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仲甫

《女科百問》~ 卷下 (17)

回本書目錄

卷下 (17)

1. 第七十八問妊娠十月將養之法

是謂外像而變者也。手心主養之。手心主者。脈中精神。內屬於心。能混神。故手心主養之。手心主穴在掌後橫紋者是。診其妊娠脈滑疾。重以手按之散者。胎已三月也。妊娠三月為定形。有寒則大便青。有熱則小便赤。不赤則黃。若猝驚恐懼。憂愁嗔恚。傷動於筋脈。繞臍痛或腰背痛猝有所下。

服雄雞湯。

人參,麥門冬,白茯苓,當歸,白朮,甘草,川芎,白芍(各一兩),阿膠(二兩)

上為㕮咀。每服用一兩。入煮烏雞汁一盞半。棗二枚。好酒一盞煎至一盞半。去滓分作二服。食前。

妊娠曾於第三個月墮胎者。入月宜服茯神飲子。

茯苓,丹參,龍骨(各一兩),人參,阿膠(炒),當歸,甘草(炙各二兩),赤小豆(炒一合)

上為㕮咀。每服三錢。水盞半。棗一枚。煎八分。去滓溫服。腰痛者加寄生二兩。空心服。

妊娠四月之時。始受水精以成血脈。其食宜麥粳。其羹宜魚雁。是謂盛榮。以通耳目而行經絡。洗浴遠避寒暑。是手少陽者。三焦之脈也。內屬於腑。四月之時。兒六腑順成。故手少陽養之。手少陽穴在手小指間。本節後二寸是也。診其妊娠四月。欲知男女。左脈疾為男。右脈疾為女。

俱疾為生二男。當此之時。慎勿瀉之。必致產後之殃。何謂也。是手少陽三焦之脈。內屬於三焦。靜形體。和心志。節飲食。妊娠四月若有寒。心中欲嘔。胸滿不食。有熱則小便頻數如淋狀。臍下若急。卒風寒。項頸強痛。寒熱驚惕。腰背及腹痛。往來不定。或胎上急迫。心頭煩悶不安。

卒有所下。宜服菊花湯。

當歸,人參,麥門冬,甘草

麻黃(去節),半夏(湯洗七次),阿膠(炒二兩),菊花(半兩)

上為㕮咀。每服四錢。水盞半。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去滓空心溫服。非風寒項強者。當去麻黃半夏。緣二藥能損胎。

調中湯

白芍,白朮,柴胡,甘草(炙),烏梅肉,續斷,當歸,川芎,枳實,厚朴,甘李根皮(羸人去之各等分)

上為㕮咀。每服三錢。水盞半。姜四片。煎八分。去滓溫服。空心。

妊娠五月。始受火精以成其氣。臥必晏起。洗浣衣服淨室。必厚其裳。朝吸天光以避寒殃。其食宜稻麥。其羹宜牛羊。和以茱萸。調以五味。是謂養氣以定五臟者也。一本云。宜食魚鱉。足太陰養之。足太陰脾之脈主四季。五月之時。兒四肢皆成。故足太陰養之。足太陰之穴。

在足內踝上三寸也。診其妊娠之脈。重手按之不散。但疾不滑者。五月也。又其脈數者。以向懷。脈緊者。必胞阻。脈遲者。心腹滿喘。脈浮者。必水懷為腫。

妊娠五月若有熱。頭眩心亂欲嘔者。有寒。則腹痛小便難。猝悸恐。四肢疼痛。寒熱胎動無常。或損僕腹痛。有所不安。服旋覆花湯。

白話文:

第七十八問妊娠十月將養之法

這指的是孕婦外在形貌的變化。手掌心主導孕婦的養護。手掌心之所以主導養護,是因為掌心與脈中精氣相連,內屬於心臟,能調和神志。所以手掌心主導孕婦的養護。手掌心主要的穴位在掌後橫紋處。診斷妊娠脈象,如果脈搏滑而有力,重按則散開,表示胎兒已懷孕三個月了。懷孕三個月胎兒身形已定。若受寒則大便呈青色,若受熱則小便發紅,不發紅則呈黃色。如果突然受驚恐懼、憂愁憤怒,傷及筋脈,導致繞臍疼痛或腰背疼痛,甚至出現流產徵兆,

服用雄雞湯:

人參、麥門冬、白茯苓、當歸、白朮、甘草、川芎、白芍(各一兩),阿膠(二兩)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兩藥末,加入煮好的烏雞湯一盞半,大棗兩枚,好酒一盞,煎煮至一盞半,濾渣,分兩次服用,飯前服用。

曾於懷孕三個月時流產的孕婦,進入下個月月經期應服用茯神飲子:

茯苓、丹參、龍骨(各一兩),人參、阿膠(炒)、當歸、甘草(炙,各二兩),赤小豆(炒,一合)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加水一盞半,大棗一枚,煎煮至八分,濾渣溫服。腰痛者加寄生二兩。空腹服用。

懷孕四個月時,開始受精元之氣化為血脈。飲食宜食麥、粳米,羹湯宜食魚、雁肉。這是指孕婦正值盛榮時期,能使耳目聰明,經絡通暢。洗浴時應遠離寒暑。這是因為少陽手三焦經脈內屬於腑臟,四個月時,胎兒六腑已初步形成,故由少陽手經脈來調養。少陽手經脈的穴位在小指本節後二寸處。診斷懷孕四個月,想知道胎兒性別,左脈搏有力為男,右脈搏有力為女。

兩脈都有力則生雙胞胎男嬰。此時應謹慎,切勿瀉下,否則會導致產後疾病。這是因為少陽手三焦經脈內屬於三焦,應保持身形靜止,心境平和,節制飲食。懷孕四個月,若受寒則想嘔吐,胸悶不欲飲食;若受熱則小便頻數如淋症狀,臍下墜脹。若突然受風寒,則項頸強痛,寒熱交作,驚悸不安,腰背及腹部疼痛,時好時壞,或胎兒胎位不正,心煩意亂不安,

出現流產徵兆,宜服用菊花湯:

當歸、人參、麥門冬、甘草

麻黃(去節)、半夏(湯洗七次)、阿膠(炒,二兩)、菊花(半兩)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四錢,加水一盞半,生薑三片,大棗一枚,煎煮至八分,濾渣空腹溫服。非風寒項強者,應去掉麻黃、半夏,因為這兩種藥會損傷胎兒。

調中湯:

白芍、白朮、柴胡、甘草(炙)、烏梅肉、續斷、當歸、川芎、枳實、厚朴、甘李根皮(體弱者去除,各等分)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加水一盞半,生薑四片,煎煮至八分,濾渣溫服。空腹服用。

懷孕五個月,開始受精元之氣化為元氣。睡眠應充足,起床時間宜晚,洗滌衣物,清掃房間,衣著應保暖。早晨吸納陽光以避免寒邪侵害。飲食宜食稻米、麥子,羹湯宜食牛、羊肉,加茱萸調味,調和五味。這是指養護元氣以穩固五臟。另有一說,宜食魚、鱉。足太陰脾經主四季,五個月時,胎兒四肢已長成,故由足太陰脾經調養。足太陰脾經的穴位在足內踝上三寸處。診斷懷孕五個月,重按脈搏不散,但有力不滑,就是五個月。又其脈象頻數者,表示胎兒面向母親懷抱,脈象緊者,必為胞阻,脈象遲者,心腹滿悶,呼吸困難,脈象浮者,必為水腫。

懷孕五個月,若受熱則頭暈心慌想嘔吐;若受寒則腹痛,小便困難。若突然受驚恐,四肢疼痛,寒熱交作,胎動不安,或腹部疼痛,有所不安,服用旋覆花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