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百問》~ 卷下 (14)
卷下 (14)
1. 第七十五問小便或有利者或有不通
答曰。小腸為盛受之府。膀胱乃州都之官。啟玄子云。位當孤府。故謂都官。居下內空。故藏津液。若得氣海之氣。則能泄注也。或受熱滲於脬。脬屈擗而系轉。故使小便不通利也。或腎胞有冷。不能溫制於水道。故小便日夜十數行。甚者至於亂夢恍惚。寒者宜大建中湯蓯蓉丸。熱者琥珀散。方見指迷方。
萆薢丸。益腎固氣。小便頻數。
萆薢(青鹽三銖水半盞煮熟秤取半兩),金毛狗脊(炮三分),益智子(捶碎鹽炒半兩),肉蓯蓉(一兩切焙),菟絲子(半兩酒浸研),巴戟(半兩),杜仲(麩炒半兩),黃耆(一錢)
上為細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空心淡鹽湯米湯下。冬葵子散。治妊娠胎不安。小便淋瀝。小肚疼痛。
冬葵子(炒),柴胡,桑白皮,赤茯苓,赤芍,當歸(各等分)
上為㕮咀。每服四錢。水盞半。姜五片。蔥白七寸。煎七分。去滓溫服。車前子散。除下焦留熱。小便不通。淋瀝作痛。
車前子,檳榔,木通,陳皮,赤芍,赤茯苓,當歸,滑石,石韋(炙去毛各一兩)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一盞。溫服。以利為度。未利者再服。食前。忘憂散。治心經蓄熱。小便赤澀不通。淋瀝作痛。
琥珀(不拘多少)
上為細末。每服五分。濃煎萱草根湯調下。食前。
白話文:
回答:
關於小便,有時候順暢,有時候不通的原因:
小腸是容納食物的器官,膀胱是負責儲存和排泄尿液的官府。有位叫啟玄子的說,膀胱的地位就像獨立的府邸,所以說是「都官」。膀胱位於身體下方,內部是空的,用來儲存身體的津液。如果能得到氣海的氣,就能順利排泄尿液。有時候因為身體有熱,熱氣滲入膀胱,導致膀胱收縮扭轉,所以小便就不順暢。有時候是因為腎臟太冷,不能溫暖水道,所以小便會頻繁,甚至白天晚上都小便十幾次,嚴重的話還會作惡夢、精神恍惚。如果是身體寒冷導致的,可以用大建中湯或蓯蓉丸來治療;如果是身體有熱導致的,可以用琥珀散來治療(具體藥方可以參考《指迷方》)。
另外,萆薢丸可以補腎固氣,治療小便頻繁。
萆薢丸的成分包含:萆薢(用青鹽和水煮過)、金毛狗脊(炮製過)、益智子(搗碎用鹽炒過)、肉蓯蓉(切片焙乾)、菟絲子(用酒浸泡後研磨)、巴戟、杜仲(用麩炒過)、黃耆。將這些藥材磨成細末,用酒糊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四十丸,用淡鹽湯或米湯在空腹時送服。
冬葵子散可以用來治療孕婦胎不安穩、小便淋漓不盡、小腹疼痛等症狀。
冬葵子散的成分包含:冬葵子(炒過)、柴胡、桑白皮、赤茯苓、赤芍、當歸(等量)。將這些藥材稍微搗碎,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盞半,加生薑五片、蔥白七寸,煎煮至七分,去渣後溫服。
車前子散可以去除下焦的熱,治療小便不通、小便淋漓不盡、排尿時疼痛等症狀。
車前子散的成分包含:車前子、檳榔、木通、陳皮、赤芍、赤茯苓、當歸、滑石、石韋(炙過並去除毛,等量)。將這些藥材稍微搗碎,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二盞煎煮至一盞,溫服,以能順利小便為度,如果小便還不順暢可以再服一次,在飯前服用。
忘憂散可以治療心經積熱導致的小便發紅、排尿困難、淋漓不盡、排尿時疼痛等症狀。
