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宗奭

《本草衍義》~ 卷十七 (7)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七 (7)

1. 馬陸

即今百節蟲也。身如槎節,節有細蹙紋,起紫黑色,光潤,百足。死則側臥如環,長二三寸,尤者粗如小指。西京上陽宮及內城磚牆中甚多,入藥至鮮。

2. 蠮(噎)螉(烏紅)

蠮螉諸家所論備矣,然終不敢舍詩之意。嘗析窠而視之,果有子如半粟米大,其色白而微黃。所負蟲亦在其中,乃青菜蟲,卻在子下,不與蟲相著。又非葉蟲及草上青蟲,應是諸蟲皆可也。陶隱居所說近之矣。人取此房研細,醋調,塗蜂蠆。

3. 雀甕

多在棘枝上,故又名棘剛子。研其間蟲汁,灌小兒,治(原缺)。

4. 鼠婦

鼠婦此濕生蟲也,多足,其色如蚓,背有橫紋蹙起,大者長三四分。在處有之,磚瓷及下濕處多,用處絕少。

5.

常在大暑前後飛出,是得大火之氣而化,故如此明照也。今人用者少。《月令》雖曰「腐草所化」,然非陰濕處終無。

6. 衣魚

多在故書中,久不動帛中或有之,不若故紙中多也。身有厚粉,手搐之則落。亦齧毳衣,用處亦少。其形稍似魚,其尾又分二歧,世用以滅瘢痕。

7. 白頸蚯蚓

自死者良,然亦應候而鳴。此物有毒,昔有病腹大,夜間蚯蚓鳴於身,有人教用鹽水浸之而愈。崇寧末年,隴州兵士暑月中在倅廳前,跣立廳下,為蚯蚓所中,遂不救。後數日,又有人被其毒,博識者教以先飲鹽湯一杯,次以鹽湯浸足,乃愈。今入藥,當去土,了微炙。若治腎臟風下疰病,不可闕也,仍須鹽湯送。

王荊公所謂「藁壤太牢俱有味,可能蚯蚓獨清廉」者也。

8. 螻蛄

此蟲當立夏後,至夜則鳴,《月令》謂之螻蟈鳴者是矣。其聲如蚯蚓,此乃是五技而無一長者。

9. 蜣螂

大小二種:一種大者為胡蜣螂,身黑光,腹翼下有小黃,子附母而飛行,晝不出,夜方飛出,至人家庭戶中,見燈光則來。一種小者,身黑暗,晝方飛出,夜不出。今當用胡蜣螂,其小者研三十枚,以水灌牛馬,治脹結,絕佳。狐遇而必盡食之。

10. 斑蝥

糯米中炒,米黃為度。妊身人不可服,為能潰人肉。治淋藥多用,極苦,人尤宜斟酌。下條芫青,其用與此不相遠,故附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