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切要》~ 傷寒門 (2)
傷寒門 (2)
1. 傷寒門
調胃承氣湯,治太陽陽明不惡寒,反惡熱,大便秘結而嘔,日晡潮熱。
大黃(二錢),芒硝,甘草(各一錢),生薑(五片),水煎熱服。
大承氣湯,治陽明太陰譫語五六日,不大便,腹痛,煩渴,並少陰舌乾,口燥,日晡發熱,脈沉實者。
大黃(三錢),紫樸,枳實,芒硝(各二錢),生薑(五片),水煎服。
小承氣湯,治六七日不大便,腹脹滿悶,症在太陰,無表症,汗後不惡寒,潮熱狂言而喘者。
大黃(三錢),紫樸,枳殼(各二錢),水煎服。
桃仁承氣湯,治外症已解,大便黑,小便利,為瘀血症。
大黃(二錢),桃仁(七粒),桂枝,芒硝,炙草(各一錢),水煎服。
凡用三承氣湯,須以手按小兒自胸至腹,果有硬處,手不可近,又看其舌之燥滑如何,然後分別。當急下者,宜用大承氣渴;可少與者,宜小承氣湯;宜微和胃氣者,宜調胃承氣湯。
小建中湯,治傷寒腹中急痛,陰陽相乘。
桂枝(一錢),白芍(三錢),炙草,飴糖(各一錢),生薑(三片),紅棗(三枚),水煎服。
陰症腹痛,不大便,桂枝芍藥湯;腹痛甚,桂枝大黃湯;腹痛自利,小便清白,宜四逆湯、理中湯。
黃耆建中湯,治傷寒汗後身痛脈遲弱者。
箭耆(蜜,三錢),白芍(二錢),安桂,炙草(各一錢),生薑(三片),紅棗(五枚)
水煎好,入飴糖二匙,再煎一沸,或瀉者飴糖不用。汗多耗損,陰氣不能榮養筋骨,故痛。陽虛故脈遲,汗後故脈弱。此乃建立中氣,使生長榮衛,通行津液,則表不虛而身痛自愈。
理中湯,治太陰病自利不渴,寒多腹痛。
條參,焦術(各二錢),乾薑,炙草(各一錢),水煎溫涼服。
真武湯,治汗發過多,心下驚悸,頭眩身瞤,振振欲擗地者。
熟附子(二錢),白芍(一錢),茯苓(二錢),焦術(一錢五分),生薑(一片),水煎溫涼服。
白通湯,治少陰下利無脈。
熟附子(三錢),乾薑(一錢五分),蔥白(三莖),水濃煎冷服。
麻黃附子細辛湯,治少陰病始得發熱脈沉。
麻黃,熟附子(各二錢),細辛(一錢),水濃煎溫服。
四逆散,治陽元極,血脈不通,四肢厥冷,在臂脛之下。若陰症,則上過平肘,下過夫膝也。
柴胡,白芍,枳實,甘草(等分),水濃煎熱服。
玄參升麻湯,治發斑咽痛。
玄參(一錢五分),升麻,甘草(各一錢),水濃煎熱服。
陽毒升麻湯,治赤癍狂言吐膿血。
升麻(一錢五分),犀角,射干,黃芩(各一錢),揀參(二錢),甘草(八分),水煎熱服。
桃仁湯,治狐惑聲啞。
桃仁(十粒),槐花子(二十粒),艾葉(一錢),紅棗(二枚),水濃煎,空心熱服。
白話文:
[傷寒門]
調胃承氣湯,治療太陽和陽明病合併,不畏寒反而發熱,大便阻塞且嘔吐,在下午時分會出現潮熱。 藥方組成:大黃(8克),芒硝(4克),甘草(4克),生薑(5片),用水煎煮後溫熱服用。
大承氣湯,治療陽明太陰病合併,出現胡言亂語五六天,沒有大便,腹部疼痛,口渴,甚至少陰病也有舌頭乾燥,口乾,下午發熱,脈象沉實的狀況。 藥方組成:大黃(12克),厚朴(8克),枳實(8克),芒硝(8克),生薑(5片),用水煎煮後服用。
