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尹湯液經》~ 發狂喜忘瘀血第二十七
發狂喜忘瘀血第二十七
1. 發狂喜忘瘀血第二十七
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必自下,自,用也。下者即愈。其外未解者,尚未可攻,當先解其外,屬桂枝湯證。外解,小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屬桃仁承氣湯。
白話文:
如果太陽病的症狀沒有緩解,導致熱毒積聚在膀胱之中,病人可能會表現得像發狂一樣,這種情況下,血脈會自然地排出毒素,這裡的「自」指的是身體自我調節的過程。一旦毒素通過出血的方式排出,病情往往就會好轉。但如果病人的外表症狀還沒有消除,這時還不宜直接攻擊病源,應該先解除體表的問題,這時候適合使用桂枝湯來治療。
當體表的問題已經解決,而小腹部仍然感到緊縮疼痛時,這表示可以進一步處理膀胱的熱結問題了,這時適合使用桃仁承氣湯來治療。
桃仁承氣湯方桃仁五十枚,去皮尖,苦平大黃四兩,苦寒桂枝二兩,辛溫甘草二兩,炙,甘平芒硝一兩,苦寒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半升,去滓,內芒硝,更煎一沸,分溫三服。
白話文:
桃仁承氣湯的配方如下:桃仁五十個,需要去掉外皮和尖端,其性味苦而平;大黃四兩,性味苦且寒;桂枝二兩,性味辛溫;甘草二兩,需要先炙烤過,性味甘平;芒硝一兩,性味苦寒。將這五種藥材一同使用時,應當以七升水進行熬煮,煮至剩下三升半的液體,之後濾去藥渣。接著,再加入芒硝進去,繼續熬煎直到再次沸騰。最後,將煎好的藥液分成三份,待溫後服用。
(@本條桃仁承氣湯煮法說煮取二半升,不知道究竟爲幾升?疑,當考。)太陽病,如狂,其脈浮,屬防己地黃湯。本條經文已佚,《金匱》作“防己地黃湯,治病如狂狀,妄行,獨語不休,無寒熱,其脈浮。”殆叔和就斷簡殘句補綴其文如此。《千金》錄徐嗣伯《傳經方》,載治“語狂錯,眼目霍霍或言見鬼,精神昏亂”。足以詮明方意。而辭釆神貌去經益遠。今既無古本可考,特尋繹伊聖制方之旨,正其章句,改次經文。
白話文:
在中醫古籍中提到的「桃仁承氣湯」煮法指示為「煮取二半升」,這裡的「二半升」所指確切體積不甚明確,存在疑義,需要進一步考證確定。
至於「太陽病,如狂,其脈浮」的情況,應歸屬於使用「防己地黃湯」治療。原典文句在此部分似乎有所遺失,《金匱要略》一書中則記載為:「防己地黃湯適用於治療類似瘋狂的症狀,患者行為狂亂,不停自言自語,且無寒熱癥狀,脈象呈現浮象。」這可能是後世的王叔和根據殘缺不全的文獻進行了整理和補充。
另外,《千金要方》收錄了徐嗣伯的《傳經方》,其中提及此方用於治療「言語錯亂,眼神閃爍或稱見到鬼魅,精神混亂」的病情,這些描述進一步闡釋了該方藥的應用意圖,不過其表達方式與經典原文相比更為通俗且略顯不同。
現今由於缺乏更古老的版本作為直接考據,我們只能基於對先賢制方原則的理解,細心推敲其意,修正文句,重新整理經文內容,以便更準確地理解和應用。
防己地黃湯方防己一分,辛平桂枝三分,辛溫,防風三分,甘溫甘草一分,甘平右四味,以酒一杯,漬之一宿,絞取汁。生地黃二斤,{口父}咀,蒸之如鬥米飯久,以銅器盛其汁,更絞地黃汁和,分再服。
白話文:
防己地黃湯的配方如下:防己一錢,性味辛平;桂枝三錢,性味辛溫;防風三錢,性味甘溫;甘草一錢,性味甘平。將這四種藥材,用一杯酒浸泡一個晚上,然後絞出汁液。
另外,取生地黃兩斤,切碎後蒸煮,時間需像煮熟一斗米飯那麼久。使用銅器盛裝所得到的地黃汁,再次絞出汁液,並將之前絞出的藥材汁液混合在一起,分為兩次服用。
(@痛泄要方中用防風,此處亦用防風,不知防風之用爲何?疑,當考。)太陽病六七日,表證續在,其脈微沉,反不結胸,其人發狂,此熱在下焦,少腹當堅而滿。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陽隨經,瘀熱在裏故也。屬抵當湯。
白話文:
在《痛泄要方》中使用了防風,這裡也使用了防風,但不清楚防風在此的作用是什麼?這是個疑問,需要進一步查證。
