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仲甫

《女科百問》~ 卷上 (12)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2)

1. 第二十二問病非瘧之邪四時多病寒熱

答曰。風者。陽之氣也。寒者。陰之邪也。陰氣上升入陽中則發寒。陽氣下陷入陰中則發熱。陰陽偏勝。寒熱互作。經曰。夏傷於暑。秋必病瘧者。是也。婦人之病。證見寒熱邪非暑氣者。皆繇營衛之兆作也。且衛者氣也。氣為陽。陽微則惡寒。營者血也。血為陰。陰弱則發熱。

故婦人寒熱。多因氣血之所使也。或勞傷而體弱。或經閉而寒熱。若此之類。久而不已。則成虛損之疾也。

必應散。治久寒熱。如瘧狀。

熟地檳榔陳皮草果(去皮),當歸砂仁甘草(炙),柴胡(以上各等分)

白話文:

熟地黃:滋陰補血,益精填髓。

檳榔:行氣導滯,破積消痞。

陳皮:健脾理氣,燥濕化痰。

草果(去皮):溫中止痛,消食化積。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砂仁:溫中止痛,化痰消食。

甘草(炙):益氣補中,調和諸藥。

柴胡:疏肝解鬱,清熱退熱。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二盞。姜五片。煎八分。去滓無時溫服。合藥時。忌雞犬婦人見。

神健飲子。治婦人寒熱。

赤芍白朮(各二兩),赤茯,當歸,肉桂鱉甲川芎枳殼,柴胡,黃耆秦艽桔梗橘紅,甘草(各一兩),木香

白話文:

赤芍藥、白朮(各兩),赤茯苓、當歸、肉桂、鱉甲、川芎、枳殼、柴胡、黃耆、秦艽、桔梗、橘紅、甘草(各一兩),木香(半兩)

上為㕮咀。每服三錢。水二盞。姜五片。棗一枚。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2. 第二十三問因咳嗽經候不行

答曰。咳嗽之說。古書有咳而無嗽。後人兼言之。大抵皆從肺出。其聲響亮。不因痰涎而發者。謂之咳。言其聲音聞於人。痰涎上下隨聲而發者。謂之嗽。如水之嗽蕩。能蕩其真氣也。況肺主乎氣。經云。營氣之行。常與衛氣相隨。久嗽損氣。則血亦不足。遂致經閉不行。時發寒熱。久久成勞者。氣血俱損之故也。

白話文:

回答:咳嗽這個詞,古書上只有「咳」而沒有「嗽」。後人才將兩者一起說。咳嗽的大抵都是從肺部發出,聲音響亮,不是因為痰液而發出的,叫做「咳」。「咳」是指聲音被人聽到。痰液隨著聲音上下發出的,叫做「嗽」,就像水「漱」蕩一樣,可以蕩滌其真氣。況且肺部主導氣,經雲:「營氣的運行,常與衛氣相隨。」長期的咳嗽損傷了氣,那麼血氣也會不足。導致經絡閉塞,不通暢。時常感到寒冷和發熱。久而久之成為癆病,這是氣血俱損的原因。

六神散。治婦人熱勞咳嗽。月水不通。

柴胡(去苗),白朮青皮(去白),當歸,牛膝,牡丹皮(各一兩)

白話文:

柴胡(去掉纖維),白朮,青皮(去掉白色的內層),當歸,牛膝,牡丹皮(每種各一兩)

上為粗末。每用六兩。入蜜四兩炒令焦。入酒並童便各一碗。煎八九沸。去滓。分作六服。空心食前。

紫菀丸。治肺氣咳嗽。

紫菀防風桑白皮(炙),木香,貝母,人參款冬花,葶藶(隔紙炒),檳榔(各一兩),杏仁(炒),天門冬(去心一兩),甘草

白話文:

紫菀、防風、桑白皮(烘烤過的)、木香、貝母、人參、款冬花、葶藶(隔著紙炒過的)、檳榔(各一兩)、杏仁(炒過的)、天門冬(去掉中間的芯,一兩)、甘草

上為細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清米飲送下。食後服。

3. 第二十四問咳嗽有紅痰

答曰。經稱五臟六腑皆令人咳。原其至理。雖因寒邪之為患。當分內外所傷。難經云。形寒飲冷則傷肺。肺主皮毛。自皮毛而入中者。謂之形寒。胃脈絡肺。食寒而為嗽者。謂之飲冷。水飲停積於胸膈。所以為痰。痰中有血者。乃心肺之相剋也。肺屬金而主氣。心屬火而行血。

