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士禰

《嬰兒論》~ 辨瘡疹脈症並治第四 (3)

回本書目錄

辨瘡疹脈症並治第四 (3)

1. 辨瘡疹脈症並治第四

薄荷煎方

薄荷(一兩),防風(一兩),石膏(一兩研),枳椇子(一兩搗如泥),白糖(三兩)

上五味。以水一斗。先煎薄荷防風。減四升。去滓內三味。再煎如膏。每服彈丸大。兒胎感酒毒。鼻紅。若紫而瘡。名齄鼻。宜枳椇子膏主之。

枳椇子膏方

枳椇子(二兩去核),石膏(一兩燒),蜂蜜(八錢)

上三味。內臼中。搗為膏。每服彈丸大。以白湯服之。鼻內瘜肉。此為鼻痔。宜砭惡血去其重勢也。九竅蝕瘡。隨月盈虛起伏者。名曰月蝕瘡。宜五香連翹湯主之。

五香連翹湯方

麻黃(三分),射干(三分),枳實(五分),大黃(三分),連翹(三分),雞舌香(二分),沉香(三分),木香(二分),薰陸香(二分),麝香(一分)

上十味。以水二升。煮九味。取一升。去滓內麝香。攪調。分溫服。鼻蝕瘡熱燥。意欲濕者。名曰鼻䘌。即鼻疳也。熊膽膏敷之。

熊膽膏方

熊膽(一錢),燕脂(二分),蜂蜜(五分)

上三味調和。以重湯。微溫敷。日五六次。病人結核。如梅實狀。名曰瘰癧。如馬刀蛤。名曰馬刀瘡。發頸若胸脅。即氣腫也。夏枯草膏主之。

夏枯草膏方

夏枯草(一斤)

上一味。以酒二斗。煮取一斗。去滓內膠飴八兩。以文火。再煮攪調。每服彈丸大。瘰癧馬刀。無膿者是也。灸瘡頭。若肩髃肘髎俱主之。瘡頭隔蒜而灸之也。兒體腫結。有膿者為胎毒。無膿者痰核也。結核家。須食海菜。常食則經久。當自愈也。發熱惡寒。頭面暴腫。其脈緊數者。宜葛根加荊防湯。

葛根加荊防湯方

葛根(五分),芍藥(五分),甘草(二分),桂枝(二分),荊芥(三分),防風(三分),生薑(二分),大棗(二枚)

上八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頸項強痛。難顧薲者。法以纊。厚纏其頸。服葛根湯。以酣睡。濈濈汗出而瘥。頭面腫起。焮熱煩痛。脈洪數。此為風毒所致。名曰頭瘟。宜消毒飲主之。面傍。厖腫熱痛者。為蝦蟆瘟也。頭瘟耳鳴如海響。名曰雷頭風。若從頤頷硬腫。

食飲難通者。名曰鸕鷀瘟。難治也。問曰。有喉痹。有乳蛾。有纏喉。有走馬喉。其狀如何。答曰。乳蛾者。以形之謂也。纏喉者。以病劇之名也。走馬者。以病急之謂也。喉痹者。為總名。此皆為陰陽鬱塞所致。宜桔梗湯主之。

桔梗湯方

桔梗(一錢),甘草(三分)

上二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兒喉腫。若帝鍾風。宜射干麻黃湯主之。

射干麻黃湯方

射干(一錢),麻黃(五分),狼牙(五分),牛房子(五分),甘草(二分)

上五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喉嚨即懸癰也。腫者帝鍾風也。喉風者刺而愈。帝鍾風不可刺也。兒喉塞發熱。肩息痰響。啼聲吃吃者。名曰纏喉風。兒暴卒喉腫。發熱反張欲死者。名曰走馬喉也。諸喉風腫痛。食飲不能者。宜急刺取血也。風毒嗌窒。若胃熱熏灼。上焦怫鬱。口爛食斷也。春霞丹主之。

白話文:

薄荷煎劑

用薄荷一兩、防風一兩、研磨過的石膏一兩、搗成泥狀的枳椇子一兩,加上白糖三兩。

將以上五種藥材,加水一斗(古代容量單位,約合現今十升),先煎煮薄荷和防風,煮到剩下四升時,去除藥渣,再加入石膏、枳椇子泥和白糖,繼續煎煮成膏狀。每次服用如彈丸大小的量。如果嬰兒因為母體懷孕時飲酒而受到酒毒影響,導致鼻子發紅,甚至出現紫色瘡瘍,這種情況叫做「酒糟鼻」,可以用枳椇子膏來治療。

