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要略》~ 第六章·咳嗽論治 (11)
第六章·咳嗽論治 (11)
1. 第四節·雜證咳嗽
昔賢曾定有人參清肺、人參瀉肺、人參定喘湯三方,以人參之力握其樞而斡運之,虛實之治,悉寓其中,事實雖不盡然,其理頗有可採,錄仍於後,俾備參考。
附方
(一)甘桔湯,見第四章第一節。
(二)射干消毒飲,治麻疹咳嗽聲喑,咽喉腫痛。
射干,玄參,連翹,荊芥,鼠黏子,甘草
(三)清金丹,治食積痰壅,哮喘咳嗽,遇厚味即發者。
萊菔子(蒸熟曬乾,一兩),豬牙皂角(燒存性,三錢)
共研細末,生薑汁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
(四)蘇子飲(自制),治素有哮證,遇風寒則發。
蘇子(三錢),薑汁製竹瀝(一兩),法半夏,沉香,川樸(各一錢)
喘逆無汗加麻黃五分。
(五)越婢加半夏湯,治肺脹,咳而上氣,其人喘,目如脫狀,脈浮大。
麻黃,石膏,半夏,甘草,生薑,大棗
(六)十棗湯,見本章第三節。
(七)千緡導痰湯,治風痰哮。
半夏(七枚),天南星,陳皮,赤茯苓,枳殼(各一錢),皂莢(蜜炙),甘草(蜜炙。各一寸)
加生薑五片,清水煎服。
(八)千金湯,治哮。
麻黃,桑白皮,蘇子,杏仁,白果,黃芩,半夏,甘草,款冬花
清水煎服。
(九)逍遙散,治肝氣抑鬱,血虛火旺,寒熱咳嗽,兩脅作痛。
柴胡(七分),白朮(蜜水拌蒸),茯苓,當歸,白芍(各錢半),甘草,陳皮(各八分),薄荷葉(五分),煨姜(三片)
清水煎服。
(十)小青龍加石膏湯,治肺脹咳而上氣,煩躁而喘,心下有水氣,脈浮者。
麻黃,白芍,細辛,乾薑,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石膏
(十一)犀黃丸,療癰疽、石疽、乳岩、瘰癧、痰核、惡核、橫痃流注、肺癰、小腸癰,一切腐爛陰疽。
犀黃(三分),麝香(錢半),乳香,沒藥(各一兩)
研為細末,用煮爛黃米飯和丸如粟米大。
(十二)皂莢丸,治肺癰初起,咳逆上氣,唾濁。
皂莢(刮去皮,酥炙,八兩)
研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或棗肉和丸,如綠豆大,每服數丸,棗膏和湯送下。
(十三)葶藶大棗瀉肺湯,治肺癰喘不得臥,胸滿脹,一身面目浮腫,鼻塞清涕出,不聞香臭酸辛,咳逆上氣,喘鳴迫塞,及支飲不得息。
葶藶,大棗
先服小青龍湯一劑,繼進此方,服後,即吐膿血。忌食鹽、醬等物。
(十四)葶藶薏苡瀉肺湯,治肺癰初潰,唾膿血。
葶藶(酒炒研,八分),薏苡仁(五錢),貝母(去心,一錢六分),甘草節(一錢五分),陳皮(一錢二分),黃耆(酒拌勿炒),桔梗,忍冬,白芨(各一錢),生薑(一片)
清水煎,食後緩緩服。初起去黃耆、白芨,加防風;潰後膿盡加人參;久不斂,去葶藶加合歡皮。
(十五)排膿散,治內癰膿從便出。
白話文:
古時候的醫家曾經提出人參清肺湯、人參瀉肺湯、人參定喘湯這三個方子,他們認為運用人參的力量來掌握治療的關鍵,並加以運轉,虛症或實症的治療方法都包含在其中。雖然實際情況可能不完全如此,但其中蘊含的道理還是值得參考的,所以記錄在這裡,以便大家參考。
-
(一)甘桔湯:見第四章第一節。(此處省略,需要參考其他章節)
-
(二)射干消毒飲:治療麻疹引起的咳嗽、聲音沙啞、咽喉腫痛。
-
藥材:射干、玄參、連翹、荊芥、鼠黏子、甘草。
-
