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簡義》~ 卷四 (3)
卷四 (3)
1. 加減星附六君子湯
治癲癇氣虛有痰者。
制南星(一錢),竹節白附子(酒炒七分),人參(一錢五分),白朮(二錢),茯苓(三錢),炙甘草(五分),姜半夏(一錢五分),廣皮(一錢)
水煎服。○牛癇加牛黃(五釐)衝入。○馬癇加馬勃(五分)○羊癇加羊膽(生一枚)藥送吞下。○豬癇加豬心血一匙沖。○雞癇加雞膽一枚。藥水送吞。○陰虛加生地四錢。當歸三錢。川芎白芍(各一錢)陽虛加梔子三錢。甘菊花一錢可也。
脈候脈來滑大定然狂。澀小沉微癲病倀。小促動搖在寸口。怔忡之象病延長。右關脈結小脾病。不是不眠必健忘。此是內病七情症。補心之劑急煎嘗。內傷之病。脈必微長。滑大則甚。狂病之殃。癲病舉動。必異其常。癇症之作。乍劇乍康。若不急治。久必難商。
肝症,脘痞,肝火,肝鬱,肝風,胸痹,驚,不寐
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其性剛。其體曲。其色青。其氣旺。其變幻莫測也。如情志不舒。不得條達。則成鬱症。鬱則氣不能伸。則成脘痞。脘中痞滿。火自上升。而謂肝火。火旺生風。內風旋擾。則曰肝風。風木犯胃射肺而成痛痹。名曰胸痹。胸中一痹。痰氣積聚。心神搖漾。
易致驚駭。故動而多驚。驚者必心中惕惕。故不寐也。總之肝木為病。須補其母。全賴腎水以生之涵之者也。如腎水不足。木無生長之機。諸恙悉由之而生矣。婦女最多是症。女人以肝為先天。惟肝用事。閨閫之中。所見甚稀所聞甚寡。獨寤獨寐者。更多鬱結。助起肝陽。病情紛至。
更難調理。間有一二情性柔順。幽閒貞靜。雖無大患。未免於郁。治之者宜分別剛柔陰陽。陰且柔者。藥宜輕宜薄。陽而剛者。藥宜破宜散。經云。木鬱達之。火鬱發之是也。今人之云肝氣者。系包括肝家之病。無分肝之虛實。概以破散為治。無怪乎治之罔效。然肝藏血。血虛者氣必旺。
況肝經多氣少血。血分一虛。氣無約束。其變症蜂起。有因水虧不能涵木。而肝氣橫暴者。有因金虛不能制木。而木火上升者。有木旺侮土者。有木反乘金者。有木來助火者。有木盛生風者。焉得以肝氣一語概之乎。余治是症。必求其本。詢其初起何病。變為何病。如因嗔怒所致者。
是肝家本病。若因憂思傷脾。而木氣乘虛來侮。當扶土瀉木。是不在肝而在脾也。余仿此。
白話文:
加減星附六君子湯
此方用於治療因氣虛痰盛導致的癲癇。
組成:制南星、酒炒竹節白附子、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姜半夏、廣皮。水煎服。
加減:牛癇加牛黃;馬癇加馬勃;羊癇加羊膽;豬癇加豬心血;雞癇加雞膽;陰虛者加生地、當歸、川芎、白芍;陽虛者加梔子、甘菊花。
脈診:脈滑大為狂症,脈澀小沉微為癲病,脈小促動搖為病程延長,右關脈結小為脾病,非不眠即健忘,皆為七情內傷所致,需補心安神。內傷之病脈象多微長,脈滑大則病情嚴重,癲癇發作症狀時輕時重,久治不愈則難以痊癒。
症狀:肝病、脘腹痞滿、肝火、肝鬱、肝風、胸痹、驚悸、失眠。
肝臟主疏泄,思慮之處,其性剛,其形曲,色青,氣旺盛,變化莫測。情志不舒暢,則鬱結,氣機不暢則脘腹痞滿,肝火上炎則為肝火,肝火旺盛則生風,內風擾動則為肝風,肝風犯胃及肺則為胸痹,胸痹則痰氣積聚,心神不安,易受驚嚇,驚則心神不寧,故而失眠。總而言之,肝木病變需滋補腎水,腎水不足則肝木失養,諸病叢生。此症婦女多見,因女性以肝為先天,肝氣易盛,閨閣女子多獨處,思慮過多,更易鬱結,助長肝陽,病情加重,難以調理。性情柔順者,藥宜輕;性情剛強者,藥宜峻。治肝病需分清陰陽虛實,不可一概而論。肝藏血,血虛則氣盛,肝經多氣少血,血虛則氣無約束,容易出現各種變證。有因腎水不足不能滋養肝木,肝氣橫逆;有因肺金不足不能制約肝木,肝火上炎;有肝木克脾土;有肝木反克肺金;有肝木助長心火;有肝木旺盛而生風。因此不可單以“肝氣”概括所有肝病。治療此症,需追溯病因,了解病情變化過程。若因怒氣所致,是肝病本身;若因憂思傷脾,肝氣乘虛而入,則應健脾瀉肝,病不在肝而在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