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切要》~ 幼科預宜修制應用諸方 (1)
幼科預宜修制應用諸方 (1)
1. 幼科預宜修制應用諸方
消風丸,凡疏通腠理,清解表邪,啟發皮毛,流利經絡,病之初起用之。
白話文:
「消風丸」,凡是疏通腠理,清除表邪,啟發皮毛,流利經絡,在疾病初起階段使用。
蘇荷,羌活,獨活,防風,天麻,荊芥,川芎,南星,細辛(各等分)
白話文:
蘇荷、羌活、獨活、防風、天麻、荊芥、川芎、南星、細辛(各等分)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重一錢一顆,每服一丸,薄荷湯化開服,熱重竹葉湯化服,水疊成丸尤良。
金粟丹,凡開關通竅,下氣利痰,醒昏定痙,一切危急者用之。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細末,和蜂蜜混成小丸,每粒一錢重,每次服一粒,用薄荷湯化開後再服用。如果體熱較重,可以用竹葉湯化服,如果用冷水將藥丸沖服效果更好。
九制膽南星(二兩),天麻(一兩),白附(一兩),全蠍(一兩,去頭足,酒炙曬乾),乳香(一兩),赭石(一兩,火煅、醋淬七次),僵蟲(一兩),赤金箔(五十張),麝香(二分),桃花片(三分)
白話文:
-
九次加工過的南星(兩)
-
天麻(一兩)
-
白附(一兩)
-
全蠍子(一兩,去除頭腳,用酒烤乾)
-
乳香(一兩)
-
赭石(一兩,火烤、醋淬七次)
-
僵蟲(一兩)
-
赤金箔金箔(五十張)
-
麝香(二分)
-
桃花片(三分)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皂子大,金箔為衣,每服一丸,薑湯化開服之。此方比抱龍、金液、保命、至寶、定命等方功強十倍。惟有虛寒之痰,無根之氣,絕脫之症,切不可用。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丸,丸藥的大小約如皁子,再用金箔包覆。每次服用一粒,用薑湯化開服用。這個方劑比抱龍、金液、保命、至寶、定命等方劑的效果強十倍。但是,對於虛寒痰多、元氣不足、病症危急的患者,則不可服用。
沆瀣丹,治小兒一切胎熱胎黃、面赤目閉、鵝口瘡、重舌、喉閉、乳蛾、渾身壯熱、小便赤、大便閉結、麻疹、癍瘰、遊風、癬疥、流丹、癮疹、痰食、風熱、痄腮、面腫、十種火丹、諸般風搐、及大人頭面三焦風熱等症。
白話文:
沆瀣丹,用於治療嬰兒的一切胎熱胎黃、面紅耳閉、鵝口瘡、重舌、喉閉、乳蛾、全身發熱、小便發紅、大便不通暢、麻疹、淋巴結核、遊走性的風疹、皮膚癬疥、丹毒、癮疹、痰食、風熱、腮腺炎、面部腫脹、十種火丹、各種風搐以及成年人的頭面三焦風熱等症狀。
川芎(酒炒),黃柏(酒炒),黃芩(酒炒),大黃(酒炒,各九錢),牽牛,蘇荷,滑石,連翹,檳榔荊芥,赤芍,枳殼(各六錢)
白話文:
川芎(炒於酒中),黃柏(炒於酒中),黃芩(炒於酒中),大黃(炒於酒中,各九錢重),牽牛、蘇荷、滑石、連翹、檳榔荊芥、赤芍、枳殼(各六錢重)。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小,兒服一二丸,茶湯送下,乳母忌膩煎炒熱物,大人一切風熱,可服三五十丸,惟有虛寒面赤唇白水瀉,陰症畏寒,喜熱物者,切勿服此。
白話文:
將上列藥材磨成粉末,和蜂蜜調成像芡實大小的藥丸,兒童服用一到兩丸,用茶水送服。餵乳的婦女應忌食油膩、煎炒、辛熱食物,成人的各種風熱、感冒等症狀都可以服用三五十丸,但虛寒症狀、面色發紅、嘴脣發白、水瀉,陰症畏寒,喜歡吃熱的人則不宜服用。
三仙丹,治小兒縱口,食物過多,有形之物,填塞腸胃;不能轉運傳達,脾氣抑鬱,所以發熱不退,眼閉難開,人事昏沉,四肢癱軟,儼若虛極之象。古人謂大實如羸狀,即此是也。昧者以為虛證而峻補之,或疑為驚風而鎮墜之,百無一救。速以此丸同沆瀣丹同服,待其下後人事即清。余救治既多,剖心以苦,如痢疾誤用澀藥,閉其濕熱,比食物有形之塞,始有甚焉。速宜下之,不下必死。
