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要略》~ 第七章·吐瀉論治 (5)

回本書目錄

第七章·吐瀉論治 (5)

1. 第四節·吐瀉述要

甲、概況

小兒吐瀉兼作,腸胃交病也。先吐而後瀉者,病由胃及腸,先瀉而後吐者,病由腸及胃。蓋吐則中焦之氣失和,胃中濁陰,下侵及腸,吐有可以致瀉者,瀉則闌門傳化失職,腸中濁陰,上干及胃,瀉有可以致吐者。然吐瀉交作,其病又莫不關涉乎脾,蓋脾運不健,致水濕不循正道,或橫決而上,或注瀉而下。

向使脾能統率有權,則腸胃又何致交病哉!故治吐瀉之病,無論其為吐宜治胃,無論其為瀉宜治腸,無論其為吐瀉交作宜胃腸並治,然皆必須顧其脾,脾運則統率有權,腸胃自調而吐瀉自止矣。然此病之起,原因不一,在小兒患之,大都宿食滯留,挾感而發,或脾胃素弱,感受時邪,亦足致此,因身體之不同而所感之互異也。

故吐瀉一證,有夾食、夾濕、夾熱、夾寒之別,凡夾食積者,瀉多渣滓而吐多不化;夾濕滯者,瀉多臭穢而吐多濁水;夾熱者,自汗面垢,吐瀉熱利而小便少;夾寒者,四肢厥冷,吐瀉清穀而小便利。此其大端也。此證在夏月秋令患之最多,蓋以人當炎令,腸胃最弱而感受最易。

其重者亦名霍亂,以其證狀為揮霍擾亂也。然真霍亂一證,初起必腹中絞痛,繼則吐瀉無度,終至手足攣急,羅紋陷癟者乃是。若僅為吐瀉,皆似霍亂也。亦有小兒脾胃虛弱,每食輒易致吐致瀉者,是為因虛弱而作,與夾積、夾感暴起之吐瀉,迥不相同。更有吐瀉頻作,欲生驚風者,是為脾胃衰敗之吐瀉,尤非夾積夾感之吐瀉可比。

故吐瀉一證,其源雖一,而證情之各別,虛實之迥殊。有如此者,欲明源流,詎又可不詳為分辨乎。

乙、治法

吐瀉交作,勃然而起,其遠因為腸胃本不清肅,一旦傷食、傷暑或感冒風寒,清濁之氣,交亂於中,遂為引動。此證腹中胃脘大都作痛,痛一陣則瀉一陣,復吐一陣,由於傷食者,腹中堅硬繞痛,頻瀉則漸減,治宜行滯化積,升清降濁,用沖和湯;由於傷暑者,瀉利多水,身體發熱,暑必夾濕,治宜暑濕兼顧,用燃照湯;由於感冒風寒者,惡寒身熱,治宜行滯化積之中,寓以解表,用藿香正氣丸;瀉多吐少,濕盛者宜胃苓湯;吐瀉不多,熱甚脘悶者,宜竹葉石膏湯或桂苓甘露飲;瀉少吐多,口渴欲飲,水逆於上,飲後即嘔者,宜五苓散加半夏。凡因泄水過多,筋不能榮,而為拘急轉筋之狀者,酌加木瓜、白芍以舒之。

由於受寒者,四肢清冷,吐瀉穢濁而不致洞瀉如注者,治宜溫中以行其寒濕,用理中湯加蘇梗、吳萸;下寒上熱者、酌加黃連。以上諸恙,雖為平時所皆有,而在暑令為獨多,世俗亦稱之為霍亂者也。偏於濕者,則名濕霍亂,偏於熱者,則名熱霍亂。

亦有名之為暑霍亂者,其實皆有類於霍亂耳,其有暑令發生之真霍亂,為他時所無而為暑令之所獨有者,其證狀為心腹絞痛,吐利清穀,小便利,口不渴,手足拘急,甚者手足羅紋麻癟,脈微欲絕,寒象畢露者,是為正候,宜急用附子理中湯或四逆湯救之,遲則每不及挽。

白話文:

第四節·吐瀉述要

甲、概況

小兒嘔吐腹瀉同時發生,是腸胃同時生病。先嘔吐後腹瀉,是疾病從胃部波及腸道;先腹瀉後嘔吐,是疾病從腸道波及胃部。嘔吐是因為中焦的氣機失調,胃中濁陰之氣下行侵犯腸道,所以嘔吐可能導致腹瀉;腹瀉是因為闌門(腸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失常,腸中濁陰之氣上逆影響胃部,所以腹瀉可能導致嘔吐。然而,嘔吐腹瀉同時發生,都與脾臟功能有關。因為脾臟運化功能不好,導致水濕不能循正常管道運行,或上逆或下瀉。

