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幼心書》~ 吳序 (1)
吳序 (1)
1. 吳序
人得天地生物之心以為心,則當視天地萬物為一體,癢疴疾痛,舉切吾身,仁者事也。先儒謂醫家以手足痿痹為不仁,斯言善狀仁字,蓋手足痹則氣脈不相通,痛癢無所覺,心之生道息矣,烏得仁?況醫家之於嬰孩,語言未足辨,脈理未足憑,必能以心體之,然後可以察其癢痛疴疾之所在。
白話文:
人體之心是天地萬物的核心,因此我們應該視天地萬物為一體。仁者視他人之病痛為己痛,所以醫家以手足麻痺為不仁,這句話很好地說明瞭仁的含義。手足麻痺則氣血不通,疼痛麻癢無所感覺,心的生命活動也就停止了,又怎麼能有仁愛之心呢?況且醫家面對嬰孩,語言表達還不完全,脈象不明顯,必須用心體會,才能察知他們的疾病所在。
非有志於仁者,其能若是乎?烝西曾君德顯,儒而為醫,幼從鄉先生李月山,固已得儒學於心授,長從世醫劉氏,又能得醫學於心傳,精讀醫經,詳味藥性,參前輩之奧議,伸自己之獨見,有求必應,不倦於貧,集其平時論證與方,名曰《活幼心書》。將與同志共之。夫作書以述其心之所用,而且克廣其傳,亦庶乎仁者之用心矣。
白話文:
如果沒有仁慈之心,怎麼能做到這樣呢?西曾君德顯,天性仁厚,而且是一位儒雅的醫生。從小跟隨鄉先生李月山學習,已經充分掌握儒家學說與哲理。成年後隨世醫劉氏學習,懂得醫學理論和診斷技巧。從醫多年,潛心閱讀醫經,詳細品味藥性,將前輩的精妙理論結合獨到的見解,遇到求醫者總是熱心診治,即使遇到貧困的病人也不厭倦。因此收集了自己平時論證和處方的案例,取名為《活幼心書》。這本書將與志同道合的人分享,寫書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理念,並將其廣泛傳播,這纔是仁慈之人的用心啊!
嘗觀其書,則審證施劑,信有異乎人者。五苓散在諸家止用之解傷寒溫濕暑毒霍亂,而德顯於驚風痰搐瘡疹等疾,通四時而用之,前同知衡州府事胡省齋因其子驚風得愈,問之曰:五苓散何以愈斯疾乎?德顯曰:此劑內用茯苓,可以安此心之神。用澤瀉導小便,小腸利而心氣通。
白話文:
我曾經閱讀過他的著作,發現他對症狀的診斷和用藥,確實與眾不同。五苓散在其他醫家手中,只被用來治療傷寒、溫熱、暑毒、霍亂,但他卻能用它來治療驚風、痰搐、瘡疹等疾病,而且一年四季都能用。以前衡州府同知胡省齋因為兒子得了驚風,在他治癒後,問他說:「五苓散為什麼能治癒這種疾病呢?」他回答說:「這個方劑中使用了茯苓,可以安撫心神。使用了澤瀉來通利小便,小腸通暢,心氣也就通暢了。」
木得桂而枯,足能抑肝之氣,而風自止,所以能療驚風。施之他證,亦皆有說。省齋深然之,此其善用五苓散也。小兒驚風搐掣,醫者視為一病,輒以金石腦麝蜈蠶蛇蠍等劑投之,非徒無益,反激他證。德顯則謂有因驚風而搐者,有因氣鬱而搐者。驚屬心,風屬肝,而鬱於氣者亦有搐。
白話文:
桂枝被除掉而枯死,它能抑制肝氣,所以風病自然就停止了,因此能治療驚風。推廣到其他的證候,也都有一定的道理。省齋對此非常認同,這證明他很擅長使用五苓散。小兒驚風抽搐,醫生把它當作一種病,常常用金石腦麝蜈蠶蛇蠍等藥物治療,不僅沒有好處,反而會引發其他的病症。德顯認為,有的是因為驚風而抽搐,有的是因為肝氣鬱結而抽搐。驚屬心,風屬肝,肝氣鬱結也會抽搐。
陳氏所謂蓄氣而成搐者是也,但未著其方。余於驚風則隨證施治,若氣鬱而搐者,則用寬氣飲治之,只以枳殼枳實為主。嘗因患搐者,倉卒求藥,教服鋪家枳殼散,而搐亦止。病者深感之,此又治搐之特見也,其他緊證,俱能究心,用藥之奇,成效之速,有未易縷述者,寄寓予家將十年。二孫藉其調護,每識證於微渺,制疾於萌芽。
白話文:
陳氏所說的「蓄積氣而導致抽搐」,是正確的,但是他沒有提到治療方法。我治療驚風,會根據症狀施以不同的治療,如果抽搐是因為氣鬱而引起的,就使用寬氣飲來治療,主要成分是枳殼和枳實。曾經有位抽搐的患者,倉促之下找我求藥,我教他服用藥鋪的枳殼散,抽搐的症狀就停止了。病人對此非常感激,這也是我治療抽搐的獨特之處。其他危急的證狀,我也都能用心研究,用藥奇特,療效迅速,難以一一詳述。寄住在我が家中已經將近十年了。我的兩個孫子承蒙他的照顧,常常能在症狀微小之時就發現,把疾病扼殺在萌芽狀態。
其用心之溥,非特於吾輩為然。蓋其篤志於仁,重義輕利,亦自讀書中來,非可以庸俗例視也。讀其方論,因敘數語於篇端,識者倘察予言,必有知其用心者。
元貞乙未上巳日前太學篤信齋進士吳剛中謹書
白話文:
他對同行的用心深廣,不只對我們如此,因為他立志修養仁德,重視道義而輕視利益,也是因為讀書而來的,不可以平常庸俗的例子來衡量他,讀了他的藥方議論,所以寫這些話在篇的前面,有見識的人如果明白我的話,一定會有人能體會到他用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