(三)清金丹:治療因食物積滯導致痰液阻塞、哮喘咳嗽,一吃到油膩食物就會發作的人。
-
藥材:萊菔子(蒸熟曬乾,一兩)、豬牙皂角(燒成炭,三錢)。
-
製法: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生薑汁浸泡蒸熟的餅做成丸子,像綠豆大小。
-
(四)蘇子飲(自製):治療平時就有哮喘,遇到風寒就會發作的人。
-
藥材:蘇子(三錢)、薑汁製作的竹瀝(一兩)、法半夏、沉香、川樸(各一錢)。
-
狀況加減:如果喘氣嚴重又沒有出汗,可以加入麻黃五分。
-
(五)越婢加半夏湯:治療肺脹,咳嗽、氣喘、呼吸急促,眼睛像要掉出來一樣,脈搏浮大的人。
-
藥材:麻黃、石膏、半夏、甘草、生薑、大棗。
-
(六)十棗湯:見本章第三節。(此處省略,需要參考其他章節)
-
(七)千緡導痰湯:治療風痰引起的哮喘。
-
藥材:半夏(七枚)、天南星、陳皮、赤茯苓、枳殼(各一錢)、皂莢(用蜂蜜烤過)、甘草(用蜂蜜烤過,各一寸)。
-
用法:加入生薑五片,用水煎服。
-
(八)千金湯:治療哮喘。
-
藥材:麻黃、桑白皮、蘇子、杏仁、白果、黃芩、半夏、甘草、款冬花。
-
用法:用水煎服。
-
(九)逍遙散:治療肝氣鬱悶,血虛火旺,忽冷忽熱的咳嗽,兩側肋骨疼痛的人。
-
藥材:柴胡(七分)、白朮(用蜂蜜水拌過蒸)、茯苓、當歸、白芍(各錢半)、甘草、陳皮(各八分)、薄荷葉(五分)、煨過的生薑(三片)。
-
用法:用水煎服。
-
(十)小青龍加石膏湯:治療肺脹,咳嗽、氣喘、呼吸急促,煩躁,胸口有水氣,脈搏浮的人。
-
藥材:麻黃、白芍、細辛、乾薑、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石膏。
-
(十一)犀黃丸:治療癰疽、石疽、乳癌、瘰癧(淋巴結核)、痰核(皮下結節)、惡核(腫瘤)、橫痃(腹股溝淋巴結腫大)、流注(淋巴管炎症)、肺癰、小腸癰等各種化膿潰爛的陰性瘡瘍。
-
藥材:犀黃(三分)、麝香(錢半)、乳香、沒藥(各一兩)。
-
製法: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煮爛的黃米飯做成丸子,像小米大小。
-
(十二)皂莢丸:治療肺癰初期,咳嗽、氣喘、呼吸急促,吐出混濁的痰液。
-
藥材:皂莢(刮去皮,用酥油烤過,八兩)。
-
製法: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丸子,像梧桐子大小;或者用棗肉做成丸子,像綠豆大小。每次服用數丸,用棗膏湯送服。
-
(十三)葶藶大棗瀉肺湯:治療肺癰,喘氣嚴重到無法躺臥,胸口脹滿,全身和臉部浮腫,鼻塞、流清鼻涕,聞不到氣味,咳嗽、氣喘、呼吸困難,以及支飲(胸腔積液)導致呼吸不暢。
-
藥材:葶藶、大棗。
-
用法:先服用一劑小青龍湯,接著服用這個方子,服藥後會吐出膿血。忌食鹽、醬油等物。
-
(十四)葶藶薏苡瀉肺湯:治療肺癰初期潰爛,吐出膿血。
-
藥材:葶藶(用酒炒過磨成粉,八分)、薏苡仁(五錢)、貝母(去心,一錢六分)、甘草節(一錢五分)、陳皮(一錢二分)、黃耆(用酒拌過,不要炒)、桔梗、忍冬、白芨(各一錢)、生薑(一片)。
-
用法:用水煎服,飯後慢慢服用。初期可以去掉黃耆、白芨,加入防風;潰爛後膿液排盡加入人參;如果潰爛很久都沒有好,去掉葶藶加入合歡皮。
-
(十五)排膿散:治療體內癰腫,膿從大便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