如果脾臟能正常運作,腸胃又怎麼會同時生病呢!所以治療嘔吐腹瀉,無論是嘔吐應治胃,還是腹瀉應治腸,或是嘔吐腹瀉同時發生應同時治療胃腸,都必須顧及脾臟的運化功能。脾臟運化正常,就能統攝腸胃,腸胃自然調和,嘔吐腹瀉自然停止。然而,此病的成因很多,小兒患此病,大多是因為宿食停滯,外感邪氣而發病;或者脾胃本來就虛弱,感受外邪,也足以導致此病,因體質不同而感受的外邪也不同。

所以嘔吐腹瀉,有夾雜食積、濕邪、熱邪、寒邪的不同。凡夾雜食積者,腹瀉的糞便中有很多渣滓,嘔吐物也不消化;夾雜濕邪者,腹瀉的糞便臭穢,嘔吐物是濁水;夾雜熱邪者,自汗、面垢,嘔吐腹瀉排出物熱而稀,小便少;夾雜寒邪者,四肢厥冷,嘔吐腹瀉排出物清稀,小便清長。這是其主要症狀。此病在夏季秋季發病最多,因為在炎熱季節,腸胃最虛弱,最容易感受外邪。

嚴重的嘔吐腹瀉也稱為霍亂,因為其症狀表現為揮霍擾亂。但是真正的霍亂,初期必有腹中絞痛,接著是嘔吐腹瀉無度,最終導致手足抽搐,指紋凹陷。如果只是單純的嘔吐腹瀉,都類似霍亂。也有小兒脾胃虛弱,每次吃東西都容易嘔吐腹瀉,這是因為虛弱而導致的,與因積食、外感而引起的嘔吐腹瀉完全不同。還有一些嘔吐腹瀉頻繁發生,快要引起驚風的,這是脾胃衰敗引起的嘔吐腹瀉,更與因積食、外感引起的嘔吐腹瀉不同。

所以嘔吐腹瀉,其病因雖然相同,但症狀卻各有不同,虛實也迥然不同。既然如此,要明白其病因病理,豈能不詳細區分?

乙、治法

嘔吐腹瀉同時發生,突然發作,其根本原因是腸胃本來就不潔淨,一旦傷食、中暑或感冒風寒,清濁之氣交亂於中,就容易誘發此病。這種情況,大多數患者腹部胃脘部疼痛,一陣疼痛就一陣腹瀉,然後又一陣嘔吐。由於傷食引起的,腹部堅硬脹痛,腹瀉次數漸減,治療應當行氣消滯化積,升清降濁,用沖和湯;由於中暑引起的,腹瀉排出物多為清水,身體發熱,暑熱必夾雜濕邪,治療應同時考慮暑熱和濕邪,用燃照湯;由於感冒風寒引起的,惡寒發熱,治療應在行氣消滯化積的基礎上,加入解表藥物,用藿香正氣丸;腹瀉多嘔吐少,濕邪盛者,宜用胃苓湯;嘔吐腹瀉不多,熱邪盛,胃脘部悶脹者,宜用竹葉石膏湯或桂苓甘露飲;腹瀉少嘔吐多,口渴想喝水,水液逆流上湧,喝水後就嘔吐者,宜用五苓散加半夏。凡因腹瀉失水過多,筋脈失養,而出現肌肉拘急抽筋者,酌情加入木瓜、白芍藥以舒緩筋脈。

由於受寒引起的,四肢冰冷,嘔吐腹瀉排出物污濁而不至於像瀑布一樣瀉個不停者,治療應當溫中散寒除濕,用理中湯加蘇梗、吳茱萸;下焦寒邪上焦熱邪者,酌情加入黃連。以上這些疾病,雖然平時都可能發生,但在夏季發病率尤其高,民間也稱之為霍亂。偏於濕邪者,稱為濕霍亂;偏於熱邪者,稱為熱霍亂。

也有人稱之為暑霍亂,實際上都類似霍亂。夏季發生的真正霍亂,是其他季節沒有的,只有夏季才有的,其症狀是心腹絞痛,嘔吐腹瀉排出物清稀,小便清長,口不渴,手足拘急,嚴重者手足指紋麻木凹陷,脈微欲絕,寒象明顯,這是真正的霍亂,應當立即使用附子理中湯或四逆湯搶救,延誤治療往往無法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