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切要》~ 頭部門 (2)
頭部門 (2)
1. 頭部門
耳根紅腫,
南星,花粉,白芷,赤芍,薑黃(各一錢),青黛,牙皂(各五分)
上為末,雞蛋調勻,敷之。
一方石灰水調桐油各半敷之。
繡耳瘡,
掃粉,海螵蛸,黃丹(各一錢),洋片(三分)
上為細末,麻油調之。
口生熱瘡,
洋參(一錢),硼砂(七分),秋石(五分),為細末吹之。
一方新鮮鵝屎布包,濾水搽之。
一方陀僧為末,調醋搽足心內,亦效。
牙疳,
枯礬(五分),冰片(二分),寸香(五釐),研末抹患處三次即愈。
六仙散,治小兒大人走馬牙疳。
青黛,黃柏,蘇荷(各五分),人中白,兒茶(各一錢),洋片(一分)
上研細末,先用青布洗去白膜,方用蘆管吹於患處立效。
牙床腫痛,
花粉,石膏,生地,連翹,蘇荷,甘草,黃芩,西風(各一錢),水煎服。
牙痛,
生地,石膏,防風,丹皮,蒺藜,荊芥(各二錢),水煎服。
舌痛,
茯苓,麥冬去心,連翹,梔子,黃芩,澤瀉,甘草(各一錢),水煎服。
喉痛,
桔梗,甘草,玄參,牛膝,西風,僵蟲,水煎服。
喉生雙蛾,
牛黃(一釐),寸香(一釐),熊膽(一釐),枯礬(三釐),細末吹之。
一方土牛膝煎水服之。一方白礬、皂角刺燒灰,細末吹之。
一方鵝之喉管燒灰吹之。一方人之指甲刮灰吹之,破即愈。
一方青魚膽綠豆粉浸干,加洋片細末吹之。
一方燕窩土,雄黃(另研),雞拍翅,鳳尾草(各等分),共搗爛,酒醋調敷於喉外兩旁,其效如神。
咽喉腫痛,
射干根,山豆根,細末吹之。
天蛇頭,生指頭上起一白泡,或生指甲旁,俗名指邊風,痛不可忍,速用明雄一錢,細末,入豬苦膽中,套入指上,絲線紮緊。
一方蟾酥五分、寸香五分、明雄一錢、熊膽二分。共為細末,調蛋清敷之。
白話文:
耳根紅腫:
用南星、花粉、白芷、赤芍、薑黃(各一錢)、青黛、牙皂(各五分),全部磨成粉末,用雞蛋清調勻,敷在紅腫處。 另一種方法是用石灰水和桐油各一半調勻,敷在紅腫處。
耳朵生瘡(繡耳瘡):
將掃粉、海螵蛸、黃丹(各一錢)、洋片(三分)磨成細末,用麻油調和後塗抹在瘡上。
嘴巴生熱瘡:
用洋參(一錢)、硼砂(七分)、秋石(五分)磨成細末,吹在熱瘡上。 另一種方法是用新鮮的鵝糞用布包起來,擠出水來擦在瘡上。 另一種方法是用陀僧磨成粉末,用醋調和後塗抹在腳心,也有效。
牙齦潰爛(牙疳):
用枯礬(五分)、冰片(二分)、寸香(五釐),磨成粉末,塗抹在患處三次就能好。
六仙散: 治療小孩或大人因牙齦潰爛引起的牙疳。
用青黛、黃柏、蘇荷(各五分)、人中白、兒茶(各一錢)、洋片(一分)磨成細末。先用青布擦洗掉潰爛處的白膜,然後用蘆葦管將藥粉吹在患處,效果迅速。
牙床腫痛:
用花粉、石膏、生地、連翹、蘇荷、甘草、黃芩、西風(各一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牙痛:
用生地、石膏、防風、丹皮、蒺藜、荊芥(各二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舌頭痛:
用茯苓、麥冬(去心)、連翹、梔子、黃芩、澤瀉、甘草(各一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喉嚨痛:
用桔梗、甘草、玄參、牛膝、西風、僵蟲,用水煎煮後服用。
喉嚨生雙蛾(扁桃腺腫大):
用牛黃(一釐)、寸香(一釐)、熊膽(一釐)、枯礬(三釐),磨成細末吹在患處。 另一種方法是用土牛膝煎水服用。 另一種方法是用白礬、皂角刺燒成灰,磨成細末吹在患處。 另一種方法是用鵝的喉管燒成灰吹在患處。 另一種方法是用人的指甲刮成灰吹在患處,破潰後就會好。 另一種方法是用青魚膽汁浸泡綠豆粉,曬乾後加入洋片磨成細末吹在患處。 另一種方法是用燕窩土、雄黃(另磨)、雞拍翅、鳳尾草(各等分)一起搗爛,用酒醋調和後敷在喉嚨外兩側,效果神奇。
咽喉腫痛:
用射干根、山豆根磨成細末吹在患處。
天蛇頭(指甲邊發炎): 手指頭上長出白色小泡,或者指甲旁邊長,俗稱指邊風,疼痛難忍。趕緊用明雄一錢磨成細末,放入豬苦膽中,把手指套進去,用線紮緊。
另一種方法是用蟾酥五分、寸香五分、明雄一錢、熊膽二分,一起磨成細末,用雞蛋清調和後敷在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