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宗奭

《本草衍義》~ 卷十三 (2)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三 (2)

1. 楓香

與松脂皆可亂乳香,尤宜區別。楓香微黃白色,燒之尤見真偽。兼能治風癮疹癢毒。水煎,熱燥洗。

白話文:

楓香的樹脂和松脂都能夠混充乳香,尤其需要仔細區分。楓香的樹脂顏色是微黃白色,用火燃燒後更可以看出真假。它還能治療風引起的皮膚疹子、搔癢和毒性。可以用水煎煮,趁熱擦洗患處。

2. 乾漆

若濕漆,藥中未見用。凡用者,皆乾漆耳。其濕者,在燥熱及霜冷時則難乾,得陰濕,雖寒月亦易干。亦物之性也。若沾漬人,以油治之。凡驗漆,惟稀者以物蘸起細而不斷,斷而急收起,又塗於干竹上,蔭之速乾者,並佳。余如經。

白話文:

如果用的是濕漆,藥材中沒有看到使用,凡是使用的,都是乾漆。濕漆在乾燥炎熱或寒冷結霜的時候難以乾燥,如果處在陰濕的環境,即使是寒冷的月份也容易乾燥,這也是物性的自然規律。如果沾到身上,可以用油擦拭。檢驗漆的品質,只有稀薄的漆,用東西蘸起來時,呈現細絲狀而不會斷,斷了之後又能快速收回,再塗在乾燥的竹子上,放在陰涼處能很快乾燥的,就是好的漆,其他檢驗方法就和經典上寫的一樣。

3. 蔓荊實

諸家所解,蔓荊、牡荊紛糾不一。經既言蔓荊,明知是蔓生,即非高木也。既言牡荊,則自是木上生者。況《漢書·郊祀志》所言「以牡荊莖為幡竿」,故知蔓荊即子大者是,又何疑焉。後條有欒荊,此即便是牡荊也。子青色,如茱萸,不合更立欒荊條。故文中雲:本草不載,亦無別名,但有欒花,功用又別,斷無疑焉。《注》中妄稱石荊當之,其說轉見穿鑿。

白話文:

關於蔓荊和牡荊,各家解釋眾說紛紜,搞得非常混亂。既然經文說是蔓荊,就明確表示它是藤蔓植物,不是高大的樹木。如果說是牡荊,那自然是指生長在樹木上的。何況《漢書·郊祀志》中說到「用牡荊的莖做幡竿」,由此可知,蔓荊就是果實比較大的那種,這還有什麼好懷疑的呢?後面的條文又提到欒荊,這應該就是牡荊了。它的果實是青色的,像茱萸,不應該再另外設立欒荊這一條。所以經文中說:本草書沒有記載,也沒有別的名稱,只有欒花,而且功效又不同,這絕對沒有疑問。《注釋》中胡亂說石荊就是蔓荊,這種說法反而顯得牽強附會。

4. 桑寄生

新舊書云:今處處有之。從宦南北,實處處難得,豈歲歲窠斫摘踐之苦,而不能生邪?抑方宜不同也?若以為鳥食物子落枝節間,感氣而生,則麥當生麥,谷當生谷,不當但生此一物也。又有於柔滑細枝上生者,如何得子落枝節間?由是言之,自是感造化之氣,別是一物。古人當日惟取桑上者,實假其氣耳。

又云今醫家鮮用,此極誤矣。今醫家非不用也,第以難得真桑上者。嘗得真桑寄生,下咽必驗如神。向承乏吳山,有求藥於諸邑者,乃遍令人搜摘,卒不可得,遂以實告,甚不樂。蓋不敢以偽藥罔人。鄰邑有人偽以他木寄生送之,服之逾月而死。哀哉!

