒸餅調和,稍加白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
(五十三)肥兒丸(乙)治小兒脾疳。
白話文:
肉豆蔻(先烤後悶熟),使君子肉(烤過),麥芽(炒過),黃連(用薑汁炒成黑色的),神麯(炒過。各五錢),檳榔(兩顆),木香(二錢),一方加入白朮(五錢),山楂肉,枳實(各兩錢)。
人參(二錢五分),白朮(土炒),胡黃連(各五錢),茯苓(三錢),黃連(二錢),使君子肉(四錢),神麯(炒),麥芽(炒),山楂肉(各三錢五分),甘草(炙),蘆薈(各一錢五分)
白話文:
-
人參:二錢五分
-
白朮:土炒,五錢
-
胡黃連:五錢
-
茯苓:三錢
-
黃連:二錢
-
使君子肉:四錢
-
神麯:炒過,三錢五分
-
麥芽:炒過,三錢五分
-
山楂肉:三錢五分
-
甘草:炙過,一錢五分
-
蘆薈:一錢五分
共研末,黃米糊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二三十丸。
(五十四)肥兒丸(丙)殺蟲,退熱。治小兒脾虛疳積,面黃體瘦,肚脹腹大,一切積滯。
白話文:
將材料研磨成粉末,用黃米糊做成像黍米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三十丸。
(五十四)肥兒丸(丙)可以殺蟲、退熱。用於治療兒童脾虛導致的疳積,症狀包括面色發黃、身體消瘦、腹部脹大以及各種食物積滯不化的情況。
厚朴,雞內金,茯苓(各四兩),新會皮,青皮(各二兩),五穀蟲,縮砂仁,胡黃連(各三兩),白朮(炒,六兩),麥冬(炒),白扁豆,山楂肉(炒焦。各八兩),檳榔(一兩五錢),乾蟾(炙,十一具),六神麯(十二兩)
共研末,煉蜜為丸,每丸重二錢五分,每服一丸,米湯化下。忌食油膩濕面生冷。
白話文:
-
厚朴:四兩
-
雞內金:四兩
-
茯苓:四兩
-
新會皮:二兩
-
青皮:二兩
-
五穀蟲:三兩
-
縮砂仁:三兩
-
胡黃連:三兩
-
白朮(炒):六兩
-
麥冬(炒):八兩
-
白扁豆:八兩
-
山楂肉(炒焦):八兩
-
檳榔:一兩五錢
-
乾蟾(炙):十一具
-
六神麯:十二兩
按:肥兒丸之名,為疳熱腹脹羸瘦而設,蓋因疳而瘦,疳除則兒自肥也,若本無疳熱之病,而誤以為常服可以肥兒,則損削元氣,流弊頗大,不可不知。
白話文:
說明:肥兒丸的名稱,是針對疳熱腹脹、身體瘦弱的孩子設置的,因為兒童因為疳而瘦,疳疾消除,兒童自然就會肥胖。如果原本沒有疳熱的病症,卻誤以為經常服用可以讓孩子變胖,那就會損傷元氣,後果很嚴重,這一點不可不知曉。
(五十五)六神丸,治疳瀉渴飲無度。
木香,丁香,肉豆蔻,使君子肉,訶子(各五錢),蘆薈(一兩)
煨熟,研為末,棗肉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五丸,食前溫米飲送下。
(五十六)褐丸子,治疳氣,腹脹如鼓,及乳癖食癖。
白話文:
六神丸,治療疳積引起的腹瀉和過度口渴。
將木香、丁香、肉豆蔻、使君子的果實、訶子(各五錢),蘆薈(一兩)這些材料煨熟後研磨成粉末,用棗肉調和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到五顆,在飯前用溫熱的米湯送服。
褐丸子,治療疳氣導致的腹部脹大如鼓以及乳癖和食癖等症狀。
蘿蔔子(炒,一兩五錢),黑牽牛(炒,一兩),胡椒(二錢五分),木香,蓬莪朮(濕紙裹煨,切作片子。各五錢)
共研細末,麵糊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二十丸。
(五十七)肥氣丸,治肥氣。
白話文:
-
蘿蔔子(炒過,150 克)
-
黑牽牛(炒過,100 克)
-
胡椒(25 克)
-
木香(50 克)
-
蓬莪朮(用濕紙包起來烘烤,切成薄片,50 克)
當歸頭,蒼朮(各一兩五錢),青皮(炒,一兩),蛇含石(火煅醋淬,七錢五分),三稜,蓬莪朮,鐵華粉(與三稜,蓬莪朮同入醋煮。各三兩)
研為末,醋煮米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四十丸。
(五十八)分氣飲,治小兒腫脹作喘。
白話文:
當歸頭、蒼朮(各60公克),青皮(炒過,60公克),蛇含石(以火鍛煅過再以醋淬,37.5公克),三稜、蓬莪朮、鐵華粉(與三稜、蓬莪朮一起用醋煮過,各180公克)。
桔梗,赤茯苓,陳皮,桑白皮,大腹皮,枳殼(炒),半夏曲,紫蘇,蘇子(微炒),甘草(炙,各二錢),草果仁(一錢)
白話文:
桔梗、赤茯苓、陳皮、桑白皮、大腹皮、枳殼(炒過的)、半夏曲、紫蘇、蘇子(微炒過的)、甘草(炙過的,各二錢)、草果仁(一錢)
銼散,每服一錢五分,加生薑、大棗清水煎服。
(五十九)使君子散,治蛔疳。
使君子(瓦上炒,十個),甘草(膽汁浸一宿),白蕪荑(各一分),苦楝子(炮去核,五個)
研為末,每服一錢,清水煎服。
(六十)蘆薈丸,治蛔疳。
白話文:
銼散,每次服用一錢五分,加入生薑和大棗用清水煎煮後服用。
使君子散,用來治療蛔蟲引起的疳積。
配方:使君子(在瓦上炒過,十個),甘草(用膽汁浸泡一夜),白蕪荑(各一分),苦楝子(炮製去核,五個)。
將這些材料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清水煎煮後服用。
