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伯嗣

《嬰童百問》~ 卷之九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 (4)

1. 虛實腫脹,第八十四問

京三稜(成塊煮、半兩),莪朮(並炮、、各半兩),芫花(二錢半、醋浸、炒),鱉甲(去裙、米醋炙焦、半兩),淡豆豉(一錢),巴豆(二十一粒、去殼),川當歸(半兩),杏仁(去皮尖、二錢半、炒令赤)

上前四味一處,以米醋一碗,煮令乾,仍用炒起,更細銼焙為末,次入當歸末,杏仁、巴豆、淡豉、和勻水煮,麵糊丸麻子大,每服二十丸,薑湯下,大小加減服之。

三稜丸,治小兒停積,腹脅脹滿,乾噦噁心,全不入食。

三稜(煨),木香,神麯(炒),陳皮(去白),半夏(薑製、各一兩),丁香桂(各五錢)

上為末,曲和丸如黃米大,每二十丸,乳食後,溫生薑湯下。

珍珠天麻丸,治急驚風,請量用之,以通為度。此方仍治吊腸、鎖肚、撮口、至妙。丸如麻子大,初生患者;三日三丸,五日五丸,七日七丸。加青黛、名青黛丸。

天南星(炮),天麻,白附子(炮、各二錢半),膩粉(半錢),巴霜(一字),蕪荑(炒),全蠍,滑石(各二錢半)

上為末,煮細麵糊丸如麻子大,一歲每服五丸,二歲十丸,大小加減,薄荷湯點茶清送下。

大茱連丸,治小兒飲食過度,胸膈膨脹,上下氣不宣通,鬱滯迷悶,情思少樂,大則作喘,飲食不化,作渴煩躁,坐臥不任,肢體倦怠,腹脅疼痛。

莪朮,京三稜(各二錢半、醋煮),乾薑(炮),陳皮(去白),木香,丁香(各三錢),巴豆(二十一粒、去膜心、去油用),綠細小茱萸(二錢)

上為末,醋和為丸麻子大,每服七丸至十丸,大者加服,生薑棗子湯下。

下蟲丸,見第七十九問。

沉香煎,治脾氣冷積。

乳香,沉香,丁香,杏仁(炒),百草霜,木香(各一錢),肉豆蔻(一個、煨),巴豆(十四粒、出油如霜)

上為末,酒煮蠟和,丸綠豆大,每服三、五丸,淡生薑湯下,應患肚痛不止者、服之效。常服以通為度。

推氣丸,見第四十九問。

遇仙丹,治諸蟲,取諸積。

牽牛(三斤),大腹子(二斤),錫灰(二兩、炙乾為末),大黃(四兩),雷丸(四兩),青木香,鶴蝨(各二兩)乾漆(二兩),皂角(四條)

上後四味煎水,用粟米煮粥,初用牽牛末,次用大腹末,三用錫灰,四用大黃,五用雷丸,六用青木香,和劑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丸,用薑湯熟水送下。

此藥專治男子婦人、積蟲氣塊,五勞七傷,赤白痢疾,便血注下,皮黃水腫,十般氣,十一般惡蟲,又進飲食,除病悅顏色,不與他藥相反,四季可服,細末三四錢,量大小加減,服時不吃晚飯,三更用清茶下,次早桶子內蟲積、及粒米盡,方可洗面,溫粥補之。傷寒孕婦不可服。

白話文:

虛實腫脹,第八十四問

三稜丸:治療小兒積食,腹脅脹滿,乾嘔噁心,完全不吃東西。

方劑組成:煨三稜、木香、炒神麴、去白陳皮、薑製半夏、丁香、桂枝(各適量)。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黃米粒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丸,飯後用溫薑湯送服。

珍珠天麻丸:治療急驚風,需根據病情調整用量,以通暢為度。此方也治療脫肛、腸梗阻、口噤,療效極佳。丸藥大小如麻子,新生兒患者:三日服三丸,五日服五丸,七日服七丸。加入青黛,則稱為青黛丸。

方劑組成:炮製天南星、天麻、炮製白附子、膩粉、巴霜、炒蕪荑、全蠍、滑石(各適量)。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麻子大小的丸藥。一歲兒童每次服用五丸,兩歲兒童每次服用十丸,其他年齡依此加減,用薄荷湯或茶水送服。

大茱連丸:治療小兒飲食過度,胸膈脹滿,氣機不暢,鬱悶不樂,嚴重者會喘息,飲食不消化,口渴煩躁,坐臥不安,肢體倦怠,腹脅疼痛。

方劑組成:醋煮莪朮、醋煮京三稜、炮製乾薑、去白陳皮、木香、丁香、去膜心去油巴豆、綠細小茱萸(各適量)。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醋做成麻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七到十丸,劑量可根據病情增減,用生薑棗湯送服。

下蟲丸:詳見第七十九問。

沉香煎:治療脾胃虛寒積滯。

方劑組成:乳香、沉香、丁香、炒杏仁、百草霜、木香、煨肉豆蔻、去油巴豆(各適量)。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酒煮沸後加入蠟混合,做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到五丸,用淡薑湯送服。若服用後腹痛不止,則藥效顯著。長期服用需根據病情調整用量,以通暢為度。

推氣丸:詳見第四十九問。

遇仙丹:治療各種蟲積症和積滯。

方劑組成:牽牛、大腹子、炙乾錫灰、大黃、雷丸、青木香、鶴蝨、乾漆、皂角(各適量)。後四味藥材煎水,用小米煮粥,先加入牽牛末,再依次加入大腹子末、錫灰、大黃、雷丸、青木香,混合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到七丸,用薑湯或溫開水送服。

此藥專治男女積蟲、氣塊、五勞七傷、赤白痢疾、便血、黃疸水腫、各種氣病、各種寄生蟲病,又能增進食慾,改善面色,不與其他藥物相沖,四季皆可服用。可取藥末三到四錢,根據病情增減劑量,服用時不要吃晚飯,三更時用清茶送服,次日晨起如排泄物中蟲積及米粒俱全,方可洗臉,再食用溫粥調養。傷寒患者和孕婦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