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尹

《伊尹湯液經》~ 病不可下證第十一

回本書目錄

病不可下證第十一

1. 病不可下證第十一

傷寒不可下,溫病不可發汗。

不可下上篇:此篇論中風表證不可下。

太陽病,有外證未解,不可下,下之爲逆。解外宜桂枝湯。

本發汗而復下之,此爲逆也。若先發汗,治不爲逆。本下之而反汗之,爲逆。若先下之,治不爲逆。

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不可下也。屬麻黃湯證。

脈浮大。應發其汗。醫反下之,此爲大逆。

夫病脈浮大,問病者言便堅耶?設利者,爲虛,大逆。堅爲實,汗出而解。何以故?脈浮,當以汗解。

不可下中篇:此篇論傷寒裏證不可下。

少陰病,脈微,不可發其汗,無陽故也。陽已虛,尺脈弱澀者,復不可下之。

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當灸之。附子湯主之。

白話文:

傷寒的病症不應該使用下法來治療,而溫病的病症不應該使用發汗的方法來處理。

不可下上篇:本篇章討論了關於中風患者出現表面症狀時,不適合使用下法治療的觀點。

如果患了太陽病,並且身體外表的病症還沒有解除,這時候不應該使用下法治療,因為這樣做反而會使病情惡化。要解除外表的病症,適合使用桂枝湯。

原本應該用發汗的方法治療,卻又改用下法(瀉下),這種做法是錯誤的。但如果一開始就使用發汗的方式治療,就不算錯誤。同樣地,如果原本應該使用下法,卻反而使用發汗的方法,這也是錯誤的治療方式。但如果一開始就已經使用了下法,之後再進行的治療就不算是錯誤的。

當太陽經和陽明經同時發生病狀,出現氣喘且胸部感到充塞不適時,不適合使用下法治療。這種情況屬於麻黃湯的適用症狀。

脈象浮且大,表示應該使用發汗的方式來治療。但如果醫生反而使用下法,讓病患泄下,這種做法是極為錯誤的,稱之為大逆之舉。

如果患者的脈象呈現浮大,我們應詢問其排便是否正常?如果病人有腹瀉的情況,這通常表示體虛,且腹瀉是病情惡化的表現。相反地,如果大便堅硬,則為實證,這類病人在出汗後病情往往能得到緩解。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脈象浮大時,通常意味著病邪在表,適宜通過發汗的方式來解除病狀。

不可下中篇:本篇討論的是傷寒病患在病情屬於內裡狀況時,不適合使用瀉下治療的方法。

少陰病症狀中,如果脈象微弱,不應該使用發汗的治療方法,這是因為患者體內陽氣已經不足。倘若陽氣已經虛弱,並且脈象在尺部(即手腕靠近肘部的位置)表現為弱而遲緩無力時,更加不應該使用通下的治法。

少陰病狀,在患病的一兩天內,如果口中的氣味正常,但背部感到特別畏寒,這種情況下應該使用灸療的方法來治療。同時,可以使用附子湯作為主要的治療方劑。

附子湯方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辛溫茯苓三兩,甘平人參二兩,甘微寒白朮四兩,苦溫芍藥三兩,苦平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

陰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沉者,附子湯主之。

傷寒五六日,不結胸,腹濡,脈虛,復厥者,不可下,下之亡血,死。

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虛家亦然。

少陰病,脈沉者,急當溫之,宜四逆湯。

師曰:病發熱頭痛,脈反沉。若不差,身體更疼痛,當救其裏,宜溫藥四逆湯。

不可下下篇上:諸外實,不可下,下之則發微熱,亡脈則厥,當臍發熱。“發熱”,一本作“握熱”。

諸虛不可下,下之則渴引水者,自愈。惡水者劇。

咽中閉塞,不可下,下之則上輕下重。水漿不下,臥則欲踡,身體急痛,復下利日十數行。

病欲吐者,不可下之。

不可下下篇下:此一篇共八條,《千金》本無之。

動氣在右,不可下,下之則津液內竭,咽燥,鼻幹,頭眩,心悸。

動氣在左,不可下,下之則腹裏拘急,食不下,動氣反劇。身雖有熱,臥反欲踡。

動氣在上,不可下,下之則掌握熱煩,身浮熱,冷汗自泄,欲水自灌。

動氣在下,不可下,下之則腹滿,卒起頭眩,食則下清谷,心下痞堅。

白話文:

附子湯的配方如下:附子兩枚,需要先用火炮製,去掉外皮後切為八片,性味辛溫;茯苓三兩,性味甘平;人參二兩,味道甘帶微寒;白朮四兩,味道苦而性溫;芍藥三兩,味道苦而性平。將上述五種藥材共計,加入八升水中煎煮,煮至剩下三升的藥液,接著濾去藥渣,將藥液分成三份,分別在溫熱時服用。

