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百問》~ 卷下 (19)
卷下 (19)
1. 第八十五問產後乍寒乍熱
答曰。陰陽不和。敗血不散。皆令乍寒乍熱。產後血氣虛損。陰陽不和。陰勝則乍寒。陽勝則乍熱。陰陽相勝。則或寒或熱。若因產勞傷臟腑。血弱不得宣越。故令敗血不散。入於肺則熱。入於脾則寒。醫人誤作瘧疾治。謬矣。陰陽不和。宜增損四物湯。敗血不散。宜奪命丹。又問二者何以別之。答曰。時有刺痛者。敗血也。但寒熱無他證者。陰陽不和也。
增損四物湯
當歸,芍藥,人參,川芎,乾薑(各一兩),甘草(炙四分)
上為㕮咀。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五片。煎六分。去滓。熱服。
增損柴胡湯。治婦人產後虛羸。發寒。飲食少。腹脹。
柴胡(三錢),人參,甘草,半夏,白芍,陳皮,川芎
上為㕮咀。每服四錢。水盞半。姜三片。棗一枚。煎七分。溫服。食後。日三服。
豬腎湯。治產後日淺。久坐。視聽言語多。或運動勞力。遂覺頭項及肢節皮肉疼痛。乍寒乍熱。此是蓐勞。
豬腎(一對去脂膜),當歸,芍藥,生薑(各三兩),桂心,蔥白(二合)
上以水八升。緩火煮腎汁六升。澄清內入諸藥。煮取二升。分三次溫服。
加減八珍湯
當歸(一錢半),川芎(一錢),熟地(薑汁炒五錢),白朮(一錢),白茯苓(一錢),人參(三分)益母草(一錢),陳皮(五分),砂仁(五分)
上為㕮咀。水一鍾半。煎七分。食前溫服。二劑後。與益母丸間服。服益母丸用芎歸湯送下。
白話文:
回答說:產後出現忽冷忽熱的現象,是因為體內陰陽失調,或者惡露沒有排乾淨所導致。產後氣血虛弱,陰陽失去平衡,陰氣偏盛就會感到寒冷,陽氣偏盛就會感到發熱。陰陽互相抗衡的時候,就會出現時而發冷、時而發熱的狀況。如果因為生產時過度勞累而損傷了臟腑,導致氣血虛弱、無法正常運行,就會讓惡露無法順利排出。如果惡露進入肺部就會發熱,進入脾臟就會發冷。醫生如果誤認為是瘧疾來治療,那就錯了。陰陽失調,應該使用加減的四物湯來調理;惡露沒有排乾淨,應該服用奪命丹來治療。
又問,這兩者要如何區分?回答說:如果感到疼痛像是針刺一樣,那就是惡露沒排乾淨;如果只有發冷發熱而沒有其他症狀,那就是陰陽失調。
加減四物湯:
當歸、芍藥、人參、川芎、乾薑各一兩,甘草(炙過)四分。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取二錢,用水一碗,加生薑五片,煎煮至六分。去除藥渣後,趁熱服用。
加減柴胡湯:治療婦女產後虛弱消瘦,發冷,食慾不佳,腹脹。
柴胡三錢,人參、甘草、半夏、白芍、陳皮、川芎。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取四錢,用水一碗半,加生薑三片、紅棗一顆,煎煮至七分。溫熱服用,飯後服用,一天三次。
豬腎湯:治療產後不久,因為久坐、視聽過多、說話過多,或是運動勞累,而感到頭頸和四肢皮膚肌肉疼痛,出現忽冷忽熱的症狀。這是因為產後勞累所致。
豬腎一對(去除脂肪薄膜),當歸、芍藥、生薑各三兩,桂心、蔥白二合。
將以上藥材用水八升,用小火慢煮豬腎,煮至六升,澄清後加入其他藥材,煮至二升。分三次溫熱服用。
加減八珍湯:
當歸一錢半,川芎一錢,熟地(用薑汁炒過)五錢,白朮一錢,白茯苓一錢,人參三分,益母草一錢,陳皮五分,砂仁五分。
將以上藥材切碎。用水一碗半煎煮至七分。飯前溫熱服用。服用兩劑後,搭配益母丸間隔服用。服用益母丸時,用芎歸湯送服。
2. 第八十六問產後四肢虛腫
答曰。產後敗血乘虛。停積於五臟。不行經絡。流入於四肢。留滯日深。卻還不得。腐壞如水。故令四肢面目浮腫。醫人不識。便作水氣治。凡治水氣。多用導水藥。極虛。夫產後既虛。是謂重虛。往往因致夭枉。但服調經散。自然血行腫消。
調經散(此方百發百中)
沒藥(研),琥珀(研各一分),官桂,赤芍,當歸(各一兩),細辛,麝香(研各半分),甘草(炙二錢嚴氏方中多此一味藥)
上為細末。每服五分七。生薑汁溫酒各少許調服。
正脾散。治大病之後。脾氣虛弱。中滿腹脹。四肢虛浮。狀若水氣。此藥治之。及產後四肢浮腫。
莪朮,香附,茴香(炒),甘草(炙),陳皮(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煎燈心木瓜湯調下。
白話文:
回答:產後因為身體虛弱,體內惡露沒有排乾淨,停留在五臟,無法經由經絡運行,就流到四肢,積滯久了無法排除,腐敗得像水一樣,所以導致四肢和臉部浮腫。醫生如果沒搞清楚狀況,就當作水腫來治療,一般治療水腫,大多使用利尿的藥物,這樣對產後已經虛弱的身體,更是雪上加霜,可能因此導致死亡。只要服用調經散,自然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除腫脹。
調經散(這個藥方百發百中): 沒藥(磨成粉),琥珀(磨成粉,各一份),官桂、赤芍、當歸(各一兩),細辛、麝香(磨成粉,各半分),甘草(炙過,二錢。嚴氏的藥方裡多加了這一味藥)。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五分或七分,用少許生薑汁和溫酒調服。
正脾散:治療大病之後,脾胃虛弱,肚子脹滿,四肢虛浮,看起來像水腫的症狀,這個藥可以治療,也適用於產後四肢浮腫。
莪朮、香附、茴香(炒過)、甘草(炙過)、陳皮(各等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燈心草和木瓜煎煮的湯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