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生集》~ 卷三 (1)
卷三 (1)
1. 卷三
2. 婦女證總論
醫鏡云:婦女之症,不肯對人言,與小兒之不能自言,其難治一也。醫家又未便逐細詢問,則更暗中摸索矣。然大要不離乎中情鬱結,蓋婦女本坤陰吝嗇之性,心地淺窄,識見拘墟,一有逆意,即牢結胸中,又不能散悶於外,則鬱久而成病矣。主治之法,審無外感內傷別症,唯有養血疏肝四字,用四物湯,逍遙散之類,可以得其八九。其一切雜病與方脈並治,茲不贅敘。
若胎前產後,此其生死交關處,詳敘於後,慎毋忽諸。
白話文:
婦女的疾病,往往不願意向人傾訴,這跟小孩子無法表達自己的情況一樣,都是難以治療的原因之一。醫生又不容易詳細詢問,就更像在黑暗中摸索一樣。然而,大致來說,病因都離不開情緒鬱悶不暢。因為婦女本性屬陰,比較內斂,心胸可能比較狹窄,見識也比較局限,一旦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會牢牢地積壓在心中,又不能向外排解,這樣鬱悶久了就會生病。治療的原則,如果沒有外感風寒或內傷等其他疾病,就只要掌握「養血疏肝」這四個字,使用四物湯、逍遙散之類的方劑,就可以治好大部分的病症。至於其他各種雜病和一般的治療方法,這裡就不再詳細敘述。
至於懷孕前和生產後的狀況,這是關乎生死的重要關頭,將在後面詳細敘述,請務必不要輕忽。
3. 室女論
室女天癸未至,有病從幼科論,天癸即行則與婦人並治矣。然其神完氣足,經水應無延期,其有經閉不行者,若非血海乾枯,必其經脈逆轉,血枯則少思飲食,內熱咳嗽,漸成怯症。經逆則為吐為衄,血必妄行,皆非輕候也,須速治之。如或經水適來,偶阻逆竅,則小便不通,腹脹欲死,急宜通其經而便自利。
用調經飲或澤蘭湯。更有心熱煩悶,而如𩞄如飢,懨懨倦怠,面黃肌瘦者,此其情竇久開,欲火內熾所致,為父母者,察知其意,速宜擇配定期以安其心。若溺愛久留,或不愛冰擱,勢必相火刑金,咳嗽發熱,吐血而成癆瘵,慎勿選婿過備,而使俾飲恨以終也。
白話文:
少女如果還沒來月經,生病時要按照幼兒科的方式治療;一旦月經來了,就和一般婦女一樣治療。一般來說,她們的精氣神都很充足,月經應該不會延遲,如果發生月經閉止不來,如果不是因為血海枯竭,就是因為經脈逆亂導致。血海枯竭會導致食慾不振、內熱咳嗽,慢慢會變成虛弱的病症;經脈逆亂則會引起嘔吐、流鼻血等血液不正常流動的情況,這些都不是小問題,必須盡快治療。如果只是月經剛來時,偶爾被阻礙在經脈出口,就會小便不順暢、肚子脹得要死,要趕緊疏通經脈,小便自然就會順暢。可以用調經飲或澤蘭湯來治療。
另外,有些少女會感到心煩意亂、像飢餓又像不餓的感覺、精神萎靡不振、臉色蠟黃、身體消瘦,這是因為情慾過早開啟,導致慾火在體內燃燒所致。做父母的如果發現這種情況,應該要了解她們的心意,趕快為她們挑選對象,確定婚期來安定她們的心。如果因為溺愛而耽誤,或者不喜歡而隨意擱置,一定會導致相火剋制肺金,引起咳嗽發燒,甚至吐血,最後變成肺癆,不可不慎!千萬不要為了挑選完美的夫婿而過於挑剔,以致讓她們抱憾終身。
4. 診看婦人先問經期妊娠
未診婦人之病,先問經期與有無妊娠,若不詳細審問,倘用藥誤觸之,則所關匪細,多有變生他證,疑似難明,豈不昧其病之所因哉。
白話文:
在診斷婦女的疾病時,首先要詢問她的月經週期是否正常以及是否懷孕。如果沒有仔細詢問清楚,萬一用藥不小心觸犯了禁忌,那關係就非同小可,很可能會引發其他病症,導致病情複雜難以釐清,這樣豈不是不明白病因的所在嗎?
