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宗奭

《本草衍義》~ 卷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二 (2)

1. 序例中

亦以疏矣。且如貴豪之家,形樂志苦者也。衣食足則形樂,心慮多則志苦。岐伯曰:病生於脈。形樂則外實,志苦則內虛,故病生於脈。所養既與貧下異,憂樂思慮不同,當各逐其人而治之。後世醫者,直委此一節,閉絕不行,所失甚矣。嘗有一醫官,暑月與貴人飲。貴人曰:我昨日飲食所傷,今日食減。

醫曰:可餌消化藥,他人當服十丸,公當減其半。下咽未久,疏逐不已,幾至斃。以此較之,虛實相遼,不可不察,故曰病當別論。又一男子,暑月患血痢,醫妄以涼藥逆制,專用黃連、阿膠、木香藥治之。此藥始感便治則可,今病久腸虛,理不可服,逾旬不已,幾致委頓,故曰理當別藥。

如是論之,誠在醫之通變。又須經歷,則萬無一失。引此為例,余可效此。

凡用藥必須擇州土所宜者,則藥力具,用之有據。如上黨人參、川蜀當歸、齊州半夏、華州細辛,又如東壁土、冬月灰、半天河水、熱湯、漿水之類,其物至微,其用至廣,蓋亦有理。若不推究厥理,治病徒費其功,終亦不能活人。聖賢之意不易盡知,然舍理何求哉?

凡人少、長、老,其氣血有盛、壯、衰三等。故岐伯曰:少火之氣壯,壯火之氣衰。蓋少火生氣,壯火散氣,況復衰火,不可不知也。故治法亦當分三等。其少日服餌之藥,於壯老之時,皆須別處之,決不可忽也。世有不留心於此者,往往不信,遂致困危,哀哉!

今人使理中湯、丸,倉猝之間多不效者,何也?是不知仲景之意,為必效藥,蓋用藥之人有差殊耳。如治胸痹,心中痞堅,氣結胸滿,脅下逆氣搶心,理中湯主之,人參、朮、乾薑、甘草四物等,共一十二兩,水八升,煮取三升,每服一升,日三服,以知為度。或作丸,須雞子黃大,皆奇效。

今人以一丸如楊梅許,服之病既不去,乃曰藥不神。非藥之罪,用藥者之罪也。今引以為例,他可仿此。然年高及素虛寒人,當遂宜減甘草。

夫高醫以蓄藥為能,倉猝之間,防不可售者所須也。若桑寄生、桑螵蛸、鹿角膠、天靈蓋、虎膽、蟾酥、野駝、螢、蓬蘽、空青、婆娑石、石蟹、冬灰、臘雪水、松黃之類,如此者甚多,不能一一遍舉。唐元澹字行沖,嘗謂狄仁傑曰:下之事上,譬富家儲積以自資也。脯、臘、膎、胰,以供滋膳。

參、朮、芝、桂,以防疾疢。門下充旨味者多矣,願以小人備一藥,可乎?仁杰笑曰:公正吾藥籠中物,不可一日無也。然梁公因事而言,獨譬之以藥,則有以見天下萬物之中,尤不可闕者也。知斯道也,知斯意而已。

凡為醫者,須略通古今,粗守仁義,絕馳驚能所之心,專博施救拔之意。如此則心識自明,神物來相,又何必慼慼沽名,齪齪求利也。如或不然,則曷以致姜撫沽譽之慚,逋華佗之矜能受戮乎。

白話文:

序例中

即使是看似簡單的疾病,治療也需要仔細斟酌。例如,富貴人家的人,身體舒適但精神苦惱的情況很常見。衣食無憂則身體舒適,但思慮過多則精神苦惱。岐伯說:「病生於脈。」身體舒適則外在充實,精神苦惱則內在虛弱,所以疾病都產生於脈絡。由於富貴人家和貧苦百姓的飲食起居、憂慮思慮都不同,治療方法自然也要因人而異。後世的醫生往往忽略這一點,不加區分,導致治療效果不佳,實在是很大的損失。曾經有一個醫生,夏天和一位貴族一起喝酒,那位貴族說:「我昨天飲食不當,今天食慾不振。」醫生說:「可以服用消化的藥物,一般人服用十丸,您服用一半即可。」藥丸下咽不久,卻仍持續腹瀉不止,幾乎危及生命。由此可見,虛實差異很大,不可不察,所以說疾病的治療應當個案論治。還有一位男子,夏天患了血痢,醫生錯誤地使用寒涼藥物來抑制,專用黃連、阿膠、木香等藥物治療。這些藥物如果在疾病初期使用則有效,但現在病情已久,腸胃虛弱,就不應該再服用,結果十多天後病情仍未好轉,幾乎虛弱不堪,所以說治療應當根據病情選擇不同的藥物。

由此可見,醫術的关键在于灵活变通,并且需要丰富的经验,才能做到万无一失。以上这些例子,都可以作为借鉴。

所有药物的使用,都必须选择当地适宜的药物,这样才能药力十足,用药有据。例如上黨的人參、川蜀的當歸、齊州的半夏、華州的細辛,還有東壁土、冬月灰、半天河水、熱湯、漿水等等,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東西,卻有著廣泛的用途,都有一定的道理。如果不探究其原理,只是盲目地用藥,即使花费大量精力,最終也無法治癒病人。聖賢的醫理並非易於完全掌握,但如果不遵循醫理,又如何能取得好的療效呢?

人體的氣血,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生變化,大致可分為少壯衰三個階段。所以岐伯說:「少火之氣壯,壯火之氣衰。」意思是說,年輕時陽氣旺盛,有助於生機的產生;壯年時陽氣開始衰弱;老年時陽氣更虛弱,這些都必須了解。因此,治療方法也應該區分三個階段。年輕時服用的藥物,到了壯年或老年時,都必須改變用藥方法,絕對不能忽略。世上有一些人不注意這一點,往往不信,最終導致病情危急,實在令人惋惜!

現在很多人服用理中湯、理中丸,急症時往往不見效,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他們不明白張仲景的用意,理中湯本是有效藥方,只是用藥的人有所差異而已。例如治療胸痹,胸部痞塞堅硬,氣機阻滯,胸部滿悶,脅下逆氣衝擊心臟,理中湯可以治療,人參、白朮、乾薑、甘草四味藥,共十二兩,加水八升,煎煮至三升,每次服用一升,一天三次,根據病情調整用量。也可以製成藥丸,每丸如雞蛋黃大小,都有奇效。

現在有些人用藥丸小如楊梅,服用後病情沒有好轉,就說藥物不靈驗。這不是藥物的錯,而是用藥人的錯。以上例子可以作為借鑑,其他情況也可以仿照。但是年紀大或體質虛寒的人,應該酌情減少甘草的用量。

資深的醫生都懂得儲備藥材的重要性,以備不時之需。例如桑寄生、桑螵蛸、鹿角膠、天靈蓋、虎膽、蟾酥、野駝、螢火蟲、蓬蘽、空青、婆娑石、石蟹、冬灰、臘雪水、松黃等等,這樣的藥材還有很多,無法一一列舉。唐朝的元淡,字行沖,曾經對狄仁傑說:「下屬向上級奉獻東西,就像富裕人家儲備糧食以備不時之需一樣。像肉乾、臘肉、熟肉、胰臟等,是用來享用的;像人參、白朮、靈芝、桂枝等,是用來預防疾病的。門下貢獻的美味佳餚很多,我希望能獻上一些藥材,可以嗎?」狄仁傑笑着說:「您正是我的藥箱裡的寶貝,我一天都不能缺少您。」但是梁公是就事論事,卻用藥物來作比喻,說明天下萬物之中,尤其不可缺少的東西。了解了這個道理,就理解了這其中的意思。

所有醫生,都應該略懂一些醫學史,大致遵守仁義道德,摒棄急功近利之心,專心致志地救死扶傷。這樣,才能心明眼亮,神明庇佑,又何必汲汲營營地沽名釣譽,斤斤計較地追求利益呢?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又怎麼能避免像姜肱沽名釣譽的恥辱,華佗恃才傲物而受戮的悲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