當出現陰性病症,全身疼痛,手腳冰冷,骨頭和關節也感到疼痛,且脈象沉緩時,建議使用附子湯作為主要治療方劑。

大約在患了傷寒的第五、六天時,如果病人沒有出現胸悶結塊的症狀,腹部感覺柔軟無抵抗感,脈象表現出虛弱的特徵,並且再次出現手足逆冷的現象,這種情況下,千萬不可以使用瀉下的治療方法。因為如果錯誤地使用瀉藥,會導致病人大量失血,甚至可能引發死亡。

各種出現四肢冰冷甚至昏厥的情況,不應該使用瀉下的治療方法。對於身體虛弱的人來說,也是同樣的道理。

少陰病症狀出現時,如果脈象顯示為沉緩,應當迅速採取溫補措施,適合使用四逆湯進行治療。

師說:如果病人發燒、頭痛,但脈象卻是沉緩的。假如病情沒有好轉,身體反而更加疼痛,這時應該治療身體內部的問題,適合使用溫補性的藥物,建議使用四逆湯。

不可進行瀉下的處理篇章上部:各種外部病邪實證的情況下,不適合使用瀉下的治療方法。如果錯誤地使用瀉下療法,病人會出現輕微的發熱狀況,若進一步導致脈象消失,可能會引發手足逆冷的現象,並且在肚臍周圍有發熱的感覺。「發熱」一詞,在某個版本中被記載為「握熱」。

各種虛弱的病症不適合使用下法(如瀉下、清熱等強烈治療手段),如果誤用了下法之後,病人出現口渴想喝水的狀況,通常能夠自行康復。但如果病人討厭喝水或是喝水後症狀加劇,那麼病情可能會更加嚴重。

咽喉部位阻塞不通,無法順利吞嚥,如果勉強讓人嘗試吞嚥,會感到上面的不適減輕但下面的狀況變得更嚴重。同時,飲水和進食時液體難以下嚥,躺下時身體會不自覺地想蜷曲起來,全身感到緊繃疼痛,並且每天多次腹瀉,大便次數可達十多次。

如果病人想要嘔吐,就不應該使用下瀉的治療方法。

這一部分名為「不可下篇下」,總共有八條內容,而在《千金要方》原著中並沒有這些內容。

如果氣機阻滯的情況出現在身體的右側,不適合使用下瀉的治療方法。因為使用下瀉的方法可能會導致身體內部的津液耗盡,進而引起喉嚨乾燥、鼻子乾燥、頭暈以及心悸等不適症狀。

如果身體左側有動氣(可能指氣機不和或氣滯),不宜使用下法(如瀉下藥物)治療,因為這樣做可能會導致腹部筋肉收縮緊張,進而影響飲食,使人難以下嚥,甚至動氣的狀況反而加劇。即使身體表面有發熱的現象,但在躺下時卻反而想要蜷曲身體。

當身體內的氣機處於上部活躍狀態時,不應該使用下導的方法來治療,如果誤用了下導的療法,可能會導致患者手部感到熱燥煩悶,全身浮起發熱的感覺,並且會不由自主地冒出冷汗,同時可能產生強烈的口渴感,想要大量飲水。

當身體中的氣機出現紊亂,位於下部時,不應該使用下瀉的治療方法。如果錯誤地使用了下瀉手段,會導致腹部脹滿不適,突然間感到頭暈目眩。進食後,可能會出現排出未完全消化的食物(即拉肚子),並且心下部位(約等同於上腹部)會感到堵塞、硬結的症狀。

脈濡而弱,弱反在關,濡反在顛,微反在上,澀反在下。微則陽氣不足,澀則無血,陽氣反微。中風汗出,而反躁煩。澀則無血,厥而且寒。陽微不可下,下則心下痞堅。

白話文:

脈象若是濡軟而薄弱,薄弱之處特別在關節部位,濡軟則出現在最上方(指寸脈),微弱則表現於上方(也指寸脈),澀滯則出現在下方(指尺脈)。微弱代表陽氣不充足,澀滯則表示缺乏血液,進而造成陽氣更加衰微。中風時會出汗,但反而感到急躁煩熱。澀滯之脈象意味著血行不暢,這可能引起手足逆冷的狀況。當陽氣已經衰弱,就不宜使用下法(如瀉下藥物)治療,因為這樣做會導致心下部位堵塞堅硬。

脈濡而弱,弱反在關,濡反在顛,弦反在上,微反在下。弦爲陽運,微爲陰寒,上實下虛,意欲得溫。微弦爲虛,虛者不可下。微則爲咳,咳則吐涎沫,下之咳則止而利不休,胸中如蟲齧,粥入則出,小便不利,兩脅拘急,喘息爲難,頸項相牽,臂則不仁。極寒反出汗,軀冷若冰,眼睛不慧,語言不休。谷氣多入則爲中滿,口雖欲言,舌不得前。

