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宗奭

《本草衍義》~ 卷十九 (3)

回本書目錄

卷十九 (3)

1.

春食則香,夏食則臭,多食則昏神。子,止精滑甚良。未出糞土為韭黃,最不益人,食之即滯氣。蓋含噎郁未之氣,故如是。孔子曰:「不時不食」,正為此輩。花,食之動風。

白話文:

韭菜在春天吃味道很香,夏天吃味道則變臭,吃太多會讓人精神昏沉。韭菜籽,對於治療精液滑脫有很好的效果。還沒從土裡長出來、呈黃色的韭黃,最沒有益處,吃了會造成氣滯。這大概是因為韭黃含有悶塞不通的氣,所以才會這樣。孔子說:「不是當季的食物就不要吃」,就是為了這種情況而說的。韭菜花,吃了會使人產生風邪。

2. 白蘘荷

八九月間淹貯之,以備冬月作蔬果。治療只用生者。

白話文:

白蘘荷在八、九月間醃漬儲存,用來準備在冬天當作蔬菜或水果食用。治療疾病時只使用新鮮的白蘘荷。

3.

此紫蘇也。背面皆紫者佳。其味微辛甘,能散,其氣香。今人朝暮湯其汁飲,為無益。醫家以謂芳草致豪貴之疾者,此有一焉。脾胃寒人,飲之多泄滑,往往不覺。子,治肺氣喘急。

白話文:

這是紫蘇。葉子背面都是紫色的最好。味道稍微有點辛辣和甘甜,有發散的作用,氣味芳香。現在的人早晚都煮它的汁來喝,其實沒有什麼益處。醫生認為,芳香的草藥會引發富貴病,紫蘇就是其中一種。脾胃虛寒的人,喝紫蘇湯容易腹瀉,常常自己都不知道。紫蘇的種子,可以用來治療肺氣喘急。

4. 水蘇

氣味與紫蘇不同,辛而不和,然一如蘇,但面不紫,及周圍槎牙如雁齒,香少。

白話文:

氣味和紫蘇不同,雖然都是辛辣味,但卻不溫和,然而外型又像紫蘇,只是葉面不是紫色的,而且葉子周圍的鋸齒邊緣像雁子的牙齒一樣,香氣也比較淡。

5. 假蘇

荊芥也,只用穗。治產後血暈,及中風目帶上、四肢強直。為末,二三錢,童子小便一小盞,調,下咽,良久即活,甚有驗。又治頭目風,荊芥穗、細辛、川芎等為末,飯後湯點二錢。風搔遍身,濃煎湯淋渫,或坐湯中。

白話文:

這是荊芥,只使用它的花穗。可以治療產後因失血過多導致的暈厥,以及中風引起的眼睛向上翻、四肢僵硬等症狀。將荊芥穗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到三錢,用一小杯童子尿調和後吞下,過一會兒就能恢復意識,效果非常好。還能治療頭部、眼睛的風症,將荊芥穗、細辛、川芎等磨成粉末,飯後用湯水沖服二錢。對於風邪引起的全身搔癢,可以將荊芥濃煎成湯來淋洗身體,或者坐在藥湯中浸泡。

6. 香薷

生山野,荊、湖南北、二川皆有。兩京作圃種,暑月亦作蔬菜,治霍亂不可闕也,用之無不效。葉如茵陳,花茸紫,在一邊成穗,凡四五十房為一穗。如荊芥穗,別是一種香。余如經。

白話文:

香薷生長在山野,荊州、湖南湖北、四川一帶都有。在京城一帶,人們會把它種在菜園裡,夏天的時候也當作蔬菜食用,治療霍亂是不可或缺的,使用它沒有不見效的。香薷的葉子像茵陳,開紫色的絨毛花,花穗長在莖的一側,大約有四、五十個花房組成一穗,很像荊芥的花穗,但香氣不同。其他方面和經書描述的一樣。

7. 薄荷

世謂之南薄荷,為有一種龍腦薄荷,故言南以別之。小兒驚風、壯熱,須此引藥。貓食之即醉,物相感爾。治骨蒸熱勞,用其汁與眾藥熬為膏。

白話文:

一般人稱它為南薄荷,因為還有一種龍腦薄荷,所以才用「南」來區別。小孩驚風、發高燒時,需要用薄荷來引導藥效。貓吃了薄荷會像喝醉一樣,這只是因為不同物種之間的相互作用罷了。治療骨蒸勞熱,可以用薄荷汁和其他藥材一起熬製成藥膏。

8. 蘩蔞

雞腸草,一物也。今雖分之為二,其雞腸草條中獨不言性味,故知一物也。雞腸草,春開小花如綠豆大,莖葉如園荽,初生則直,長大即覆地。小戶收之為齋,食之烏髭發。

白話文:

雞腸草,其實就是蘩蔞,它們是同一種東西。現在雖然把蘩蔞和雞腸草分開來說,但雞腸草的說明中沒有提到它的藥性與味道,所以可以知道它們本來就是同一個東西。雞腸草在春天會開像綠豆大小的小花,莖葉長得像香菜,剛長出來的時候是直立的,長大之後就會蔓延到地面。一般人家會採集雞腸草當作齋菜來吃,聽說吃了可以讓鬍鬚頭髮變得烏黑。

9.

葫,大蒜也,其氣極葷,然置臭肉中掩臭氣。中暑毒人,爛嚼三兩瓣,以溫水送之,下咽,即知,仍禁飲冷水。又,患暴下血,以葫五、七枚,去梗、皮,量多少入豆豉,搗為膏,可丸即丸梧子大,以米飲下五六十丸,無不愈者。又,鼻衄,爛研一顆,塗兩足心下,才止,便拭去。

又將紫皮者橫切作片子,厚一分。初患瘡發於背脅間未辨癰疽者,若陽滯於陰,即為癰陰滯於陽,即為疽。癰即皮光赤,疽即皮肉紋起不澤。並以葫片覆之,用艾灸。如已痛,灸至不痛。如不痛,灸至痛。初覺即便灸,無不效者。仍審度正,於中心貼葫,灸之。世人往往不晤此瘡,初見其瘡小,不肯灸,惜哉!

白話文:

葫,就是大蒜,它的氣味非常濃烈,但是把大蒜放在腐臭的肉裡,反而可以掩蓋臭味。

如果有人中暑中毒,把兩三瓣大蒜搗爛嚼碎,用溫水送服,吞下去後很快就會有感覺,但切記不能喝冷水。

另外,如果突然大量便血,可以用五到七顆大蒜,去掉蒜梗和外皮,根據情況加入適量的豆豉,一起搗成糊狀。如果方便的話,可以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用米湯送服五六十顆,沒有不治癒的。

還有,如果是鼻出血,把一顆大蒜搗爛,塗在兩腳的腳心下,很快就能止血,止血後就擦掉。

另外,將紫皮的大蒜橫切成厚度約一分的薄片。剛開始背部或脅部生瘡,還不確定是癰還是疽的時候,如果陽氣受阻在陰位,就會形成癰,陰氣受阻在陽位,就會形成疽。癰的特點是皮膚紅腫發亮,而疽的特點是皮膚紋路隆起,沒有光澤。這兩種情況都可以用蒜片覆蓋在患處,然後用艾草灸。如果患處已經疼痛,就灸到不痛為止。如果患處不痛,就灸到痛為止。剛發現有瘡的時候就立刻灸,沒有不見效的。還要仔細觀察,在瘡的中心貼上蒜片,然後灸。世人常常不了解這種瘡,剛開始看到瘡很小,就不肯灸,實在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