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衍義》~ 卷十三 (3)
卷十三 (3)
1. 薰陸香
薰陸香,木葉類棠梨。南印度界阿吒釐國出,今謂之西香。南番者更佳,此即今人謂之乳香,為其垂滴如乳。熔塌在地者,謂之塌香。皆一也。
白話文:
薰陸香,葉子像棠梨。產於南印度阿吒釐國,現在叫做西香。南番的薰陸香品質更佳,也就是現在人說的乳香,因為它垂滴下來的樣子像牛奶。熔化後滴落在地上的薰陸香,叫做塌香。這些都是同一種東西。
2. 丁香
《日華子》云:「治口氣。」此正是御史所含之香。治胃寒及脾胃冷氣不和。有大者名母丁香,氣味尤佳。為末,縫紗囊如小指,實末,內陰中,主陰冷病,中病便已。
白話文:
《日華子》中記載:「治口氣。」這是御史所含的香氣。可以用來治療胃寒、脾胃冷氣不和的疾病。有一種更厲害的,叫做母丁香,它的氣味尤其好。把母丁香研磨成粉末,縫製一個像小指大小的紗袋,把粉末填充進去,再塞進陰道中,可以治療陰冷疾病,疾病很快就能治癒。
3. 柏木
今用皮。以蜜勻炙,與青黛各一分,同為末,入生龍腦一字,研勻。治心脾熱,舌頰生瘡。當摻瘡上,有涎即吐。又張仲景柏皮湯,無不驗。《傷寒論》中已著。
白話文:
現在用柏樹皮。先用蜂蜜塗抹,烤熱後,和青黛各一份,共研成細末,加入生龍腦一字,共研均勻。用於治療心脾熱,舌頭兩側生瘡。應敷在瘡上,如果有口水就吐出來。另外張仲景的柏皮湯,沒有不奏效的。《傷寒論》中已經記載了。
4. 辛夷
先花後葉,即木筆花也。最先春,以其花未開時,其花苞有毛,光長如筆,故取像曰木筆。有紅、紫二本,一本如桃花色者,一本紫者。今入藥當用紫色者,仍須未開時收取。入藥,去毛苞。
白話文:
木筆花,又叫先花後葉,在春天最早開放。它的花還沒開放時,花苞上有毛,看起來就像一支筆,所以取名為木筆。木筆花有紅、紫兩種,紅色的像桃花的顏色,紫色的像紫色的花。現在入藥時,應該用紫色的木筆花,而且要趁著花還沒開放時採收。入藥時,要將木筆花的花苞和毛去掉。
5. 榆皮
今初春先生莢者是。去上皺澀乾枯者,將中間嫩處,銼、干、磑為粉。當歉歲,農將以代食。葉青嫩時收貯,亦用以為羹茹。嘉祐年,過豐、沛,人闕食,鄉民多食此。
白話文:
現在初春莢是很嫩的。摘去上面皺澀乾枯的莢皮,把中間嫩的地方切碎、曬乾、研成粉。歉收的時候,農民就會用它來替代糧食。葉子青嫩的時候摘下保存起來,也可以做成湯菜食用。嘉祐年間,我經過豐縣、沛縣,那裡的人們沒有糧食吃了,鄉民大多吃這個。
6. 蕪荑
有大小兩種,小蕪荑即榆莢也。揉取仁,醞為醬,味尤辛。入藥,當用大蕪荑,別有種。然小蕪荑醞造多假,以外物相和,切須擇去也。治大腸寒滑及多冷氣,不可缺。
白話文:
有大小兩種,小蕪荑就是榆樹的果實。搗碎果核仁,製成醬,味道尤其辛辣。入藥時,應當用大蕪荑,是另一種植物。然而小蕪荑製成的醬,常有假貨,用其它東西混合而成,必須小心分辦。治療大腸虛寒洩瀉以及多冷氣,不可缺少。
7. 酸棗
酸棗微熱。經不言用仁,仍療不得眠。天下皆有之,但以土產宜與不宜。嵩陽子曰:「酸棗縣,即滑之屬邑,其木高數丈,味酸,醫之所重。今市人賣者,皆棘子。」此說未盡。殊不知小則為棘,大則為酸棗,平地則易長,居崖塹則難生。故棗多生崖塹上,久不樵則成干,人方呼為酸棗,更不言棘,徒以世人之意如此,在物則曷若是也,其實一本。以其不甚為世所須,及礙塞行路,故成大木者少,多為人樵去。
白話文:
酸棗略帶熱性。經書不說要用果核,用它來治療失眠還是不行。全世界都有這種植物,但因各地土質不同而適宜種植的地方也不同。嵩陽子說:「酸棗縣,是滑州的附屬縣,那裡的酸棗樹能長到幾丈高,果實很酸,是醫家十分看重的。現在市場上人們賣的,都是棘子。」這種說法不全面。其實棘子只有小個的,大的就是酸棗。如果是種在平地上就容易生長,但如果是在懸崖或溝壑這種地方,就很難長出來了。所以酸棗大多生長在懸崖、溝壑上,長時間無人採摘就會長成大樹,人們才稱之為酸棗,不再說棘子。只是因為世人的觀念如此,實際上兩者為一種植物。由於世人不常食用,而且還妨礙了道路通行,所以長成大樹苗的少,大多被砍伐了。
然此物才及三尺,便開花結子。但窠小者氣味薄,本大者氣味厚,又有此別。今陝西臨潼山野所出者亦好,亦土地所宜也,並可取仁。後有白棘條,乃是酸棗未為大時,枝上刺也。及至長成,其刺亦少,實亦大。故棗取大木,刺取小窠也,亦不必強分別爾。
白話文:
然而這種植物才長到三尺,就會開花結果。但植株小的氣味淡薄,植株大的氣味濃鬱,又有這樣的區別。現在陝西臨潼山野出產的棗子也很好,也是土地適宜的緣故,都可以採摘果核。之後有白棘條,那是酸棗還沒長大的時候,枝條上的刺。等到長大成熟,它的刺也就少了,果實也就大了。所以棗子採用大樹,酸棗刺採用小植株,也不必硬性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