脈濡而弱,弱反在關,濡反在顛,浮反在上,數反在下。浮爲陽虛,數爲無血。

白話文:

脈搏摸起來濡軟而薄弱,弱的脈象出現在關位,濡的脈象則出現在頂端,弦緊的脈象向上偏移,微細的脈象則偏向下方。弦脈代表陽氣運行不暢,微脈則顯示陰寒內盛,這種狀況表明上半身實證而下半身虛弱,身體渴望得到溫暖。微弦的脈象意味著虛弱,虛弱的狀態不宜使用下法(如瀉下)治療。微細的脈象常伴隨著咳嗽,咳嗽時會吐出痰涎,如果誤用下法,雖然咳嗽可能暫時停止,但腹瀉卻不止,並且會感到胸口像有蟲子咬噬般不適,進食稀粥後症狀加劇,小便也不順暢,兩側脅部緊繃不適,呼吸困難,頸項和手臂也感到麻木不便。在極度寒涼的情況下,反而會出汗,身體冰冷如同冰雪,視力模糊,說話喋喋不休。進食過多則容易造成胃部脹滿,雖然想說話,舌頭卻不聽使喚。

脈象濡且弱,其中弱的特點出現在關位,濡的特點則顯示在顎部,而浮的特點則呈現於上方,數的特點則反常地在下方出現。脈象浮動代表陽氣可能虧虛,數脈則可能意味著血量不足。

浮則爲虛,數則生熱。浮則爲虛,自汗惡熱。“惡熱”當是“發熱”之訛。一本作“惡寒”,與下文義復,且失韻,非。數則爲痛,振而寒慄。微弱在關,胸下爲急,喘滿汗流,不得呼吸,呼吸之中,痛在於脅,振寒相搏(@此處爲‘搏’不爲‘摶’),其形如瘧。醫反下之,令脈急數,發熱狂走,見鬼恍惚,心下爲痞,小便淋瀝,少腹甚堅,小便血出。

脈浮而大,浮爲氣實,大爲血虛。血虛爲無陰,氣實爲孤陽。當小便難,胸中虛。

白話文:

若脈象浮動,則多表示身體虛弱;若脈搏快速,則易產生內熱。浮動的脈象顯示身體虛弱,會有自發性出汗及不耐熱的症狀。“不耐熱”應是“發熱”的誤寫。“惡寒”一詞雖與下文意義相符,但破壞了原有的押韻,故並非正確。脈搏快速還可能引發疼痛,伴隨著顫抖和寒冷戰慄。脈象微弱且集中在關位時,胸部下方會感到緊張,呼吸困難,伴有喘息、出汗,近乎無法正常呼吸。在每次呼吸之間,脅部會有疼痛感,並且出現類似寒戰的現象(這裡的“搏”應理解為“相互搏擊”,而非“揉搓”)。如果醫生錯誤地使用瀉下治療方法,可能會導致脈搏變得更加急促且快速,病人會發熱、精神錯亂,甚至產生幻視,心下部位會有痞塞感,小便變得困難、點滴而出,小腹部異常堅硬,甚至可能出現小便帶血的情況。

脈象浮動且強大,浮動表示氣血旺盛充實,而強大則意味著血液相對不足。血液不足代表體內陰分缺乏,氣血旺盛則是陽氣偏盛的表現。這種情況下,可能會出現小便不暢的問題,同時感到胸口空虛不適。

今以小便利,而大汗出,法衛家當微。今反更實,津液四射,榮竭血盡,虛煩不眠,血薄肉消,而成暴液。醫以藥攻其胃,此爲重虛。客陽去有期,必下如污泥而死。

白話文:

現在的情況是,小便順利,卻大量出汗,按常理來說,這代表著體表的防禦系統(衛氣)應該稍微減弱。但現在我們看到的反而是一個更加實熱的狀況,身體裡的津液四散,營養和血液都被耗盡,病人感到虛弱且煩躁不安,夜間無法安眠,血色淡薄,肌肉也日漸消瘦,這種突然間體液大量流失的情形很危險。醫生如果用藥物強烈攻擊病人的胃部,這樣做只會讓病人變得更加虛弱。外來的邪熱雖有其離去的時機,但以目前狀況來看,病人最終很可能因為腹瀉如同排出污泥般的症狀而去世。

脈數者,久數不止,不止則邪結。正氣不能復,正氣卻結於髒,故邪氣浮之與皮毛相得。脈數者,下之必煩利不止。

白話文:

如果脈搏跳動快速而且持續不停,這種情況表示體內有邪氣凝聚。當正氣無法恢復其正常功能時,就會導致正氣也積聚在臟腑之中。這樣一來,邪氣就會停留在身體表面,與皮毛產生相互影響。

對於脈搏快速的人來說,如果使用瀉下的治療方法,往往會引起病人感到煩躁不安,並且可能出現頻繁腹瀉的情況,且這種腹瀉很難立即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