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要略》~ 第六章·咳嗽論治 (6)

回本書目錄

第六章·咳嗽論治 (6)

1. 第三節·內傷咳嗽

又虛損咳嗽,痰未必多,所患者在飲食之精華,不為養身之用,徒為成痰之源,所患者在痰雖少而易滯不易行,所患者在痰之到處乘虛以釀病,故虛損咳嗽之為病,常面色不華,身體瘦怯,咳嗽反不如外感之甚,亦不如痰多之劇,咯痰亦少,往往數咳而一吐,或清晨入晚,略有咳嗽,或低咳數聲,或乾咳無痰,此津液煎熬所成,蓋與其他咳嗽迥異者也。此時欲攻盡其痰,不啻攻盡其津液,故治法宜補養脾胃以絕其生痰之源。

而痰之已成者,仍宜廓而清之以養肺,庶兒生生之氣日長,病可由漸而退也。虛損咳嗽之輕者,飲食尚可,瘦削不甚,略有寒熱,未至脾胃俱傷者,治之尚易,更進則飲食減退,虛熱時潮,大便不實,為肺病日進,脾胃俱傷,治之較難。重者潮熱似有似無,火升面頰微紅,胃口全敗,思食而不能納,大便溏瀉,手足軟弱,一舉動則喘而汗出,是肺氣將竭,脾胃俱敗,虛火妄動,元陽無根,多為不治之證矣。昔有肺損、肺癆、肺痿諸名,在小兒為童癆,其實皆虛損咳嗽之一類也。

至於咳血一症,壯實之人,恆亦有之,未必即為虛損,而虛損咳嗽,亦有至死不咳血者,故未可以一概論。若咳血因肺體受創,病邪易侵,及精神恐怖,營養減退,轉為虛損為較易,固事理之所應有,則證治當亦相同,而可附論於此也。

乙、治法

虛損咳嗽之初步,常因肺胃失其清肅,以致熏蒸成熱,熱傷肺陰,以致燥痰結肺,咳吐不爽,治宜川貝、知母、麥冬、款冬、天花粉、馬兜鈴之屬以養肺清熱。腸胃有積,則宜白朮、木香、陳皮、神麯之類以行氣化積,忌用麥芽、萊菔等耗氣消導之品。其夾外感者,若標急(外邪重)而本緩(虛損淺),則宜就其標治之(惟忌攻下以傷腸胃)。用藥精審者,恆有標病已而本病亦驟愈者。

若本急(虛損重)而標緩(外邪輕),則宜就其本治之,或略顧其標,或竟不必顧其標,此為虛中挾實之治法。迨虛損病進,則肺陰益損,內熱蒸動,每潮熱一次,恆數日始已,潮熱一次則病進一次,斯時治之合度,可使其潮熱一次,則病減一次,蓋不進則退,理有固然,宜用滋陰清化湯、保和湯、滋陰保肺湯之屬。

凡潮熱熱勢甚者其病淺,熱勢微而永不能清者其病深,蓋一則正氣尚未大耗,而一則正氣已屬衰微也。乾咳無痰者,宜瓊玉膏清之,或本事鱉甲丸加味以補之(火邪郁肺,亦有乾咳,不屬於虛損咳嗽一類)。又此證出入之關鍵,恆在於脾胃之能否鼓舞其正氣,倘大便實者,多為可治,倘大便溏薄,多有變端。

故虛損之咳嗽,雖發熱之時,宜用川貝、知母、麥冬、生地、地骨皮之屬,而一遇便溏,即當用扶胃保脾之品加而進之,或竟乘其未溏之前,即用之以預為之防者,否則脾陽一敗,腎氣下竭,更將難於措施,是在臨證之隨機,用保肺扶脾湯治之最妥。

白話文:

虛弱引起的咳嗽,痰不一定多,主要問題在於飲食的精華沒有被身體利用,反而變成痰的來源。患者的痰雖然少,卻不容易排出,容易滯留在體內,而且痰會趁身體虛弱時侵犯各處,引發其他疾病。所以虛弱引起的咳嗽,患者常常面色不好,身體消瘦虛弱,咳嗽的程度反而不如外感引起的咳嗽嚴重,也不像痰多的咳嗽那樣劇烈,咳出的痰也少,常常是咳幾聲才吐出一點痰,或者清晨或傍晚稍微咳嗽,或是低聲咳幾聲,或是乾咳無痰。這是因為津液被煎熬所造成的,和其他類型的咳嗽有很大的不同。這時如果想把痰全部清除,就像要清除身體的津液一樣,所以治療方法應該補養脾胃,從根本上斷絕痰的產生。