蘆薈丸,用來治療蛔蟲引起的疳積。
蘆薈,安息香,胡黃連,枳殼(麩炒。各一錢),使君子(炒,三七枚),蕪荑(一分),定粉(即鉛粉一名粉錫,一錢五分),麝香(少許)
白話文:
蘆薈,安息香,胡黃連,枳殼 ( 以麩炒至微黃。各一錢 ),使君子 ( 炒至微黃,三至七枚 ),蕪荑 ( 一分 ),定粉 ( 即鉛粉,又名粉錫,一錢五分 ),麝香 ( 少許 )
共研細末,獖豬膽汁和米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至七丸。
(六十一)三根散,治蛔疳蟲動,啼叫不止,每至月初間,尤甚,狀如神祟。
白話文:
將所有材料研磨成細末,用去勢豬的膽汁和米糊混合製成丸劑,大小如同綠豆,每次服用五到七丸。
三根散可以治療蛔蟲或疳蟲引起的腹痛、哭鬧不止,尤其是在每月初的時候症狀更加明顯,看起來就像是被邪靈附體一樣。
貫眾根,棠梨根,酸石榴根(各一兩),慄刺,故綿,乾漆(各五錢)
燒灰存性,搗籮為細末,每服一錢,清水煎服。
(六十二)下蟲丸,追蟲,取積。
白話文:
貫眾根、棠梨根、酸石榴根(各6克),慄刺、故綿、乾漆(各3克)
苦楝根白皮(酒浸焙),貫眾,木香,桃仁(浸去皮焙),蕪荑(焙),雞心,檳榔(各一錢),鶴蝨(炒),輕粉(各五分),干蝦蟆(炙焦,三錢),使君子肉(五十個,煨)
研為末,飛麵糊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二十丸,天明時清肉汁送下。
(六十三)金蟾散,治脊疳積疳。
白話文:
苦楝根的白皮(用酒浸泡後烘烤),貫眾、木香、桃仁(浸泡後去掉皮,再烘烤),蕪荑(烘烤),雞心、檳榔(各一錢),炒過的鶴蝨,輕粉(各五分),烘烤過的蟾蜍(三錢),使君子肉(五十個,煨過)
乾蟾(大者塗酥炙令焦黃,一枚),夜明砂(微炒),桃白皮,樗根白皮,地榆,黃柏,訶梨勒,百合,白蕪荑(微炒),人參,黃連,川大黃(各三分),胡粉(三錢),丁香(三七粒),檳榔(一分)
共為細末,每服五分,粥飲調下。
(六十四)地骨皮丸,治脊疳。
白話文:
大隻的蟾蜍(將它塗上豬油後烤至微微焦黃,共一顆),微炒過的夜明砂,桃樹的樹皮,樗樹的根皮,地榆草,黃柏,訶梨勒,百合花,炒過的白色蕪荑子,人參,黃連,川大黃(各三錢),胡粉(三錢),丁香(三十七粒),檳榔果(一錢)。
地骨皮,紫參,黃耆,大黃(微炒),郁李仁(湯浸去皮尖微炒。各五錢),龍膽草,子芩,枳殼(麵炒),木香,豬苓,海蛤(細研。各等分為末)
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
(六十五)殺疳丸,治脊疳羸瘦,腹中有蟲。
白話文:
地骨皮、紫參、黃耆、大黃(微炒)、郁李仁(湯浸去皮尖微炒。各五錢)、龍膽草、子芩、枳殼(麵炒)、木香、豬苓、海蛤(細研。各等分為末)
沒石子,瓜蒂,鶴蝨,蟾頭(炙令焦黃),蘆薈,青黛(各五錢),麝香,膩粉(一作汞粉,一作鉛粉。各一分)
搗籮為末,糯米飯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五丸,粥飲送下。
(六十六)蘆薈丸,治脊疳。
白話文:
沒有石頭、瓜蒂、鶴蝨、蟾蜍頭(烤焦變黃)、蘆薈、青黛(各五錢),麝香、鉛粉(也寫成水銀粉或鉛粉,各一分)。
蘆薈,青黛,硃砂,麝香,熊膽,胡黃連,貫眾,地龍(微炒),黃連,蟬殼(去足微炒),雷丸(各五錢),蝦蟆(塗酥炙令焦黃,一枚)
白話文:
蘆薈、青黛、硃砂、麝香、熊膽、胡黃連、貫眾(微炒)、黃連、蟬殼(去足微炒)、雷丸(各五錢)、蝦蟆(塗酥炙令焦黃,一枚)。
搗籮為末,蝸牛肉研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
(六十七)青黛丸(甲),治脊疳。
白話文:
搗碎後磨成粉末,加上蝸牛肉研製成像芝麻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粒。
青黛丸(甲),用於治療脊疳。
青黛,硃砂,夜明砂,定粉(各一分),蟾酥,熊膽,羚羊角屑,犀角屑(各五釐),黃連(五錢),麝香(一錢)
搗籮為末,軟飯和丸,如綠豆大,每一歲服二丸。
(六十八)青黛丸(乙),治乾疳。
白話文:
將青黛、硃砂、夜明砂、定粉各取一分,蟾酥、熊膽、羚羊角屑、犀角屑各取五釐,黃連五錢,麝香一錢,搗碎研磨成粉末,用軟飯和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歲服用兩丸,可治乾疳。
青黛(三錢),牛黃,蘆薈,硃砂,麝香,雄黃,胡黃連,蛇蛻(燒灰),龍膽草,蟬蛻(微炒。各一分),蟾(一枚,塗酥炙焦黃)
搗籮為末,令勻,水煮麵糊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三丸,粥飲送下。
(六十九)天竺黃散,治小兒乾疳。
白話文:
青黛(3錢),牛黃,蘆薈,硃砂,麝香,雄黃,胡黃連,蛇蛻(燒成灰),龍膽草,蟬蛻(略炒過。各1錢),蟾蜍(1隻,塗上酥油烤焦黃)
天竺黃,牛黃,雄黃,硃砂,蘆薈,麝香,蟾頭(炙令焦黃),胡黃連,犀角屑,木香,甘草(炙微赤。各一分),龍腦(一錢)
白話文:
天竺黃,牛黃、雄黃、硃砂、蘆薈、麝香、蟾蜍頭(烤成焦黃色)、胡黃連、犀牛角屑、木香、甘草(烤成微紅色,各取一份)、龍腦(一錢)。
搗細籮為散,研令勻,每服五分,溫湯調下。
(七十)牛黃丸,治乾疳。
牛黃(五分),雄黃,黃連,蘆薈,天竺黃(各一分),龍腦,麝香(各一錢),甘草(五釐,炙微赤)
搗籮為末,研勻,糯米飯為丸,如綠豆大,一歲兒每服一丸,粥飲送下。
(七十一)胡黃連丸,治乾疳。
白話文:
搗碎磨細過篩成粉末,混合均勻後每次服用五分,用溫水調服。
牛黃丸,治療乾疳症。
將牛黃(五分)、雄黃、黃連、蘆薈、天竺黃(各一分)、龍腦、麝香(各一錢)以及甘草(五釐,稍微烤至微紅)搗碎過篩成粉末,混合均勻後以糯米飯搓成如綠豆大小的丸子,一歲孩童每次服用一丸,以粥飲送服。
胡黃連丸,治療乾疳症。
胡黃連末(五錢),硃砂,波斯青黛,蘆薈(各三分),麝香(一分),蛇蛻皮(燒灰,一條),蟾酥(一杏仁大)
白話文:
-
胡黃連末(五錢):五錢胡黃連粉末。
-
硃砂:三錢硃砂。
-
波斯青黛:三錢波斯青黛。
-
蘆薈:三錢蘆薈。
-
麝香:一錢麝香。
-
蛇蛻皮(燒灰,一條):一條蛇蛻皮,燒成灰。
-
蟾酥(一杏仁大):一杏仁大小的蟾酥。
研為末,用豬膽汁一枚酒一盞,熬膏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五丸。
(七十二)使君子丸(甲),治腹內蟲痛,口吐清水。
白話文:
研磨成粉末,使用一枚豬膽汁和一杯酒熬製成膏,然後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到五顆。
(七十二)君子丸(甲),用於治療腹內蟲痛,口中吐清水的症狀。
使君子肉(瓦上焙),檳榔,酸石榴根皮(東向者佳),大黃(半生半泡。各七錢五分)
白話文:
使君子果肉(放在瓦上烘烤),檳榔,酸石榴根皮(向東生長方向者最好),大黃(一半生曬,一半浸泡。各七錢五分)
除檳榔銼曬不過火,餘三味再焙,共為末,砂糖水煮麵糊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
(七十三)使君子丸(乙),治小兒臟腑滑瀉,疳瘦下痢,腹脅脹滿,不思乳食,常服安蟲補胃,消疳肥肌。
白話文:
除去檳榔不要炒過火,其他三味藥材再烘烤後一起磨成粉末,用砂糖水煮麵糊混合製成如芝麻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到五十丸。
使君子丸(乙),可以治療小兒腸胃虛弱導致的腹瀉、體瘦、下痢、腹部脹滿、不思飲食等症狀。長期服用能夠安蛔蟲、補胃、消除疳積並促進肌肉豐滿。
使君子肉(麵裹煨,一兩),陳皮(去白,一分),厚朴(薑汁塗炙,五錢),甘草(炙、銼),訶子(半生半煨去核),青黛(非兼驚及帶熱渴者不用。各五錢)
白話文:
使君子肉(用麵粉裹著煨熟,一兩),陳皮(去掉白色部分,一分),厚朴(用薑汁塗抹後烤炙,五錢),甘草(烤炙後切碎),訶子(一半生的一半熟的,去除果核),青黛(如果有兼併驚悸或帶有發熱口渴症狀的患者,則不要使用。各五錢)
研為細末,煉蜜和丸,如小雞頭米大,每服一丸。
(七十四)厚腸丸,治小兒哺食,不能克化,腹脹體瘦,便色無常。
陳皮,半夏,蒼朮,人參(各三分),麥芽,枳殼,神麯末(各五分),青皮,厚朴(各二分)
研為細末,水煮麵糊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二十丸。
(七十五)聖惠木香丸,治內疳。
白話文:
研磨成細粉,用蜂蜜調和製成丸劑,大小如同小雞頭米一般,每次服用一丸。
厚腸丸,用於治療兒童飲食消化不良、腹部脹滿、體型消瘦、大便顏色不正常。
陳皮、半夏、蒼朮、人參(各三分),麥芽、枳殼、神麯末(各五分),青皮、厚朴(各二分)。
將這些材料研磨成細粉,用水煮麵糊調和製成丸劑,大小如同芝麻籽一般,每次服用二十丸。
聖惠木香丸,用於治療內疳。
木香,蟬殼(微炒去足),麝香,黃連,黃丹(微炒),熊膽,夜明砂(微炒),乾蟾(塗酥炙微焦。各一分),赤石脂(五錢),肉豆蔻(一顆,去殼),田父(炙令微黃,五錢)
共為末,水浸蒸餅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二丸。
(七十六)蘆薈丸,治內疳,疳痢,時作時止。
白話文:
木香、蟬蛻(微火炒熟後除去腳),麝香、黃連、黃丹(微火炒熟)、熊膽、夜明砂(微火炒熟)、乾燥蟾蜍(塗上酥油後烤至微焦,各一錢),赤石脂(五錢)、肉豆蔻(一顆,除去外殼)、田父(烤至微黃,五錢)。
蘆薈,雄黃,沒石子,蟬殼(微炒去足),丁香,熊膽,蛇蛻(各一分),麝香,蟾酥(各一錢),黃連(五錢)
白話文:
蘆薈、雄黃、沒石子、蟬殼(略微炒過後去除足部)、丁香、熊膽、蛇蛻(各一份)、麝香、蟾酥(各一錢)、黃連(五錢)
共為細末,煉蜜和丸,如米粒大,每服三丸。
(七十七)胡粉丸,治內疳下痢,昏沉多睡。
胡粉(微炒),青黛(各五錢),黃連末(一兩),麝香(一錢)
研為細末,豬膽汁一枚和丸如米粒大,每服五丸。
(七十八)清胃散,見前第三節。
白話文:
將材料研磨成細粉末,用蜂蜜調和製成米粒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丸。
