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源

《醫方簡義》~ 卷四 (7)

回本書目錄

卷四 (7)

1. 香蘇飲

(自加),

治腫病初起。兩目下如臥蠶狀。身重微喘者。當以芳香疏氣。得微汗可解也。

白話文:

治療腫病剛開始的時候,如果眼睛下方像有臥著的蠶一樣腫脹,身體感到沈重並有輕微的喘息,應該使用芳香的藥物來疏通氣機,微微出汗就可以緩解了。

制香附,蘇葉,防風(各一錢五分),杏仁泥(三錢),甘草,陳皮(各五分)去杏仁防風。即香蘇飲本方。

白話文:

制香附、蘇葉、防風(每種一錢五分)、杏仁泥(三錢)、甘草、陳皮(每種五分),一次劑量,去掉杏仁和防風。就是香蘇飲的本方。

2. 五皮飲

治腫病水行皮膚者。

陳皮,茯苓皮,薑皮,桑白皮,大腹皮(各等分)

水煎服。

白話文:

陳皮:它是橘子皮曬乾後的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作用。

茯苓皮:它是茯苓的外皮,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的作用。

薑皮:它是生薑的外皮,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瀉的作用。

桑白皮:它是桑樹的樹皮,具有清熱涼血、疏散風熱的作用。

大腹皮:它是厚朴樹的樹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作用。

3. 加減附子理中湯

(自制),

治脹症將起。胸腹微滿。食物不運。身重足重。不耐走動。早間腫消。午後腫甚。此氣虛不行於脾也。溫以和其氣。氣行濕去。其腫自除。並治木乘土而作脹者。

白話文:

當脹症即將發作時,會出現胸腹部微脹、食物積滯不運、身體沉重、雙腿沉重、不耐走動等症狀。早晨腫脹消退,下午腫脹加劇。這是由於氣虛導致脾臟功能失調所致。針對這種情況,使用溫和的藥物來調理氣血,使氣血運行正常,濕氣得以去除,腫脹自然就會消除。此外,還可治療木氣剋制土氣而引起的脹症。

淡附子(二錢),元黨參(三錢),炮薑(八分),制香附(二錢),澤瀉(三錢),白芍(一錢五分)天仙藤(即青木香藤一錢半)川椒(三分)加通草八錢煎湯。代水煎藥。忌食生冷水果等物。

白話文:

附子(二錢)、黨參(三錢)、炮薑(八分)、香附(二錢)、澤瀉(三錢)、白芍(一錢五分)、天仙藤(即青木香藤一錢半)、川椒(三分),再加上通草八錢,煎成湯藥。藥汁代替水服用(不喝其他水)。忌食生冷水果等物。

4. 香連八物湯

(自制),

治水瀉脾胃俱虛。並治霍亂。

藿香梗(三錢),川連(一錢),淡吳萸(一錢),茯神(三錢),蒼朮(一錢),厚朴(一錢),天仙藤(一錢),炒車前(二錢)

白話文:

藿香梗(3錢),川連(1錢),淡吳萸(1錢),茯神(3錢),蒼朮(1錢),厚朴(1錢),天仙藤(1錢),炒車前(2錢)。

水煎。如口渴。加烏梅一枚。如腹痛。更加桂枝(三分)

白話文:

用清水煎服。如果口渴,加入一顆烏梅。如果腹痛,再加入三分桂枝。

5. 升陽益胃湯

人參,白朮,黃耆,川連,薑半夏,甘草,陳皮,茯苓,澤瀉,防風,羌活,獨活,柴胡白芍加薑棗煎。

白話文:

人參、白術、黃芪、川連、薑半夏、甘草、陳皮、茯苓、澤瀉、防風、羌活、獨活、柴胡、白芍,再加上生薑和大棗,一起煎煮成藥湯。

6. 實脾飲

茯苓,白朮,木瓜,炙甘草,木香,厚朴,大腹皮,草豆蔻,淡附子,乾薑

加棗煎。

白話文:

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補腎、寧心安神等功效。

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瀉固精等功效。

木瓜:具有消食導滯、潤肺止咳、平喘化痰等功效。

炙甘草: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等功效。

木香:具有行氣活血、溫胃止痛、散寒止瀉等功效。

厚朴: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等功效。

大腹皮:具有理氣健胃、溫中止瀉、化痰止嘔等功效。

草豆蔻:具有行氣止痛、健胃消食、化濕止瀉等功效。

淡附子:具有回陽救逆、溫補脾腎、散寒除濕等功效。

乾薑: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止嘔止瀉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