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宗奭

《本草衍義》~ 卷九 (1)

回本書目錄

卷九 (1)

1. 當歸

《廣雅》云:「山蘄(古芹切)當歸也,似芹而粗大」。《說文》云:「蘄,草也,生山中者名薜(音百)」。新書《圖經》以謂「當歸,芹類也,在平地者名芹,生山中粗大者名當歸」。若然,則今川蜀皆以平地作畦種,尤肥好多脂肉。不以平地、山中為等差,但肥潤不枯燥者佳。

白話文:

《廣雅》說:「山蘄(發音同「古芹切」)就是當歸,它像芹菜,但更粗大。」《說文》說:「蘄」是一種草,生長在山中,有個名字叫「薜(音同「百」)」。新書《圖經》認為「當歸屬於芹菜類,平地生長的叫芹菜,山中野生的、粗大的叫當歸。」既然如此,那麼現在四川和蜀地都是用平地劃畦播種,尤為肥沃多肉。不以平地、山中為等差,只要肥潤不枯燥的好。

今醫家用此一種為勝。市人又以薄酒灑,使肥潤,不可不察也。《藥性論》云:「補女子諸不足」。此說盡當歸之用矣。

白話文:

現在的醫生就用這種方法當作最好的。市面上的人還會用稀釋過的米酒來泡當歸,使之肥潤,不可不注意。《藥性論》中說:「當歸可以補充女性身體上的各種不足。」這句話總結了當歸的所有用途。

2. 芍藥

芍藥全用根,其品亦多,須用花紅而單葉,山中者為佳。花葉多,即根虛。然其根多赤色,其味澀苦,或有色白粗肥者益好。余如經。然血虛寒人禁此一物。古人有言曰:減芍藥以避中寒,誠不可忽。

白話文:

芍藥要全部用根,它也有很多品種,必須用花紅單葉的,在山中的尤佳。花葉多了,則根就空虛了。雖然它的根大多是紅色的,味道澀苦,或者有白色的肥大的根,更是好。其他的如書中所說。但是血虛寒的人不能服用。古人有話說:減少芍藥以避免寒氣,這話真是不容忽視。

3. 生薑

治暴逆氣,嚼三兩皂子大,下咽定,屢服屢定。初得寒熱痰嗽,燒一塊,冷齧之,終日間嗽自愈。暴赤眼無瘡者,以古銅錢刮淨薑上取汁,於錢唇點目,熱淚出,今日點,來日愈。但小兒甚懼,不須疑,已試良驗。

白話文:

治療氣逆不順,將約莫三至五公克的皁子咬碎吞下,就能定住。重複服用,就能重複治好。剛開始得到寒熱咳嗽時,燒一塊皁子,冷卻後咬碎吞下,一天之內咳嗽就會好轉。突然發生紅眼症但沒有長瘡時,用古銅錢刮乾淨生薑,取上頭的汁液,在銅錢邊緣塗抹後,點在眼睛上,眼淚就會流出。當天點藥,隔天就會好。但小孩可能會很害怕,不用懷疑,已經試過很有效了。

4. 麻黃

出鄭州者佳,剪去節,半兩,以蜜一匙匕,同炒良久,以水半升煎,俟沸,去上沫,再煎,去三分之一,不用滓。病瘡疱倒黶黑者,乘熱盡服之,避風,伺其瘡復出。一法用無灰酒煎。但小兒不能飲酒者難服,然其效更速。以此知此藥入表也。

白話文:

鄭州產出的赤小豆最好,剪去蒂頭,取半兩,加一勺蜂蜜,一起炒很久,加水半升煎煮,等到沸騰,去掉上面的浮沫,再煎煮,去除三分之一的藥液,不用藥渣。對於患有瘡皰倒黶黑的人,趁熱全部服用,避風,等待瘡皰再次出現。還有一種方法是用無灰酒煎煮赤小豆。但小孩子不能喝酒,服用困難,但是效果更快。由此可知,這種藥物可以進入人體的內部。

5. 葛根

澧、鼎之間,冬月取生葛,以水中揉出粉,澄成垛,先煎湯使沸,後擘成塊下湯中,良久,色如膠,其體甚韌,以蜜湯中拌食之。擦少生薑尤佳。大治中熱、酒、渴病,多食行小便,亦能使人利。病酒及渴者,得之甚良。彼之人,又切入煮茶中以待賓,但甘而無益。又將生葛根煮熟者,作果賣。虔、吉州、南安軍亦如此賣。

白話文:

在澧州和鼎州之間,每逢冬季,人們採摘新鮮的葛根,將其在水中搓揉出粉,沉澱成塊。接著將這些粉塊先熬煮成湯汁,煮沸後再將粉塊掰成小塊放入湯中繼續煮。經過很長時間,粉塊的顏色會變成像膠一樣,質地非常有韌性。人們會用蜂蜜湯拌著葛根粉塊食用,如果加入一些生薑,味道會更加鮮美。葛根粉塊可以治療中熱、酒醉、口渴等疾病,多吃還可以利尿,也能讓人腹瀉。對於酒醉和口渴的人來說,葛根粉塊是極好的良藥。當地人還將葛根粉塊切碎,加入煮好的茶水中待客,雖然味道甜美,但並沒有什麼益處。另外,當地人還會將葛根煮熟後當作水果出售。虔州、吉州、南安軍等地也有類似的做法。

6. 栝樓實

九月十月間取穰,以乾葛粉拌,焙乾,銀石器中熳火炒熟為末。食後,夜臥,以沸湯點一二錢服,治肺燥,熱渴,大腸秘。其根與貝母、知母、秦艽、黃芩之類,皆治馬熱。

白話文:

九月到十月份之間採摘穰,用葛粉拌勻,烘焙後,用銀器或石器盛放,在火上炒熟後搗成粉末。飯後睡覺前,以沸水沖泡一、二錢服用,可治療肺燥、口渴、大腸便祕等症狀。穰的根與貝母、知母、秦艽、黃芩等藥材配伍,都可治療馬熱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