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源

《醫方簡義》~ 卷三 (7)

回本書目錄

卷三 (7)

1. 失笑散

治惡血衝心之血厥。

生蒲黃,五靈脂(醋炒各等分)

為末。每服三錢。溫酒調服。

白話文:

治療惡血沖心的血厥。

使用生蒲黃、五靈脂(用醋炒過,各取等量)

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溫酒調服。

2. 獨參湯

治鬼擊蜚屍中惡而成屍厥。

人參(三錢),蔥白五莖,薑五片

水酒各半煎服。

白話文:

治療被鬼擊、飛屍、中邪所引起的屍厥。

人參(三錢),蔥白五莖,薑五片

用水和酒各半煎煮後服用。

3. 自制星香二陳湯

治痰厥症。

膽星(五分),沉香(陳酒磨沖五分),人參(一錢),薑半夏(一錢五分),茯苓(三錢),陳皮(一錢),炙甘草(五分)加香團葉五片(香團葉不用亦可治)

白話文:

  • 膽星(五分):膽星是一種中藥,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

  • 沉香(五分):沉香是一種名貴的中藥,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瀉的功效。

  • 人參(一錢):人參是一種補氣健脾、滋陰益血的中藥。

  • 薑半夏(一錢五分):薑半夏是一種化痰止嘔、燥濕化痰的中藥。

  • 茯苓(三錢):茯苓是一種利水滲濕、健脾益氣的中藥。

  • 陳皮(一錢):陳皮是一種理氣健胃、燥濕化痰的中藥。

  • 炙甘草(五分):炙甘草是一種補氣益中、清熱解毒的中藥。

  • 香團葉(五片):香團葉是一種芳香化濕、理氣止痛的中藥。

4. 葛花解酲湯

治酒厥。

葛花,白豆蔻(研沖),砂仁(研末),人參,白朮,陳皮(各一錢),神麯,澤瀉,赤茯苓,白茯苓(各三錢),木香,青皮(炒各五分)加薑三片。或加雞內金三錢。

白話文:

葛花、白豆蔻(研粉)、砂仁(研末)、人參、白朮、陳皮(各一錢),神曲、澤瀉、赤茯苓、白茯苓(各三錢),木香、青皮(炒製各五分)加薑三片。有時可添加雞內金三錢。

5. 和胃湯

(自制)

治食厥症氣化遲難。

神麯,山楂,麥芽,茯苓(各二錢),厚朴(薑製一錢五分),薑半夏,制香附(各一錢半),丁香,菔子(炒各五分)加竹茹一丸。薑汁炒黃。水煎。檀香(三分)衝入而服。

白話文:

神麯、山楂、麥芽、茯苓(各二錢),厚朴(薑製一錢五分),薑半夏、制香附(各一錢半),丁香、蘿蔔子(炒各五分),再加入一丸竹茹。薑汁炒至黃色。水煎。檀香(三分)沖入服用。

6. 金匱腎氣丸

治骨厥。骭厥。並治腳氣衝上厥逆者。

熟地(八兩),茯苓,澤瀉,懷山藥(各四兩),丹皮(三兩),山萸肉(三兩),桂,淡附子(各一兩半),車前,牛膝(各一兩)

白話文:

熟地(320公克),茯苓、澤瀉、懷山藥(各160公克),丹皮(120公克),山萸肉(120公克),桂枝、淡附子(各60公克),車前子、牛膝(各40公克)

煉蜜為丸。桐子大。每日三餐。空腹。淡鹽湯送下(三四)錢。此方去車前牛膝。加芍藥元參二味為丸。名十味地黃丸。治上熱下寒。精竭骨厥骭厥之症。系唐孫真人千金翼方也。故錄之。

白話文:

把蜂蜜練成藥丸,每個藥丸的大小如梧桐子。每天早中晚各空腹服用一次,每次3-4錢,用淡鹽水送服。這個方劑中去掉了車前子和牛膝,加上了芍藥和元參兩味藥,製成藥丸。藥丸的名稱是十味地黃丸。用來治療上熱下寒、精疲力盡、骨髓枯竭、腿足厥冷的症狀。本方出自唐朝孫思邈的《千金翼方》,故在此將其記載下來。

7. 燒鹽湯方

炒鹽一味。以熱湯調服一盞。急以指頭探喉。其痰自吐矣。

8. 至寶丹方

犀角(鎊),硃砂(水飛),雄黃(水飛),琥珀,玳瑁(鎊),水安息香(各一兩酒熬成膏),西牛黃(五錢),麝香(一錢),龍腦薄荷(一錢),金箔(五十片),銀箔(五十片)

白話文:

  • 犀牛角(磨成粉)

  • 硃砂(研磨成極細的粉末)

  • 雄黃(研磨成極細的粉末)

  • 琥珀

  • 玳瑁(磨成粉)

  • 安息香(用酒熬成膏狀)

  • 牛黃(五錢)

  • 麝香(一錢)

  • 龍腦薄荷(一錢)

  • 金箔(五十片)

  • 銀箔(五十片)

共為細末。將安息香膏重湯燉烊。入諸藥末拌勻。分作百丸。用蠍殼固封。每服一丸。參湯化服。

白話文:

將所需的藥物磨成細末。將安息香膏用熱湯燉化。將所有藥末加入安息香膏中拌勻。分成一百丸。用蠍殼封固。每次服用一丸。用黨參湯送服。