白話文:

答道,經典中提到五臟六腑都可能引起咳嗽。探究其根本原因,雖然是因為寒邪侵襲造成的,但要區分是內傷還是外傷。難經中說,形寒飲冷就會傷肺。肺主管皮毛,由皮毛侵入體內的寒邪,稱為形寒。胃與肺脈絡相通,吃生冷食物引起的咳嗽,稱為飲冷。水飲停積在胸膈之間,就會形成痰。痰中帶血,是心肺互相剋製造成的。肺屬金而主管氣,心屬火而運行血液。

以五臟而言之。心肺皆居膈上。以五行論之。金火應乎相制。故痰中有血者。此火克乎金。心勝乎肺。久而不已。亦變成勞。難經所謂七傳者死。亦此之類也。褚氏遺書云。喉有竅。則咳血殺人。腸有竅。則便血羸人。便血猶可止。咳血不易醫。所以咳嗽有紅痰者。多成虛勞之疾也。

白話文:

如果以五臟來說的話,心和肺都位於膈肌之上。以五行理論來說,金對火有制約的作用。所以痰中有血的人,代表是火剋制金,心功能比肺強。久了以後,也會變成勞累的狀態。難經中提到的「七傳者死」,指的是這種情況。褚氏遺書提到,喉嚨打開的話,會造成咳嗽吐血,危及性命。腸子打開的話,會造成便血,讓人生病。便血還可以止住,咳嗽吐血則很難治癒。所以,咳嗽時有紅痰的人,大多會變成虛勞的疾病。

平肺湯。定喘治嗽。

五味子紫菀(洗去土),陳皮(去白),甘草(炙),杏仁(泡去皮尖),半夏(湯浸七次),紫蘇子桑白皮

白話文:

五味子:具有滋補肝腎、益氣生津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心悸、盜汗、失眠等症狀。

紫菀(洗去土):具有止咳平喘、化痰祛瘀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咳嗽、氣喘、痰多等症狀。

陳皮(去白):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消化不良、腹脹、嘔吐等症狀。

甘草(炙):具有補氣益氣、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氣虛乏力、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

杏仁(泡去皮尖):具有潤肺止咳、平喘化痰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咳嗽、氣喘、痰多等症狀。

半夏(湯浸七次):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咳嗽、痰多、嘔吐等症狀。

紫蘇子:具有疏散風寒、止咳平喘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咳嗽、氣喘等症狀。

桑白皮:具有清熱瀉肺、涼血止血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肺熱咳嗽、咯血、便血等症狀。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姜四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食後。

立驗丸。治肺熱而咳。上氣喘急。不得坐臥。身面浮腫。不下飲食。消腫下氣。止嗽。

白話文:

立驗丸。治療肺熱引起的咳嗽。呼吸短促,無法坐臥。身體和臉部浮腫,吃不下東西。消除腫脹,緩解呼吸急促,止咳。

葶藶(十分研炒為末),貝母(三分),杏仁(一兩半炒去皮尖),赤茯苓,紫菀,五味子(各三分),人參(一兩),桑白皮(一兩炙)

白話文:

葶藶(十分研炒為末):把葶藶研成粉末,共十分。

貝母(三分):貝母三錢。

杏仁(一兩半炒去皮尖):杏仁一兩半,炒熟去除皮和尖端。

赤茯苓(三分):赤茯苓三錢。

紫菀(三分):紫菀三錢。

五味子(各三分):五味子三錢。

人參(一兩):人參一兩。

桑白皮(一兩炙):桑白皮一兩,炙制。

上為細末。蜜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日二服。甚者夜一服。加至三十丸。棗湯下。腫盛者食後服。

白話文:

研磨成粉末。丸成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十丸。每日兩次。症狀嚴重者,晚上加服一次。最多可加至三十丸。用棗湯送服。腫脹嚴重的,飯後服用。

止紅散。治心肺客熱。咳嗽吐血。

柴胡(去苗一兩),胡黃連,宣連(各半兩)

上為末。入硃砂少許研和。每服二錢。水一盞。煎半盞。通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