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錫鑫

《幼科切要》~ 瘧疾門 (1)

回本書目錄

瘧疾門 (1)

1. 瘧疾門

凡小兒觸冒風寒暑濕,客於皮膚,積於臟腑,邪正相攻,陰陽偏勝,發則寒熱往來,陽不足則先寒後熱,陰不足則先熱後寒。寒多熱少者,陰勝陽也;熱多寒少者,陽勝陰也。陰陽互攻,則寒熱相半。其初也,必內有痰食,致臟氣不流,故發而為瘧。

白話文:

當小孩受到風寒暑濕等外邪侵襲,滯留在皮膚或積聚於臟腑時,正氣與邪氣相互對抗,陰陽平衡失調,就會出現寒熱交替的症狀。如果陽氣不足,則先感到寒冷,然後發熱;如果陰氣不足,則先發熱,然後感到寒冷。如果寒氣多而熱氣少,則說明陰氣勝過陽氣;如果熱氣多而寒氣少,則說明陽氣勝過陰氣。如果陰陽互相攻伐,則寒熱交替出現的症狀會比較平均。通常在初期,體內一定有痰食積滯,導致臟腑氣機不暢,所以才會發作瘧疾。

風瘧因風得之,惡風自汗煩渴,頭痛不安,風瘧也,故先熱後寒,初服桂枝,不退,再服柴胡湯加常山、檳榔、烏梅截之。久不退者,補中益氣湯多服自愈。

白話文:

風瘧是因風邪引起的,怕風、自汗煩渴、頭痛不安,這就是風瘧。所以先發熱後發寒,一開始服用桂枝湯,退熱不下去,再服柴胡湯,加上常山、檳榔、烏梅截住病勢。久久不退的,服用補中益氣湯多劑就可以自愈。

寒瘧因感寒得之,無汗惡寒,攣急面青,陰也。故先寒後熱,宜發散寒邪,養胃湯加桂心,不退,再服平胃散加檳榔、草果截之。久不退,六君子湯加乾薑、肉桂,服之自愈。

白話文:

寒瘧是因感受寒涼之氣而引起的,沒有汗、畏寒、抽筋、面青色,屬於陰證。所以先寒後熱,宜發散寒邪,用養胃湯加桂心,如果不退燒,再服用平胃散加檳榔、草果截斷病勢。如果長時間不退,服用六君子湯加乾薑、肉桂,服用後自然會痊癒。

暑瘧因傷暑之陰氣,發則熱而不寒,煩渴少睡,嘔惡。宜解暑毒,用柴胡白虎湯。不止,去石膏,加貝母、常山、檳榔截之。久不退,補中益氣湯服之自愈。

白話文:

暑瘧是由於損傷暑天的陰氣而引起的。發作時只覺得熱而不覺得冷,煩渴、少睡,嘔吐、厭惡。應當解暑毒,可以用柴胡白虎湯。如果還沒有止住,去掉石膏,加貝母、常山、檳榔來截斷它。長久不退,服用補中益氣湯,自然就會痊癒。

濕瘧因冒雨濕,汗出或久坐濕地得之,身體肢節乏力,嘔逆脹滿。初服胃苓不止,再服平胃散加茯苓、檳榔、常山截之。久不止者,參苓白朮散服之自愈。

白話文:

濕瘧是因為冒雨淋濕、出汗或長時間坐在潮濕的地方而得的。症狀包括身體和四肢無力、嘔吐、脹氣和腹脹。一開始服用胃苓湯沒有效果,可以再服用平胃散,並加入茯苓、檳榔和常山來治療。如果長時間沒有好轉,可以服用參苓白朮散來治療,通常可以自行痊癒。

食瘧由飲食不節,飢飽有傷然也。凡食生冷魚肉油膩之物,以致中脘停痰,皆為食瘧。其狀飢不欲食,中滿嘔逆,腹痛,宜去食。初服四獸飲,不止,再服大棗加枳殼、胡椒、白芷截之。久不愈,六君子湯,諒食積氣體虛實加減,服之自愈。

桂枝白朮湯,治感冒而發熱瘧。

白話文:

飲食不節制,飢餓或飽食過度都會造成食瘧。凡是食用生冷魚肉、油膩食物,導致腸胃積痰,都會引起食瘧。其症狀是飢餓時不想吃東西,腹部脹滿、嘔吐、腹痛,應當去食。初期服用四獸飲,若無效,再服用大棗加入枳殼、胡椒、白芷治癒。若長期不癒,則用六君子湯,酌量增加或減少食積、氣體虛實,服用後可自行痊癒。

桂枝,青皮,廣皮,茯苓,法夏,焦術(各一錢),川芎,白芷,蘇子,桔梗,檳榔(各七分)生薑(三片),大棗(三枚)

白話文:

桂枝、青皮、廣皮、茯苓、法夏、焦術(各一錢)

川芎、白芷、蘇子、桔梗、檳榔(各七分)

生薑(三片)

大棗(三枚)

水煎服,於未發前二時服之。

小柴胡湯,方見傷寒門。

補中益氣湯,方見咳嗽門。

養胃湯,治感寒發瘧。

白話文:

用水煎煮服用,在發病前兩小時服用。

小柴胡湯,方劑詳見傷寒類。

補中益氣湯,方劑詳見咳嗽類。

養胃湯,用於治療因感寒而引發的瘧疾。

草果,藿香葉,廣皮,桂心(各一錢),炙草(五分),生薑(三片),烏梅(一粒),水煎服。

平胃散,治寒瘧不止,以此治之。

白話文:

草果、藿香葉、廣皮、桂心(各1錢),炙草(5分),生薑(3片),烏梅(1顆)以清水煎服。

蒼朮,紫樸,廣皮,檳榔(各一錢),草果仁(薑汁炒),炙草(七分),生薑(三片),紅棗(三枚),水煎早服。

白話文:

蒼朮、紫樸、廣皮、檳榔(各一錢),草果仁(用薑汁炒過),炙草(七分),生薑(三片),紅棗(三枚),加水煎服,早上服用。

六君子湯,方見霍亂門。

柴胡白虎湯,治傷暑發瘧,但熱不寒。

白話文:

六君子湯,此方見於治療霍亂的篇章中。

柴胡白虎湯,用於治療因暑氣所傷而引發的瘧疾,症狀為只有發熱而無寒戰。

洋參,柴胡,黃芩,法夏,石膏,知母(各一錢),甘草(六分),粳米(一錢),生薑(三片),大棗(三枚),水煎未發時早服。

參苓白朮散,見泄瀉門。

四獸飲,治食瘧,和胃消痰。

白話文:

人參、柴胡、黃芩、薄荷、石膏、知母(各一錢),甘草(六分),粳米(一錢),生薑(三片),大棗(三枚),煮成湯在發病之前服用。

沙參,法夏,茯苓,廣皮,枳殼,焦術(各一錢),炙草(八分),生薑(三片),大棗(三枚),烏梅(一個),水煎服。

二陳湯,見腹痛門。

胃苓湯,見吐瀉門。

白話文:

沙參、法夏、茯苓、廣皮、枳殼、焦術各一錢,炙草八分,生薑三片,大棗三枚,烏梅一個,一起用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