胡粉丸可以治療內疳下痢,症狀包括昏昏欲睡。所需材料有微炒過的胡粉五錢、青黛五錢、黃連末一兩、麝香一錢,全部研磨成細粉末後,與一枚豬膽汁混合製成米粒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五丸。
清胃散的配方請見前面第三節。
(七十九)甘露飲,治胃熱未宣,齦腫出膿,目赤腫痛,飢煩不食,口瘡咽痛,瘡疹已發未發,及脾胃受濕,瘀熱在裡,濕熱成疸,肢腫胸滿,氣短身熱,二便秘澀。
白話文:
(七十九)甘露飲,治療胃熱未消散,牙齦腫脹化膿,眼睛發紅腫痛,飢餓煩躁不想吃東西,口腔和咽喉疼痛,瘡疹已發作或尚未發作,以及脾胃受濕,瘀熱在體內,濕熱成黃疸,四肢腫脹、胸悶氣短、身體發熱,大便乾燥困難。
干熟地黃(去土),天門冬(去心焙),生乾地黃,麥門冬(去心焙),枳殼(麩炒),山茵陳,石斛,甘草(炙),黃芩,鮮枇杷葉(刷去毛。各等分)
白話文:
-
幹熟地黃(去除泥土):滋補肝腎,養陰涼血。
-
天門冬(去除中心並焙乾):滋陰潤肺,清熱生津。
-
生乾地黃:滋補肝腎,養陰補血。
-
麥門冬(去除中心並焙乾):滋陰潤肺,清熱生津。
-
枳殼(用麩皮炒過):理氣健胃,化痰止咳。
-
山茵陳:清熱利濕,退黃疸。
-
石斛:滋陰清熱,益胃生津。
-
甘草(炙過):補中益氣,調和藥性。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鮮枇杷葉(刷去毛):清肺止咳,潤肺化痰。
研為末,每服二錢,清水煎。
(八十)青霞散,外用,治小兒口齒疳。
蝦蟆(一個,燒灰),甘草(炙),青黛(各一分)
研為細末,加麝香少許,先用鹽湯漱口,拭乾,以雞翎蘸藥敷之。
(八十一)黃礬散,外用,治齒齗宣露,骨槽風,小兒急疳,齗肉爛惡腫痛。
白話文:
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清水煎煮。
青霞散,外用,用於治療小兒口腔疾病。
使用一個燒成灰的蛤蟆,炙甘草,青黛(每種材料各一分)。
將這些材料研磨成細末,加入少許麝香。先用鹽水漱口並擦乾,然後用雞毛蘸取藥物塗抹在患處。
黃礬散,外用,用於治療牙齒暴露、牙齦風、小兒急性口腔潰瘍以及牙齦紅腫疼痛等問題。
黃礬(一兩,研入坩鍋燒通赤),生乾地黃,梧桐葉,升麻(各五錢),干蝦蟆頭(二枚,炙焦)
研為末,每用五分,干貼,良久吐津,甘草湯漱口,一二次立效。
白話文:
黃礬(一兩,研磨成粉末,放入坩鍋中燒至通紅),生乾地黃、梧桐葉、升麻(各五錢),乾蟾蜍頭(兩枚,炙烤焦)
(八十二)湯氏五福化毒丹,清膈,涼血,治上焦壅熱,煩渴,瘡疹餘毒,口齒出血,牙宣口臭,䘌鼻,唇舌生瘡。
玄參(洗焙),桔梗(各一兩),赤苓,人參,風化馬牙硝,青黛,甘草(焙。各一分),麝香(五分)
白話文:
(八十二)湯氏五福化毒丹 : 清除熱毒、涼血止血,治療上焦胸腔鬱火、煩渴、瘡疹餘毒、口腔出血、牙齒疼痛、口臭、鼻子腫脹疼痛、嘴脣或舌頭長瘡。
除馬牙硝,麝香另研外,余共研為細末,次和青黛等煉蜜為丸,如芡實大,金銀箔為衣,每服一二丸,薄荷湯化下,牙宣口臭者,食後生泄痢化下,瘡疹餘毒,生犀角磨水送下。
白話文:
除了馬牙硝和麝香另外研磨之外,其餘的藥材全部研磨成細末,然後加入青黛等藥材,用蜂蜜煉製成丸劑,丸劑的大小如芡實一般,再用金銀箔將藥丸包覆。每次服用一到兩丸,用薄荷湯送服。對於牙齒疼痛、口臭的人,飯後服用,能止瀉痢;對於瘡疹引起的餘毒,可用生犀角磨成粉末,用溫水送服。
(八十三)澤瀉散,治小兒肺積,鼻生䘌瘡,及鼻下赤爛。
川澤瀉,生川鬱金,甘草(炙),梔子仁(炒。各一分)
研為末,甘草湯調下,外用青金散敷之。
(八十四)枇杷葉散,治鼻疳赤爛。
枇杷葉(去毛陰乾,一兩),山梔子(五錢),百部,檳榔(各二錢五分)
研為細末,每服三錢,兒小者二錢,熟湯調下。
(八十五)蟬殼散,外用。治小兒鼻疳癢。
蟬殼(微炒),青黛,蛇蛻皮(燒灰),麝香,滑石(各等分)
搗細籮為散,研令勻,每用如綠豆大,吹入鼻中,一日三次,疳蟲盡出。
(八十六)青金散,外用。治小兒疥癬,遍身瘙癢,膿水淋漓,經年不愈。
松香(二兩),蛤粉(五錢),青黛(二錢五分)
研為末,油調搽用,或乾摻之,加輕粉,枯礬各三錢,尤效。
(八十七)瀉肝散,瀉肝,通絡。
白話文:
(八十三)澤瀉散,用來治療小兒肺積、鼻內生瘡以及鼻子下方紅腫潰爛。
材料包括:川澤瀉、生川鬱金、炙甘草、炒梔子仁(各一份)
將這些材料研磨成粉末,用炙甘草熬的湯調和後服用。外部則使用青金散敷在患處。
(八十四)枇杷葉散,用於治療鼻疳赤爛。
材料有:去毛陰乾的枇杷葉(一兩)、山梔子(五錢)、百部、檳榔(各二錢五分)
全部材料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年幼的小孩服用二錢,用熱水調服。
(八十五)蟬殼散,外用藥物,用來治療小兒鼻疳癢。
所需材料:微炒的蟬殼、青黛、燒成灰的蛇蛻皮、麝香、滑石(等量)
所有材料搗碎過篩製成粉末,均勻混合。每次使用約綠豆大小的量,吹入鼻孔中,每天三次,直到疳蟲完全排出。
(八十六)青金散,外用藥物,針對小兒全身疥癬瘙癢、膿水淋灕且長期未愈的情況。
材料包括:松香(二兩)、蛤粉(五錢)、青黛(二錢五分)
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粉末,可以用油調合塗抹,或直接撒上。如果加入輕粉和枯礬各三錢,效果更佳。