枳椇子膏

使用去核的枳椇子二兩、燒過的石膏一兩,加上蜂蜜八錢。

將以上三味藥材放入臼中,搗成膏狀。每次服用如彈丸大小的量,用溫開水送服。如果鼻腔內長出息肉,這稱為「鼻痔」,可以用針刺放血的方式來減輕病情。如果身體各處的孔竅(如眼、耳、口、鼻等)長出潰爛的瘡瘍,而且隨著月亮的盈虧而起伏,這種情況稱為「月蝕瘡」,可以用五香連翹湯來治療。

五香連翹湯

使用麻黃三分、射干三分、枳實五分、大黃三分、連翹三分、雞舌香二分、沉香三分、木香二分、薰陸香二分,再加上麝香一分。

將以上十味藥材,用水二升(古代容量單位,約合現今兩升),先煮前面九味藥材,煮到剩下一升時,去除藥渣,再加入麝香,攪拌均勻。分次溫服。如果鼻子的潰爛處發熱乾燥,但卻又想保持濕潤,這種情況稱為「鼻䘌」,也就是鼻疳,可以用熊膽膏來塗敷。

熊膽膏

使用熊膽一錢、燕脂二分、蜂蜜五分。

將以上三味藥材調和均勻,隔水加熱微溫,然後敷在患處,每天塗敷五六次。如果病人身上長出結核,形狀像梅子,這稱為「瘰癧」,如果結核形狀像馬刀和蛤蜊,則稱為「馬刀瘡」。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在頸部、胸部或肋部,則表示有氣腫。可以使用夏枯草膏來治療。

夏枯草膏

使用夏枯草一斤。

將夏枯草加酒二斗(古代容量單位,約合現今二十升)煮,煮到剩下一斗時,去除藥渣,再加入膠飴八兩,用小火繼續煮,並且攪拌均勻。每次服用如彈丸大小的量。瘰癧和馬刀瘡如果沒有化膿,就屬於這種情況。可以在瘡頭進行艾灸,也可以在肩髃穴、肘髎穴進行艾灸。艾灸時,需要在瘡頭隔著蒜片進行。如果嬰兒身體出現腫塊,有膿的是胎毒,沒有膿的是痰核。有結核的人,應該食用海菜,經常食用就會慢慢痊癒。如果發熱惡寒、頭面部突然腫脹,而且脈搏呈現緊數的狀態,可以用葛根加荊防湯來治療。

葛根加荊防湯

使用葛根五分、芍藥五分、甘草二分、桂枝二分、荊芥三分、防風三分、生薑二分、大棗二枚。

將以上八味藥材,加水二升(古代容量單位,約合現今兩升)煮,煮到剩下一升時,去除藥渣,分次溫服。如果頸項僵硬疼痛,難以轉頭,可以用棉絮厚厚地纏繞頸部,然後服用葛根湯,使其安睡,大量出汗後就會痊癒。如果頭面部腫脹,紅熱疼痛,脈象洪大而快,這是風毒引起的,稱為「頭瘟」,可以用消毒飲來治療。面部兩旁出現腫脹,發熱疼痛,這是「蝦蟆瘟」。如果頭瘟伴隨耳鳴,聲音像海浪,則稱為「雷頭風」。如果頭瘟從下巴和下頜開始腫脹,導致進食困難,則稱為「鸕鷀瘟」,這種情況比較難治療。有人問:什麼是喉痹、乳蛾、纏喉、走馬喉?它們的症狀如何?回答說:乳蛾是根據它的形狀來命名的。纏喉是根據病情嚴重程度來命名的。走馬喉是根據病情緊急程度來命名的。喉痹是一個總稱,這些都是由於陰陽之氣鬱結不通造成的,可以用桔梗湯來治療。

桔梗湯

使用桔梗一錢、甘草三分。

將以上二味藥材,加水一升(古代容量單位,約合現今一升)煮,煮到剩下七合(古代容量單位,約合現今零點七升)時,去除藥渣,分次溫服。如果嬰兒喉嚨腫脹,或是帝鍾風,可以用射干麻黃湯來治療。

射干麻黃湯

使用射干一錢、麻黃五分、狼牙五分、牛房子五分、甘草二分。

將以上五味藥材,加水一升(古代容量單位,約合現今一升)煮,煮到剩下七合(古代容量單位,約合現今零點七升)時,去除藥渣,分次溫服。喉嚨腫脹即是懸癰,腫脹厲害者就是帝鍾風。喉風可以針刺治療,帝鍾風不可以針刺。如果嬰兒喉嚨堵塞、發熱、呼吸急促、痰聲很響、啼哭時聲音吃力,稱為「纏喉風」。如果嬰兒突然喉嚨腫脹,發熱並且身體反張,情況危急,則稱為「走馬喉」。各種喉風腫痛,導致無法進食,應該立即針刺放血。如果風毒導致咽喉堵塞,或者胃熱上炎,導致上焦氣機鬱悶,出現口瘡、無法進食的情況,可以使用春霞丹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