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百問》~ 卷下 (11)
卷下 (11)
1. 第六十八問何謂子煩
答曰。煩有四證。有心中煩。有胸中煩。有虛煩。有子煩。諸如此者。皆熱也。若臟虛而熱氣乘心。則令心煩。但煩熱而已。別無他證者。名曰虛煩。若積痰飲而嘔吐涎沫者。謂之胸中煩。或血飲停積。虛熱相搏。以其妊娠而煩。故謂之子煩也。
犀角散。治妊娠心煩熱悶。
犀角屑,地骨皮,黃芩,麥門冬,赤茯苓(各一兩),甘草(炙半兩)
上為飲子。每服四錢。水盞半。煎八分。去滓。入竹瀝一合。更煎數沸。溫服不拘時。
當歸飲子。治妊娠胎動。心煩熱悶。
當歸,芎藭,阿膠,豆豉,桑寄生(各半兩),蔥白(七莖)
上為飲子。每服三錢。水二盞。煎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竹瀝湯。療妊娠常苦煩悶。此子煩也。
竹瀝(二合),防風(三兩),黃芩(三兩),茯苓(四兩),麥門冬(三兩)
上為飲子。水四升。合竹瀝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不瘥重作。
白話文:
回答: 所謂「子煩」,是指煩躁有四種情況。有心中煩、胸中煩、虛煩和子煩。這些情況都屬於熱症。如果臟腑虛弱,熱氣侵入心臟,就會導致心煩,這種情況只會感到煩熱,沒有其他症狀,稱為「虛煩」。如果積聚痰飲,並出現嘔吐涎沫的情況,則稱為「胸中煩」。而「子煩」則是因血飲停滯,虛熱相搏,又因正值懷孕而產生的煩躁。
犀角散,用來治療懷孕期間的心煩、發熱、胸悶。
藥材包含:犀角屑、地骨皮、黃芩、麥門冬、赤茯苓各一兩,炙甘草半兩。 製成飲子,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盞半煎煮至八分,去除藥渣,加入竹瀝一合,再次煎煮數次,溫服,時間不限。
當歸飲子,用來治療懷孕期間的胎動不安、心煩、發熱、胸悶。
藥材包含:當歸、芎藭、阿膠、豆豉、桑寄生各半兩,蔥白七根。 製成飲子,每次服用三錢,用水兩盞煎煮至八分,去除藥渣溫服,時間不限。
竹瀝湯,用來治療懷孕期間經常感到煩悶的情況,也就是所謂的「子煩」。
藥材包含:竹瀝二合、防風三兩、黃芩三兩、茯苓四兩、麥門冬三兩。 製成飲子,用水四升與竹瀝一起煮至二升半,分三次服用。如果沒有好轉,就再次製作服用。
2. 第六十九問何謂子嗽
答曰。肺主氣。外合皮毛。風寒外感入射於肺。故為咳也。有涎者謂之嗽。無痰者名曰咳。夫五臟六腑。俱受氣於肺。各以其時。感於寒而為病也。秋則肺受之。冬則腎受之。春則肝受之。夏則心受之。長夏則脾受之。長夏者。夏末秋初也。諸藏不已。各傳於腑也。妊娠而嗽者。謂之子嗽。久而不已。則傷胎。
天門冬湯。治惡熱咽燥。脈數咳嗽。甚則咯血。
天門冬(半兩),紫菀,知母(各一兩),桑白皮,五味子,桔梗
上為飲子。每服五錢。水二盞。煎一盞。去滓溫服。有血者。加阿膠半兩。大便澀而喘者。加葶藶半兩。
百合散。治妊娠咳嗽。心胸不利。煩悶不欲飲食。
百合,紫菀,麥門冬,桔梗,桑白皮(各一兩),甘草(炙半兩)
上為㕮咀。每服四錢。水盞半。入竹茹一分。煎八分。去滓。入蜜半匙。更煎三四沸方可。不拘時候溫服。
緩息丹。治肺氣不調。痰壅咳嗽。上氣喘滿。咳嗽唾痰沫。日夕不安止。
半夏曲(二兩半夏湯洗七次研成末薑汁和候乾再為末薑汁再和共七八次取吃之不辣為度),橘紅(五錢),天門冬(半兩),杏仁(一兩去皮尖別研成霜)
上三味為末。次拌研細杏仁霜。煉蜜和。每兩分十五丸。每服一丸。隨津調之。食後服。
白話文:
回答: 關於「子嗽」是什麼的提問:
回答是,肺掌管呼吸之氣,對外與皮膚毛髮相連。當風寒等外邪侵入肺部,就會引起咳嗽。有痰液的稱為「嗽」,沒有痰液的稱為「咳」。五臟六腑都從肺部獲得氣的滋養,各自在不同的季節,感受寒邪而發病。秋季是肺容易受邪,冬季是腎容易受邪,春季是肝容易受邪,夏季是心容易受邪,長夏季是脾容易受邪。長夏指的是夏末秋初。各臟的疾病如果沒有治癒,會傳到所屬的腑。孕婦發生的咳嗽,稱為「子嗽」,如果久咳不止,會傷害胎兒。
天門冬湯,可以治療發熱口乾、咽喉乾燥、脈搏跳動快速的咳嗽,嚴重時甚至會咳血。
藥方組成:天門冬(半兩)、紫菀、知母(各一兩)、桑白皮、五味子、桔梗
將以上藥材磨碎混合,每次取五錢,加兩碗水煎煮成一碗,去渣後溫服。如果咳血,加入阿膠半兩。如果大便不通暢、有喘氣,加入葶藶半兩。
百合散,可以治療孕婦咳嗽,心胸不舒服、煩悶、不想吃東西。
藥方組成:百合、紫菀、麥門冬、桔梗、桑白皮(各一兩)、甘草(炙半兩)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取四錢,加入一碗半水,和一分的竹茹一起煎煮,煮到剩八分時,去渣,加入半匙蜂蜜,再煮三四沸即可。不論何時都可以溫服。
緩息丹,可以治療肺氣不順暢、痰多咳嗽、氣喘、咳嗽有泡沫痰,整天都無法安寧的情況。
藥方組成:半夏曲(二兩半,用半夏湯洗七次後磨成粉,用薑汁調和,等乾了再磨成粉,再用薑汁調和,共七八次,直到吃起來不辣為止),橘紅(五錢),天門冬(半兩),杏仁(一兩,去皮尖,另外研磨成霜)
將前三味藥磨成粉,然後加入磨細的杏仁霜,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每兩藥材分成十五丸。每次服用一丸,用口水送服,飯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