(八十七)瀉肝散,具有瀉肝通絡的作用。
木賊草,威靈仙,家菊花,羌活,蟬蛻(去足),生大黃,甘草(炙),石決明(各等分),樟腦(或作龍腦,少許)
白話文:
木賊草、威靈仙、家菊花、羌活、蟬蛻(去除足部)、生大黃、甘草(炙烤過)、石決明(各取相同份量),樟腦(或龍腦,少量)。
研為末,每服二錢,獖豬肝一兩批開去膜,摻藥在內,線纏,米泔煮熟嚼下。
(八十八)殺疳散,消疳。
防風,龍腦,牡蠣,白芷,細辛,五味子(各一錢)
研為末,每服一錢,食後粥飲調下。
(八十九)退翳丸,治目生翳膜。
白話文:
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取一兩去膜的豬肝,將藥粉摻入豬肝中,用線綁好,放入米泔水中煮熟後嚼食。
殺疳散可以消除疳疾。
防風、龍腦、牡蠣、白芷、細辛、五味子(各一錢)
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在飯後用粥水調服。
退翳丸可用來治療眼睛生翳膜。
蟬蛻,白菊花,夜明砂,車前子,連翹(各五錢),黃連(一兩),蛇蛻(一條,炒)
研為末,米泔煮豬肝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薄荷湯送下。
白話文:
蟬蛻、白菊花、夜明砂、車前子、連翹(各二十五公克),黃連(五十公克),蛇蛻(一條,炒熟)
(九十)羚羊角丸,治肝肺壅熱,眼生胬肉,山楂澀痛,及天麻障翳,癢痛羞明,小兒風疳。
白話文:
(九十)羚羊角丸,用於治療肝肺壅熱,眼睛長了肉瘤,山楂澀痛,以及天麻障翳,眼睛癢痛怕光,小兒風疳。
羚羊角屑,生甘草,白何首烏,瓦松(各一兩),生乾地黃,鬱金(各二兩)
白話文:
-
羚羊角屑:一兩。
-
生甘草:一兩
-
白何首烏:一兩
-
瓦松:一兩
-
生乾地黃:二兩
-
鬱金:二兩
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
(九十一)消疳無價散,治小兒疳眼。
白話文:
將所有材料研磨成細末,用蜂蜜煉製成丸狀,大小如同梧桐子,每次服用十五丸。
(九十一)消疳無價散,治療小兒疳眼。
石決明(一兩五錢,煅),爐甘石(童便泡一日夜,燒透,以能浮水者為佳),滑石,海螵蛸(煅去殼,各五錢),雄黃(二錢),硃砂(一錢),冰片(五分)
白話文:
石決明 (一兩五錢,煅燒過),
爐甘石 (用童便浸泡一天一夜,燒至透徹,以能浮在水面的為佳),
滑石,海螵蛸 (煅燒後去除外殼,各五錢),
雄黃 (二錢),
硃砂 (一錢),
冰片 (五分)。
共為細末,量兒大小,或三四分,或五六分,用不落水雞肝一副,竹刀切破,上開下連,摻藥在內,用線紮好,加淘米水,入砂罐煮熟,連湯食盡,雖疳積眼瞎,可以復明。
白話文:
把藥材研磨成細末,根據孩子的年齡,分成三或四份、五或六份,用一隻沒有血水的雞肝,用竹刀切開,上面打開、下面連接,把藥材塞進雞肝裡,用線紮好,加入淘米水,放入砂鍋中煮熟,連湯一起吃掉。即使是疳積眼瞎,也可以復明。
(九十二)蕤仁膏,外用。治風熱眼,赤絲亂脈,癢痛無定。
蕤仁(去殼皮心膜油,五錢),酥(一栗子大)
白話文:
蕤仁膏,外用。用於治療因風熱引起的眼睛紅絲、血脈紊亂以及不定時的癢痛。
配方:去殼去皮去心膜油的蕤仁五錢,酥一栗子大小。
和勻,研攤碗內,用艾一小團,燒煙出,以碗覆於煙上熏之,煙盡,再研令勻,入硃砂、麝香各五分,瓷器收貯,每用如麻子大,點兩眥頭,一日二次。如點老翳,加硼砂末少許。
白話文:
將藥材和均勻後,研磨並攤平在碗內。用艾草做成一小團,點燃並讓其冒煙,然後用碗倒扣在煙霧上薰製,直到煙完全消失。再研磨使藥材均勻,加入五分硃砂和五分麝香,將藥品收納在瓷器中。每次使用時,取如麻子般大小的藥粉,點在眼角處,每天二次。如果用於點眼老翳,可以加入少量硼砂末。
(九十三)龍腦丸,治小兒腦疳,羸瘦煩熱。
龍腦,麝香,雄黃(各一錢),胡黃連末,牛黃,硃砂,熊膽,蘆薈,蝦蟆灰(各一分)
共研為粉,以水化熊膽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
(九十四)龍膽丸,治腦疳,及腦熱瘡。
龍膽草,升麻,苦楝根皮(焙),赤茯苓,防風,蘆薈,油發灰(各二錢),干青黛,淨黃連(各三錢)
研為末,獖豬膽汁浸糕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二十丸。
(九十五)吹鼻龍腦散,外用,治小兒腦疳。
白話文:
(九十三)龍腦丸,治療小兒腦疳、體弱消瘦和煩躁發熱。
需要的材料有:龍腦、麝香、雄黃各一錢;胡黃連粉末、牛黃、硃砂、熊膽、蘆薈、蝦蟆灰各一分。將這些材料研磨成粉,用水溶解熊膽後混合製成藥丸,大小約如芝麻,每次服用三粒。
(九十四)龍膽丸,用於治療腦疳及腦部熱瘡。
所需成分包括:龍膽草、升麻、焙過的苦楝根皮、赤茯苓、防風、蘆薈、油發灰各二錢;乾青黛、淨黃連各三錢。所有成分研磨成細末,使用獖豬膽汁浸泡糕糊來製作成藥丸,大小也約為芝麻般,每次服用二十粒。
(九十五)吹鼻用的龍腦散,是外用藥物,專門治療小兒腦疳。
龍腦,麝香(各少許),蝸牛殼(炒令黃),蝦蟆(燒灰),瓜蒂,黃連,細辛(各一分)
共為細末,每取少許,吹於鼻中。