忘憂散的成分包含:琥珀(不限劑量)。將琥珀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五分,用濃煎的萱草根湯送服,在飯前服用。
2. 第七十六問大便或利或秘
答曰。大腸者傳導之官。變化出焉。獨受陰陽之濁。化其糟粕。傳不潔之道。若三焦不調。臟腑不和。受熱則津液竭燥。腸胃痞澀。大便不通。有寒則腹痛腸鳴。水穀並下。故熱則宜清而通之。寒則宜溫而固之。
建中散。治脾胃不和。中脘氣滯。宿寒留飲。停積不消。心腹刺痛。脅肋膨脹。嘔吐痰涎。逆噫氣。吞酸。腸鳴泄痢。水穀不化。肢體倦怠。不思飲食。
青皮(一本無青皮),棗子(一斤),厚朴(一斤),甘草,半夏(湯泡洗浸五兩),陳皮(八兩),乾薑(炮五兩)
以上六味。用水三斗煮。令水盡焙乾。
人參(去蘆一兩),藿香(一兩),訶子(炮取二兩),白朮(一兩),白茯苓(一兩),草豆蔻(去皮一兩)
上為飲子。每服二錢。水二盞。姜三片。煎六分。去渣溫服。食前。
四味換腸丸。治便下覺臟腑疼痛。泄痢飲食不美。因多思所致。或寒氣積。遂成其痢。(一名白朮止痢丸)
白朮(三分),訶子(炮去核取肉三分),肉豆蔻(三分),鍾乳粉(一兩)
上為細末。入鍾乳粉拌麵糊為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熟水送下。止進三兩服便效。
熱者。服四順飲子。治大便不通。面赤身熱。
大黃,白芍,甘草,當歸(各等分)
上為粗散。每服五錢。水盞半。煎一盞。去滓溫服。不拘時。
麻仁丸。治腸中受風。津液燥少。往往大便秘。
麻仁(去皮研二兩),枳實(四兩麩炒),白芍(四兩),大黃(四兩炮),厚朴(二兩),杏仁(二兩)
上為細末。蜜丸梧桐子大。米飲下二十丸。未通。加至三十丸。
寒者。理中湯。治腸胃冷熱濕。泄瀉注下。水穀不分。腹中雷鳴。及傷時氣。裡寒外熱。霍亂吐痢。手足厥冷。胸脾心疼。逆氣結氣。並皆治之。
人參,甘草,白朮,乾薑(炮各二兩),肉豆蔻,砂仁(各二兩)
上為飲子。每服三錢。水盞半。煎一盞。去滓熱服。食前。
煮樸丸。治臟寒泄痢。
北棗(半斤),川芎(四兩),生薑(切片四兩)
以上三味。水三碗煎乾。將生薑厚杵爛。入棗肉一處。再杵令細。以麻油塗手。擔如小錢。慢火焙乾。入後藥。
蒼朮(米泔浸),茴香(炒),甘草(炙),官桂(去皮新者),神麯,麥櫱,(炒淨秤),莪朮(煨各四兩),砂仁,良薑(炒各二兩),肉豆蔻(煨二兩),丁香(一兩),川薑(二兩)
上為細末。水煮薄糊為丸。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米飲湯下。不拘時。
豆蔻橘紅散。溫脾養胃。消穀嗜食。
丁香,木香(一兩),白豆蔻(仁),人參,白朮,厚朴,神麯,乾薑(炮),半夏曲(炒),陳皮(去白),藿香葉(去土),甘草(炙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姜三片。棗一個。煎七分。去滓空心溫服。
白話文:
答:大腸是負責傳導的器官,食物的變化由此產生。它獨自承受陰陽的濁氣,將食物殘渣轉化排出,傳輸不潔之物。如果三焦功能失調,臟腑不協調,受到熱邪侵襲,就會導致津液耗竭乾燥,腸胃阻塞不通,引起大便不暢。如果有寒邪侵襲,則會出現腹痛、腸鳴,水樣便直接排出。因此,針對熱證,應該使用清熱通便的方法;針對寒證,則應該使用溫陽固澀的方法。
建中散,可以治療脾胃不和,中脘部位氣滯,體內有舊寒和停滯的飲邪,導致積滯不化,引起心腹刺痛,脅肋脹滿,嘔吐痰涎,打嗝、吞酸,腸鳴泄瀉,消化不良,肢體倦怠,食慾不振等症狀。
藥方組成:青皮(有些版本沒有),棗子(一斤),厚朴(一斤),甘草,半夏(用湯水浸泡洗淨五兩),陳皮(八兩),乾薑(炮製過五兩)。
