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簡義》~ 卷二 (1)
卷二 (1)
1. 中風
中風之證。古人皆謂外來有餘之邪。及劉河間出。以中風癱瘓者。非肝木之風實。亦非外中之風邪。良由將息失宜。心火暴甚。腎水大虧。不能制火。則陰不內守。陽氣上浮。熱熾怫鬱。心神昏冒。筋骨不用。而卒倒無知。因平時之情內傷。五志過動。致患中風之症。俗云風者。
白話文:
中風的病症,昔日的人皆說是由於體外的邪氣侵襲所致。到了劉河間出現後,他認為中風癱瘓的人,並不是肝木之風實熱,也不是外來的風邪所致。而主要是由於養息失宜,導致心火過於旺盛,腎水嚴重虧損,無法抑制心火,從而導致陰陽失衡,陽氣上升,熱氣旺盛,鬱悶不舒,導致心神昏迷,筋骨無法使用,最終突然昏倒失去知覺。這是因為平時的情志內傷,五臟過度激動,導致患上中風的疾病。俗話說風者,是會因連續的感應才能導致發動的意思。
捨本而言末也。東垣云。中風非風。乃本氣病也。凡人年逾四旬。氣血衰微之際。或因憂怒傷氣。思慮傷脾。多有是症。壯盛時所不病也。或肥人則有之。亦形盛氣虛所致也。然賊風乘虛而中者。有三病。中腑者。病在表。多著四肢。故肢節廢。中臟者。病在裡。多滯九竅。
白話文:
捨棄根本而只談論末節,就像東垣說的,中風不是風造成的,而是根本在於氣血不足導致的疾病。一般人四十多歲氣血衰弱的時候,或者因為憂愁憤怒傷了正氣,或者思考太多傷了脾臟,就會得這種病。年輕力壯的時候不會有這種病,或者肥胖的人也會得,也是因為氣血不足所致。但是賊風乘虛而入的,有三個主要的症狀:中腑者,病在表層,多見於四肢,所以四肢沒有力氣。中臟者,病在裡層,多滯留於九竅。
故性命危。中血脈者。病在半表裡。多在胃土。故口眼喎僻。丹溪論曰。諸書謂外中風邪。惟河間作將息失宜。水不濟火。極是。若真中風邪。東垣中腑中臟中血脈之說甚妥。然有地氣之不同。西北氣寒。真中者多。東南氣溫。類中者多。何謂真中。寒傷營血。血愈虛。風愈盛也。
白話文:
如果遭受中邪病會導致性命危急。中血脈是疾病既在淺表又存在深層,大多存在於胃土,所以表現出嘴和眼睛歪斜和斜視的症狀。丹溪書中說,各種醫書都認為是因外感風邪所引起,只有劉河間認為將息不當、水火失調纔是主因,他說的極對。如果真是風邪中人,那麼東垣關於邪氣中腑、中臟、中血脈的說法就非常合適。但是,各地區的氣候也不同。西北地區寒冷,真中邪的人多。東南地區溫暖,類中邪的人多。什麼是真中邪?寒邪損傷營血,血越虛,風邪就越盛。
何謂類中。濕土生痰。痰生熱。熱生風耳。更有血虛氣虛之辨。血虛則左手足不仁。氣虛則右手足不仁。氣血俱虛。則左右手足俱不仁。此三子之論。異於古人如此。又自王安道出。推劉李非風之論。丹溪濕痰之解。三子皆類中。以古論為真中。各有見解。然皆曰中風非風。
白話文:
什麼叫做類中風呢?就是濕氣與土氣相結合而產生痰,痰又產生熱,熱又產生風。此外,還要區分血虛和氣虛。血虛的話,左邊的手腳就會失去知覺。氣虛的話,右邊的手腳就會失去知覺。氣血都虛的話,左右手腳都會失去知覺。三位醫生的論述與古人的說法不同,這是從王安道開始的。王安道推崇劉完素和李東垣關於非風之論,以及丹溪關於濕痰的解釋。三位醫生都屬於類中風的範疇,而以古人的論述為真中風。各人都有自己的見解。然而,他們都認為中風不是風。
而不離風字之名。蓋風為百病之長。亦可偕六淫為進退。挾寒即為風寒。挾暑即為暑風。挾濕即為風濕。挾燥即為風燥。挾火即為風火是也。其次因外風以動內風。因內風以召外風。
白話文:
並且不離開“風”字的名稱。因為風是各種疾病的根源。它也可以和六淫一起進退。和風寒一起,就是風寒。和風暑一起,就是暑風。和風濕一起,就是風濕。和風燥一起,就是風燥。和風火一起,就是風火。另外,外風可以引起內風,內風也可以引發外風。
即三家中風非風之意爾。故治風之法。必由血氣之偏勝求之。如氣虛者。以補氣為主。祛風為佐。氣足風自散矣。血虛者以養血為主。疏風為佐。血足風自熄矣。氣血俱虛者。以氣血兼調。佐以疏風之劑。血氣俱足。風必自滅矣。如真中之風。當察其中腑中臟中血脈之由。加以豁痰宣竅祛風逐穢等法。
白話文:
所謂「三家中風非風」,是指中風不是由外感風邪引起,而另有他因。因此,治療中風的方法,必須從血氣偏勝求之。如果氣虛,就以補氣為主,祛風為輔。氣足了,風自然就散了。如果血虛,就以養血為主,疏風為輔。血足了,風自然就熄滅了。如果氣血都虛,就以氣血兼調,輔以疏風的藥物。血氣充足了,風自然就會消失。如果真的是中風,就要觀察是臟腑中的哪個部位造成的,再輔以化痰、宣通竅道、祛風、祛除穢氣等方法。
如類中之風。亦宜察其寒暑溫涼燥火濕痰之別。不得名為類中。而概以風藥投之也。如虛中者。必有暴脫暴絕之類。不暇待藥之勢。視其身冷脈伏呼吸不相接續者。可急用獨參湯與服之。俟其神氣稍蘇。庶可救藥。不然一脫不回。雖有善者。亦無如之何矣。然必先救其急。後治其本。
白話文:
猶如中醫診斷的風症。也需要探究其寒、暑、溫、涼、燥、火、濕、痰的區別。不能因為它屬於中醫診斷的風症,就概括地使用風藥來治療。比如虛症,一定會有暴脫、暴絕之類的症狀,沒有時間等待藥物的效果。如果看到病人身體寒冷、脈搏微弱、呼吸不連續,可以緊急使用獨參湯給予治療。等到病人的神氣稍有恢復,纔有希望用藥物治療。否則,一旦暴脫不回,即使有再好的醫生,也無能為力了。然而,在治療時,必須先解決緊急情況,再治療根本原因。
乃可救暴急之病也。虛中必挾外邪。須察邪之輕重而治。正虛邪輕者。扶正為主。逐邪為佐。如邪重而正不甚虛者。祛邪為主。扶正為佐。雖未能活人多多。則臨診時不致亂我方寸。學者宜深辨之。
白話文:
若病患元氣充沛,外邪就不容易入侵;若人體虛弱,則容易受到外邪的侵犯。醫生需要辨別外邪的嚴重程度,才能決定治療方法。如果正氣虛弱,外邪較輕,治療以扶正為主,驅邪為輔。如果外邪嚴重,正氣不甚虛弱,治療以祛邪為主,扶正為輔。雖然這樣做不一定能治癒很多人,但至少在診治時,不會出錯。學習中醫的人應該深入地理解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