小承氣湯,治療六七天沒有大便,腹部脹滿悶痛,病症在太陰,沒有表症,出汗後不畏寒,出現潮熱,胡言亂語,呼吸急促的狀況。 藥方組成:大黃(12克),厚朴(8克),枳殼(8克),用水煎煮後服用。
桃仁承氣湯,治療外在病症已經解除,但大便呈現黑色,小便順暢,這是體內有瘀血的症狀。 藥方組成:大黃(8克),桃仁(7粒),桂枝(4克),芒硝(4克),炙甘草(4克),用水煎煮後服用。
凡是使用三種承氣湯,必須用手按壓小孩從胸部到腹部,如果觸摸到硬塊,而且手無法靠近,還要觀察舌頭是否乾燥或濕潤,然後加以區別判斷。如果需要立即瀉下,適合使用大承氣湯;如果只需要少量瀉下,適合使用小承氣湯;如果需要稍微調和腸胃氣機,適合使用調胃承氣湯。
小建中湯,治療傷寒導致腹中劇烈疼痛,這是陰陽失調的現象。 藥方組成:桂枝(4克),白芍(12克),炙甘草(4克),飴糖(4克),生薑(3片),紅棗(3枚),用水煎煮後服用。
陰症引起的腹痛,沒有大便,使用桂枝芍藥湯;腹痛劇烈,使用桂枝大黃湯;腹痛且腹瀉,小便清澈,使用四逆湯或理中湯。
黃耆建中湯,治療傷寒出汗後身體疼痛,脈搏遲緩無力的狀況。 藥方組成:蜜炙黃耆(12克),白芍(8克),桂枝(4克),炙甘草(4克),生薑(3片),紅棗(5枚),用水煎煮好,加入飴糖二匙,再稍微煮沸,如果腹瀉則不加飴糖。這是因為出汗過多導致耗損,陰氣無法滋養筋骨,所以產生疼痛。陽氣虛弱所以脈搏遲緩,出汗後所以脈象無力。此方能建立中氣,使氣血生長運行,津液流通,如此一來表虛之症就會解除,身體疼痛也自然痊癒。
理中湯,治療太陰病,腹瀉卻不口渴,感到寒冷,腹痛。 藥方組成:黨參(8克),炒白朮(8克),乾薑(4克),炙甘草(4克),用水煎煮後溫涼服用。
真武湯,治療出汗過多,導致心悸,頭暈目眩,身體顫抖,甚至有要跌倒的感覺。 藥方組成:熟附子(8克),白芍(4克),茯苓(8克),炒白朮(6克),生薑(1片),用水煎煮後溫涼服用。
白通湯,治療少陰病腹瀉,脈搏微弱甚至摸不到。 藥方組成:熟附子(12克),乾薑(6克),蔥白(3段),用水濃煎後放涼服用。
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少陰病初期,出現發熱,脈搏沉細的狀況。 藥方組成:麻黃(8克),熟附子(8克),細辛(4克),用水濃煎後溫服。
四逆散,治療陽氣極度衰竭,導致氣血不通,四肢冰冷,而且寒冷感只在手肘以下、膝蓋以下。如果是陰症,寒冷感會超過手肘,下達膝蓋以上。 藥方組成:柴胡,白芍,枳實,甘草(等量),用水濃煎後熱服。
玄參升麻湯,治療發斑和咽喉疼痛。 藥方組成:玄參(6克),升麻(4克),甘草(4克),用水濃煎後熱服。
陽毒升麻湯,治療出現紅色斑疹,胡言亂語,甚至吐膿血的狀況。 藥方組成:升麻(6克),犀角(4克),射干(4克),黃芩(4克),人參(8克),甘草(3克),用水煎煮後熱服。
桃仁湯,治療狐惑病,導致聲音嘶啞。 藥方組成:桃仁(10粒),槐花子(20粒),艾葉(4克),紅棗(2枚),用水濃煎,空腹時溫熱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