當太陽病已經持續六七天,表面的病症還沒有消退,並且脈象變得微弱且下沉,然而病人並未出現胸悶的症狀,反而開始表現出瘋狂的行為,這表明熱毒積聚在下腹部,導致該部位應當感到堅硬且脹滿。如果病人的小便能夠自然順暢,那麼排出帶血的尿液後病情就會好轉。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太陽經的熱毒隨著經絡滯留在體內深處的緣故。這種情況下,治療上應該考慮使用抵當湯。
抵當湯方大黃二兩,破六片,苦寒桃仁二十枚,去皮尖,熬,苦平蟅蟲去足翅,熬,苦微寒水蛭鹼苦平,各三十枚,熬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不下更服。
陽明病,其人喜忘,必有畜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雖堅,大便必黑,屬抵當湯證。
傷寒有熱而少腹滿,應小便不利,而反利者,此爲血。當下之,屬抵當丸證。
白話文:
抵當湯的配方如下:使用大黃六克,需要先破碎成六片,其性味苦且寒;桃仁二十粒,需去除皮尖部分,並經過炒制,性味苦而平和;蟄蟲要去除足與翅膀,同樣經過炒制,性味苦而微寒;水蛭也是炒制過的,性味鹼苦而平,用量也是三十枚。將上述四種藥材,加入五升水中煎煮,煮至剩下三升的液體,之後濾掉藥渣,趁溫熱時分三次服用,每次一升。如果一劑服下後情況未見好轉,可以再服一次。
陽明病的情況下,如果患者經常忘記事情,那麼他很可能體內蓄積了瘀血。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患者本來就存在長期的瘀血問題,這導致了他容易忘事。即使身體其他地方摸起來感覺堅實無異狀,但大便顏色必定偏黑,這種情況屬於抵當湯的治療範疇。
如果患了傷寒病,出現身體發熱並且下腹部脹滿的情況,按道理來說應該會有小便不順暢的症狀,但如果反而小便通利的話,這就表明問題可能出在血液方面。這種情況下,治療上應該採取通下瘀血的方法,屬於使用抵當丸的治療範疇。
抵當丸方大黃三兩,苦寒桃仁二十五枚,去皮尖,熬,苦平蟅蟲去足翅,熬,苦微寒水蛭鹼苦平,各二十枚,熬右四味,搗分爲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晬時當下,不下更服。
白話文:
抵當丸的配方如下:大黃三兩,屬性苦寒;桃仁二十五粒,去皮尖後煎炒,屬性苦平;虻蟲去腳翅後煎炒,屬性苦微寒;水蛭鹼苦平,也是二十枚,煎炒處理。右方四味藥材,搗碎後均分為四份製成丸劑。用一升水煮其中一丸,煮至剩餘七合時飲用。通常服用後一時辰左右(大約兩小時)便會見效,如果沒有反應則需再服用一次。
病者無表裏證,發熱七八日,脈雖浮數者,可下之。假令下已,脈數不解,今熱則消谷喜飢,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屬抵當湯。若脈數不解,下不止,必協熱便膿血。
白話文:
如果病人沒有明顯的表徵或裡證,並且發燒已經持續七八天,雖然脈象表現為浮且數,這種情況可以考慮使用瀉下治療。假設已經使用瀉下療法之後,脈搏仍然快速而未見緩解,而且現在出現食慾旺盛、容易餓的情況,但到了第六或第七天依然沒有大便,這時可能有瘀血存在,建議使用抵當湯來治療。倘若脈搏仍然快速不止,瀉下不止,病人很可能伴隨高熱排出帶有膿血的大便。
病人胸滿,脣痿,舌青,口燥,其人但欲漱水不欲咽,無寒熱,脈微大來遲,腹不滿,其人言我滿,爲有瘀血。當出汗不出。內結亦爲瘀血,病者如熱狀,煩滿,口乾燥而渴,其脈反無熱。此爲陰伏,是瘀血也,當下之。此條各本無,今然《金匱》中錄出,補之於此。
白話文:
病人的症狀包括胸部感到滿悶,嘴脣無力下垂,舌頭呈現青色,口腔乾燥,這樣的情況下,病人只想用清水漱口而不願吞嚥。病人沒有發冷或發燒的症狀,脈搏微弱且跳動緩慢。腹部並未感到脹滿,但病人自述感到不適。這些症狀表明體內可能有瘀血存在。病人應該出汗卻無法出汗,而內部的瘀血堆積也會造成類似情況。如果病人表現出像發熱的症狀,感到心煩意亂、全身不適,口腔乾燥且口渴,但脈象上卻沒有顯示出實際的熱象。這種情況屬於陰寒之氣潛伏,同樣是由瘀血所引起,治療上應該使用下法,即促進體內瘀血的排出。以上內容在各版本中未見記載,但確實出現在《金匱要略》中,因此在此特別補充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