對於已經形成的痰,也要疏通並清除,以滋養肺部,使身體的生氣逐漸增長,疾病就能慢慢好轉。虛弱咳嗽較輕的,飲食還可以,身體沒有很消瘦,稍微有點怕冷發熱,還沒有到脾胃都受損的地步,治療起來比較容易。如果病情加重,會出現飲食減少,虛熱反覆發作,大便不成形,這是肺病日益加重,脾胃都受損的表現,治療起來就比較困難。病情嚴重的,潮熱時有時無,臉頰會因虛火上升而微微發紅,胃口完全喪失,想吃卻吃不下,大便稀溏,手腳無力,稍微活動一下就會喘氣出汗。這表示肺氣快要耗盡,脾胃已經衰敗,虛火妄動,元陽沒有根基,多半是不治之症。以前有所謂的肺損、肺癆、肺痿等病名,在小孩身上稱為童癆,其實都屬於虛弱咳嗽的範疇。

至於咳血這種情況,身體強壯的人也可能出現,不一定就是虛弱引起的。而虛弱咳嗽的患者,也有到死都不咳血的。所以不能一概而論。如果咳血是因為肺部受到損傷,容易被病邪侵襲,加上精神緊張恐懼、營養不良等因素,就比較容易轉為虛弱。這是事物發展的規律,治療上應該與虛弱咳嗽的原則相同。

治療方法:

虛弱咳嗽的初期,常常是因為肺和胃失去清肅的功能,導致熱氣蒸騰,熱氣會傷害肺陰,使燥痰結聚在肺部,導致咳嗽不爽。治療上應該使用川貝、知母、麥冬、款冬、天花粉、馬兜鈴等藥材來滋養肺部、清除熱氣。如果腸胃有積食,則應該用白朮、木香、陳皮、神麯等藥材來行氣化積,要避免使用麥芽、萊菔等會消耗氣力的藥材。如果虛弱咳嗽同時夾雜外感,若是外感症狀嚴重而虛弱症狀較輕微,則應該先治療外感(但要避免使用瀉藥,以免傷害腸胃)。用藥精確的人,常常會出現外感症狀消除後,虛弱的症狀也跟著好轉的情況。

如果虛弱的症狀嚴重而外感症狀較輕微,則應該先治療虛弱的症狀,或者稍微兼顧外感症狀,甚至可以不用管外感症狀,這是虛中挾實的治療方法。等到虛弱咳嗽的情況加重,則會造成肺陰更加虧損,體內熱氣蒸騰,每次潮熱都會持續數日才消退。每次潮熱都表示病情加重一次。這時候如果治療得當,可以使潮熱一次,病情就減輕一次。因為病情不是進步就是退步,這是必然的道理。應該使用滋陰清化湯、保和湯、滋陰保肺湯等方劑來治療。

凡是潮熱明顯的,表示病情比較輕,而潮熱微弱且一直無法清除的,表示病情比較深重。因為前者表示正氣還沒有大量消耗,而後者則表示正氣已經衰弱。乾咳無痰的,可以用瓊玉膏來清熱,或使用本事鱉甲丸加味來補養身體(火邪鬱結在肺部也會引起乾咳,但不屬於虛弱咳嗽的範疇)。這個證型的關鍵在於脾胃能否鼓舞正氣,如果大便成形,大多可以治好,如果大便稀溏,則表示病情可能會有變化。

所以治療虛弱咳嗽,即使在發熱的時候,也應該使用川貝、知母、麥冬、生地、地骨皮等藥材,但是只要一出現大便稀溏,就應該使用扶助脾胃的藥材來加強治療,或者在還沒有出現大便稀溏之前,就先用這些藥材來預防。否則脾陽一旦衰敗,腎氣也會跟著衰竭,到時候就更難處理了。所以應該根據臨床情況隨機應變,使用保肺扶脾湯治療最為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