白話文:
龍腦,麝香(各少量),蝸牛殼(炒到焦黃),蟾蜍(燒成灰),瓜蒂,黃連,細辛(各一份)
(九十六)柴胡飲,治骨蒸疳氣,五心煩熱,日晡轉盛,口乾無味,渴多身瘦,胸滿痰緊,食減神昏,小便黃色。
白話文:
柴胡飲,治療骨蒸疳氣,手足心煩熱,午後高燒,口乾無味,口渴且消瘦,胸中滿悶痰少,食慾不振神昏沉沉,小便黃色。
北柴胡,人參,當歸,黃芩,赤芍,甘草(炙,各一兩),生大黃,桔梗,北五味子,半夏(各半兩)
研為末,每服二錢。
(九十七)蘆薈肥兒丸,消五疳,小兒無辜疳。
白話文:
北柴胡、人參、當歸、黃芩、赤芍、炙甘草(各一兩),生大黃、桔梗、北五味子、半夏(各半兩)。
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
蘆薈肥兒丸,可以消除五種疳積,以及小兒無辜疳。
五穀蟲,蘆薈,胡黃連,川黃連(薑汁炒,各一兩),銀柴胡(一兩二錢),扁豆,山藥(各二兩),山楂(二兩半),蝦蟆(四個),肉豆蔻(七錢),檳榔(五錢),使君子(二錢半),神麯(二兩),麥芽(一兩六錢),鶴蝨(八錢),蕪荑(一兩),硃砂(另飛),麝香(另研)
白話文:
-
五穀蟲、蘆薈、胡黃連、川黃連(以薑汁炒過,每種各一兩)
-
銀柴胡(一兩二錢)
-
扁豆、山藥(每種二兩)
-
山楂(二兩半)
-
蝦蟆(四個)
-
肉豆蔻(七錢)
-
檳榔(五錢)
-
使君子(二錢半)
-
神麯(二兩)
-
麥芽(一兩六錢)
-
鶴蝨(八錢)
-
蕪荑(一兩)
-
硃砂(另行研磨成粉末)
-
麝香(另行研磨成粉末)
炒研共為細末,醋糊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一錢。
(九十八)鱉甲散,治小兒無辜疳,項細腹大,毛髮乾立作穗。
白話文:
將材料炒過後研磨成細末,用醋調成糊狀做成像黍米一樣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錢。
龜甲散,用來治療小兒無辜疳症,症狀包括脖子細而腹部脹大,毛髮乾枯豎立如同穗狀。
鱉甲(三分,去裙襴塗醋炙黃),檳榔(三顆),沉香,漏蘆,牛蒡子(微炒),使君子,赤芍,訶黎勒皮,甘草(炙微赤。各五錢)
白話文:
鱉甲(取三分,去掉裙襴,塗上醋烤至焦黃),檳榔(三顆),沉香,漏蘆,牛蒡子(微炒),使君子,赤芍藥,訶黎勒皮,甘草(烘焙至微赤。各五錢)
搗籮為散,每服一錢。
(九十九)蠍虎丹,截疳,祛毒。
雄乾蠍虎(微炙,一枚),蝸牛殼,蘭香根,澱花,麝香,雄黃(各一分),龍腦(五釐)
研為細末,拌勻,煎米醋打白麵糊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丸。
(一○○)藍葉湯,治小兒無辜疳,血痢不斷。
白話文:
搗碎後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
蠍虎丹,用於截斷疳症,去除毒素。
將雄性乾燥的蠍虎(稍微烤一下,使用一隻),蝸牛殼,蘭香根,澱花,麝香,雄黃(各取一分),龍腦(五釐)研磨成細末,混合均勻,用米醋煎煮後與白麵糊混合製成如黍米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十丸。
藍葉湯,用來治療小兒無辜疳症以及持續不斷的血痢。
藍葉(一兩),地龍,人參,烏梅肉,冬瓜仁,黃連,赤茯苓,蝸牛殼(微炒。各五分)
白話文:
藍葉(三錢),地龍、人參、烏梅肉、冬瓜仁、黃連、赤茯苓、蝸牛殼(微炒,各一錢五分)
搗籮為細末,每服一錢。
(一○一)漏蘆散,治無辜疳,肚脹,或時瀉痢,冷熱不調。
漏蘆(一兩)
搗細籮為散,每服一錢,用豬肝一兩,鹽少許,清水煮熟,空腹時頓服,粥飲下。
白話文:
將漏蘆搗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
漏蘆散可以治療無辜疳、腹脹,或者時有腹瀉,冷熱不調的症狀。
使用方法是將漏蘆一兩搗碎成粉末,每次取一錢的藥粉,用一兩豬肝和少許鹽,加清水煮熟,在空腹時一次性服用,並以粥送服。
(一○二)醍醐散,吐瀉後調脾胃,進飲食,治丁奚哺露虛熱,煩渴氣逆心惡。
白話文:
(一○二)醍醐散,用於吐瀉後調理脾胃,幫助飲食,治療丁奚哺露的虛熱,煩渴,氣逆,心惡等症狀。
陳皮(去白),縮砂仁,厚朴,麥芽,烏梅(各五錢),良薑,乾葛,烏藥(各二錢五分),草果仁(二錢),甘草(炙,三錢)
白話文:
陳皮(去掉白色的內皮),縮砂仁,厚朴,麥芽,烏梅(各五錢),良薑,乾葛,烏藥(各二錢五分),草果仁(二錢),甘草(經過烘烤,三錢)。
碎散,每服二錢,加薑棗鹽各少許,清水煎。
(一○三)烏犀丸,治小兒疳熱,腹內生蟲,肚大,手足疲弱,丁奚尫羸。
黑牽牛,青皮(各二兩),使君子肉(七錢五分),苦楝皮,雷丸(各二錢五分),鶴蝨(五錢)
同入鍋內炒焦,研為末,水煮麵糊和丸,如黍米大。
白話文:
碎散,每次服用二錢,加入少量的生薑、大棗和鹽,用清水煎煮。
烏犀丸用於治療小兒因疳熱引起的腹內生蟲、腹部脹大、手腳無力以及身體瘦弱的情況。
將黑牽牛、青皮(各二兩),使君子肉(七錢五分),苦楝皮、雷丸(各二錢五分),鶴蝨(五錢)一同放入鍋中炒至焦黃,然後研磨成粉末。用水煮面糊混合這些粉末,製成如黍米大小的丸劑。