5. 論經病原
血者水穀之精氣也,在男子則化為精,在婦人則化為血,上為乳汁,下為月水。若憂愁思慮傷心,心氣受傷,脾氣失養,故健運失職,飲食減少,血無以生,則經必不調。而有血枯經閉之症,亦有女子未期與男子合,或月事適未盡而與合,此皆合之非道,亦致不調。或過淫合多則液竭,產多乳眾則血枯,亦皆能損傷陰血,致成經病也。
白話文:
血是食物精華所化生的氣,在男子體內會轉化成精液,在女子體內則轉化為血液,向上會成為乳汁,向下則成為月經。如果憂愁思慮過度而傷心,導致心氣受損,脾氣也得不到滋養,使得脾胃運化功能失常,飲食減少,血液就無法產生,那麼月經一定會不正常。因此會出現血枯經閉的症狀。
也有女子在月經還沒來或月經還沒結束時就和男子行房,這些都是不合乎常理的行為,也會導致月經不調。或是性行為過度頻繁,導致精液耗竭,或是生產次數多、哺乳次數多,導致血液虧損,這些都會損傷陰血,造成月經疾病。
6. 論月經諸症
經者常也,月行有常度,經水有常期,其愆乎常者,皆病也。
眉批:婦人行經,又有三月一行者,是謂季經。有一年一行者,是謂避年。有一生不行而受胎者,是謂暗經。有受胎之後,月月行經而生子者,是謂盛胎。女子二七天癸至,七七天癸絕,其常也。亦有女子十二三,婦人五十餘而生者,其變也。皆不可以不知也。趕前為熱,退後為虛,血滯宜破,血枯宜補,要察其色,總以紅為正。
其變為紫黑者,熱也。黃如米泔者,濕也。淡紅者,虛也。成塊而紫黑色暗者,寒凝也。將行而腹痛拒按者,氣滯血凝也。既行而腹痛喜按者,氣虛血少也。經前發熱,為血熱。經後發熱,為血虛。腹脹者,為氣滯。腹痛者,為血滯。泄瀉者,是脾虛。溏瀉者,是寒濕。凡逆行上溢而吐衄。
錯行下流而暴崩,皆屬血熱妄行。而亦有絡脈傷損瘀積,肝旺所致。若經水過多者,色淡為虛,色深為熱。若經水適來,小便不通,腹脹欲死者,為經阻逆竅。足底痛者,血虛也。
血枯與經逆者,並用益母勝金丹加牛膝主之。
經水紫黑者,生地四物湯加丹參、丹皮、益母草。
黃如米泔者,六君子湯加苡仁、扁豆。
淡紅者,八珍湯主之。
寒凝成塊者,四物湯加桂心、牛膝。
熱結成塊者,生地四物湯加丹參、丹皮、益母草。
行經腰腹作痛者,氣滯血實,人瘦有火也。桃仁四物湯加條芩、黃連。
經期或前或後者,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四君湯加當歸、白芍、丹皮、陳皮、制香附。性躁多氣傷肝,而動衝任之脈。一月經再行者,宜四物加人參、柴胡、黃芩、黃連、甘草,空心服。兼用知母、黃柏為丸,滾湯下。
氣血凝滯而作痛脹者,調經飲或四物湯加延胡,香附,木香。
氣虛血少,而或痛或熱者,四物湯加人參、白朮。泄瀉溏利者,六君子湯主之。
血熱而上下妄行者,四物湯加丹皮、阿膠、黃芩、黑山梔。絡脈傷而妄行者,或大怒或過勞,八珍湯主之。
瘀血積,則血不歸經,獨聖丸主之。
肝火旺,不能藏血者,逍遙散主之。
經阻溺竅者,調經飲、澤蘭湯。
足底痛者,血少也。用熟地、當歸各六錢煎服數劑,血足痛自止矣。
調經飲
當歸(三錢),牛膝,山楂,茯苓(各二錢),青皮(一錢五分),制香附(二錢)
益母聖金丹
調經行血
砂仁拌熟地,酒蒸當歸,酒蒸茺蔚子,土炒白朮,酒炒香附(各四兩),酒炒白芍,酒蒸丹參(各三兩),酒蒸川芎(二兩五錢)
共曬燥為末,以益母草(八兩),酒水各半,熬膏加白蜜和末為丸,每早晚開水送服。如不愛吞丸者,均熬膏沖服亦可。
獨聖丸
去瘀積
五靈脂(一兩去土炒煙盡)
為末醋丸,分二次酒送下。
逍遙散
治肝經血虛木鬱
白話文:
月經的規律是固定的,每月都有固定的週期,經血來潮也有一定的時間。如果月經週期或經血有異常,都屬於病態。
