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要略》~ 第六章·咳嗽論治 (10)
第六章·咳嗽論治 (10)
1. 第四節·雜證咳嗽
甲、概況
雜證咳嗽,咳嗽之屬於內外因相雜者。有因哺乳及飲食不慎,誤嗆氣管,氣管受傷,以致發為咳嗽者;有因糖醋衝犯,鹹酸過食,或風寒束其外,痰涎塞其內,以致成為哮證者;有因火邪郁肺,痰不得豁,以致發為乾咳者;有因外邪不解,肺氣不降,以致成為肺脹,胸高喘咳者;有因感受風寒,未經發越,停留肺中,蘊發為熱,或濕熱痰涎垢膩,充塞肺竅,以致成為肺癰,咳吐膿血者。
大致不越此數端,惟內外因相雜之咳嗽,其病證之重,雖不如虛損咳嗽之甚,然原因複雜,究較單屬外感者為難治。故哮證一成,往往終身不除,一遇風寒,即便發作;而肺脹肺癰,雖經治愈,亦往往有遺留之恙。故均號稱多變之病證,醫者所宜深切注意者也。
乙、治法
小兒哺乳誤嗆氣管以致咳嗽者,必乳汁過多,不及吞嚥所致。哺乳時宜手按乳房,毋使直注而下,不必服藥,咳嗽自可漸已,如為鄭重計,可略進甘桔湯,或射干消毒飲之類。飲食不慎,誤嗆氣管,以致氣管受傷,作咳不止者,宜清潤之,用射干消毒飲去玄參、荊芥,加蜜炙款冬花、蜜炙冬桑葉、蜜炙枇杷葉之屬。
重者喉間作水雞之聲,氣道不利,呼吸困難,是為哮證,治宜降其痰而肅清其氣道,不可過涼,恐風邪難解,不可過熱,恐痰火易升。遇厚味而發者,用清金丹;遇風寒而發者,用蘇子飲;哮而上氣喘急,夜不能臥,用阿膠、馬兜鈴、甘草、半夏、杏仁、人參、桑白皮煎湯服;寒熱夾雜之哮,先用麻黃、杏仁、蘇子、前胡以豁其痰,再用降氣之品,或用越婢加半夏湯治之;胸有停水而哮,酌用十棗湯以行其水;風痰驟升而哮,酌用千緡導痰湯以疏其痰。凡哮之通治方用千金湯最妥。
若汗出如油,氣息上奔,出多入少者是謂之喘,其證與哮蓋迥不相同也。乾咳者,火邪郁肺,痰不得出,宜先用桔梗、柴胡以開提肺氣,再用生地、玉竹、甜杏仁、白蜜之類以潤之,或用逍遙散加苦桔梗以開之。肺脹者,外邪不解,喘咳脹悶,其人上氣目如脫狀,宜越婢加半夏湯,心下有水,小青龍加石膏湯主之。痰夾瘀血,阻礙氣機者,酌加當歸、赤芍、丹皮、桃仁之類以行其血。
肺癰者,初作口中辟辟燥咳,胸中隱隱痛,宜服犀黃丸,或用薏苡仁、淡芩、絲瓜、甘草、川貝、赤芍、栝蔞仁、桔梗、陳皮、升麻、丹皮以消之,或用金匱皂莢丸以瀉之。喘不得臥,面目浮腫者,宜葶藶大棗瀉肺湯。既成之後,咳吐膿血,宜葶藶薏苡瀉肺湯或排膿散。肺癰咳吐膿血不止,其勢危急者,用陳芥菜滷汁沖水飲,或用蕺萊煎湯,打雞蛋食,均效。
肺癰初起,未可斷定,以生大豆試食不覺腥者是,以甘草、桔梗各三錢煎服後,稍安者是,宜趁其未傷而瀉之,自易挽回,若畏其峻而守王道之方,日久肺葉朽爛,膿血傾囊吐出,則為難治矣。又雜證咳嗽,雖顯有餘之象,實為不足之徵,故不問內傷外感,為熱為寒,但以人參保定肺氣,自可無慮。
白話文:
第四節·雜證咳嗽
甲、概況
