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要略》~ 第七章·吐瀉論治 (7)
第七章·吐瀉論治 (7)
1. 第四節·吐瀉述要
(十五)錢氏白朮散,治吐瀉已久,虛熱而渴。
白朮,人參,白茯苓,藿香,木香,甘草(炙。各五分),乾葛(一錢)
共為細末,清水煎服。
(十六)參苓白朮散,治脾胃虛弱,飲食不進,多困少氣,胸中痞滿,噫嘔腹逆,喘咳消渴,大便不實及久瀉,癰疽潰後不思食者。
人參,白茯苓,於朮,山藥,石蓮肉(去心,炒),白扁豆(去皮,薑汁浸炒),桔梗,砂仁,薏苡仁(炒),甘草(炙)
(十七)八仙糕,治脾胃虛弱,食少體倦,易吐易瀉。
人參,茯苓,山藥,芡實,蓮子肉(各六兩)
研為細末,加糯米粉三升,粳米粉七升,和勻,以白蜜一斤,白糖二斤八兩,用水熬化,拌藥粉中,置籠上蒸熟,切成條糕,火上烘乾,瓷器收貯。
(十八)十滴水,治暑令上吐下瀉,霍亂腹痛。
大黃酒,樟腦油,薄荷油,生薑酒
混和,每服三滴至五滴。此方為吐瀉初起之配劑。
生薑酒,辣椒酒,樟腦油,薄荷油、肉桂油
另加大黃酒,鴉片酒少許,混和,每服三滴至五滴。此方為吐瀉過多之配劑。
(十九)揩擦法,外用。治霍亂四肢厥冷。
生附子搗爛,揩擦四肢及手足心,或用燒酒、白蘭地酒亦可。
白話文:
(十五)錢氏白朮散: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吐瀉很久,導致身體虛弱發熱又口渴的情況。
藥材包含:白朮、人參、白茯苓、藿香、木香、炙甘草各五分,葛根一錢。
將這些藥材磨成細粉,用水煎煮後服用。
(十六)參苓白朮散: 這個方子用來治療脾胃虛弱,導致食慾不振、精神困倦、氣虛乏力、胸悶脹滿、打嗝嘔吐、腹脹不適、咳嗽氣喘、口渴消瘦、大便稀溏,或是久瀉不止,以及癰疽潰爛後食慾不佳的狀況。
藥材包含:人參、白茯苓、白朮、山藥、去心的炒蓮子肉、去皮用薑汁浸泡後炒過的白扁豆、桔梗、砂仁、炒過的薏苡仁、炙甘草。
(十七)八仙糕: 這個糕點用來治療脾胃虛弱,導致食量小、身體疲憊、容易吐瀉的情況。
藥材包含:人參、茯苓、山藥、芡實、蓮子肉各六兩。
將這些藥材磨成細粉,加入糯米粉三升、粳米粉七升,混合均勻。再將白蜜一斤、白糖二斤八兩用水熬化,拌入藥粉中。接著將混合物放在蒸籠上蒸熟,切成條狀糕點,再用火烘乾,最後用瓷器收好保存。
(十八)十滴水: 這個藥方用來治療夏天因為暑氣引起的上吐下瀉、霍亂腹痛。
配方一:大黃酒、樟腦油、薄荷油、生薑酒混合。每次服用三到五滴。這個配方適用於剛開始出現吐瀉的狀況。
配方二:生薑酒、辣椒酒、樟腦油、薄荷油、肉桂油,另外再加入少量的大黃酒和鴉片酒混合。每次服用三到五滴。這個配方適用於吐瀉比較嚴重的情況。
(十九)揩擦法: 這是一種外用的方法,用來治療霍亂引起的四肢冰冷。
方法是將生附子搗爛,擦拭四肢和手腳心,也可以用燒酒或白蘭地酒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