有些婦女的月經是三個月來一次,稱為「季經」;有些是一年來一次,稱為「避年」;有些婦女一生都沒有月經,卻能懷孕,稱為「暗經」;有些婦女懷孕後,每個月仍然有月經,卻能順利生產,稱為「盛胎」。一般來說,女子在十四歲左右天癸(指性機能)成熟,四十九歲左右天癸衰竭,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但也有女子十二、三歲就來月經,或婦女五十多歲還能生育,這些都是特殊情況,應該了解。月經提前來是身體有熱,延後則是虛弱;經血瘀滯應該活血化瘀,經血枯竭應該滋補。觀察經血的顏色很重要,正常的應該是紅色。
如果經血顏色變成紫黑色,是身體有熱;如果像米湯一樣黃,是體內有濕;如果顏色很淡,是身體虛弱;如果經血凝結成塊,顏色紫黑而黯淡,是體內有寒氣凝結;如果月經要來時腹痛,而且按壓會更痛,是氣滯血瘀;如果月經來潮後腹痛,而且按壓會比較舒服,是氣虛血少;月經來之前發熱,是血熱;月經來之後發熱,是血虛。腹脹是氣滯;腹痛是血瘀;腹瀉是脾虛;大便稀溏是體內有寒濕。凡是經血逆流而上,導致嘔吐或流鼻血,或是經血不循常規,大量向下流失,造成血崩,都屬於血熱妄行,但也可能是因為絡脈損傷瘀積或肝火旺盛所導致。如果經血量過多,顏色淡是虛,顏色深是熱。如果月經剛來,卻小便不通,腹脹得快要死,是經血阻礙了排尿的通道。如果腳底疼痛,是血虛。
血枯和經血逆行,可以用益母勝金丹加牛膝來治療。
經血紫黑色,用生地四物湯加丹參、丹皮、益母草。
經血黃如米泔,用六君子湯加薏仁、扁豆。
經血淡紅色,用八珍湯。
經血寒凝成塊,用四物湯加桂心、牛膝。
經血熱結成塊,用生地四物湯加丹參、丹皮、益母草。
月經來時腰腹疼痛,是氣滯血瘀,體型瘦弱的人可能有火氣,用桃仁四物湯加黃芩、黃連。
月經週期忽前忽後,是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用四君子湯加當歸、白芍、丹皮、陳皮、制香附。如果性情急躁,容易生氣,會傷肝,而影響衝任二脈,導致一個月來兩次月經,應該用四物湯加人參、柴胡、黃芩、黃連、甘草,空腹服用。同時搭配知母、黃柏製成的藥丸,用滾水吞服。
如果因為氣血凝滯導致疼痛脹滿,用調經飲或四物湯加延胡索、香附、木香。
如果氣虛血少,導致疼痛或發熱,用四物湯加人參、白朮。如果腹瀉不止,用六君子湯。
如果血熱導致經血妄行,用四物湯加丹皮、阿膠、黃芩、黑山梔。如果因為絡脈受損導致經血妄行,或大怒或過勞,用八珍湯。
如果因為瘀血積聚,導致血不歸經,用獨聖丸。
如果肝火旺盛,無法藏血,用逍遙散。
如果經血阻礙了排尿,用調經飲或澤蘭湯。
腳底疼痛,是因為血虛,用熟地、當歸各六錢煎服幾劑,血足後疼痛自然會停止。
調經飲 當歸(三錢),牛膝、山楂、茯苓(各二錢),青皮(一錢五分),制香附(二錢)
益母聖金丹 具有調經活血的功效。
用砂仁拌熟地,酒蒸當歸,酒蒸益母草,土炒白朮,酒炒香附(各四兩),酒炒白芍,酒蒸丹參(各三兩),酒蒸川芎(二兩五錢),共同曬乾後磨成粉末,再用益母草(八兩)加酒水各半熬成膏,加入白蜜和粉末製成藥丸,每天早晚用開水送服。如果不喜歡吞藥丸,也可以將熬好的藥膏用開水沖服。
獨聖丸 用於去除瘀血。 五靈脂(一兩,去除雜質後炒至無煙)
磨成粉末,用醋製成藥丸,分兩次用酒送服。
逍遙散 用於治療肝經血虛、肝氣鬱結。 柴胡(一錢),當歸(二錢),白朮(一錢),白芍(一錢),茯苓(二錢),丹皮(一錢),黑山梔(一錢),薄荷(五分),甘草(五分)
澤蘭湯 用於治療經閉、調理血脈。 澤蘭(二錢),柏子仁、當歸、白芍、熟地、牛膝、益母草(各一錢五分)
桃仁四物湯 歸尾、赤芍、川芎、生地、香附(各二錢),丹皮、紅花、延胡索(各一錢),桃仁(十一粒,服用時搗碎加入)。 空腹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