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衍義》~ 卷十五 (3)
卷十五 (3)
1. 桐葉
經注不指定是何桐,致難執用。今具四種桐,各有治療,條其狀列於後:一種白桐,可斫琴者,葉三杈,開白花,亦不結子。《藥性論》云:「皮能治五淋,沐發,去頭風,生髮。」一種荏桐,早春先開淡紅花,狀如豉子花,成筒子,子或作桐油。《日華子》云:「桐油冷,微毒。
」一種梧桐,四月開淡黃小花,一如棗花。枝頭出絲,墮地成油,沾漬衣履。五六月結桐子,今人收炒作果,動風氣。此是《月令》清明之日桐始華者。一種崗桐。無花,不中作琴,體重。
白話文:
關於桐樹的種類,古籍沒有明確指出是哪一種,導致難以實際應用。現在列出四種桐樹,各有不同的療效,將它們的特性條列如下:
第一種是白桐,是可以製作琴的桐樹,葉子有三個分叉,開白色的花,但不結果。《藥性論》說:「它的樹皮能治療五淋(指小便不順暢的各種病症),用來洗頭髮可以去除頭風,並且有生髮的功效。」
第二種是荏桐,早春時會先開淡紅色的花,形狀像豉子花,會結成筒狀的果實,它的種子可以提煉成桐油。《日華子》說:「桐油性寒,帶有微毒。」
第三種是梧桐,四月會開淡黃色的小花,形狀像棗花。枝條會長出絲狀物,掉在地上會變成油,沾到衣服或鞋子上會留下油漬。五、六月會結桐子,現在的人會收集並炒熟當作零食,但會引發風邪。這種梧桐就是《月令》所說的清明時節開始開花的桐樹。
第四種是崗桐,不開花,不能用來製作琴,木材質地較重。
2. 烏臼
葉如小杏葉,但微薄而綠色差淡。子,八、九月熟,初青後黑,分為三瓣。取子出油,燃燈及染髮。
白話文:
葉子像小杏葉,但稍微薄一點,而且綠色比較淡。果實,在八、九月成熟,剛開始是青色的,之後變成黑色,分成三瓣。可以取出果實榨油,用來點燈或染頭髮。
3. 訶黎勒
氣虛人亦宜,緩緩煨熟,少服。此物雖澀腸,而又泄氣,蓋其味苦澀。
白話文:
氣虛的人也適合服用訶黎勒,但要慢慢地用微火煨熟,少量服用。這東西雖然能收斂腸道,但又會使人洩氣,大概是因為它味道苦澀的緣故。
4. 椿木華、椿樗
椿木華、椿樗皆臭,但一種有花結子,一種無花不實。世以無花不實、木身大、其干端直者為椿。椿用木葉。其有花而莢,木身小,干多迂矮者為樗。樗用根、葉、莢。故曰未見椿上有莢者,惟樗木上有。又有樗雞,故知古人命名曰不言椿雞、而言樗雞者,以顯有雞者為樗,無雞者為椿,其義甚明。用椿木葉,樗木根、葉、莢者,宜依此推究。
洛陽一女子,年四十六七,耽飲無度,多食魚蟹,攝理之方蔑如也。後以飲啖過常,蓄毒在臟,日夜二三十瀉,大便與膿血雜下,大腸連肛門痛不堪忍。醫以止血痢藥不效,又以腸風藥則益甚。蓋腸風則有血而無膿,凡如此已半年餘,氣血漸弱,食漸減,肌肉漸瘦,稍服熱藥,則腹愈痛,血愈下。服稍涼藥,即泄注,氣羸,粥愈減。
服溫平藥,則病不知。如此將暮歲,醫告術窮,垂命待盡。或有人教服人參散,病家亦不敢主當,謾與服之,才一服,知。二服,減。三服,膿血皆定。自此不十服,其疾遂愈。後問其方,云:治大腸風虛,飲酒過度,挾熱下痢膿血,疼痛,多日不瘥。樗根白皮一兩,人參一兩,為末,每用二錢匕,空心以溫酒調服。
如不飲酒,以溫米飲代。忌油膩、濕面、青菜、果子、甜物、雞、豬、魚腥等。
白話文:
椿木和樗木都有臭味,但其中一種會開花結果,另一種則不開花也不結果實。世人把不開花不結果、樹幹高大挺直的稱為椿樹。椿樹入藥使用的是葉子。而開花結莢果、樹幹矮小彎曲的則稱為樗樹。樗樹入藥使用的是根、葉和莢果。所以說,沒見過椿樹長莢果,只有樗樹才有。還有「樗雞」這種說法,因此可知古人命名時,不說「椿雞」而說「樗雞」,是為了表明有雞寄生的是樗樹,沒有的是椿樹,這個道理很清楚。使用椿樹的葉子,樗樹的根、葉和莢果來入藥,應該依據這個道理來研究。
洛陽有一個女子,四十六七歲,嗜酒無度,又經常吃魚蟹,對養生毫不在意。後來因為吃喝過量,導致體內積毒,每天腹瀉二三十次,大便混雜膿血,大腸到肛門疼痛難忍。醫生用止血痢的藥沒有效果,用治療腸風的藥反而更加嚴重。因為腸風的症狀是有血沒有膿,這樣已經半年多,她的氣血逐漸虛弱,食慾也越來越差,肌肉消瘦,稍微吃點熱性的藥,肚子就更痛,出血也更多;吃稍微涼性的藥,就腹瀉不止,身體虛弱,連稀飯都吃不下。
吃溫和的藥,病情沒有任何好轉。就這樣熬到年底,醫生都說沒有辦法了,只能等死了。有人建議她吃人參散,病家也不敢輕易嘗試,只是勉強吃了一點,結果吃一次,就知道有效;吃兩次,病情減輕;吃三次,膿血就止住了。此後不到十次,病就痊癒了。後來問起藥方,說是用於治療大腸虛弱,因飲酒過度,夾雜熱毒導致的下痢膿血、疼痛,而且多日不癒的病症。藥方是用樗樹的根白皮一兩,人參一兩,磨成粉末,每次用二錢,空腹用溫酒調服。
如果不喝酒,可以用溫米湯代替。忌吃油膩、濕麵、青菜、水果、甜食、雞肉、豬肉和魚腥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