(一○四)沉香檳榔丸,和脾,助胃,進食,清神,寬胸。快膈,順氣,調中,悅顏色,壯筋骨。治面黃肌瘦,乳癖腹脹痛,吐利瘧腫,諸疳蟲積。
白話文:
(104) 沉香檳榔丸:
- 調理脾胃,促進消化。
- 清爽神智,寬闊胸襟。
- 疏通隔滯,順暢氣息。
- 調節中氣,愉悅面色。
- 增強筋骨。
- 治療面色萎黃、消瘦,乳腺疾病、腹脹疼痛,嘔吐、腹瀉、瘧疾、腫瘤,以及各種蟲積。
沉香,檳榔,檀香,南木香,丁香皮,三稜,神麯(炮),蓬莪朮(炮),麥芽(炒),厚朴,蒼朮(米泔浸炒),使君子肉(瓦上焙乾),青皮(去白),陳皮(去白),縮砂仁,益智仁(薑汁炙),香附,枳殼(麩炒),高良薑(各五錢),甘草(炙,一兩五錢)
白話文:
沉香、檳榔、檀香、南木香、丁香皮、三稜、神曲(炮製)、蓬莪朮(炮製)、麥芽(炒製)、厚朴、蒼朮(用米泔浸泡後炒製)、使君子肉(瓦上焙乾)、青皮(去除白色部分)、陳皮(去除白色部分)、縮砂仁、益智仁(用薑汁炙烤)、香附、枳殼(用麩皮炒製)、高良薑(各五錢)、甘草(炙製,一兩五錢)
共為細末,水煮麵糊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三十丸。
(一○五)木香莪朮丸,和脾,益胃,寬膈,快氣,悅色,清神,進食。
白話文:
將所有材料研磨成細粉,用水和麵糊製成丸劑,大小如同芝麻,每次服用三十丸。
木香莪朮丸可以調和脾胃,增進胃的功能,寬胸順氣,使面色紅潤,精神清爽,促進食慾。
莪朮(炮製),三稜(炮銼),醋製香附(各四兩),檳榔(薄銼),生牽牛(各一兩),青木香,炒穀芽,青皮(各五錢),蓽澄茄,丁香,南木香(各四錢)
白話文:
莪術(經過炮製)、三稜(經過炮製後切成銼狀)、醋製香附(各四兩)、檳榔(切成薄片)、生牽牛(各一兩)、青木香、炒穀芽、青皮(各五錢)、蓽澄茄、丁香、南木香(各四錢)。
共為細末,水煮麵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十許丸。
(一○六)養臟湯,治泄痢膿血,有如魚腦,後重脫肛,臍腹㽲痛。
白話文:
將所有材料研磨成細末,用水和麵粉調成糊狀,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約十粒。
養臟湯用來治療帶有膿血的腹瀉,症狀像是魚腦般的物質,伴有肛門下墜感、脫肛以及肚臍周圍的疼痛。
人參,白朮(炒焦,各一錢五分),肉桂,訶子肉,木香,肉豆蔻,罌粟殼(蜜炙。各五分)
清水煎,分兩次服。忌食生冷、魚腥、麵食、油膩等物。夜起不瘥者,加附子五分,不應加一錢。
白話文:
-
人參:一錢五分
-
白朮(炒焦):一錢五分
-
肉桂:五分
-
訶子肉:五分
-
木香:五分
-
肉豆蔻:五分
-
罌粟殼(蜜炙):五分
(一○七)麝香進食丸,治小兒乳食不消,心腹脹滿,煩熱喘急,嘔吐痰逆,腹鳴泄瀉,下痢赤白,腹痛後重,食症乳癖,痃氣痞結。
白話文:
(一○七)麝香進食丸,治療小兒吃的乳食消化不掉,因而導致肚子脹滿且煩躁,會伴隨著呼吸急促,嘔吐痰逆,肚子咕嚕嚕叫,腹瀉,拉的糞便有的紅色有的白色,肚子痛、感覺很沉重,飲食習慣不好及習慣性的腹瀉,體內有積氣,肚子有硬塊。
巴豆霜(一錢二分),當歸(米汁浸一宿炒),硃砂(另研),代赭石(煅醋淬七次),枳殼(炒),木香(各五錢),麝香(另研,五分)
共研末,麵糊為丸,如麻子大,一歲兒每服一丸。
白話文:
巴豆霜(一錢二分):一種從巴豆中提取的白色粉末,具有瀉下的作用。
當歸(米汁浸一宿炒):將當歸浸泡在米汁中一夜,然後炒乾。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
硃砂(另研):將硃砂研磨成細粉。具有清心安神、解毒的功效。
代赭石(煅醋淬七次):將代赭石煅燒至呈紅色,然後用醋淬七次。具有收斂止血、止瀉的功效。
枳殼(炒):將枳殼炒至焦黃。具有理氣寬胸、消積導滯的功效。
木香(各五錢):木香五錢。具有行氣止痛、燥濕化痰的功效。
麝香(另研,五分):將麝香研磨成細粉,五分。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的功效。
(一○八)聖惠人參丸,治小兒哺露,或失衣當風,或冷水洗浴,以致腹脹瀉痢,或寒熱如瘧,不思食物,或食而不消化,或消化而不生肌肉,四肢羸瘦。
白話文:
(一○八)聖惠人參丸,治療小兒吃奶後受了風寒,或者沒有穿好衣服遇風,或者用冷水洗浴,以致腹脹瀉痢,或寒熱像瘧疾一樣,不想吃東西,或者吃了東西不消化,或者消化了也不能生出肌肉,四肢瘦弱。
人參,麥冬(去心,焙),半夏(湯洗七遍去滑),黃耆,大黃(微炒),白茯苓,柴胡,黃芩(各三分),訶梨勒皮(煨),甘草(炙),鱉甲(去裙襴塗醋炙令黃。各一兩),芎藭(五錢)
白話文:
人參、麥冬(去掉心並焙乾)、半夏(用熱水洗七遍以去除滑性)、黃耆、大黃(微炒)、白茯苓、柴胡、黃芩(各三分)、訶梨勒皮(煨製)、甘草(炙烤)、鱉甲(去除裙襴塗上醋再炙烤至黃色,各一兩)、芎藭(五錢)。
搗籮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五丸。
(一○九)千金消癖丸,治五疳,癖積。
白話文:
搗碎後篩成粉末,用蜂蜜煉製成丸狀,大小如同芝麻,每次服用三到五丸。