雜證咳嗽是指咳嗽的原因來自內外多種因素混合造成的。例如,嬰兒哺乳時嗆到,導致氣管受損而咳嗽;或因飲食不當,例如吃太多甜酸或鹹的食物,或外感風寒,內有痰涎阻塞,導致哮喘;或因肺部有火邪鬱結,痰液無法排出,引起乾咳;或因外邪未解,肺氣下降功能失調,導致肺脹,胸部憋悶喘咳;或因感受風寒,未及時治療,停留在肺部化熱,或濕熱痰液堵塞肺部,形成肺癰,咳嗽並吐出膿血。
大致上咳嗽的成因不外乎這些情況。但內外因混合的咳嗽,雖然病情嚴重程度不如虛損性咳嗽,但由於病因複雜,治療難度比單純的外感咳嗽大得多。因此,哮喘一旦形成,往往終身難癒,一遇風寒就會發作;而肺脹和肺癰即使治癒,也常常會留下後遺症。所以,雜證咳嗽都被認為是病情多變的疾病,醫生必須高度重視。
乙、治法
小兒哺乳時嗆到氣管導致咳嗽,大多是母乳太多,嬰兒來不及吞嚥造成的。哺乳時應用手托住乳房,避免乳汁直接流入氣管,通常不需要服藥,咳嗽就能慢慢好轉。如果想更謹慎些,可以少量服用甘桔湯或射干消毒飲。飲食不慎嗆到氣管造成氣管受損,咳嗽不止的,應該用清潤的藥物,可用射干消毒飲去玄參、荊芥,再加入蜜炙款冬花、蜜炙冬桑葉、蜜炙枇杷葉等。
病情嚴重時,喉嚨會發出像水雞一樣的聲音,氣道不通暢,呼吸困難,這是哮喘,治療應以化痰、疏通氣道為原則,不可過於寒涼,以免風邪難以消除;也不可過於溫熱,以免痰火上升。如果因食用厚味食物而發病,可用清金丹;如果因風寒而發病,可用蘇子飲;哮喘伴隨氣喘吁急,夜不能寐者,可用阿膠、馬兜鈴、甘草、半夏、杏仁、人參、桑白皮煎湯服用;寒熱夾雜的哮喘,先用麻黃、杏仁、蘇子、前胡化痰,再用降氣的藥物,或用越婢加半夏湯治療;胸腔積水而致哮喘,可酌情使用十棗湯利水;風痰驟然上升而致哮喘,可酌情使用千金導痰湯疏通痰液。各種哮喘的通治方劑中,千金湯最為合適。
如果汗出如油,呼吸急促,吸氣多於呼氣,這是喘證,其症狀與哮喘大不相同。乾咳是肺部火邪鬱結,痰液無法排出所致,應先用桔梗、柴胡疏通肺氣,再用生地、玉竹、甜杏仁、蜂蜜等滋潤肺部,或用逍遙散加苦桔梗疏通肺氣。肺脹是外邪未解,伴有喘咳、胸悶,患者氣喘吁吁,眼睛好像要突出一樣,可用越婢加半夏湯治療;心下有水,可用小青龍加石膏湯治療;痰中有瘀血阻塞氣機的,可酌情加入當歸、赤芍、丹皮、桃仁等活血化瘀藥物。
肺癰初期,會出現乾咳、胸痛,應服用犀黃丸,或用薏苡仁、黃芩、絲瓜、甘草、川貝、赤芍、栝蔞仁、桔梗、陳皮、升麻、丹皮等藥物消腫散結,或用金匱皂莢丸瀉熱;喘息不能平臥,面部浮腫的,可用葶藶大棗瀉肺湯;肺癰形成後,咳嗽並吐出膿血,可用葶藶薏苡瀉肺湯或排膿散。肺癰咳嗽吐膿血不止,病情危急的,可用芥菜滷汁沖水飲用,或用魚腥草煎湯,加雞蛋一起食用,都有效。
肺癰初期,病情還不能確定,可用生大豆試驗,如果吃後不覺得有腥味,或服用甘草、桔梗煎劑後症狀略微緩解,就應及早治療,以免延誤病情。如果害怕藥力峻猛,而採用溫和的治療方法,時間久了,肺葉就會腐爛,膿血大量湧出,就難以治療了。此外,雜證咳嗽雖然表面上症狀較為明顯,但實際上是身體虛弱的表現,因此不論是內傷或外感,是寒是熱,都應該用人參來益氣扶正,就能避免後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