白話文:
《三仙丹》藥方,治療幼兒患有食物積滯過多,這些有形之物填充在腸胃中,不能正常消化和運輸,導致脾氣抑鬱,因此發熱不退,眼睛緊閉難以睜開,精神意識昏沉,四肢癱軟,儼然像極了虛弱衰竭的狀態。古代醫家認為,大實症狀狀似羸弱,正是這個道理。一些糊塗的醫生誤以為是虛症而採取猛烈的補益治療,或懷疑是驚風病而使用鎮靜安神藥物,往往百治無效。此時應趕緊服用《三仙丹》以及《沆瀣丹》,等肚瀉之後,精神狀態就會清爽起來。我已搶救治療過很多這樣的病例,深知箇中痛苦,就像痢疾誤用收斂藥物,閉阻了濕熱一樣,比食物有形之物堵塞腸胃還要嚴重。應儘快下瀉,不瀉必死。
五靈脂(二兩),廣木香(五錢),巴豆仁(四十粒),將嫩皮紙包巴豆仁,水濕入慢火中煨熟,取另以綿紙包之,緩緩捶之去油,其紙濕,另換,以成白霜為度。一法:研細,置新瓦曬之,換瓦三次,其油亦淨。將前藥同研細末,醋麵糊丸,如綠豆大,以硃砂為衣,每服五七九丸。
白話文:
五靈脂(二兩)、廣木香(五錢)、巴豆仁(四十粒)。將巴豆仁用嫩皮紙包好,在水中浸濕後,用文火煨熟。取出後,用棉紙包好,慢慢捶打,去除其中的油脂。當紙張被油脂浸濕後,就換一張新的紙張,直到巴豆仁變成白色的霜狀為止。
另外一種方法是:將巴豆仁研磨成細末,放在新的瓦片上曬乾。更換瓦片三次,直到巴豆仁中的油脂完全去除。
將前述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醋和麵粉製成丸劑,丸劑的大小如綠豆一般。最後,在丸劑表面塗上一層硃砂作為外衣。每次服用五到九顆丸劑。
量小兒加減,合沆瀣丹一二丸同研,茶清調下,待其下後病愈,此起死回生之藥,勿以常方視之。無積氣虛者,切勿服之。
白話文:
針對小兒的加減,將其與沆瀣丹一到兩丸一起研磨,用茶湯調和服用。等小兒排便後,病情即可痊癒。這是一帖起死回生的藥方,不可將其視為普通的方劑。沒有積氣虛症的患者,切勿服用。
瀉青丸,凡退熱平肝,清表裡,定痙搐,解煩躁熱,表裡兩急者用。方見驚風門。
白話文:
瀉青丸,凡是退燒平肝、清裡熱、定痙攣(抽搐)、解除煩躁燥熱、表裡兩急等情況,都可以使用。具體方劑請參閱驚風門。
理中丸,凡脾虛中寒,面青腹痛,寒嘔寒瀉,四肢厥冷,一切裡寒者用。方見傷暑門,加增分兩,炒研煉蜜為丸。
白話文:
理中丸,可以用來治療脾虛中寒、臉色蒼白、腹痛、寒嘔、寒瀉、四肢冰冷等一切裡寒證。方劑請參照傷暑門,增加分量,炒後研磨,用蜂蜜煉製成丸劑。
逐寒蕩驚湯,凡小兒慢驚,腹痛,厥冷嘔吐,一切裡寒,皆可用。惟火證唇紅舌燥,喜飲冷水者,切勿服此。方見驚風門。
白話文:
逐寒蕩驚湯,適用於小兒慢驚、腹痛、厥冷、嘔吐等一切裡寒證候。但如果患兒出現火證,如脣紅、舌燥、喜飲冷水等症狀,則不宜服用此方。具體用法請參考驚風門。
寸金丹,治小兒食滯感冒,無不應驗,價廉而功大也。方見傷食門。外用鉤藤一兩,蘇荷一兩,煎濃去渣,作酒水丸,重五分,薑湯下。
神應丸,治小兒脾虛嘔瀉等症。
白話文:
寸金丹:用於治療小兒食滯引起的感冒,無一例不應驗;價格便宜功效大,方子在傷食門中。外服鈞藤一兩、蘇荷一兩,煎濃去渣,加酒水做成藥丸,重五分,用薑湯送服。
藿香,砂仁(炒),茯苓,赤苓,炙草,粉草(各一兩)
白話文:
藿香、炒砂仁、茯苓、赤苓、炙甘草、粉草(各60公克)
上為細末,老米糊為丸。
和中丸,治小兒脾虛,吐瀉傷食,腹痛痰嗽等症。
白話文:
上面的材料磨成細粉,用煮熟的老米糊做成丸子。
和中丸,用於治療小兒脾虛,吐瀉傷食,腹痛痰嗽等症狀。
焦術(二兩),扁豆(炒),茯苓,砂仁,半夏(各一兩),枳殼,神麯,麥芽(炒),香附,條參,廣皮,蟲谷(各一兩二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三錢。
以上十方,皆立預為修制,以便備用。
白話文:
焦術(80克),扁豆(炒製),茯苓,砂仁,半夏(各40克),枳殼,神麯,麥芽(炒製),香附,條參,廣皮,蟲谷(各5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