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衍義》~ 卷五 (3)
卷五 (3)
1. 雌黃
入藥最稀,服石者宜審諦。治外功多,方士點化術多用,亦未聞其終始如何。畫工或用之。
白話文:
雌黃作為藥材非常稀少,服用礦石類藥物的人應該仔細審視。它主要用於外敷,術士在點石成金的法術中經常使用,但沒聽說過最後結果如何。畫師有時也會用到它。
2. 石硫黃
今人和治下元虛冷,元氣將絕,久患寒泄,脾胃虛弱,垂命欲盡,服之無不效。中病當便已,不可盡劑。世人蓋知用而為福,不知用久為禍。此物損益兼行,若俱棄而不用,當倉猝之間,又可闕乎?或更以法制,拒火而又常服者,是亦弗思也。在本朝則不言如此服良,但專治婦人。
不知者,往往更以酒服,其可得乎?或臟中久冷,服之先利。如病勢危急,可加丸數服,少則不效。仍加附子、乾薑、桂。
白話文:
現在的人用它來治療下焦虛寒,元氣快要衰竭,長期拉肚子,脾胃虛弱,生命垂危的病症,服用後沒有不見效的。只要病症好轉就應該停止服用,不可以持續使用。世人只知道使用它能帶來好處,卻不知道長期使用會帶來禍害。這種藥物有益處也有害處,如果完全拋棄不用,當遇到緊急情況時,又怎麼能缺少它呢?或者更進一步用特殊方法炮製,使其不燥熱,然後長期服用,這也是欠缺考慮的做法。在本朝,它不是像這樣被用來長期服用,只是專門用來治療婦女疾病。
不了解的人,常常還用酒來配服,那怎麼可以呢?有的人臟腑長期虛寒,服用後會先拉肚子。如果病勢危急,可以增加藥丸的服用數量,如果服用太少就沒有效果。可以同時加入附子、乾薑、桂枝等藥物來輔助。
3. 陽起石
如狼牙者佳。其外色不白,如姜石。其大塊者,亦內白。治男子、婦人下部虛冷,腎氣乏絕,子臟久寒,須水飛研用。凡石藥冷熱皆有毒,正宜斟酌。
白話文:
形狀像狼牙的陽起石最好。外表顏色不白,像生薑的顏色。大塊的陽起石,裡面也是白色的。它可以用來治療男女下體虛寒、腎氣衰竭、子宮長久寒冷等症狀,必須用水研磨成粉末後使用。所有的礦物類藥材,不論是屬性寒或熱,都帶有毒性,應該要謹慎考慮使用。
4. 飛水石
又謂之寒水石,紋理通徹,人或磨刻為枕,以備暑月之用。入藥燒過,或市人燒入膩粉中以亂真,不可不察也。陶隱居言:夏月能為冰者佳,如此則舉世不能得,似乎失言。
白話文:
又叫做寒水石,它的紋路清晰透亮,有人會把它磨製成枕頭,用來在夏天消暑。作為藥材使用時,需要燒過,但市面上有些人會將燒過的飛水石摻入膩粉中來魚目混珠,不得不仔細辨別。陶弘景說:能在夏天使其像冰一樣冰涼的才是上品,如果這樣,那恐怕世上沒有人能得到,這話似乎說得不對。
5. 石膏
二書紛辨不決,未悉厥理。詳《本經》元無方解石之說,正緣《唐本》注石膏、方解石大體相似。因此一說,後人遂惑。經曰:生齊山山谷,及齊盧山、魯蒙山。採無時,即知他處者為非。今《圖經》中又以汾州者編入,前後人都不詳。經中所言細理白澤者良,故知不如是,則非石膏也。
下有理石條中經云:如石膏順理而細,又可明矣。今之所言,石膏、方解石,二者何等有順理細紋又白澤者。有是,則石膏也;無是,則非石膏也。仍須是經中所言州土者,方可入藥,余皆偏見,可略不取。仲景白虎湯中,服之如神。新校正仲景《傷寒論》後,言四月以後,天氣熱時,用白虎者是也。
然四方氣候不齊,又歲中氣運不一,方所既異,雖其說甚雅,當此之時,亦宜兩審。若傷寒熱病,或大汗後,脈洪大,口舌燥,頭痛,大渴不已;或著暑熱,身痛倦怠,白虎湯服之無不效。
白話文:
關於石膏的記載,有兩本書的說法互相矛盾,讓人難以理解。仔細研究《本經》,發現原本沒有關於方解石的記載,可能是因為《唐本草》註解時,將石膏和方解石兩種藥材描述得太過相似,導致後人混淆。
《本經》記載,石膏產於齊山山谷、齊盧山和魯蒙山,採集時間不限,因此可以判斷其他地方產的並非真石膏。現在《圖經》又將汾州產的也列入其中,前後說法不一致,讓人搞不清楚。經書上說質地細膩、紋理潔白光澤的石膏才是良品,所以不符合這些特徵的就不是石膏。
接著,在「理石」這個條目中,《本經》說:「如果像石膏一樣有順理的細紋」,這更清楚說明了兩者的差異。現在所說的石膏和方解石,哪一種具有順理細紋而且潔白光澤呢?有的才是石膏,沒有的就不是。而且必須是經書上記載的產地所產,才能入藥,其他的都是片面的說法,可以忽略不計。
張仲景的白虎湯,使用石膏後效果神奇。新校訂的《傷寒論》後註明,四月以後天氣炎熱時,可以使用白虎湯。
然而,各地的氣候不同,每年的氣運也不一樣,產地既然不同,即使古書上的說法很精闢,在實際使用時也應該謹慎考慮。如果罹患傷寒熱病,或是大汗之後,出現脈象洪大、口舌乾燥、頭痛、極度口渴等症狀;或是中暑發熱、身體疼痛疲倦,服用白虎湯都會有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