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宗奭

《本草衍義》~ 卷八 (3)

回本書目錄

卷八 (3)

1. 芎藭

今出川中。大塊,其里色白,不油色,嚼之微辛甘者佳。他種不入藥,只可為末,煎湯沐浴。此藥今人所用最多,頭面風不可闕也,然須以他藥佐之。沈括云:予一族子,舊服芎藭,醫鄭叔熊見之云:芎藭不可久服,多令人暴死。後族子果無疾而卒。又朝士張子通之妻病腦風,服芎藭甚久,亦一旦暴亡。

皆目見者。此蓋單服耳,若單服既久,則走散真氣。既使他藥佐使,又不久服,中病便已,則何能至此也。

白話文:

現在(芎藭)產於四川一帶。品質好的芎藭,塊頭大,內部顏色潔白,不油膩,咀嚼起來帶點辛辣和甘甜味。其他種類的芎藭不能入藥,只能磨成粉末,煎煮後用來洗澡。這種藥現在人們用得最多,治療頭面部的風邪是不可或缺的,但必須搭配其他藥物一起使用。

沈括說:我有一個族人,以前常吃芎藭,醫生鄭叔熊看到後說:芎藭不可以長期服用,長期服用容易使人突然暴斃。後來這個族人果然沒有任何疾病就突然死了。還有朝廷官員張子通的妻子,因為頭風病,長期服用芎藭,也有一天突然暴亡。

這些都是我親眼所見的。這應該都是單獨服用芎藭的緣故,如果單獨服用又長期服用,就會耗散體內的真氣。即使有其他藥物輔佐,也不能長期服用,病好了就要停止,這樣怎麼會發生暴斃的事情呢?

2. 五味子

今華州之西至秦州皆有之。方紅熟時採得,蒸爛,研,濾汁,去子,熬成稀膏。量酸甘入蜜,再火上,待蜜熟,俟冷,器中貯,作湯。肺虛寒人,可化為湯,時時服。作果,可以寄遠。《本經》言溫,今食之多致虛熱,小兒益甚。《藥性論》以謂除熱氣。《日華子》又謂暖水臟,又曰除煩熱。

後學至此多惑。今既用之治肺虛寒,則更不取除煩熱之說。則下藥亦用之。入藥生曝,不去子。

白話文:

現在華州以西到秦州一帶都有五味子。在果實呈現紅色成熟時採收,蒸煮到軟爛,然後研磨,過濾出汁液,去掉果核,熬煮成稀薄的膏狀。依據酸甜口味加入蜂蜜,再放到火上加熱,等到蜂蜜熟透,冷卻後,裝到容器中保存,用來沖泡成湯飲用。肺虛寒的人,可以將它化成湯來喝,隨時服用。做成果乾,可以寄送遠方。《本草經》說五味子性溫,但現在吃多了反而會導致虛熱,小孩尤其嚴重。《藥性論》認為它能去除熱氣,《日華子本草》又說它能溫暖腎臟,又說能消除煩躁熱感。

後來的學習者對這些說法感到很困惑。現在既然用它來治療肺虛寒,就更不採信它能消除煩躁熱感的說法。所以開藥方時也會使用它。入藥時用生曬的,不去掉果核。

3. 旋花

旋花蔓生,今之河北、京西、關陝田野中甚多,最難鋤艾,治之又生。世又謂之鼓子花,言其形肖也。四五月開花,亦有多葉者。其根寸截,置土下,頻灌溉,方涉旬,苗已生。《蜀本·圖經》是矣。

白話文:

旋花是蔓藤植物,現在河北、北京西部、關中和陝西的田野中非常多,這種植物最難以鋤掉,即使除掉了又會重新生長。世人又稱它為鼓子花,是說它的形狀像鼓。它在四五月開花,也有長出很多葉子的種類。把它的根切成一寸長,埋在土裡,經常澆水,大約十天左右,就會長出新的苗。《蜀本草圖經》所記載的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