以上六味藥材,用水三斗煮,煮到水快乾時,取出烘乾。
另取:人參(去除蘆頭一兩),藿香(一兩),訶子(炮製後取二兩),白朮(一兩),白茯苓(一兩),草豆蔻(去除外皮一兩)。
將以上六味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水兩碗,加生薑三片,煎煮至剩六分,去除藥渣後溫服,飯前服用。
四味換腸丸,可以治療因為思慮過度,或體內寒氣積聚,導致腸道疼痛、腹瀉,飲食不佳,甚至演變成痢疾。(又名白朮止痢丸)
藥方組成:白朮(三分),訶子(炮製後去核取肉三分),肉豆蔻(三分),鍾乳粉(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鍾乳粉,用麵糊調和製成藥丸,如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五十丸,用溫開水送服,通常服用三兩左右即可見效。
針對熱證,可以服用四順飲子,治療大便不通,面色發紅,身體發熱等症狀。
藥方組成:大黃,白芍,甘草,當歸(各等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散,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碗半煎煮至剩一碗,去除藥渣後溫服,不拘時間服用。
麻仁丸,可以治療腸道受風,津液不足,導致經常性便秘。
藥方組成:麻仁(去皮研磨二兩),枳實(用麩皮炒製四兩),白芍(四兩),大黃(炮製過四兩),厚朴(二兩),杏仁(二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蜂蜜製成藥丸,如梧桐子般大小。每次用米湯送服二十丸,如果沒效,可增加至三十丸。
針對寒證,可以服用理中湯,治療腸胃虛寒、濕氣過重,導致腹瀉、消化不良、腹中雷鳴,以及外寒內熱的霍亂吐瀉、手腳冰涼、胸脾心痛、氣逆等症狀。
藥方組成:人參,甘草,白朮,乾薑(炮製過各二兩),肉豆蔻,砂仁(各二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半煎煮至剩一碗,去除藥渣後熱服,飯前服用。
煮樸丸,可以治療臟腑虛寒導致的腹瀉。
藥方組成:北棗(半斤),川芎(四兩),生薑(切片四兩)。
將以上三味藥材,用水三碗煎煮至乾,然後將生薑搗爛,和棗肉一起搗成泥,再用麻油塗手,將棗泥捏成小錢狀,用小火烘乾,加入後面的藥材。
後續藥方組成:蒼朮(用米泔水浸泡),茴香(炒過),甘草(炙烤),官桂(去除外皮,用新鮮的),神麯,麥芽(炒過,淨重),莪朮(煨過各四兩),砂仁,良薑(炒過各二兩),肉豆蔻(煨過二兩),丁香(一兩),川薑(二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水煮成稀糊,製成藥丸,如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一百丸,用米湯送服,不拘時間服用。
豆蔻橘紅散,可以溫補脾胃,幫助消化,增進食慾。
藥方組成:丁香,木香(各一兩),白豆蔻(取仁),人參,白朮,厚朴,神麯,乾薑(炮製過),半夏曲(炒過),陳皮(去除白色內膜),藿香葉(去除泥土),甘草(炙烤過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加生薑三片,棗子一顆,煎煮至剩七分,去除藥渣後空腹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