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衍義》~ 卷十七 (6)
卷十七 (6)
1. 鯪鯉甲
穴山而居,亦能水。燒一兩存性,肉豆蔻仁三個,同為末,米飲調二錢服,治氣痔。膿血甚者,加蝟皮一兩燒入。中病即已,不必盡劑。
白話文:
居住在穴山裡的人,也能治好痔瘡。將一到二錢的存性、三個肉豆蔻仁一起研磨成粉末,用米湯調和服用二錢,可以治療氣痔。如果膿血很嚴重,可以加入一到二錢的燒過的豪豬皮。服用幾次藥物後,病情就會好轉,不一定需要吃完所有的藥。
2. 蜘蛛
蜘蛛品亦多,皆有毒。經不言用是何種,今人多用人家檐角、籬頭、陋巷之間,空中作圓網,大腹、深灰色者。遺尿著人作瘡癬。
白話文:
蜘蛛種類繁多,都有毒。古經書沒有提到使用哪種蜘蛛,現在人們大多使用在屋檐角、籬笆頭、小巷,在空中織成圓網,腹部較大、深灰色的蜘蛛。蜘蛛的尿液碰到人會造成皮膚潰爛、發癬。
3. 蜻蛉
其中一種最大,京師名為馬大頭者是。身綠色。雌者,腰間一遭碧色。用則當用雄者。陶隱居以謂青色大眼。一類之中,元無青者,眼一類皆大。此物生化於水中,故多飛水上。唐杜甫云:「點水蜻蜓款款飛。」
白話文:
最大的一種,在京師被稱為「馬大頭」。全身呈綠色。雌性的蜻蜓,腰間有一圈碧藍色。如果要使用蜻蜓入藥,應該使用雄性的。陶隱居認為,蜻蜓應該是青色的,眼睛很大。但實際上,一類蜻蜓中,根本沒有青色的種類,而眼睛大是小則是共同的特徵。這種生物生活在水中,所以大多在水面上飛行。唐代詩人杜甫在詩中寫道:「蜻蜓點水款款飛。」
4. 石蠶
謂之為草,則繆矣。經言「肉解結氣」,《注》中更辨不定。此物在處有,附生水中石上,作絲繭如釵股,長寸許,以蔽其身,色如泥,蠶在其中。此所以謂之石蠶也。今方家用者絕稀。此亦水中蟲耳,山河中多。
白話文:
如果把它叫作草,那就謬誤了。《黃帝內經》說:「肉解結氣」,注釋中也更辨別不清。這種東西到處都有,附生在水中的石頭上,狀如絲繭,長一寸左右,用來遮蔽身體,顏色像泥土,蠶就在其中。這也是它被稱為石蠶的原因。現在民間用到的很少了。這種東西也是一種水中的蟲子,在山河中很多。
5. 蛇蛻
蛇蛻,從口翻退出,眼睛亦退,今閤眼藥多用,取此義也,入藥洗淨。
白話文:
蛇蛻
蛇蛻從口中反吐而出,眼睛也隨之脫落。如今許多眼藥的製作多使用蛇蛻,取的就是它的這個功效。入藥前先清洗乾淨。
6. 蛇黃
椎破,中間有如自然銅者佳。治心悸動,火燒赤,酒淬至酥,二兩,硃砂一兩,與蛇黃同研,水飛,天麻二兩,別為末,與前二味合勻,每以半錢,少以薄菏湯調,食後、夜臥服,殊效。
白話文:
敲碎後,裡面有像天然銅色的則佳。用來治療心悸,用火燒紅,然後用酒淬到像酥油一樣,共二兩,硃砂一兩,與蛇黃一起研磨,放入水中浸泡,天麻二兩,另做成粉末,與前兩種成分混合均勻,每次服用半錢,少許薄荷湯調和,飯後和睡覺時服用,效果顯著。
7. 金蛇
金蛇,今方書往往不見用。
白話文:
金蛇,現在的藥方典籍中經常不採用。
8. 烏蛇
尾細長,能穿小銅錢一百文者佳。有身長一丈餘者。蛇類中此蛇入藥最多。嘗於順安軍塘濼堤上,見一烏蛇長一丈餘,有鼠狼齧蛇頭,曳之而去,是亦相畏伏爾。市者多偽,以他蛇燻黑色貨之,不可不察也。烏蛇脊高,世謂之劍脊烏梢。
白話文:
尾巴細長,能夠穿過一百枚小銅錢的烏蛇是最好的。有長達一丈多的烏蛇。在蛇類中,烏蛇是入藥最多的。曾經在順安軍塘濼堤上,看到一條長達一丈多的烏蛇,有一隻老鼠咬住烏蛇的頭,拖著它跑了,這也是一種互相畏懼的表現。市面上賣的烏蛇有很多是假的,用其他蛇燻成黑色來賣,這一點必須注意。烏蛇的脊椎很高,世人稱之為「劍脊烏梢」。
9. 白花蛇
諸蛇鼻向下,獨此蛇鼻向上。背有方勝花紋,以此得名。用之去頭尾,換酒浸三日,棄酒不用,火炙,仍盡去皮骨。此物毒甚,不可不防也。
白話文:
其他的蛇鼻子都是朝下,只有此蛇的鼻子朝上。背上有方勝花紋,因此得名。使用時將頭尾去除,換上酒浸泡三天,丟棄酒不使用,用火烤,再將皮骨全部去除乾淨。此物毒性極強,務必小心防範。
10. 蜈蚣
背光,黑綠色,足赤,腹下黃。有中其毒者,以烏雞屎水稠調,塗咬處,效。大蒜塗之,亦效。復能治丹毒瘤,蜈蚣一條幹者,白礬皂子大,雷丸一個,百步二錢,秤,同為末,醋調塗之。又,畏蛞蝓,不敢過所行之路。觸其身,則蜈蚣死,人故取以治蜈蚣毒。桑汁、白鹽亦效。
白話文:
背面是黑色的,肚子是綠色的,腳是赤色的,腹部是黃色的。有被蜈蚣咬傷的,可以用烏雞的糞便水調稠,塗抹被咬的地方,就會有效果。大蒜也可以塗抹,效果也一樣。也能治療丹毒瘤,用一條曬乾的蜈蚣,加上白礬和皁角,各一大顆,再加一個雷丸,還有二錢的百步,全部磨成粉末,用醋調和塗抹患處。此外,蜈蚣害怕蛞蝓,不敢經過蛞蝓爬過的路。如果觸碰到蛞蝓的身體,蜈蚣就會死掉。因此人會用蛞蝓來治療蜈蚣毒。桑果汁和白鹽也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