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簡義》~ 卷一 (7)
卷一 (7)
1. 內經分配臟腑法
佐以苦甘,以甘緩之,以酸泄之。清反勝之,治以酸溫,佐以苦甘。 ○子午之年,陽明在泉。燥淫於內,治以甘辛,以苦下之。熱反勝之,治以辛寒,佐以苦甘。 丑未之年,太陽在泉。寒淫於內,治以甘熱,佐以苦辛,以咸泄之,以辛潤之。熱反勝之,治以鹹冷。 寅申之年,厥陰在泉。風淫於內,治以辛涼,佐以苦甘,以辛散之。清反勝之,治以酸溫,佐以苦甘,以辛平之。 卯酉之年,少陰在泉。熱淫於內,治以鹹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寒反勝之,治以甘溫,佐以苦酸辛。 辰戌之年,太陰在泉。濕淫於內,治以苦熱,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濕甚而熱,平以苦溫,佐以甘辛。 巳亥之年,少陽在泉。火淫於內,治以酸冷,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發之,以酸復之。
白話文:
內經分配臟腑法
運用苦味和甘味藥物輔助治療。用甘味藥物緩和病情。用酸味藥物瀉去病邪。若邪氣過於清冷,則應以溫熱之法反制。治療方法是用酸味溫熱的藥物,輔以苦味和甘味藥物。
子午年(子時與午時相對應的年份),陽明經氣旺盛,燥熱之邪內侵,治療方法是用甘味辛味的藥物,並用苦味藥物瀉下,若熱邪過盛,則應以辛味寒涼之法反制,輔以苦味和甘味藥物。
丑未年(丑時與未時相對應的年份),太陽經氣旺盛,寒邪內侵,治療方法是用甘味溫熱的藥物,輔以苦味辛味藥物,並用鹹味藥物瀉去病邪,再用辛味潤澤之物,若熱邪過盛,則應以鹹味寒涼之法反制。
寅申年(寅時與申時相對應的年份),厥陰經氣旺盛,風邪內侵,治療方法是用辛味涼性的藥物,輔以苦味和甘味藥物,並用辛味藥物疏散風邪,若邪氣過於清冷,則應以酸味溫熱之法反制,並輔以苦味和甘味藥物,再用辛味平和的藥物調理。
卯酉年(卯時與酉時相對應的年份),少陰經氣旺盛,熱邪內侵,治療方法是用鹹味寒涼的藥物,輔以苦味和甘味藥物,並用酸味藥物收斂,若寒邪過盛,則應以甘味溫熱之法反制,輔以苦味、酸味和辛味藥物。
辰戌年(辰時與戌時相對應的年份),太陰經氣旺盛,濕邪內侵,治療方法是用苦味溫熱的藥物,輔以酸味辛味藥物,並用苦味藥物燥濕,再用淡味藥物瀉濕。若濕邪過重且伴有熱邪,則應用苦味溫熱的藥物,輔以甘味辛味藥物。
巳亥年(巳時與亥時相對應的年份),少陽經氣旺盛,火邪內侵,治療方法是用酸味寒涼的藥物,輔以苦味和甘味藥物,並用酸味藥物收斂,用苦味藥物宣洩,再用酸味藥物收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