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源

《醫方簡義》~ 卷一 (4)

回本書目錄

卷一 (4)

1. 切脈篇

(此係彭鍾齡脈法金針)

脈有要訣。胃神根三字而已。人與天地相參。脈必應乎四時。而四時之中。均以胃氣為本。如春弦夏洪秋毛冬石。而其中必兼有和緩悠揚之意。乃謂胃氣。謂之平人。若弦多胃少曰肝病。洪多胃少曰心病。毛多胃少曰肺病。石多胃少曰腎病。如但見弦洪毛石而胃氣全無者。則危矣。

夫天有四時。而弦洪毛石四脈應之。四時之中。土旺各十八日。而緩脈應之。共成五脈。五臟分主之。如肝應春。其脈弦。心應夏。其脈洪。肺應秋。其脈毛。腎應冬。其脈石。脾應長夏。其脈緩也。然而心肝脾肺腎雖各應一脈。而和緩之象必寓乎其中。乃為平脈。否則即為病脈。

若但見弦洪毛石而胃氣全無者。即謂真象脈見矣。凡診脈之要。有胃氣曰生。胃氣少曰病。胃氣盡曰不治。乃一定之診法。自古良工莫能易也。夫胃氣全虧。則大可危。胃氣稍乖。猶為可治。即當於中候求其神氣。中候者。浮中沉之中也。如六數七疾。熱也。中候有力。則有神矣。

三遲一敗。寒也。中候有力。則有神矣。脈中有神。則清之而熱即退。溫之而寒即除。若寒熱偏勝。中候不復有神。清溫之劑。將何所恃哉。雖然。神氣不足。猶當察其根氣。根氣者。沈候應指是也。三部九候以沉分為根。而兩尺又為根中之根也。脈訣云。十關雖無。尺猶未絕。

如此之流。何憂殞滅。歷試之。洵非虛語。夫人之有脈。如樹之有根。枝葉雖枯。根蒂未壞。則生意不息。是以診脈法。必求其根以為斷。而總其要領。實不出胃神根三者而已。如或胃神根三者稍有差忒。則病脈斯見。其偏於陽。則浮芤滑實洪數長大緊革弦牢動疾促以應之。

其偏於陰。則沉遲虛細微澀短小濡伏弱緩結代散以應之。若但見緩脈。必一息四至。號曰和平。不得斷為病脈耳。其餘二十九脈皆為病脈。必細察其形象。而知其所主病。其曰浮。不沉也。主病在表。沉。不浮也。主病在裡。遲。一息三至也。為寒。數。一息六至也。為熱。

滑。往來流利也。為痰為飲。澀。往來澀滯也。為血少氣鈍。虛。不實也。為勞倦內傷。實。不虛也。為外感邪實。洪大而有力也。為積熱。大。虛而無力也。為體弱。微。細而隱也。小。細而顯也。俱為氣少。弦。端直之象也。為水飲。長。過乎本位也。短。不及本位也。

長為氣旺。短為氣怯。緊。如引繩轉索也。為寒為痛。弱。微細之甚也。為虛為虧。濡。沉而細也。為真火不足。動。厥然動搖也。為氣血不續。伏。脈不出也。為寒氣凝結。或因痛極而致。或由跌僕使然。促數而時一止也。為熱極。結。緩而時一止也。為寒盛。芤。邊有中空也。

為失血。代。動而中止。有至數也。亦因血氣不續。或由跌打悶亂。以及妊娠三月之兆。革。浮而堅急也。為精血衰少。牢。沉而堅硬也。為胃氣不足。疾。一息七至也。為熱極。散。渙而不聚也。為氣散。惟緩者和之至也。為無病。但尺中見緩為解㑊。主發痿痹之疾也。凡所主病。

大都如是。如有數脈互見。則合而斷之。以知其病。至於脈有真假。有隱伏。有反關。有怪脈。均宜一一推求。不可混淆。何謂真假。如熱病脈澀細。寒症反鼓指之類。何謂隱伏。如中寒腹痛。脈不出。或外感風寒將有正汗。脈亦不出。脈經有一手無脈曰單伏。兩手無脈曰雙伏。

何謂反關。正取無脈。反在關骨之上。或見於左。或見於右。診法不造次。何謂怪脈。兩手之脈。如出兩人。或乍大乍小。乍數乍遲。此謂祟症。又有老幼之脈不同。土地方宜不同。人之長短肥瘦不同。診法隨時而斟酌。然而脈症相應者常也。其不相應者變也。知其常而通其變。

診家之要。庶不相遠矣。蓋其要領總不出胃神根三字而已。三字無虧。則為平人。若一字乖違。則病見矣。若一字全失。則危殆矣。必須胃神根三字俱得。乃為指下禎祥之兆。此乃診家之大法。偶為筆之於書以備參考。

白話文:

切脈篇

脈象診斷有其要訣,關鍵在於「胃氣」、「神氣」、「根氣」三個字。人體與天地運行相呼應,脈象必然隨著四季變化而改變。四季之中,都以胃氣為根本。春天脈象像琴弦般(弦),夏天脈象洪大有力(洪),秋天脈象細小而軟弱(毛),冬天脈象沉實有力(石),但其中都應兼具平和、緩慢、柔和的意象,這就是所謂的胃氣,代表健康的人。如果弦脈過多而胃氣不足,則為肝病;洪脈過多而胃氣不足,則為心病;毛脈過多而胃氣不足,則為肺病;石脈過多而胃氣不足,則為腎病。如果只見到弦、洪、毛、石四種脈象,而完全沒有胃氣,則病情危急。