白話文:

新舊醫書都說:現在到處都有桑寄生。但從事官場南北奔波,實際上卻處處難以得到,難道是因為每年都遭受鳥巢被砍伐採摘的摧殘,才無法生長嗎?還是因為各地適宜的生長環境不同呢?如果認為是鳥吃了種子,掉落在樹枝節間,感受氣而生長,那麼麥子應該長出麥子,穀子應該長出穀子,不應該只長出桑寄生這一種植物啊。又有一些桑寄生長在柔滑細嫩的樹枝上,又怎麼可能是種子掉落在樹枝節間呢?由此看來,桑寄生是感受造化之氣,而形成的一種獨特植物。古人當時只取用桑樹上的桑寄生,實際上是借用桑樹的氣而已。

又有書說現在的醫生很少用桑寄生,這真是大錯特錯。現在的醫生並非不用,只是難以得到真正的長在桑樹上的桑寄生。我曾經得到真正的桑寄生,服下後效果必定如神一般靈驗。之前我暫代吳山官職,有其他地方的人來求藥,我就派人到處尋找採摘,最終還是找不到,於是就實話告訴他們,他們很不高興。我不敢用假的藥物欺騙人。鄰近地區有人用其他樹木上的寄生植物冒充桑寄生送人,那人吃了過了一個月就死了。真是可悲啊!

5. 沉香木

嶺南諸郡悉有之,旁海諸州尤多。交干連枝,崗嶺相接,千里不絕。葉如冬青,大者合數人抱。木性虛柔,山民或以構茅廬,或為橋梁,或為飯甑尤佳。有香者,百無一二。蓋木得水方結,多在折枝枯乾中,或為沉,或為煎,或為黃熟。自枯死者,謂之水盤香。今南恩、高、竇等州,惟產生結香。

蓋山民入山,見香木之曲干斜枝,必以刀斫成坎,經年得雨水所漬,遂結香。復以鋸取之,刮去白木,其香結為斑點,遂名鷓鴣斑,燔之極清烈。沉之良者,惟在瓊崖等州,俗謂之角沉。黃沉乃枯木中得者,宜入藥用。依木皮而結者,謂之青桂,氣尤清。在土中歲久,不待刓剔而成者,謂之龍鱗。

亦有削之自卷,咀之柔韌者,謂之黃蠟沉,尤難得也。然經中只言療風水毒腫,去惡氣,余更無治療。今醫家用以保和衛氣,為上品藥,須極細為佳。今人故多與烏藥磨服,走散滯氣,獨行則勢弱,與他藥相佐,當緩取效,有益無損。余藥不可方也。

白話文:

沉香木在嶺南各個郡縣都有,沿海的州郡尤其多。樹木枝幹交錯相連,在山崗陵嶺間連綿不絕,長達數千里。葉子像冬青樹,大的樹幹需要好幾個人合抱。木質鬆軟,山裡居民有時用來搭建茅草屋,或者當作橋樑,用來製作蒸飯的甑子也很好。但有香味的沉香木,一百棵裡面也找不到一兩棵。

沉香木通常是樹木在有水的地方才會結香,大多是在樹枝斷裂枯乾的地方,會形成沉香、煎香或黃熟香。自然枯死的沉香木,叫做水盤香。現在的南恩、高、竇等州,只有這些地方產生的沉香才能結香。

通常山裡的居民進入山林,看到沉香樹有彎曲的樹幹或傾斜的樹枝,就會用刀砍出凹槽,經過一年雨水浸泡,就會結出沉香。然後再用鋸子取下沉香,刮掉白色的木質部分,沉香的香味會結成斑點狀,因此稱為鷓鴣斑,焚燒時香氣極為清冽。上等的沉香,只產在瓊崖等州,當地人俗稱角沉。黃沉是從枯木中取得的,適合入藥使用。貼著樹皮結香的,稱為青桂,香氣尤其清雅。在土壤中經過長時間,不用修整就能自然形成的沉香,稱為龍鱗。

還有一種沉香,削下來會自然捲曲,咀嚼起來柔軟有韌性,稱為黃蠟沉,這種沉香尤其難得。不過,古籍中只提到沉香能治療風邪、水腫和毒瘡,去除惡臭氣味,沒有其他的治療功效。現在的醫生用沉香來調和體內的氣,保護身體的正氣,認為是上等的藥材,必須磨成極細的粉末才好。現在的人大多將沉香和烏藥一起磨成粉末服用,能疏通氣滯,單獨使用藥效較弱,和其它藥材搭配使用,藥效會比較緩慢,但對身體有益無害。沉香的功效是其他藥材無法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