(一○九)千金消癖丸,用來治療五種疳症和積聚的病症。
蘆薈,阿魏(另為糊),青黛,木香,厚朴(薑炒),檳榔,陳皮,生甘草(各一錢),使君子肉,胡黃連,山楂肉,香附(醋炒),三稜(醋炒),莪朮(醋炒。各二錢),水紅花子,神麯(炒),麥芽(炒。各四錢),人參,白朮(土炒),茯苓(各三錢)
上為細末,將阿魏一錢,麵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五丸。
白話文:
蘆薈、阿魏(另為糊狀)、青黛、木香、厚朴(與生薑一起炒過)、檳榔、陳皮、生甘草(各一錢),使君子肉、胡黃連、山楂肉、香附(以醋炒過)、三稜(以醋炒過)、莪朮(以醋炒過。各二錢),水紅花子、神麯(炒過)、麥芽(炒過。各四錢),人參、白朮(以土炒過)、茯苓(各三錢)
(一一○)木香硇砂丸,治脾胃虛寒,宿食不消,婦人痃癖積聚,血塊刺痛。
白話文:
「木香硇砂丸」這個藥丸,可以治療脾胃虛寒、宿食不消,還有婦女的痃癖積聚、血塊刺痛等疾病。
木香,硇砂(另研),丁香,官桂,附子(泡),乾漆(炒煙盡),細墨,大黃,乳香(另研),蓬莪朮,青皮,京三稜,沒藥(另研),豬牙皂角,乾薑(泡。各等分),巴豆霜(減半)
白話文:
木香、硇砂(另外研磨)、丁香、官桂、附子(泡製)、乾漆(炒至煙盡)、細墨、大黃、乳香(另外研磨)、蓬莪朮、青皮、京三稜、沒藥(另外研磨)、豬牙皁角、乾薑(泡製,各取等份)、巴豆霜(減半)。
研為末,以好醋一升,化開硇砂,去滓置銀器中,慢火熬,次下巴豆霜、大黃,熬成膏,將藥末與膏子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
白話文:
將藥物研磨成粉末,用一升好醋溶解硇砂,去除雜質,放入銀器中,用小火慢熬,然後加入巴豆霜、大黃,熬成膏狀,將藥末與膏狀物混合,製成麻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二三十粒。
按:一○九及一一○兩方,俱為攻伐之猛劑,用之中病即止。當服用時,即身體壯實者,亦宜與四君子湯、四物湯等同進,免傷正氣。
(一一一)紅花膏,外用。消癖積。
白話文:
注意:第一百零九和第一百一十兩個方子,都是攻克、驅除疾病猛烈的藥劑。用於疾病中,只要恢復健康就要立即停止服用。在服用時,即使是身體健康強壯的人,也應該與四君子湯、四物湯等一起服用,以免損傷正氣。
沒藥(五錢),血竭,麝香,阿魏(各三錢),當歸,赤芍(各一錢),水紅花料(一捆,煎汁去渣,熬膏一碗)
共為細末,入膏內攪勻,青布攤貼患處。
(一一二)阿魏保生膏,外用、治痞塊積聚。
白話文:
沒藥五錢、血竭、麝香、阿魏各三錢、當歸、赤芍各一錢,以及水紅花料一捆(煎汁去渣,熬成一碗膏)。把這些藥材研成細末,加入熬好的膏中攪拌均勻,用青布攤貼在患處。
這個藥膏叫做阿魏保生膏,是外用藥,用來治療痞塊積聚。
先用麻油二十兩浸榆、桑、桃、槐、柳枝各二十一段,熬枯,再下蓖麻仁、巴豆各一百二十粒,大風子肉、土木鱉、番木鱉各五十個,穿山甲(炙)二十片,白附子、當歸、白芷各五錢,大黃二兩,甘草三錢,核桃肉一斤,熬枯濾去渣,復入淨鍋內,熬至滴水成珠,下飛淨血丹八兩,成膏,再下乳香(去油)、沒藥(去油)、兒茶、血竭、阿魏各五錢,冰片一錢,麝香三錢,水紅花(熬膏)四兩,攪勻,老嫩得宜,收貯勿泄氣,每用狗皮攤貼。凡不能服藥者,但將此膏貼心口上,即化痞消積,開胃進食(年老之人亦宜)。
白話文:
先用麻油二十兩浸泡榆樹、桑樹、桃樹、槐樹、柳樹樹枝各二十段,熬至麻油枯乾,再加入蓖麻仁、巴豆各一百二十粒,大風子肉、土木鱉、番木鱉各五十個,炙過的穿山甲二十片,白附子、當歸、白芷各五錢,大黃二兩,甘草三錢,核桃肉一斤,熬至麻油枯乾,濾掉渣滓,再放入乾淨的鍋中,熬至滴下的油變成珠子狀,加入飛淨血丹八兩,熬成膏狀,再加入乳香(去油)、沒藥(去油)、兒茶、血竭、阿魏各五錢,冰片一錢,麝香三錢,水紅花(熬成膏狀)四兩,攪拌均勻,使老嫩適中,收貯時不要洩氣,每次使用時將膏藥塗抹在狗皮上再貼敷。凡是不能服用藥物的人,只要將此膏貼在心口上,就能化解痞積,開胃進食(老年人也適用)。
(一一三)蘭香散,外用。治癘風及鼻疳赤爛,牙疳齦爛。
蘭香葉(燒灰,二錢),銅青,輕粉(各五分)
研為細末,和勻,貼於患處,乾者香油調敷。
(一一四)白粉散,外用。治諸疳瘡。
烏賊骨(三錢),白芨(二錢),輕粉(一錢)
為散,漿水洗,拭乾敷之。
(一一五)熊膽膏,外用。治疳瘡不瘥。
白話文:
(一一三)蘭香散,外用。治療癘風以及鼻疳紅腫潰爛、牙疳牙齦潰爛。
蘭香葉(燒成灰,二錢),銅青,輕粉(各五分)
研磨成細末,混合均勻後,貼在患處,如果乾燥可以加點香油調和使用。
(一一四)白粉散,外用。治療各種疳瘡。
烏賊骨(三錢),白芨(二錢),輕粉(一錢)
研磨成粉末,先用漿水清洗患部,擦乾後再敷上藥粉。
(一一五)熊膽膏,外用。治療疳瘡長期不癒的情況。
熊膽,蚺蛇膽,蘆薈(各五錢),黃礬(一分),麝香,牛黃(各一分),龍腦(一錢)
研為細末,和勻,井華水三合,攪勻,盛銀器中,重湯煮成膏,每用少許,塗患處。
白話文:
-
熊膽:五錢
-
蚺蛇膽:五錢
-
蘆薈:五錢
-
黃礬:一分
-
麝香:一分
-
牛黃:一分
-
龍腦: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