天有四季,弦、洪、毛、石四種脈象分別與之對應。每個季節土氣旺盛的十八天,則以緩脈來反應,因此共有五種脈象,分別對應五臟。肝主春,脈象為弦;心主夏,脈象為洪;肺主秋,脈象為毛;腎主冬,脈象為石;脾主長夏,脈象為緩。雖然心、肝、脾、肺、腎各有其對應脈象,但平和緩慢的狀態必須存在於其中,才算平脈,否則就是病脈。

如果只見弦、洪、毛、石四種脈象而沒有胃氣,則稱為真象脈。診脈的關鍵在於:有胃氣則為健康,胃氣不足則為疾病,胃氣完全消失則無藥可救,這是診斷脈象的確定方法,古來名醫都無法改變它。胃氣完全虧損,則十分危險;胃氣稍有偏差,尚可治療。此時就應該從「中候」尋找神氣。「中候」指浮、中、沉三部之中間部位。例如,脈搏一分鐘跳六次以上為熱,中候有力則有神氣;脈搏一分鐘跳三次以下為寒,中候有力則有神氣。脈象中有神氣,則清熱則熱退,溫補則寒除。如果寒熱偏勝,中候沒有神氣,清溫的藥物就無從施治。即使神氣不足,也應該察看根氣。「根氣」指沉脈,位於寸、關、尺三部中的尺部,兩尺脈更是根氣之中的根氣。脈訣說:「十關脈雖無,尺脈尚存,如此情況,何憂死亡?」經多次驗證,這並非虛言。

人體的脈象如同樹木的根,枝葉枯萎,但根莖未壞,則生機不息。因此,診脈的方法必須尋找根氣來判斷病情。總而言之,診脈的要領就在於胃氣、神氣、根氣這三個字。如果這三者稍有偏差,則出現病脈;偏於陽,則脈象浮、芤、滑、實、洪、數、長、大、緊、革、弦、牢、動、疾、促;偏於陰,則脈象沉、遲、虛、細、微、澀、短、小、濡、伏、弱、緩、結、代、散。如果只是緩脈,且一分鐘跳四次,稱為平和脈,不能斷定為病脈。其餘二十九種脈象皆為病脈,必須仔細觀察其形狀,才能知道它所代表的疾病。

浮脈,不沉,主表證;沉脈,不浮,主裡證;遲脈,一分鐘跳三次,為寒證;數脈,一分鐘跳六次,為熱證;滑脈,往來流利,為痰飲;澀脈,往來澀滯,為血虛氣滯;虛脈,不實,為勞倦內傷;實脈,不虛,為外感邪實;洪脈大而有力,為積熱;大脈虛而無力,為體虛;微脈,細而隱,小脈,細而顯,皆為氣虛;弦脈,端直,為水飲;長脈,超過正常位置,短脈,未達正常位置,長脈為氣旺,短脈為氣怯;緊脈,如拉緊的繩索,為寒痛;弱脈,很細微,為虛虧;濡脈,沉而細,為真火不足;動脈,搖晃不定,為氣血不續;伏脈,脈象不出,為寒氣凝結,或因疼痛劇烈所致,或因跌仆所致;促脈,數而時停,為熱極;結脈,緩而時停,為寒盛;芤脈,邊緣有空虛,為失血;代脈,動而中止,有脈搏,為氣血不續,或因跌打損傷、心神不安,或懷孕三個月之兆;革脈,浮而堅急,為精血衰少;牢脈,沉而堅硬,為胃氣不足;疾脈,一分鐘跳七次,為熱極;散脈,渙散不聚,為氣散;緩脈和緩,為無病;尺部見緩脈為解表,主發痿痹。

各種脈象所主之病大致如此,如有幾種脈象同時出現,則應綜合判斷,以了解病情。至於脈象有真假、隱伏、反關、怪脈,都應一一推求,不可混淆。何謂真假?例如熱病脈象澀細,寒症卻鼓指。何謂隱伏?例如中寒腹痛,脈象不出;或外感風寒將要出汗,脈象也往往不出。脈經上說,一手無脈為單伏,兩手無脈為雙伏。何謂反關?正取無脈,反在關骨之上,或見於左,或見於右。診脈不能草率。何謂怪脈?兩手脈象,如兩人脈象,或忽大忽小,忽數忽遲,這是邪祟之症。還有老幼脈象不同,地域風土不同,人的高矮胖瘦不同,診脈方法要隨機應變。然而脈象與症狀相符是常規,不相符是變化。懂得常規,就能通曉變化,這是診脈家最重要的,如此就不會相差太遠了。總之,診脈的要領不出「胃氣」、「神氣」、「根氣」三字,這三者不缺失,則為健康;若一者偏差,則見疾病;若一者全失,則危急。必須胃氣、神氣、根氣三者俱全,才是指下吉兆,這是診脈的大法,偶然寫在書上以備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