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仲甫

《女科百問》~ 卷下 (6)

回本書目錄

卷下 (6)

1. 第六十問妊娠傷寒與常人治法同異

答曰。四時有不正之氣。如春夏亦有寒溫時。秋冬亦有暄暑時。是故一歲之中。病無長幼。率相似者。此則時行之氣。俗謂之天行。若春溫暖而清氣折之。則責邪在肝。夏應暑而寒氣折之。則責邪在心。秋應涼而反大熱折之。則責邪在肺。冬應寒而反大溫折之。則責邪在腎。

白話文:

答曰:四季都有不正之氣。例如,在春天和夏天,也有寒氣和溫熱的時候;在秋天和冬天,也有溫暖和炎熱的時候。因此,在一年之中,疾病並沒有固定的季節之分。如果某種疾病在一段時間內流行,那麼這種疾病就是時行之氣,俗稱「天行」。如果春天溫暖而清氣折之,那麼致病的邪氣就在肝臟。如果夏天炎熱而寒氣折之,那麼致病的邪氣就在心臟。如果秋天涼爽而反大熱折之,那麼致病的邪氣就在肺臟。如果冬天寒冷而反大溫折之,那麼致病的邪氣就在腎臟。

仲景云。冬溫之毒。與傷寒大異。蓋傷寒者。因冒寒而作也。其候發熱惡寒。頭疼腰脊痛。其脈浮緊。無汗者可發汗。宜服麻黃。脈浮緩而有汗者。可解肌。宜服桂枝。切詳麻黃桂枝皆能墮胎。以此言之。則妊娠傷寒。常人之治法大不相侔也。

白話文:

仲景說:傷寒與冬溫根本不同。傷寒是因冒著寒冷的天氣而得病的。症狀是發熱惡寒、頭痛腰脊痠痛、脈搏浮緊、無汗。適合用藥是麻黃。脈搏浮緩、有汗,適合用桂枝。可以肯定的是麻黃和桂枝都可能造成流產。基於上述觀點,孕婦傷寒,用藥方式與一般人差異很大。

十全散。即敗毒散。又名人參羌活散。治傷寒瘟疫。

白話文:

十全散:又稱敗毒散,又名參羌活散。用於治療傷寒、瘟疫。

人參,白茯苓羌活獨活甘草(炙),川芎枳殼柴胡白朮桔梗(各等分)

白話文:

人參、白茯苓、羌活、獨活、甘草(炒過)、川芎、枳殼、柴胡、白朮、桔梗(每種藥材的量相同)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盞半。姜五片。薄荷七葉。煎七分。熱服。如頭疼發熱連二服。汗出即愈。

白話文:

上等的薄荷葉,每次服用三錢,半盞水,薑五片,薄荷葉七葉,煮至七分熟,熱服。如果頭痛發熱,連續服用兩劑,出汗後即癒。

阿膠散。治妊娠婦傷寒安胎。

阿膠桑寄生,吳白朮,人參(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煎糯米飲調下。不拘時。

罩胎散

荷葉(一兩焙乾),蚌粉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入蜜少許。新汲水調下。食前服。

嚴氏第十問。妊娠婦外感風寒。渾身壯熱。眼暈頭眩者何。曰。蓋因風寒客於皮膚。傷於營衛。或洗項背。或當風取涼。致令頭目昏痛。憎寒發熱。甚致心胸煩悶。大抵產前二命。所以不可輕易妄投湯劑。感冒之初。止宜進芎蘇飲以發散表邪。其病自愈。

白話文:

嚴氏第十問:懷孕婦女因外感風寒,出現全身壯熱、眼睛昏花、頭暈目眩的症狀,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回答:這主要是因為風寒之邪侵襲了皮膚,損傷了營衛之氣。可能是因為洗了頭頸背部,或者在風中貪涼所造成的。因而導致頭目昏痛,畏寒發熱,甚至出現胸悶煩躁的症狀。總的來說,產前婦女的身體狀況比較特殊,所以不能輕易隨便服用湯藥。在感冒初期,只需要服用芎蘇飲來發散表邪,疾病自然會好轉。

芎蘇飲。

川芎,紫蘇葉白芍藥,白朮,麥門冬陳皮乾薑(各一兩),甘草(炙半兩)

白話文:

川芎、紫蘇葉、白芍藥、白朮、麥門冬、陳皮、乾薑(各60克),甘草(炙用30克)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盞半。姜三片。蔥白一寸。煎八分。溫服不拘時。

2. 第六十一問妊娠傷寒瘥後復發熱

答曰。傷寒瘥後發熱者何。此名勞食復也。內經云。多食則復,食肉則復。緣病瘥後。氣尚虛。津液未復。因勞動生熱。氣既還復入經絡。名曰勞復。仲景云。傷寒。瘥後更發熱者。小柴胡湯主之。脈浮者。以汗解。脈沉者。以下解。又傷寒瘥後勞復者。枳實梔子湯主之。千金方勞復起死。

白話文:

答道:傷寒病癒後發熱的原因是勞累進食過度所致。內經說:「過度飲食就會導致復發,吃肉也會導致復發。」因為剛痊癒後身體氣血尚未恢復,津液也尚未恢復,此時勞動就會產生熱。這股熱氣又會進入經絡,這就是勞復的道理。仲景說:「傷寒病癒後再次發熱的,應該用小柴胡湯治療;脈浮的人,用汗來解熱;脈沉的人,用瀉法來解熱。」另外,傷寒病癒後勞復的,應該用枳實梔子湯治療。千金方中記載,勞復發作會死去。

人參麥門冬湯。又有食復者。大病新瘥。脾胃尚弱。穀氣未復。(谷王宇泰本作谷)強食過多。停積不化。因爾發熱。名曰食復。仲景於枳實梔子湯證云。若有宿食。內加大黃如博棋子大五六枚。服之愈。

白話文:

人參麥門冬湯,還有因飲食而再次發病的。大病初癒,脾胃虛弱,穀氣未復。強食過多,積滯不化,因此發熱,稱為食復。仲景在枳實梔子湯證中說:「如果有宿食,可酌加如博棋子大小、5到6枚的大黃,服後即愈。」

枳實梔子湯

枳實(一枚去穰麩炒),梔子(三枚半肥者),豉(一兩半)

上以清漿水二盞半。煎九分。下豉再煎五六沸。去滓溫服。覆令汗出。

若有宿食。加內大黃如博棋子大五六枚服之。日煎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