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幼心書》~ 和序
和序
1. 和序
醫家惟小兒科為尤難。蓋自其能言而被病者,猶可以問而知之,而其未能言者,不可以問而知也。《史》言扁鵲入咸陽,為小兒醫,然鵲之書多不傳其言。有曰: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聖,鵲之術固不在於書歟。信斯言也!惟鵲為可也。夫醫不可以無書也,太倉公乃亦以醫者意耳,不肯為書,使倉公者常有於世焉,雖無書可也,如倉公之不常有。何哉?且吾聞學醫者,與學儒無異。
儒者求聖賢之心法,以有聖賢之書存焉耳。醫無其書,則軒岐之心法泯焉而不傳久矣。又何由而學之?故醫書之浩衍,與儒書相埒,殆又過之。然板行於天下,人得而有之者,往往大方脈之書為多,彼為小兒者,每以專科自名,或私得一方,即祖父子孫相傳,世享其利,他人萬金不顧授也。
其肯與天下後世公共之哉?育溪曾君,用儒攻醫,得戴劉二家之傳,自少至老,凡活人之幼者,枚數不知幾何人。在證處方,皆超然眾醫之表,乃以得之師傳者,廣粹精核,為活幼心書一編。既成不以私其家,將以公之天下後世,使為其術者,無學醫廢人之患。凡人之幼,皆有成人之望焉,厚哉育溪之用心也,人孰無此心哉?皆能以育溪之心為心則善矣。
雖然,書本陳言,心須活法,或徒泥其書而不善用,譬之兵家,不知合變,膠柱而調瑟焉,吾未見其可也。昔臨安李立之者,以小兒科擅名一時。有嬰兒忽病喑,求治之,立之令人乘高撲之地下,以一衾盛之,兒不覺大驚,遂發聲能言。問之。曰:此乳搐心也,非藥所能療。
此活法之說也,因附著之。
泰定丁卯閏九月朔中議大夫前同知海北海南道宣慰使司事副都元帥和尼赤序
白話文:
醫學之中,小兒科尤其困難。因為能說話的孩子,生病了還可以問他來了解情況,但還不能說話的孩子,就沒辦法用問的來了解了。《史記》說扁鵲到咸陽,當了小兒科醫生,但扁鵲的醫書大多沒有流傳下來。有人說:「光看就能知道病情的叫作『神』,聽就能知道病情的叫作『聖』」,扁鵲的醫術難道不是靠書本學習的嗎?如果相信這句話,那只有扁鵲才做得到。醫生不能沒有醫書,太倉公也只是憑藉自己的醫學經驗,不肯寫書,如果像太倉公這樣的人一直都在世上,那即使沒有醫書也沒關係,但像太倉公這樣的人並非常有,為什麼呢?而且我聽說學醫和學儒其實沒有差別。
讀書人追求聖賢的思想精髓,是因為有聖賢的書籍流傳下來。如果醫學沒有醫書,那麼黃帝和岐伯的醫學思想就會消失而無法流傳。那又要如何學習呢?所以醫學書籍的數量和儒家經典一樣多,甚至更多。但是市面上流通的醫書,往往以內科的書籍居多,那些專門研究小兒科的醫生,常常把小兒科視為獨門學問,或私藏一個秘方,就祖父子孫代代相傳,獨享其利益,其他人就算花再多錢也不肯傳授。
他們又怎麼肯把這些醫術公開給天下後世的人呢?育溪曾先生,以讀書人的精神來研究醫學,得到戴、劉兩家的醫學傳承,從年輕到老,救活的幼兒不計其數。他在診斷病情和開藥方方面,都超越了其他醫生,他將從老師那裡學到的醫術,廣泛精粹地整理歸納,寫成了一本《活幼心書》。這本書完成後,他不藏私,決定公開給天下後世,讓學習醫術的人,不會有因為學不到醫術而害人的憂慮。所有幼小的生命,都有長大成人的希望,育溪先生的用心真是太偉大了,有誰沒有這種想法呢?如果每個人都能像育溪先生一樣用心,那就太好了。
雖然如此,書本上的內容畢竟是前人的經驗,運用時心態必須靈活。如果只是死記硬背書本上的內容,而不能靈活運用,就像兵法一樣,不懂得根據情況變化,就像膠柱鼓瑟一樣,我認為這樣是不行的。以前臨安有個叫李立之的醫生,以擅長小兒科而聞名一時。有個嬰兒突然生病說不出話,前去求診。李立之讓人把嬰兒抱到高處,然後摔到地上,用被子接住,嬰兒因為受到驚嚇,就發出聲音說話了。問他原因,他說:「這是因為乳食積滯所導致的心慌,不是藥物可以治療的。」
這是靈活運用醫術的例子,因此附在文章後面說明。
泰定丁卯閏九月一日 中議大夫 前同知海北海南道宣慰使司事 副都元帥 和尼赤 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